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3.59.219.16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子我 的原始碼
←
子我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50441.jpg|缩略图|宰予像(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File:1566266239542910777.jpg|缩略图|孔子講學圖]] '''宰予''',宰姓,名予,字'''[[子我]]''',又名'''予我'''、'''宰我''',春秋時代[[魯國]]人,[[孔子]]弟子,為[[四科十哲|孔門四科十哲]]言語科之一。被孔子許為其「言語」科的高才生,排名在子貢前面。 《大成通志》<ref>[https://ctext.org/wiki.pl?if=gb&res=869857 《大成通志》]</ref>記載宰予比孔子小二十九歲,能言善辯,曾從孔子周遊列國。遊歷期間,常受孔子派遣,使於[[齊國]]和[[楚國]]。 [[魯悼公]]九年,去世,後世追封齊侯、臨淄公、齊國公。明[[嘉靖]]九年,稱為“ 先賢 ”,從祀孔廟。 孔子我們都知道,他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備受尊崇,相傳孔子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賢,足見其流派之大,影響之深。弟子們對於孔子十分尊敬,然而有個弟子卻敢於和孔子做對,他就是宰予。孔子對宰予的態度十分微妙,在《[[論語]]》裡痛罵過幾次,晚年卻常想念他,誇他言語好,把他列為賢人之一。 宰予思想活躍,好學深思,善於提問,是孔門弟子中唯一一個曾正面對孔子學說提出異議的人。他指出孔子的「三年之喪」的制度不可取,說:「'''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因此認為可改為「'''一年之喪'''」,被孔子批評為「不仁」(見《論語·陽貨》<ref name="《論語·陽貨》">[https://ctext.org/analects/yang-huo/zh 《論語·陽貨》第二十一]</ref>)。 他還向孔子提問了一個兩難的問題,他假設這麼一種情況:如果告訴一個仁者,另一個仁者掉進井裡了,他應該跳下去救還是不應該跳下去救?因為如跳下去則也是死,如不跳下去就是見死不救。孔子的直接答覆是指出宰予這是在愚弄人,提的問題不好,說:「'''何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可欺也,不可罔也。'''」 (《論語·雍也》<ref name="《論語·雍也》">[https://ctext.org/analects/yong-ye/zh 《論語·雍也》第二十六 ]</ref>) 據[[司馬遷]]著《[[史記]]·[[仲尼弟子列傳]]》<ref name="仲尼弟子列傳">[https://ctext.org/shiji/zhong-ni-di-zi-lie-zhuan/zh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ref>及《[[韓非子]]·難言》<ref>[https://ctext.org/hanfeizi/nan-yan/zh 《韓非子·難言》]</ref>記載,宰予後來當了臨大夫,又說其參與[[田常]]作亂而被[[陳恆]]所殺。 但根据[[唐代]][[司马贞]]的《[[史記索隱]]》认为[[司馬遷]]有誤,《[[左传]]》中并未记载宰予参与田常之乱的事,参与叛乱的是[[阚止]],阚止的字也是“子我”<ref> 国学原典 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shiji/sj_067.htm </ref><ref> 上海中医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期刊 http://shutcm.vip.qikan.com/Article.aspx?titleid=gjzy20080114-1 </ref>。
返回「
子我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