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3.147.19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周王室为什么不扩张自己土地 的原始碼
←
周王室为什么不扩张自己土地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B3DDF4" align= center| '''<big>周王室</big>''' |- |<center><img src=https://img.gugong.net/uploads/allimg/210515/4-21051515163D01-lp_c_228_173.jpg width="285"></center> <small>[https://img.gugong.net/uploads/allimg/210515/4-21051515163D01-lp_c_228_173.jpg 来自网络的图片]</small> |- | align= light| |} '''周王室为什么不扩张自己土地'''周王朝在初期是天下诸侯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没有哪一个诸侯,或者部落能够撼动周王室。春秋战国时期的局面也是周武王无法料到的,周武王姬发建立周王朝后,因政治形势严峻,为稳固政权,便进行论功封赏,实行以周王室为中心的分封制,开始分封王族、功臣等人到各地做诸侯,建立国家,控制广阔的地区和拱卫周王朝。<ref>[https://www.gugong.net/zhongguo/zhouchao/25626.html 周王室为什么不扩张自己土地 故宫历史网] </ref> 中国古代的“[[分封制]]”,其实就是汉语中“封建”的原始含义,周王室分封的诸侯是可以封邦建国的,所以在古文献中,“封建”的意思就代表是“分封制”。周王朝的先祖最开始是商朝时期的一位方伯,代表商王室镇抚一方(相当于大诸侯,一方区域的诸侯之长),周国随着吞并一些小国家,逐渐崛起,但商王室为保商朝不受威胁,就开始扼制周人这股新生势力的发展。 为此商王室以封赏之名,将周人首领季历(周文王姬昌父亲)召唤到商朝都城殷都(现今河南安阳殷墟,甲骨文出土地)软禁了起来,一段时间后商王文丁(商纣王爷爷)将不怎么听话的季历杀害。季历死后,儿子姬昌继位,商王室封姬昌为西伯,姬昌因周国国力还不能和商王朝对抗,便继续臣服于商朝,姬昌开始伺机壮大周人实力,周国在姬昌的扩张下,周国逐渐强盛。 姬昌先后攻伐犬戎、密须、邘国,灭亡崇国、黎国等国,周国实力越发强大,便迁都丰邑,此时周国已经拥有了天下“三分之二”,周人便开始准备进攻商王朝,之后周文王姬昌年老去世,终年97岁。此前姬昌和正妃太姒(文定皇后)育有10个儿子,周文王离世后,二儿子姬发继位,是为周武王。周文王在世时,已经为周国奠定了灭商的基础,周武王姬发继位后,便积极准备灭商条件。 商王朝此时传承到商王帝辛(商纣王),帝辛继位后,在朝歌建立行都,改称为“朝歌”(现今河南淇县),朝歌虽然是商王朝末期的都城,但不属于商王朝的首都,性质上属于行都(必要时的暂住都城,为此称为行都),也可称为辅都,商朝的首都依然还是安阳的殷都。帝辛继位后,因加重赋敛,推行严刑峻法等举措,最终引起了商王室内部的矛盾,动摇了商王朝的统治基础。 使得人心偏向了周国,诸侯也向周国靠拢,商王朝雪上加霜,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最终商王朝在帝辛的统治下,开始众叛亲离,“殷末三仁”也离开了周王室,王子比干被剖胸挖心,劝谏而亡,箕子装疯,被罚为奴,并被囚禁,最终东渡朝鲜,建立箕子朝鲜;微子对王室深感无望,过起了隐居生活,商王朝开始分崩离析,周武王姬发见伐商时机到来,最终发动了空前的灭商战争。 《史记·周本纪》记载:“太师疵、少师强抱其乐器而奔周。于是武王遍告诸侯曰:“殷有重罪,不可以不毕伐。”乃遵文王,遂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十一年十二月戊午,师毕渡盟津,诸侯咸会。” 周武王姬发遵父亲文王遗愿,发兵约五万人马开始东进攻伐商王室,此时需要注意的是,周武王在攻打商朝时,先昭告了天下的诸侯,号召诸侯一起攻打商朝,周国拥有的军队只有约五万人马,而商朝则拥有军马70万(其中有奴隶和俘虏),周武王号召诸侯后,最终有了八百诸侯率兵前往助力周国讨伐商王朝,最终姬发率领联军一路东进,直接打到了朝歌70里外的牧野。 《[[史记·周本纪]]》记载:“帝纣闻武王来,亦发兵七十万人距武王。武王使师尚父与百夫致师,以大卒驰帝纣师。纣师虽众,皆无战之心,心欲武王亟入。纣师皆倒兵以战,以开武王。武王驰之,纣兵皆崩畔纣。纣走,反入登于鹿台之上,蒙衣其殊玉,自燔于火而死。” 为此周武王姬发和商纣王帝辛展开了牧野之战,此战也是周武王伐纣的决胜之战,周、商两方在牧野附近摆开了阵势开始决战。商王朝虽然拥有70万人马,但是如此浩大的军队中,大多都是临时武装起来的奴隶和俘虏,而商王朝真正的军队并不多,帝辛认为自己胜算在握,便开始了决战,战争开始之后,商朝这边的奴隶、俘虏军队因之前深受纣王的虐待压迫,便调转矛头,投降联军,和联军一起攻打商军。 [[帝辛]]70万的大军在一开始便土崩瓦解,随之周武王的联军壮大了,战争局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加上周国的军队,在周人先祖季历被商王害死后,周文王就开始为攻伐商朝做准备,周武王率领的军队是经过严格训练的精锐之师,姬发率领周军和诸侯联军,以及投降的奴隶、俘虏军队大败商军。联军和商王朝的牧野之战,最终以周武王姬发胜利结束,姬发趁胜追击,一路打到朝歌。 帝辛战败后,便逃回了朝歌,因感到无力回天,最终自焚而亡。姬发率领联军进入了都城朝歌,将纣王的首级斩下示众,并将帝辛的宠臣一并斩杀(其中就有秦人的先祖恶来,周王朝到最后又被战国后期雄起的秦国灭亡),周武王姬发占领了行都朝歌,延续了600余年的殷商王朝从此宣布灭亡。周武王姬发灭商后,就建立了周王朝,定都镐京。 [[姬发]]的父亲姬昌也随着周王朝的建立被追封为文王。周王朝虽然建立了起来,但周国和灭亡的商王朝仍然有着很大的区别,周国原先只是岐山以西的一个部落,随后才建国,但还是一个小国,虽然灭亡了商王朝,但周王朝建立后面临着严峻的政治形势,周武王说白了还是一个小国之君,和之前商王朝的君主还有所差距,周王朝以“小邦”之君统治商王朝原来巨大的区域。 周武王姬发为了担心诸侯叛乱,为了巩固政权,便实行了以周王室为中心的分封政治制度,并且武王伐纣时,不少诸侯都有出力,周王朝虽然建立了,但周天子如果不做出表示,周王朝很可能就是下一个灭亡的“商王朝”,武王以商王朝西部的一个小国最终虽然灭亡了商王朝,但要是没有诸侯联军的支持,武王伐纣也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 周王朝作为“小国”也无法统治如此巨大的区域,最终不得已为了适应新的形式需要,实行了分封制。周王朝的实力不足以控制商王朝之前的全部土地,姬发便论功行赏,将王族、功臣,以及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分封诸侯不仅可以避免诸侯叛乱,也可以控制新征服的地区,周武王在灭亡商朝后,据记载征服有99国,臣服652国,之后直接分封的诸侯国有了71个。 周天子分封的71个诸侯国中,绝大部分是周王朝同姓的姬姓诸侯国,只有一小部分是异姓诸侯国。虽然之后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始武力征伐吞并,互相厮杀,但早在几百年前的周武王分封时也没有料到会是这个样子,并且以当时周王朝初期严峻的政治形势,周武王也时不得已需要进行分封。而且71个诸侯国中就有53个是周人姬姓所建立的诸侯国。 除此71个诸侯国之外,还有宣布服从周天子号令的名义封国,这些封国是周王朝没有灭国而接收封号的封国、方国,有330个左右,称作名义封国。此时下来就有400左右封国,也是《吕氏春秋》说四百个封国的历史来源,除此之外,还有周边众多的部落和联盟等形式的“国家”,这些国家为了和平安定和图个“正统”名誉,便也服从了周天子的号令,这些国家也需要定期去周王朝进行上贡。 这些国家是“泛诸侯国”,被称作“服国”,大约有800个左右,此时加上400个封国,就有1200余个泛诸侯国。而中原大地就这么大,其中分布了1200个国家,每个国家下来的封地可想而知。周王朝作为“天下共主”,拥有的土地自然是这些诸侯国无法比拟的,周王朝处于中心区域,拥有的土地也是最为肥沃的土地,无论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周王朝所拥有的土地大。 周王朝虽然是为了政治需要之下进行的分封制,但留给自己的土地是最好的,也是最大的,周王朝所拥有的实力也是可以碾压其中任何一个国家,最开始的时候,周天子所有的土地是最多的,而其它封国拥有的土地并不大,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土地变得广袤是各诸侯国通过自己武力吞并而来,几乎不是周天子所分封的,即便是,也是周天子失去了号令天子诸侯的能力被迫进行分封。 如: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之后,导致西周灭亡,周天子之保留了天下共主的名义,但失去了实际控制能力,周平王东迁之后,周平王将周王室无力控制的岐山以西的土地赐予秦国,周天子本意是不想赐予秦国的,但奈何周王朝的实力已经不允许周天子在高调了,只能低调做人,赐予岐山以西的土地秦国,一来是自己无法控制这片土地,二来也可以让秦国阻挡西戎侵犯周王朝。 周王朝最开始所分封的诸侯国的土地并没有周王朝自己拥有的土地大。并且分封诸侯时也有相关条约约束诸侯国,诸侯必须要做到服从周天子的号令;诸侯需要拱卫周王室,土地、人口虽然被周天子分封,但诸侯需要为周天子镇守疆土;周天子可以统帅诸侯进行作战;诸侯也要向周王室定期交纳贡赋;也要向周天子汇报自己的工作情况。诸侯虽然是独立的国家,但还是周天子的臣子。 周王朝为了巩固政治,除了进行分封制外,还制定了井田制、宗法制、礼乐制三大制度来稳固政权,制约诸侯,井田制将入地国有化,归周天子所有,算是土地私有制度的前身;同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不同等级的贵族是不同的;宗法制度以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二为一,以嫡长子继承制度为主,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礼乐制度算是等级制度,用于维护其宗法制度和君权、族权、夫权、神权,具有维护贵族的世袭制、等级制和加强统治的作用。 周王朝在初期不仅拥有最多的土地,也拥有了强大的实力,并且通过几大制度来约束众多的诸侯国,周天子此时是名副其实的天下共主,此时只要有诸侯国敢反叛,周天子都不用亲自征伐,只要一句话,号令诸侯共伐之,反叛之国便会消亡。但随着社会的逐渐发展,礼乐制度的崩坏,诸侯之间开始互相攻伐兼并,周天子无法再号令诸侯,甚至还需要大诸侯国的庇护,最终分封制也被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的郡县制所取代。<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1010/13/7288840_865919901.shtml 周王室为什么把封国封那么大?却不把自己的土地弄到最大?个人图书馆] </ref>
返回「
周王室为什么不扩张自己土地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