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7.170.13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乌衣巷 的原始碼
←
乌衣巷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乌衣巷》 | 圖像 = [[ File:赤壁1.jpg0.jpg|缩略图 |居中|200px|[http://pic74.nipic.com/file/20150811/21568857_164729431315_2.jpg 原图链接] [https://www.haokan123.net.cn/url/%E4%B9%8C%E8%A1%A3%E5%B7%B7%E6%8B%BC%E9%9F%B3%E7%89%88%E6%AD%A3%E7%A1%AE%E7%9A%84.html 图片来源]]] | 圖像說明 =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代表作之一 | 出生日期 = | 國籍 = | 别名 = | 職業 = | 知名原因 = | 知名作品 = }} 《乌衣巷》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首抚今吊古的诗篇是怀古组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此诗凭吊昔日东晋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作者选取燕子寄居的主人家已经不是旧时的主人这一平常现象,使人们认识到富贵荣华难以常保,那些曾经煊赫一时的达官贵族,如过眼烟云,成为历史的陈迹。诗中没有一句议论,而是通过野草、夕阳的描写,以燕子作为盛衰兴亡的见证,巧妙地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引导人们去思考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含着深刻的寓意。全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由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刺史任上返回洛阳,途径金陵(今南京),写了这一组咏怀古迹的诗篇,总名《金陵五题》,其中第二首即《乌衣巷》。<ref>[https://www.51test.net/show/9539706.html 刘禹锡抚今吊古的诗词《乌衣巷》] 无忧考网,发布时间;2017-08-02</ref>
返回「
乌衣巷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