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預期利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預期利潤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專有名詞。

關於中國文字的起源[1]主要有兩種觀點:起源於刻畫符號和「圖畫文字」起源說[2]。我們現在已知的最早的文字是安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

名詞解釋

預期利潤(Expected profit)是指長期的平均利潤值,也就是用所出現的概率加權以後的各種可能的利潤水平之和。

平均利潤

平均利潤是指投入不同生產部門的同量資本所取得的等量利潤。馬克思第一次在價值規律的基礎上說明了平均利潤的形成。平均利潤是社會總剩餘價值按平均利潤率分攤到整個社會各個個別資本的份額。平均利潤不是利潤的絕對平均,這是一種大致的平均,是處於一種不斷變動中的平均趨勢。平均利潤的形成,進一步掩蓋了資本主義的剝削關係。

平均利潤的形成

平均利潤是通過部門之間的競爭形成的。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各生產部門由於資本有機構成不同或資本周轉速度不同,其利潤率亦不同。資本有機構成高或資本周轉速度慢的部門,其利潤率較低;反之利潤率則較高。在利潤率不同的情況下,等量資本不能獲得等量利潤,與資本的本性相矛盾。這樣便發生了資本的轉移。資本由利潤率低的部門轉向利潤率高的部門。這種轉移必然引起各部門生產比例的變化,進而引起各部門的商品在市場上供求關係的變化,最終引起商品價格的變化。原來利潤率較高的部門,由於新的資本的湧入,生產的擴大,商品的增加,價格的降低,利潤率必然趨向於下降;原來利潤率較低的部門,由於許多資本的撤出,生產的縮小,商品的減少,價格的上漲,利潤率必然趨向於上升。資本這樣轉進轉出,不斷改變在各個部門之間的分配,直到各個部門大體上形成平均利潤率的時候才會大致停止。平均利潤率形成之後,資本的本性就可以實現,即等量資本獲取等量利潤。

從平均利潤的形成過程來看,實質上是全社會的剩餘價值被各部門的資本家重新分配的過程。平均利潤率形成之後,資本有機構成高或資本周轉慢的部門,所獲得的平均利潤量高於本部門創造的剩餘價值量;資本有機構成低或資本周轉快的部門,所獲得的平均利潤量低於本部門創造的剩餘價值量。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