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夢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王夢奎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王夢奎,男,漢族,1938年4月生,河南溫縣人。1956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4年8月參加工作,北京大學經濟系政治經濟學專業畢業,大學學歷,研究員經濟學家[1]教授博士生導師[2]。中共第十四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五屆中央委員。曾任國務院研究室主任[3],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4]

長期從事經濟理論和政策研究,參加過黨和國家一些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主要著作有《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論廠長負責制》、《通貨膨脹的成因和對策》等。

現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理事長[5],中國城市經濟學會副會長,中國中共文獻研究會顧問。

基本信息

人物說明----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民 族 ---- 漢族

出生地點----河南溫縣

出生日期----1938年4月

國 籍 ---- 中國

職 業 ---- 經濟學家、教授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

代表作品----世紀之交的中國經濟

目錄

1人物簡介 2人物經歷 3擔任職務 4主要著作 5相關文章 6相關新聞

人物簡介

王夢奎,1938年4月生,河南溫縣人。1956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4年8月參加工作,北京大學經濟系政治經濟學專業畢業,大學學歷,研究員、教授、博士生導師。

1958.09——1964.08,北京大學經濟系政治經濟學專業學習;

1964.08——1969.05,紅旗雜誌社編輯;

1975.08——1979.02,第一機械工業部研究室工作;

1979.02——1987.09,中央辦公廳研究室、中央書記處研究室副研究員、經濟組副組長、研究員;

1987.09——1988.09,國家計委專職委員;

1988.09——1990.07,國家計委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

1990.07——1995.04,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黨組成員;

1995.04——1998.03,國務院研究室主任、黨組書記;

1998.03——2011.03,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黨組成員;

2003.03——2008.03,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共第十四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五屆中央委員;

長期從事經濟理論和經濟政策的研究,參加過黨和國家一些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

現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理事長;中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第三、四屆理事大會理事;中國城市經濟學會副會長。

人物經歷

1987年9月至1990年7月任國家計劃委員會專職委員、經濟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

1990年7月任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

1995年至1998年4月任國務院研究室主任。

1998年3月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2003年3月,被任命為第十屆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王夢奎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擔任職務

第十四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五屆中央委員。十屆全國人大常委、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第三、四、五屆理事。

主要著作

《論反對官僚主義》(1980年,合著)

《我國經濟建設中的若干原則問題》(1982年,合著)

《農村經濟概說》(1982年,合著)

《兩大部類對比關係研究》(1983年)

《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1984年)

《論廠長負責制》(1986年)、《王夢奎選集》(1987年)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1988年)、《通貨膨脹的成因和對策》(1989年)

《談書說文》(1992年)、《中國經濟的回顧和展望》(1983年)

《世紀之交的中國經濟》(1997年)

《翠微居雜筆》(1997年)

編輯出版有《獲獎經濟學文選》(1986年)和《怎樣寫文章》(1997年)等

相關文章

《王夢奎,文武雙全的國務院第一筆》

被稱為中共第二代筆桿子的王夢奎,外界對他了解不多,因為筆桿子的職業令其曝光機會不多,加上他一向低調。唯一了解他的渠道,就是透過他多年的著作。作為中國制度下典型的筆桿子,王夢奎幾十年如一日地從事經濟理論研究及起草中央文件。

在人們的印象中,王夢奎是一位嚴謹、睿智且有獨到見地的經濟學家,而熟悉他的專家學者,更是敬服他,稱他為「真正的大家」,為人儒雅謙遜,滿腹錦繡文章。

剛剛從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位子上退下來的王夢奎被外界稱作總理的「貼身智囊」,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和政策的制定起到了重要作用。這位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開始幾乎年年主持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的經濟學家,也是中共十六大報告中經濟部分的主要執筆人。就在人們紛紛認為王夢奎在十六大仕途更上層樓的時候,王夢奎卻出人意料地宣布退出中央委員的競選,甘心繼續從事政策支持研究。此等瀟灑更讓他成為了人們心中獨特的部長級高官。

「文秀才」「武狀元」集為一身

早慧的王夢奎在小學時就被鄉里人譽為「小秀才」,能文善對,文學素養深厚。而本想當作家的王夢奎卻最終舞起了經濟學的大刀,由「文秀才」搖身而為「武狀元」。

1938年4月,王夢奎出生於河南溫縣安樂寨的一個貧苦人家。抗日戰爭勝利後,王夢奎開始上小學,看遍了當時他所能找到的各種書籍,並已經開始在地方報紙上發表詩歌和散文。據王夢奎說,那時他受鄉賢堂外祖父的影響很大。五年級時,正值抗美援朝戰爭,一天他聽到堂外祖父自言自語念着擬出的上聯「松竹梅歲寒三友」,卻想不出下聯,王夢奎就脫口而出「中蘇朝永久一心」。老人一聽對得如此工整,不住誇讚。

即使後來從事經濟工作,王夢奎仍筆耕不輟,除了經濟理論專著,他還寫了大量經濟隨筆、書評,特別讓人吃驚的則是他的楹聯。一次在北戴河開會,同行的慕海平告訴王夢奎,幾年前游山海關時遇到一個至今未有人對出的上聯:「山海關人山人海」。孰料王夢奎卻馬上笑對:「惶恐灘誠惶誠恐」。慕海平拍着他的肩膀連稱善對。王夢奎卻意猶未盡,用慕海平的名字出了一個上聯:「慕海平海平人不平」,卻一時想不出下聯。兩天後,他遇到對外經濟貿易部劉山在副部長,恍然大悟,對出下聯:「劉山在山在水也在」。還有一個佳對也一直為人稱道。1995年在國務院研究室春節聯歡會上,當有人以教科文衛司司長「解思忠」的姓名為上聯求對時,他思索一會兒便公布了答案:束懷德。束懷德是當時的中央政法委秘書長。他的答案別出心裁,一時被譽為妙對。

王夢奎的文采從小到大均受到師長們的極高評價,原以為他上大學會選擇文學或歷史專業,但由於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中期經濟建設高潮的感召,血氣方剛的王夢奎認為經濟學可以經時濟世,於是毅然報考北京大學經濟系。在北大的日子對王夢奎影響至深,紮實的專業訓練和廣泛的閱讀使他成長為一個以經濟學為主的雜家,而北大的科學和民主精神更是深入他的骨髓。令他感到欣慰的是,1991年,北京大學聘其為教授,後又任博士生導師。王夢奎的兩個孩子都先後考入北大,如今都已學成畢業。

1964年,王夢奎本科畢業,以名列前茅的考分考取了北大新設立的國際政治系研究生。由於上級領導機關急需王夢奎這樣的經濟人才,他放棄了深造,被分配到《紅旗》雜誌編輯部。但很快,十年「文革」動亂打斷了王夢奎的研究工作,1969年,他被下放到「五七幹校」,一去就是六年。

1975年,王夢奎終於回到北京,到第一機械工業部調查研究室工作,才得以重操舊業,開始了比較有系統的經濟研究,並逐步影響着中國的發展決策。

中國經濟改革的「發言人」

1979年,王夢奎調入中共中央辦公廳研究室任研究員,翌年又到中央書記處研究室任經濟組副組長。王夢奎見證着改革開放的每一步,同時對每一時期出現的經濟現象和問題都進行了分析、研究,提出建設性建議。

 王夢奎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改革伊始,企業領導制度改革提出了廠長(經理)負責制,很多人不以為然,認為這是資本主義的東西,不適合中國國情。王夢奎針對此,幾下基層考察調研,並對「一長制」做出了詳盡和深入地剖析,使人們更多地認識到「一長制」在社會主義企業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到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股份制」成了大陸最熱門的經濟話題。為了打消人們普遍存在的顧慮,王夢奎於1987年2月撰寫出《股份制經濟之我見》,指出股份制這種社會化生產的組織形式在社會主義社會仍有存在的根據,並具有很多優點,由此撥開了很多人心頭的疑惑。他還特別指出,股份制將引起所有制呈現出更為紛繁和不確定的形態,這就需要對所有制的認識繼續深化。王夢奎還為此專門到基層發表演講,作了很多深入細緻的解釋工作。有人說,股份制在中國的普遍實行是與王夢奎所做的大量工作分不開的。

1987年9月,王夢奎調至國家計劃委員會任專職委員、經濟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剛一上任便遇到通貨膨脹問題。能否有效治理通脹問題,不僅關係到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和社會的安定,也關係着改革的成敗。當時有三條可選道路:一是聽之任之,甚至推波助瀾以推動經濟的高速發展;二是急剎車,實行緊縮政策,短時間內清除通貨膨脹。但這兩種方法的結果不是導致災難性後果,就是使改革倒退。因此,王夢奎主張走第三條道路:逐步緩解通貨膨脹,降低通貨膨脹率,保持經濟的適度發展。最終,中央採取適度的緊縮政策,逐步制止了通貨膨脹的蔓延。

1990年5月,王夢奎率代表團參加亞太地區技術與經濟研討會,他的發言,博得了經濟專家們的熱烈讚賞,許多經濟學家紛紛在會後和王夢奎切磋,認為中國的很多經濟經驗值得亞太其他國家借鑑和推廣。

王夢奎在國外的知名度越來越高,許多國家特邀他訪問考察。1990年八月剛升任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的王夢奎應蘇聯保衛和平科學委員會之邀,率領中國人民爭取和平和裁軍協會積極分子一行七人訪問蘇聯。在蘇聯,王夢奎看到蘇聯的國家機構大都處於癱瘓狀態,人們的思想很混亂,一些中青年知識分子否定一切,嚮往西方。一位研究經濟的工作人員羨慕地對王夢奎說,中國的經濟形勢好,社會穩定,人民生活提高很快,中國改革的經驗是值得蘇聯借鑑的。回國後,王夢奎提醒中國一定要接受蘇聯的教訓,在社會主義經濟改革的道路上要把穩定放在首位,使經濟改革健康前進。

國務院智庫首席「提琴手」

1995年4月起,王夢奎先後擔任國務院研究室主任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成了國務院智庫中的首席「提琴手」,着手國家發展大略,參與了很多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經濟學素養深厚,見解獨到的王夢奎贏得朱鎔基和溫家寶兩任總理的高度信任和尊重,在屢次的大風大浪面前,都配合得極為默契。

十六大報告提出建設全面小康的目標,實際上,這一目標早已在醞釀和實踐中。王夢奎一直在關注中國小康之路上的各種重大問題。在1995年之初,王夢奎提出,中國現代化的困難之處不在東部,而在西部;不是在城市,而是在農村。中國現代化的落腳點最終可能也是在西部地區,因此,開發西部是必須長期堅持的發展戰略。他還指出,地區差距有擴大的趨勢,中國分三步走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目標已經基本實現了兩步,但西部地區甚至連溫飽問題還沒解決,所以當務之急是確定西部開發第一階段的目標和任務,要根據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把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問題結合起來考慮,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在政府扶持政策制定的問題上,王夢奎提出,需要研究的主要問題是政府能夠提供的資源有哪些,能夠運用的政策手段有哪些,如何提高政策的實施效果。王夢奎認為中央的財力畢竟有限,主要應該通過改革和完善經濟體制,擴大對內和對外開放,促進經濟比較發達地區的資源、國外和境外資源,能夠在市場的驅動下更多地流向西部。並指出這應該是經濟發展的自然擴散過程,和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三線建設」工廠搬家不同的。因此,他主張政府的工作重點,應放在探討以市場為基礎,促進東部的生產要素向西部的流動上面。

王夢奎站在全局角度,將西部開發與全國的發展聯繫起來,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對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的西部大開發決策提供了至關重要的依據。而這是與建設全面小康的課題緊密相關的,在起草十六大報告中,王夢奎將一直以來的研究成果上升到理論層面,對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起到指導作用。

急流勇退 迎難而進

王夢奎於1997年9月當選中共十五屆中央委員,他在高層的口碑極佳,中央領導人對王夢奎大加欣賞。然而,王夢奎卻於十六大前在六十四歲這個部長級提拔的死線前,瀟灑地宣布退出中央委員的競選。人們的反應除了感到意外,更多的是對王夢奎急流勇退的欽佩。

2003年1月,國務院在青島舉行「全國政策諮詢工作會議」,王夢奎發表主題演講時,得到了觀眾的熱烈掌聲,除了是對他上次退選行動的仰慕,也因為他在演講中,一下子提出了八大方面、一百個「需要深入研究的經濟和社會問題」,供與會者討論,令大家十分讚嘆。

接下來,王夢奎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和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的工作卻與他的急流勇退正好相反,更加具有挑戰性,承擔了難題、大題。在全國人大會議上,在人民大會堂的台階前,他總是被眾記者一層層包圍着。因為這位中央政府重量級智囊人物的一舉一動,都被視作與中央的一些重大決策密切相關。

十六大後這幾年,是中央理論創新的一個高潮時期,特別是科學發展觀的提出,為中國發展帶來新的思維和動力的同時,也給全中國擺出了一大新課題。王夢奎正是沖在這一課題研究最前沿的中央智囊。

王夢奎對中國的新發展觀給出了重要解讀。他指出,科學發展觀首先是中國社會經濟發展新階段的要求。觀念的轉變是和現實發展有密切聯繫的。中國要達到全民共享和社會全面進步,對經濟和社會發展提出了比溫飽階段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為逐步滿足這種要求提供了可能性。而且經濟體制環境的變化為新的發展觀提供了基礎。現在發展中的許多問題是體制轉軌過程中的問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進體制創新,是實現新時期發展戰略目標的重要保證。過去那些植根於計劃經濟體制的發展觀念,經濟體制改革初始階段所產生的某些發展觀念,需要有相應的轉變,並且是在總結二十多年發展提供的經驗和教訓基礎上,順應世界潮流,最終形成的。

他認為,新發展觀是一種先進的發展理念,這是黨和政府的宣言,也是民族的追求。理想的實現是一個過程,每個時期實現的程度,受到社會發展階段和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相關的制度和政策設計不能脫離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時期的基本國情。

他為中國經濟把脈時指出,中國現代化進程所遭遇的矛盾是成長中的煩惱。現階段中國經濟發展面臨四大矛盾:資源和環境的制約、發展的不平衡、社會發展滯後、社會矛盾比較突出。而為了解決經濟和社會發展當中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中國提出兩個大的戰略構想:一個是科學發展觀;一個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是發展理念的進步,也是政策調整的方向。

王夢奎在向外界解讀他親身參與制訂的「十一五」規劃時,很精闢地概括了五大發展趨勢。第一,會更加注重可持續發展;第二,會更加注重知識落後地區和農村的發展;第三,會更加注重社會發展;第四,會更加注重社會公平;第五,會更加注重製度建設。

嚴謹務實的王夢奎對於新提法、新政策有着非常冷靜客觀的認識,他一面做新發展觀的宣講工作,一面在各種建議、報告和文章中提到雖然科學發展觀、和諧社會等提法已經被廣泛接受,但是其中所涉及的理論、實際問題仍然沒有展開研究,必須多思考多踏實研究問題,真正實現科學發展觀、和諧社會。

為此,王夢奎一直親自抓重大研究課題,比如中國如何加快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就是由他領銜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的重頭項目,直到他從國研中心主任退下後,還在承擔着組織此類重大研究課題的工作。

 王夢奎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文人氣質 錦繡文章

在人們的印象中,王夢奎是一位嚴謹、睿智且有獨到見地的經濟學家,而熟悉他的專家學者,更是敬服他,稱他為「真正的大家」,為人儒雅謙遜,滿腹錦繡文章。他的許多著述都是經濟學人的珍藏。其中必須要提的一本書是《王夢奎文存》,這其中收入的第一篇文章發表於1979年初,最後一篇文章發表於2000年12月。時間長度整整二十二年。這二十二年正是我國經濟轉型和社會變革的重要歷史時期。王夢奎則從不惑之年走向花甲之年,度過了人生最寶貴的時光。

王夢奎在《總序》中說:「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是這二十二年國家發展的主調,我的這些文字是直接或者間接地為國家發展的這個總體目標服務的。這裡凝結着我的心血,也寄託着我對國家發展的希望。」拳拳愛國之心溢於言表。這本書深深地烙印着一個經濟學家與我國改革時代同行的腳印,融匯着王夢奎為促進時代變革、建立市場經濟體制、推動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所做出的獨特的理論貢獻。

除了經國濟世之能,王夢奎還是個具有文人氣質的傳統知識分子,他的很多文章獲得讀者的好評。有人說《王夢奎文存》無論題材如何,語言都是那麼簡潔,溫潤婉轉而又曉暢流利,「讀之如轉珍珠,如沐春風」。而他的《翠微居雜筆》更有人憑之如「佛家真水」已達「真水無香」之境。

細心人不難發現,王夢奎的文章都是利用休息時間完成,如《〈談書說文〉序》寫於「1992年2月4日凌晨,春節鞭炮聲中」,《〈王夢奎選集〉序》作於作者四十八歲生日時,《關於司馬懿》是「1991年6月8日凌晨一時寫迄,時風雨大作」等。他自己常說:「雖然已經把休息和娛樂的時間壓縮到最低限度,時間還是不夠用。」王夢奎的勤奮和執着由此可見一斑。

在王夢奎《我讀〈打賭〉》一文中,曾提到自己在幹校期間幾乎讀遍了有關太平天國的書,一直打算寫一本太平天國的書。或許,這將是王夢奎留在「賦閒」時的功課。

相關新聞

《國發研中心主任地區差距不能只看人均GDP》

《王夢奎:十一五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

參考來源

  1. 王夢奎教授簡介 ,焦作大學, 2024-06-07
  2. 王夢奎 ,愛思想, 2016-12-24
  3. 王夢奎,文武雙全的國務院第一筆 ,人民網, 2007-12-04
  4. 王夢奎 ,前瞻網, 2003-03-31
  5.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6 ,中國經濟網, 2016-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