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有效市場假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有效市場假說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專用名詞。

漢字,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化石,是歷史的載體,是前人智慧的結晶[1],是有着鮮活生命的「你」「我」「他」,有着濃郁的文化意蘊、獨特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民族情結。漢字之美[2],美在形體、美在風骨、美在精髓、美在真情!

名詞解釋

有效市場假說(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簡稱EMH)又稱有效市場理論,由尤金·法瑪(Eugene Fama)於1970年提出,是有關價格對影響價格的各種信息的反應能力、程度及速度的解釋,是關於市場效率問題的研究。

有效市場假說的前提

有效市場的成立主要依賴於以下幾個基本假設:

1、資本市場上所有的投資者都是理性人,他們能夠對證券進行理性評價,投資者的理性預期與理性決策保證了資本市場的有效性。

2、當部分投資者為非理性投資者時,他們的交易表現出隨機性,這些交易將在彼此之間互相抵消,儘管非理性投資者之間交換證券會引起大量的市場交易,卻不會對資產價格產生影響,價格仍將趨近與基本價值。

3、即使這些非理性投資者的交易以相同的方式偏離於理性標準,競爭市場中理性套利者的存在也會消除其對價格的影響,使資產價格回歸於基本價值,從而保持資本市場的有效性。

4、即使非理性交易者在非基本價值的價格交易時,他們的財富也將逐漸減少,以致不能在市場上存在。

所以,從長久來看,由於競爭選擇和套利的存在,市場仍將有效。

有效市場的三種表現形式

有效市場有以下三種表現形式:

1、弱式有效市場假說(Weak-Form Market Efficiency)

它是底層次的市場有效性。該假說認為在弱式有效的情況下,市場價格已充分反映出所有過去歷史的證券價格信息,包括股票的成交價、成交量,賣空金額、融資金額等;

因此而得到的推論一:如果弱式有效市場假說成立,則股票價格的技術分析失去作用,基本分析還可能幫助投資者獲得超額利潤。

2、半強式有效市場假說(Semi-Strong-Form Market Efficiency)

該假說認為價格已充分反映出所有已公開的有關公司營運前景的信息。這些信息有成交價、成交量、盈利資料、盈利預測值、公司管理狀況及其它公開披露的財務信息等。假如投資者能迅速獲得這些信息,股價應迅速作出反應。

推論二:如果半強式有效假說成立,在市場中利用基本面分析則失去作用,內幕消息可能獲得超額利潤。

3、強式有效市場假說(Strong-Form Market Efficiency)

它是有效市場的最高層次。該假說認為價格已充分地反映了所有關於公司營運的信息,這些信息包括已公開的或內部未公開的信息。

推論三:在強式有效市場中,沒有任何方法能幫助投資者獲得超額利潤,即使基金和有內幕消息者也一樣。

有效市場假說的意義

1、理論意義

提高證券市場的有效性,根本問題就是要解決證券價格形成過程中在信息披露、信息傳輸、信息解讀以及信息反饋各個環節所出現的問題,其中最關鍵的一個問題就是建立上市公司強制性信息披露制度。從這個角度來看地,公開信息披露制度是建立有效資本市場的基礎,也是資本市場有效性得以不斷提高的起點。

2、實踐意義

(1)有效市場和技術分析。

如果市場未達到弱式下的有效,則當前的價格未完全反映歷史價格信息,那麼未來的價格變化將進一步對過去的價格信息作出反應。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可以利用技術分析和圖表從過去的價格信息中分析出未來價格的某種變化傾向,從而在交易中獲利。如果市場是弱式有效的,則過去的歷史價格信息已完全反映在當前的價格中,未來的價格變化將與當前及歷史價格無關,這時使用技術分析和圖表分析當前及歷史價格對未來作出預測將是徒勞的。如果不運用進一步的價格序列以外的信息,明天價格最好的預測值將是今天的價格。因此在弱式有效市場中,技術分析將失效。

(2)有效市場和基本分析。

如果市場未達到半強式有效,公開信息未被當前價格完全反映,分析公開資料尋找誤定價格將能增加收益。但如果市場半強式有效,那麼僅僅以公開資料為基礎的分析將不能提供任何幫助,因為針對當前已公開的資料信息,目前的價格是合適的,未來的價格變化與當前已知的公開信息毫無關係,其變化純粹依賴於明天新的公開信息。對於那些只依賴於已公開信息的人來說,明天才公開的信息,他今天是一無所知的,所以不用未公開的資料,對於明天的價格,他的最好的預測值也就是今天的價格。所以在這樣的一個市場中,已公布的基本面信息無助於分析家挑選價格被高估或低估的證券,基於公開資料的基礎分析毫無用處。

(3)有效市場和證券組合管理。

如果市場是強式有效的,人們獲取內部資料並按照它行動,這時任何新信息(包括公開的和內部的)將迅速在市場中得到反映。所以在這種市場中,任何企圖尋找內部資料信息來打擊市場的做法都是不明智的。這種強式有效市場假設下,任何專業投資者的邊際市場價值為零,因為沒有任何資料來源和加工方式能夠穩定地增加收益。對於證券組合理論來說,其組合構建的條件之一即是假設證券市場是充分有效的,所有市場參與者都能同等地得到充分的投資信息,如各種證券收益和風險的變動及其影響因素,同時不考慮交易費用。但對於證券組合的管理來說,如果市場是強式有效的,組合管理者會選擇消極保守型的態度,只求獲得市場平均的收益率水平,因為區別將來某段時期的有利和無利的投資不可能以現階段已知的這些投資的任何特徵為依據,進而進行組合調整。因此在這樣一個市場中,管理者一般模擬某一種主要的市場指數進行投資。而在市場僅達到弱式有效狀態時,組織管理者則是積極進取的,會在選擇資產和買賣時機上下功夫,努力尋找價格偏離價值的資產。

(4)有效市場的三種形式和證券投資分析有效性之間的關係可以由下表來表示:

有效市場假說的缺陷

資本市場作為一個複雜系統並不像有效市場假說所描述的那樣和諧、有序,有層次。比如,有效市場假說(EMH)並未考慮市場的流通性問題,而是假設不論有無足夠的流通性,價格總能保持公平。故EMH不能解釋市場恐慌、股市崩盤,因為這些情況下,以任何代價完成交易比追求公平價格重要的多。

有效市場假說與行為金融理論的聯繫與區別

1、有效市場假說和行為金融學理論的聯繫:

(1)行為金融理論對有效市場假說理論基礎的修正。

①行為金融學理論認為「理性人」假說存在缺陷,很難成立。行為金融學理論認為現實中投資者都容易受情緒的影響,投資決策的主要依據是主觀判斷。

②行為金融理論認為隨機交易假設不成立。人們的行為偏差是系統性的,許多投資者傾向於在相同的時間買賣相同的證券。該行為產生的「羊群效應」,使資產價格進一步偏離其價值。

③有效套利者假設很難成立,套利行為對價格的修正力量受到一些條件的限制。

(2)行為金融學對有效市場假說的創新。

①行為金融理論對有效市場假說的範式轉換。

②行為金融理論對有效市場假說的理論創新。

③行為金融理論對有效市場假說的方法變革。

2、有效市場假說和行為金融學理論的區別:

(1)有效市場假說的核心命題是投資者的理性決策。投資者的理性決策具有如下特徵:

①偏好的穩定性和一致性。

②手段的一致性。

③追求效用的最大化。

(2)行為金融理論認為投資者的決策過程並不符合理性人的假設。人在現實中的選擇經常違背新古典經濟學提出的完備性、傳遞性等「公理」,包括:

①缺乏完整的、統一的、能夠對所有可能選擇進行排序的效用函數,人們的「偏好」經常發生顛倒,只能找出所有備用選擇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②人們對選擇後果,不確定未來事件的概率也無從估計並使之保持一致性。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