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3.114.9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PzKpfw-V中型坦克 的原始碼
←
PzKpfw-V中型坦克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PzKpfw-V中型坦克</big>''' |- |<center><img src=https://so1.360tres.com/t01dffdeabc83e69f4a.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613042&sid=649099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 德国“黑豹”中型坦克 最大行程: 100-250公里 发动机: 700马力 迈巴赫HL 230 P30 主武器: 75mm Kwk42 L/70坦克炮 |} '''PzKpfwV"黑豹"式中型坦克'''(德语:Panzerkampfwagen V Panther)是在1941年“巴巴罗萨”行动后,[[德国]]遭到T-34危机后研发生产的新型[[坦克]],制式编号为Sd.Kfz.171。它采用了新式55°倾斜装甲和长身管L/70 Kwk42 75mm主炮,是二战中最成功的中型坦克之一。在1943年的库尔斯克会战中首次投入实战,一直服役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在战争后期,与IV号坦克是并列主力。<ref>[http://news.sohu.com/20050430/n225413518.shtml 德军Pzkpfw-Ⅴ“黑豹”中型坦克(图)]搜狐</ref> == 黑豹中型坦克 == '''黑豹坦克''' PzKpfwV"黑豹"式中型坦克在二战德军坦克中名气仅次于"虎"式重型坦克,它和苏联的T-34中型坦克以及美国的M4谢尔曼坦克是二战中最好的中型坦克。 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德军装甲部队很快便遭遇了苏军的KV系列重型坦克以及T-34/76型坦克,当时这两种坦克在火力及装甲防护上都优于所有型号德军坦克。于是德国根据东线的战场报告决定研制一种威力更大的中型坦克,并能迅速投入生产。 1941年11月25日,希特勒下令戴姆勒-苯茨和MAN公司设计一种能对付苏军T-34的新型坦克,莱茵金属公司则负责新型坦克的炮塔。 1942年3月,戴姆勒-苯茨公司首先制造出样车,其样车是基于以前被否决的VK3001样车,称为VK3002(DB)。两种版本的VK3001有不同的悬挂装置,一个是弹簧式悬挂装置,另一个是扭杆式悬挂装置。戴姆勒-苯茨的VK3002样车大量采用T-34/76坦克的设计,简直是一个德国版的T-34坦克。而MAN公司则在1942年2月初完成了他们的VK3002(MAN)样车设计。VK3002(DB)样车的炮塔安装在车体很靠前的位置,就如同T-34/76坦克。样车接受了希特勒的审查,希特勒下令可能的话开始制造200辆。1942年5月11日,VK3002样车被命名为"黑豹"。 1942年5月14日,当两种样车的广泛测试完全结束后,希特勒决定采用MAN公司的设计。而戴姆勒-苯茨公司的样车则被认为有很多问题遭否决,1945年苏军缴获了该样车。MAN公司的"黑豹"坦克尽管研制时间很短,但德国军方认为它是一种比较成功的坦克,所以被正式投入制造。希特勒下令从1942年12月开始制造,他自己坚持使用75mmKwK42L/100型火炮,但是由于没有准备好,最终采用了身管稍短的75mmKwK42L/70型火炮,该种火炮可以在1000m的射击距离上击穿140mm厚的装甲。这样一来,"黑豹"坦克的火炮穿甲威力可以和"虎"的88mm火炮相当。VK3002(MAN)设计中炮塔位于车体中央,有更好的整体性能,其设计思想受T-34影响很大,本身特征也有很多类似,比如660mm宽的履带(为了更好的牵引力以及增加其越野能力),强劲的引擎,长身管的75mm火炮以及带来更好效果的倾斜式装甲("黑豹"坦克是德国第一种采用倾斜装甲板的)。尽管和T-34/76有很多类似,不过"黑豹"坦克在尺寸上要大一些,在其他的技术上也有所不同。"黑豹"坦克采用了交错重叠式的负重轮排列,双扭杆独立式悬挂装置提高了其在不良地形高速行驶能力。 1942年7月,MAN公司制造了2辆样车,其中只有一辆安装了炮塔,广泛测试后表明还存在很多的技术问题。1942年后期,制造了20辆"预-生产"型(0系列),都仅仅是装备了轻装甲,前装甲板厚度为60mm,安装在炮塔上的武器则是早期型的75mmKwK42L/70火炮(炮口制退器是取自75mmKwK40L/43型火炮的),炮塔上有一个突出的桶式车长指挥塔。发动机采用的是马巴赫公司的HL210P45型。这20辆坦克被定名为PzKpfwV"黑豹"/A型坦克,技术上和后期型号的"黑豹"坦克是不一样的。有趣的是它的变型车D1型上安装了PzKpfwⅣ/H型坦克的炮塔,1944年早中期东线战场上的第653重坦克歼击营就装备了一些作为指挥坦克使用,这支部队还使用过早期型"黑豹"修理坦克以及改装了20mm高射炮的T-34坦克。 1942年12月,改进过的型号--"黑豹"D型坦克出现了。1943年2月,20辆本来的A型被重命名为D1型。D1型(最早的A型)都被作为测试车辆,之后便仅仅作为训练坦克。很快命令便下达了,在1943年5月12日前,必须制造出250辆"黑豹"坦克,这些"黑豹"坦克是德国准备用来参加"堡垒"行动的,除此以外,还要尽可能快再造出750辆"黑豹"坦克来。1942年12月,D型进入生产,到1943年1月11日,首辆"黑豹"D型坦克驶离工厂。相比D1型,D型的装甲防护增加了,新型的75mmKwK42L/70型火炮被安装在液压驱动的炮塔上。首批250辆"黑豹"D型坦克都采用了和D1型相同的马巴赫公司HL210P30型发动机。 "黑豹"D型坦克、"菲迪南"坦克歼击车以及其他一些新型装备都在1943年7月的"堡垒"行动中初期亮相,"黑豹"D型坦克装备了第51和第52装甲营。但是由于机械故障(特别是变速箱、传动装置、悬挂装置以及引擎),有很多"黑豹"型坦克在战前或战斗中损坏。当时德国的装甲兵总监海因兹.古德里安事后评价道:"他们太容易起火了,燃料系统缺乏足够的保护,由于经验不足,损失了一些乘员。" 最初的250辆"黑豹"D型坦克到1943年8月10日只剩下了43辆,这些剩余的后来被改装成指挥坦克。后生产的600辆"黑豹"D型坦克(也称为D2型)发动机换成了更强劲的HL230P30型V型12缸水冷汽油机,这成为晚期型"黑豹"坦克的标准发动机。车体外形是模仿T-34坦克的,前装甲板和侧装甲板的倾斜度较大。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左侧,其上方有1个舱门,门前有2具潜望镜,他右边是机电员,机电员上方有1个出入门,门前装2具潜望镜。炮塔顶部左后方安装有桶状指挥塔,指挥塔上没有装潜望镜,只有瞭望缝。其火炮配有爆炸装药[[穿甲弹]]和钢心弹头穿甲弹,其中爆炸装药穿甲弹的初速为925m/s,在900m的距离上命中角为90度时,穿甲厚度为133mm。钢心穿甲弹的初速为1120m/s,在900m距离上命中角为90度时,穿甲厚度为170mm。火炮瞄准镜为TZF12型双目瞄准镜。车内可携带79发炮弹和2500发机枪弹。行动装置采用双扭杆独立式悬挂装置和液力减振器,车体每侧有8个负重轮,负重轮分两排,交错排列,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履带为铰链式,可安装防滑齿,宽为660mm。另外,它的传动装置为机械式的,变速箱是ZF公司的AK7-200型,有7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 从1943年1月到1943年9月,连同第一批D型,MAN、戴姆勒-苯茨、MNH以及亨舍尔公司一共生产了850辆PzKpfwV"黑豹"D型坦克,底盘编号为210001-210254和211001-214000。 1943年8月,在改进之后(比如变速箱),制造出了新的型号--"黑豹"A型坦克,"黑豹"A型坦克是一种威力强大的武器,相比D型,火力和防护都有了增强,炮塔正面的装甲厚度达到了110mm,车长指挥塔采用了铸造式,车体两侧安装了装甲裙板,辅助武器也增加了1挺MG34高射机枪和1挺MG34型前机枪,其前机枪采用了球形枪座。此外,还强化了负重轮结构及改进了排气装置。诺曼底战役中德军所使用的"黑豹"坦克中A型最多,该战役中,德军损失了400辆各型"黑豹"坦克。从1943年8月到1944年5月,MAN、戴姆勒-苯茨、德玛格和MNH公司一共生产了2000(2200)辆,底盘编号为151001-160000和210255-211000。 == 夭折的黑豹 == '''现存于巴顿坦克博物馆的黑豹Ⅱ中型坦克''' 1943年2月,德国陆军武器局武器试验六科第Ⅲ分科为使黑豹和虎I型坦克达到通用化,而希望亨舍尔公司与奥克斯布格·纽恩伯格机械制造厂(以下简称MAN公司)进行有关的特殊技术开发。宗旨是使坦克零配件通用而减少各军工厂产品冲突的麻烦,这两种坦克的改进型从1943年4月起被称为黑豹Ⅱ型和虎Ⅱ型。1943年底,虎Ⅱ型得到虎王的正式命名,而倒霉的黑豹Ⅱ最多可能只完成了两辆试验型,有一辆搭载黑豹G最终炮塔的样车战后被送到美国肯塔基州的诺斯·福克斯美国坦克学校解析,现在展出于巴顿坦克[[博物馆]]。 '''黑豹和黑豹Ⅱ''' 按照当时的设想,黑豹Ⅱ型重达50吨以上,车体外形和黑豹G型车体相同,但装甲强化为前部100毫米,侧部60毫米,后部40毫米。使用与虎王坦克相同的单扭杆系统,负重轮与虎王坦克相同,履带为虎王坦克使用的运输窄形履带。黑豹Ⅱ型坦克预定使用与黑豹F型相同的狭型炮塔。 '''黑豹Ⅱ悬挂系统细节''' 新式狭型炮塔:黑豹A型和G型的战斗经验表明,弧形炮盾下部跳弹可能会穿透车体顶部,炮塔正面面积也过大。Wa Purf 6(陆军武器装备局武器开发和测试部第6处)发布了一个旨在解决黑豹现有炮塔问题的新型设计要求,最重要的是解决原有炮盾下部跳弹穿透车体的问题,减小炮塔正面面积,并在内部安装测距仪。 '''黑豹F型狭型炮塔''' 1944年2月莱茵金属完成了一个初步设计的草图,这个设计减小了炮盾和炮塔正面的宽度,并包括内部的测距仪和炮手潜望镜,测距仪容纳在炮塔顶部。Wa Purf 6对莱茵金属的设计并不满意。要求奔驰•戴姆勒在这些设计的基础上研制新式狭型炮塔。1944年中期德国人制造了几个新式狭型炮塔,并于8月把一个炮塔安装在黑豹G型的底盘上进行测试(也有说这辆车是1945年1月完成的)。 == 参考来源 == [[Category:590 軍事總論]]
返回「
PzKpfw-V中型坦克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