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84.1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闫 的原始碼
←
闫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reflist}}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闫 </big> ''' |- | [[File:T0108f2d0e5b8bf9a3f.jpg |缩略图|居中|[https://p1.ssl.qhimg.com/t0108f2d0e5b8bf9a3f.jpg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3770116&sid=3960462 来自 360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闫(yán)姓,中华姓氏之一。闫,“阎”的[[简化]]字。阎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五十位的大姓,人口492万多,占全国人口的0.24%。如今,闫氏族人分布广泛,尤以河南、山东、河北为多。 在历史上,经历了“閻”-“阎或閆”-“闫”的演化过程。 其中“閻”为最繁体,“阎”为“門”简写为“门”而成,“閆”为内部笔画简写为“三”而成,闫为阎的异体字,闫则为当今简化字写法,[[已经]]被阎姓家族广泛使用。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闫姓 拼音; yán xing 含义; 中华姓氏之一 百家姓排名; 50 分布; 安徽、河南、山东、河北等地 起源; 阎(Yán)姓,源出有九: 源流一 皆出自姬姓,为周文王姬昌后裔,当代《姓谱》载,分闫、阎二姓。又据《五音集韵》载,闫"同阎义,俗用"。阎姓是黄帝族的后代,龙的传人。由于阎姓被"俗用"成闫,就产生了阎、[[闫二姓]],所以在当代《百家姓》里,两姓并存。 1、相传太伯的曾孙仲弈,被周武王姬发封在阎乡(河北易水一带),他的子孙因此就用阎作为自己的姓氏,从此姓阎,称阎氏。 2、相传周昭王姬瑕的小儿子生下来时,手上就有一个阎字,因此被周康王姬钊封在阎城,他的子孙也姓阎,称阎氏。 3、出自周武王姬发的儿子唐叔虞,建立了晋国,到晋成公的时候,晋成公封自己的儿子懿在阎邑(山西夏县一带),晋朝灭亡以后,他的子孙就有人用阎作为自己的姓氏,因此也姓阎。 源流二 源于芈姓,出自楚国王族伯玙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春秋时期,楚国有支系王族熊伯玙,他被封于阎邑(今湖北麻城),其后有大夫阎敖。在楚国灭权国之后,阎敖被封尹权,在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阎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荆楚阎氏。 源流三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岳诺特氏,亦称岳诺托氏、亦日呼德氏、阎忽德氏,世居扎鲁特(今内[[蒙古]]扎鲁特旗),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Yonot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阎氏、伊氏、门氏等。 蒙古族阎氏在1955年以后多有讹写为闫氏者。 源流四 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时期女真诸部: ⑴.满族巴克桑氏,满语为Baksang Hala,汉义"六十斛",为满族脱谱姓氏之一,今北京市满族有此姓,后改汉字单姓为阎氏。 ⑵.满族布雅穆齐氏,亦称布雅齐氏,满语为Buyamuci Hala,世居噶哈里(今吉林延吉)、黑龙江沿岸地区,后改汉姓为阎氏。 ⑶.满族阎佳氏,亦称严佳氏、雅佳氏,满语为Yagiya Hala,世居辉发(今吉林省柳河、辉发河以及沙河下游,桦甸、辉南一带),后多冠汉姓为阎氏、颜氏。 ⑷.满族阎拉扎氏,亦称颜扎氏、燕札氏、颜查氏、颜之哈拉氏,库雅拉彦札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颜盏部,以姓为氏,满语为Yanja Hala,世居雅兰西楞(今俄罗斯滨海地区苏城)、叶赫(今吉林梨树)、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长白山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民间多冠汉姓为颜氏、为官者多冠汉姓为阎氏、张氏等。 ⑸.满族颜珠氏,亦称颜之氏,满语为Yanju Hala,世居雅达珲春村(今吉林珲春海兰河流域),后多冠汉姓为阎氏、颜氏。 ⑹.满族颜济哩氏,亦称杨吉哩氏、焉哲勒氏,满语为Yangiri Hala,世居沈阳、伯都讷(今吉林松源)等地。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阎氏、杨氏、韩氏、沈氏等。 源流五 源于达斡尔族,出自清朝时期达斡尔诸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达斡尔族敖拉氏,亦称鄂拉氏、傲雷氏,通古斯语"Aora",汉义"山",世居乌拉(今吉林永吉)、[[黑龙江]]多金(今黑龙江上游俄罗斯境阿尔巴津)、拉夫凯(雅克萨城以西)、呼伦贝尔(今内蒙古海拉尔)、布特哈(今嫩江流域和大小兴安岭)等地。后有满族、鄂温克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Aora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阎氏、单氏、敖氏、山氏、苏氏、鄂氏等。 ⑵.达斡尔族索多哩氏,亦称索都尔氏、索罗贡氏、敖勒多尔氏,满语为Sodoli Hala,为敖拉氏部落的分支,世居黑龙江。后有鄂温克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阎氏、索氏、[[敖氏]]等。 ⑶.达斡尔族亚尔兹氏,满语为Yarci Hala。为达斡尔族脱谱姓氏之一,世居黑龙江北岸,清末民初改汉字单姓为阎氏。 源流六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回族、土家族、壮族、苗族、[[傣族]]、高山族、黎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闫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阎氏,世代相传至今,在1955年以后讹写为闫氏。 =='''始祖'''== 姬泰伯(姬仲奕)、姬瑕、姬懿、阎敖。 =='''考证'''== 闫,"阎"的简化写法,今之所谓闫姓是因为《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故闫正字应作阎。当时,所有以前的名人都写作闫锡山、闫肃、闫维文、闫林保等,最近十几年才恢复用的"阎"。 但是现在的阎姓因为《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却又多用其简写:"闫"。姓氏中"闫"通:"阎"。 其实本来就是一个姓,这是可以考证的,很多闫姓的族人祖辈墓碑上就是用"阎",原因就是因为《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 》。简化方案的对否这里不做进一步的探讨,可以肯定的是简化方案被大多数族人接受了,用上了所谓的简写:"闫"。而一部分"阎"姓族人 ,则认为祖辈都是用"阎"字,在二简字废除之后不认闫字,所以现在"闫"和"阎"同时出现在《百家姓》。 有人问曰:不对了,在百家姓中怎么会有阎和闫两个姓呐?百家姓可不是解放以后编的。 正解:宋代的旧本《百家姓》与现在流行的《百家姓》不一样,宋代《百家姓》所收姓氏从"赵钱孙李"开始,到"司徒司空"结束。此后,明清两代编的《百家姓新笺》《百家姓三编》和康熙的《御制百家姓》所收姓氏和〈宋代百家姓〉完全相同,只不过姓氏的顺序有了变化。 现在的新版本百家姓正式名叫〈续百家姓〉,顾名思义,它是由广陵古籍刻印社(一九六几年成立)在原〈宋代百家姓〉的基础上续编出版的,也就是说,从"丌官司寇"到"百家姓终"是解放后才续编上的。当时,由于编者考证不详,才把群众所写的阎姓俗字闫收编了进去。 《说文解字》有阎无闫,闫乃后世俗字,闫不是姓。今之所谓闫姓是因为《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后被废止),把阎的繁体字误简化为闫才出现的。故闫正字应作阎。当时,连阎锡山的名字也被误写成闫锡山。 又有人问了:山东闫马的明清古碑和贵州遵义的闫姓明清古碑也都是闫字,闫姓很早就有了,怎么可能是解放后的字呢? 正解:古代的阎有多种写法,就如同时=旹=峕,虎=乕,旼=旻一个道理。古碑上绝不可能是今天的"闫"字。但"闫"仍是"阎"的异体字。看古代正史,以及政府发行的书籍文件,涉及到阎姓族人都是写阎字,因为只有"阎"属于正字! 再来看四个字的释义以及代表的五行,阎闫阎的释义一致,而且代表的五行都是"木";而闫的释义与上述三字都不同,代表的五行是"金"。所以古之闫,非今之闫。 结论就是,只有阎(阎 闫)姓,没有闫姓。闫乃错字。 东汉末年时,张鲁的幕僚有阎圃。在五胡十九国时,也有姓阎的外族。一直到19世纪后半,阎氏在山西都还有知名人士,如慈禧年间主管财政的阎敬铭。 值得一提的是,知名的唐朝阎立本,其祖父乃北周上柱国(武官顶点)之一,来自于内蒙古。 在湖北省大冶一带,也有经过迁徙的阎家。并在附近有阎家村。根据传说,明末李自成曾经经过阎家村,认为该村乃阎罗王有关,故又称为"阎家在"。该阎家,后来也辗转到台湾,台湾也有阎氏。 历史上还有其他非汉族,集体改名阎姓的例子:如河南汤阴的阎氏,其祖先就是鲜卑族,而清代满洲八旗的布雅穆齐氏则集体改为阎姓。 =='''分布'''== 闫属于简化字讹形成的"俗用"姓氏群体,严格来讲,仍为阎氏一族。据山西省五台山旅游区阎锡山故居文献紫阳村《阎氏族谱》载,阎姓在当今中国姓氏中排名第五十。 先秦时期,后裔大都散落于河洛一带,汉末居荥阳。他们以封地为姓称阎氏。阎姓最早是在山西,湖北等地发展,东汉时,阎姓开始进入四川,陕西,甘肃。明代至清代,阎姓才开始逐渐向南方扩展,发展到江苏,湖南等地,清代以后,开始进入福建,广东和台湾。阎姓的主要聚居地有:河东,安邑,平陆,宜春,安汉,新安,西城,天水,马邑,武阳,盛乐,常山,广平,太原等。西汉末,有尚书令阎章(河南荥阳人)的裔孙阎穆因避难迁于巴西安汉(今属四川),另有一裔孙阎甫,魏武帝时封平乐侯,复居河南新安。甫的儿子璞任象郡太守(今属广西、贵州两省一带)。璞生赞,为晋殿中将军、汉中太守。赞生亨,为辽西太守。亨生鼎,为北平太守,封安成亭侯。其后子孙徙居河南、天水、敦煌等地。魏晋南北朝时北方战乱不息,阎姓大举南迁,经过唐宋及明清两个重要时期的繁衍迁徙,阎姓落籍于江南许多地方,其中,江苏、浙江等较为集中。总之,阎姓发源、繁衍于我国北方,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安庆·阎族简史》修撰时间不详,记载始祖阎德佑,原籍山西太原府洪洞县人氏,元末天下大乱,飘泊渝州之巴邑,旅于洪武二年,流落夷陵,在河西荒无人烟之地,挽草为业。自小平善坝,沿江而下至笔架山麓之磊口河北半月地带,纵横二十余里,阎氏子孙在此繁衍,至我辈已烟火千家,人丁三四千矣,阎氏族居之地,以紫阳主中心,有紫阳阎家之称。阎姓郡望主要有天水郡、河南郡、太原郡等。 =='''支祖'''== 阎国宝 以字行当明初天下未宁国宝公於洪武三年(1370)奉诏合族东迁,因少昊祖墓在鲁欲避难仙源至中都遇寇相失,独留宁阳卜居县西寺头村。自幼博学好古孝友,根於天性谦让自持,闾里咸化无有争者,天下甫定盗贼公行,国宝设法扞御一方得安,乡举义士。国宝每念祖宗渊源建立始祖泰伯祠,岁供时祀常语人曰使后世子孙知有本源勿堕下流也,居民甚为礼重,国宝后又备修谱牒图绘祖像以传於来世,大学士邑人许斌嘉其孝思为题其谱并撰至德庙记。卒年九十有七,遗子圭尚幼,乡里数十人为治丧,葬於南亩。明教谕成章题其墓曰 至德圣裔阎国宝先生之墓。 折叠阎朝京 字明泉,明成化十三年自京师顺天护吉藩来家长沙以子贵累封荣禄大夫正治尹广东布政使司布政使,生没未祥,葬善邑七都谢家桥阎家山亥山巳向兼乾巽有碑表墓有邑志。配奈氏,累封一品夫人,生没未详,葬善邑七都谢家桥阎家山明泉公左山向同有碑表。子三:邦;都(系本支适祖);阶。女一,适益邑进士陈官兰阳知县。是为湖南长沙高桥阎氏始祖。 =='''古代名人'''== 阎姬 阎姬(公元98~126年),女,河南荥阳子,著名东汉安帝皇后。 阎亨 (生卒年待考),著名晋朝大臣。 阎亨是晋朝辽西郡郡长,因屡次规劝苟晞,苟晞便把他杀了。 阎立德 (公元?~656年待考),名让,字立德;雍州万年人(今陕西西安),著名唐朝建筑学家、画家。历官至将作大匠、工部尚书。曾主持修建高祖献陵、太宗昭陵。又于骊山建温泉宫,于铜川建玉华宫,二宫在中国建筑工艺史上有极高的价值。绘画作品有《文成公主降蕃图》等。 阎立本 (公元?~673年待考),阎立德之弟;雍州万年人(今陕西西安)。著名唐朝画家。阎立本继承家学,显庆中任将作大臣;曾任主爵郎中、工部尚书、右相和中书令,时有"右相驰誉丹青"之誉。工书法,擅画人物、车马、台阁。其父阎毗,其兄立德,既有画名,又以擅长工艺、建筑工程著称。阎立本绘画师承隋代的杨契丹、郑法士、董伯仁、展子虔与其父,并上溯张僧繇而"变古象今",代表了初唐中原地区的风格。阎立本善画台阁、车马、肖像,尤长于重大题材的历史人物画和风格画。据史料记载,其画迹见之于《历代名画记》、《唐朝名画录》、《宣和画谱》中的有六七十件,其代表作有《凌烟阁功臣图》、《秦府十八学士图》、《历代帝王图》、《萧翼赚兰亭图》、《异国来朝图》、《职贡图》和《步辇图》等。其中留传至今较为可靠的有《步辇图》、《职贡图》、《历代帝王图》和《萧翼赚兰亭图》。 阎次平 (生卒年待考),河东人(今山西永济)。著名宋朝画家。有《山村归骑图》册页,现藏美国弗利尔美术馆;《秋山烟霭图》册页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阎承翰 (生卒年待考),真定人(今河北正定),著名宋朝大臣。曾凿渠引唐河水百余里,既通航运输,又灌溉农田,利国利民。 折阎尔梅 (生卒年待考),江苏沛县人。著名明朝末年大臣。明亡后积极参加抗清复明活动,工诗词,其诗多感怀时事,格调苍凉,有《白耷山人集》。 阎谏 (公元1590~1635年),字介石;青州府昌乐县邑南关巷人(今山东昌乐)。著名明朝末期文学家。 阎应元 阎应元(?-1645)字丽亨,汉族,北直通州人(今北京通县),明末抗清名将。任江阴典史期间,率六万义民,面对二十四万清军,孤城困守八十一天,使清军连折三王十八将,死七万五千人。城破之日,义民无一降者,幸存者仅老幼五十三口。阎应元被俘后坚决不向清廷贝勒下跪,被刺穿胫骨,"血涌沸而仆",却始终没有弯下膝盖,终英勇就义。 阎若璩 (公元1638~1704年),字百诗,号潜丘;山西太原人。著名清朝学者、考据家。阎若璩侨居江苏淮安府山阳县。清初著名学者,清朝汉学(或考据学)发轫之初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阎世绳 (公元1633~1706年),字宝贻,号朴斋又号丹崖,阎介石第三子;昌乐城邑人(今昌乐城里人)。著名清朝大臣。 阎愉 (公元1654~1725年),字敬生,阎世绳长子;昌乐城里人。著名清朝大臣。 阎廷佶:(公元1675~1748年),字汝贞,阎愉之子。著名清朝大臣。 阎敬铭 (公元1817~1892年),字丹初;陕西朝邑人。著名清朝大臣。 阎书勤 (公元1860~1900年),山东冠县梨园屯村人(今河北威县)。著名义和团首领,人称"大刀阎书勤"。 阎国华 (公元1885~1947年),字拂尘。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近代名人'''== 阎锡山; 阎锡山(公元1883~1960年),字百川(伯川),号龙池;山西五台河边村人(今山西定襄河边镇)。著名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太原绥靖公署主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兼山西省政府主席,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部长。1935年4月2日授予最高军衔。 阎红彦; (公元1909~1967年),曾用名侯雁;陕西安定瓦窑堡人(今陕西子长),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上将。 阎揆要; (公元1904~?年待考),陕西佳县人。黄埔陆军官学校(中央陆军官学校)第一期,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中将,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1924年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骑兵团营长。 1926年,阎揆要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阎揆要参加了陕北清涧起义。曾在西北军杨虎城部队任警卫团副团长、团长。 抗日战争时期,阎揆要任第八路军总司令部科长、参谋处处长、军政处处长,冀鲁豫军区参谋长。 解放战争时期,阎揆要任军委第一局局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西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西北野战军参谋长,第一野战军参谋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阎揆要任中央军委情报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军事科学院秘书长、副院长、顾问。 1955年9月,阎揆要被授予陆军中将军衔。 阎捷三; (公元1905~2006年),山西晋城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1929年,阎捷三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阎捷三任红四军第十师连长、江西军区教导营副营长、独立第六师参谋长、独立第六团团长、彭杨步兵学校军事教员、干部团第二营教员、陕北红军学校主任教员、庆阳红军大学教导师第二团副团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阎捷三任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教育处处长,抗大一分校训练部副教育长、教育长、山东军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第七师参谋长。 解放战争时期,阎捷三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六纵队第十八师师长、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三军第一二九师师长。参加了著名的临江、辽沈,平津、渡江、海南岛等战役。 建国后,阎捷三任副军长、第二十五步兵学校校长、后勤学院训练部部长、副教育长、教育长、副院长、政委、总后勤部顾问、后勤学院副院长。 1955年9月,阎捷三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2006年,阎捷三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一百零一岁。 阎海文; (公元1916~1937年),辽宁北镇人。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空军少尉,抗日英烈。 折叠编辑本段当代名人 阎红志: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少将,广州基地副政治委员。1992年晋升。 阎道彰: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少将,工程学院副院长。1992年晋升。 阎涛: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少将,广州军区空军后勤部部长。1992年晋升。 阎洪法:中国人民解放军技术少将,第十一医院神经外科主任。2000年晋升。 阎章更:中国人民解放军技术少将,国防科工委华阴兵器试验中心高级工程师。1992年晋升。 阎文彬: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少将,河北省武警总队政治委员。1995年晋升。 阎应禧: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第七集团军参谋长。 阎俊贤: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第三十三军暂编第四十六师师长。 阎中原: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台湾省三军总医院副院长。 闫怀礼(1936年7月24日-2009年4月12日):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人,国家一级演员。 闫妮(1971年3月10日- ):陕西省临潼县(今西安市临潼区)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演员。因在著名情景喜剧《武林外传》中饰演老板娘佟湘玉而为观众熟知。 闫学晶(1971.12- ):吉林省东辽县云顶镇双城村人,毕业于吉林省戏曲学校,曾在吉林市戏曲剧团工作,国家一级演员,现工作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部文工团,副师级。 =='''郡望堂号'''== 郡望; 太原府:亦称太原郡。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霍山北部一带地区。北魏时期辖地在今山西省阳曲县、交城市、平遥市、和顺县之间的晋中一带地区。隋朝时期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兴国(公元976~984年)中年,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山西太原)。以后宋朝、金国的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两朝以来皆为府。民国时期为市,山西省会所在。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西汉高宗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辖二十二县,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师、巩义、荥阳、原阳、中牟、郑州、新郑、新密、临汝、汝阳、伊川、洛阳等县市。东汉时期既都洛阳,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吏不称太守而称尹。隋朝初年被废黜,后又复为豫州河南郡。唐朝时期为洛州河南府,其辖境都远小于汉朝时期的河南郡。元朝时期为河南路,明、清两朝时期均为河南府。民国时期建为河南省。 天水郡:西汉朝元鼎三年(丁卯,公元前114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通渭县、秦安县、定西县、清水县、庄浪县、甘谷县、张家川县及天水市西北部、陇西东部、榆中东北部地一带地区。东汉朝永平十七年(甲戌,公元74年)改为汉阳郡。三国时期曹魏仍改为天水郡。西晋时期移治到上邽(今甘肃天水),北魏时期仍改回为天水郡,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甘谷县等市县一带地区。 堂号; 河南堂:以望立堂。 天水堂:以望立堂。 德让堂:明洪武三年,七十九世祖国宝公自洪洞东迁至宁阳县寺头村,后裔遍布周围各县市以及华北、东北、华中、华东各省市。 右相堂:唐朝阎立本善丹青,拜右丞相。当时姜恪因战功封左丞相。时人有"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之赞叹。 日月堂:江苏省沛县、丰县阎氏宗祠堂号为"日月堂",含有阎尔梅及其后裔不扶清,反清复明之意。 太原堂: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洪江阎氏宗祠堂号 折叠编辑本段家谱文献 山东宁阳阎乡家乘八卷,(民国)阎纂俊、阎纂安等修,现被收藏在德让堂各分支后裔。 山东楼目阎氏族谱一卷,(清)阎一侯、阎一昌同修,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手抄本。现被收藏在山东省栖霞镇栖霞小寨子方村。 山东昌乐阎氏家乘五卷,(清)阎世绳编,阎愉补编,清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树滋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辽宁省图书馆。 河南项城林卢阎氏族谱三卷,(清)阎典唐续修,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湖北宜昌紫阳村阎氏续修族谱四卷,(清)阎大镛修,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雅望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河南项城阎氏续修族谱四卷,(清)阎大镛修,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河南省项城市档案馆。 湖南长沙高桥阎氏支谱十七卷,首三卷、末三卷,(民国)阎振冰主修,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四美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三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赣榆阎氏宗谱,著者待考,三幅油布手写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赣榆市档案馆。 =='''字辈排行'''== 山东宁阳德让堂阎氏字辈:"循绪笃源本 纂修恪宪章 师承至德统 祖泽衍应长 真常智仁勇 礼让守宗风 心传述道学 允执在其中" 山东聊城临清金郝庄镇野村寨村阎氏字辈:庆凤玉荣,秀云登耀邦,金国传孟文 山东济宁泗水水泉村阎氏字辈:第96代起……继志辉洪业,珍传方建仁,修申家道严,保善国华新…… 山东滕州东部阎马阎氏支脉阎氏字辈:子朝春九甲 景克尚懋法 世守宗基业 绍先自广大 云梯百丈步青天 阆苑仙风两袖全 文可华邦武定国 花添锦上庆千年 山东济宁大阎村阎氏字辈:.云景传开古,阶因之同关.. 河南卫辉军营村阎氏字辈:"......元好清广保......" 河南卫辉小店河阎氏字辈:"......多玉观乃泽......" 山东嘉祥疃里阎氏字辈:"……如克成善同绳先循法程懋兆存佳佑……" 山东梁山(小安山镇三元井)阎氏字辈::"兆永兴继仁化召" 河南项城三店贾岭阎氏字辈:"......培锡淑松盛,至钦汝本然......" 山东东明马头阎氏字辈:"明学多留永清传大存长" 山东微山阎氏字辈:"允士广锡洪家成德培厚五世乐其昌"。此系光绪御赐字辈。 山东青岛阎氏字辈:"昌学恒立志作瑞启广辉"。 山东昌乐阎氏字辈:"钟毓庆锡守令德武昭文心正达致远才睿端聪宁立志名可秀惟尔承国荣宗泽隆昌盛华龙腾飞鹏千禧年"。 山东定陶县阎庙阎庄阎氏字辈:"崇儒子传世,召德乃惜恩。修身富得志,为国敬尔身"。 山东长清阎氏字辈:"玉兆树荣培西"。 山东济阳阎氏字辈:"浠汝由大道,世代庆天恩"。 山东聊城阎氏字辈:"德西井家月瑞"。 山东东明小井阎氏一支字辈:"佘纪成培宪居庆泽锡章"。 山东德州夏津阎氏字辈:"树德传加远,行仁保世常"。 山东德州武城阎氏字辈:"……宝仲士兴旺……"。 江苏窑湾阎氏字辈:"宜、念 、承、先(宗)、志(嗣)、常(长)、怀(存)、世(守)、久(孝)、 春(心)、永(明)、立(传)、惟(绍)、修(书)、德(宝)、广(继)、培(育)、有(群)、道(英)、才(贤)、迁(谦)、太(泰)、义(益)、 顶(鼎)、逊(巽)、衡(恒)、富(复)、遂(随)、 冠(观)、林(临)"。 江苏宿迁阎氏字辈:"以殿成宗士守长"。 江苏无锡、宜宾、常州阎氏字辈:"金兆朝卿殿德昌继世长"。 江苏赣榆阎氏字辈:"思仁洪正伦朝家繁传古道庭训首先贤鸿章"。 湖南怀化阎氏字辈:"文武在朝廷富贵平阳昌"。 湖南高桥阎氏字辈:"绍家声大振广世德永昌树文名泰运膺廷锡鸿章"。 辽宁大连阎氏字辈:"培传家承善树玉相国炳忠怀"。 辽宁东港阎氏字辈:"克福吉炳志"。 辽宁阎氏一支字辈:"廷炳德广庆春长荣泽毓宝树永世福洪"。 四川资中阎氏字辈:"泰民安定君臣露云"。注:后续字辈已无 四川通江瓦室镇阎氏字辈:军永玉怀元德守家子安光明兴正大 四川雅安阎氏字辈:"国亁炳洪艳□旭"。 四川渠县阎氏字辈:"诗礼传家敦仁行义安帮定国"。 广西全州阎氏字辈:"宏功铭九鼎俊位列三台"。 广西玉林阎氏字辈:"锡乃兰玉生"。 重庆忠县阎氏字辈:"察登天星孝万世永纯学文光宗修德明道家友代"。 重庆新湾阎氏字辈:"纯文光中修德明仁"。 河南孟州阎氏字辈:"进法吉立庭庆景生万民升都赐殿亲"。 河南鹿邑阎氏字辈:"新志(治)振春国家"。 河南南召阎氏字辈:"学好相尚登朝经邦保善和忠惠泽增长令生克俊永锡传良公云纯洁太发其祥"。 河南新蔡阎氏字辈:"怀成之泽,清明汉道……" 甘肃民勤阎氏字辈:"发基向有本仁义礼智信"。 北京朝阳阎氏字辈:"德凤振国嘉"。 安徽太和阎氏字辈:"廷钦(庆)永(纪凤)茂协德"。 黑龙江大庆阎氏字辈:"培锡清桂立炳"。 河北临漳阎氏字辈:"德金玉俊福连瑞"。 山西义马阎氏字辈:"万玉生兆复守法文可立国泰天心顺朝正民自安勤奋家昌盛忠厚人寿康"。 甘肃景泰阎氏字辈:"邦良自秉文大世熙兆宪廷穆立沛起尉敦睦宗克昌至德瞻泰伯让礼雍晋芳"。 上海阎氏一支字辈:"文式定修……" 阎氏一支字辈:"世立元长成晓"。 阎氏一支字辈:"尚明继纯化德茂可广恒汝若相吕太邦本兆长安"。 山东高唐琉寺阎氏字辈:清云俊守桂振吉海(志) 河北青县孙庄阎氏:志成瑞俊会兆 河北吴桥阎字辈:山俊海秀荣,松青竹茂恒。 吉林长春阎氏字辈:青立龙凤志,忠厚传家远。 河南嵩县阎村阎字辈:"监惟铺瑜希永均麟,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 安徽亳州阎窑村宗,之,玉,守,永,芳,春,启,瑞,龙 安徽亳州蒙城县阎集村闫氏字辈:......守、思、士、真、继........ 吉林长春-松原地区阎氏字辈:贯兴洪庆兆,春景桂芳香,荣盛家国治,殿魁士子享 安徽亳州谯城区阎庄阎辈分:振学传家启,国玉占金堂,建华呈瑞祥,祖德传万世,永存孝思长。<ref>[https://guoxue.baike.so.com/query/view?type=word&title=%E9%97%AB 闫], 360国学 ,</ref>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文學類]]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闫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