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8.137.19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论语《子罕·第九·共三十一章》3 的原始碼
←
论语《子罕·第九·共三十一章》3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论语《子罕·第九·共三十一章》.jpg|thumb|350px|right|[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512/940bde0a787e42ea8dd6c7860ac5c604_th.jpg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139993674_270308 图片来自搜狐网]]] '''论语''' 《论语》以一个人物,即孔子为中心描绘各种人物形象,这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是个首创。这些人物来自十分广泛的社会阶层,包括执政者、贵族、各种等级的官吏、军队首领、学者、隐士等。书中写得最多的是同孔子关系最密切的弟子。 == 原文 ==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 【译】 == 颜回深深感叹说:“越仰望,就越感到高大;越钻研,就愈感到坚固。看到它在前面,忽然又到了后面。老师善于一步步地引导,以广博的知识丰富我,以严肃的礼制规范我,使我想罢休都不可能。充分发掘了我的才能,好像能够高高地站立起来了;但想要继续跟着前进,又感到不知如何走了。” == 【注】 == 《钱解》:推孔子之道,虽极高深,若为不可几及,亦不过在人性情之间,动容之际,饮食起居交接应酬之务,君臣父子夫妇兄弟之常,出处去就辞受取舍,以至政事之设施,礼乐文章之讲贯,细读《论语》,孔子之道,尽在其中矣,所谓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非舍具体可见之外,别有一种不可测想推论之道,使人无从窥寻也。学者熟读《论语》,可见孔子之道,实平易而近人。而细玩此章,可知即在此平易近人之中,而自有其高深不可及处。虽以颜子之贤,而犹有此叹。 == 【记】 == 钱解甚好,“道在伦常日用之中”即此之谓。而颜回所说则是学生对老师的最高赞叹:老师那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风貌品德和自己虽追赶也不可企及的崇敬感。孔子对颜回、曾参的教导特征,远超出“学优则仕”的教育目的和范围,而成为完整人格和人生境界的追求企望。这便是孔学宗教性的道德方面。它起着拯救灵魂解除尘俗的准宗教功能。作为这种老师,孔子也才获得如此崇高而近乎神秘的形象描述。“欲罢不能”四字佳甚,展示学习之不断深入状态。 == 原文 ==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 【译】 == 孔子病重,子路要学生们挂上臣下事奉的名义。后来,孔子病减轻了些,说:“太久了,子路欺骗我!我没有资格有臣下,却居然有了;我骗谁呢?骗老天吗?而且我与其死在所谓臣下身边,不如死在你们学生们身边。我即使不能办大丧事,难道我会被扔在道路上吗?” == 【注】 == 《朱注》:夫子时已去位,无家臣。子路欲以家臣治其丧,其意实尊圣人。 《正义》曰:夫子仕鲁为司寇,是大夫也。今子路尊荣夫子,欲用大夫丧葬之礼,故使门人为臣助治之。有臣死于臣手,礼也。夫子愿死于弟子者,以弟子情益亲也。故《皇疏》云:在三事同,若以亲察而言,则臣不及弟子也。又云:臣礼就有养有方,有方则隔;弟子无方,无方则亲也。 == 【记】 == 《正义》以弟子亲于家臣解说甚好。非只严遵礼制,且更重亲情。“天地国亲师”均情感崇拜敬爱对象,信然。 == 原文 ==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 【译】 == 子贡说:“这里有块美玉,是包裹好放在柜子里藏起来呢?还是找个识货的买主卖掉呢?”孔子说:“卖掉吧,卖掉吧,我等着买主哩。” == 【注】 == 《集释》《皇疏》王弼云:重言沽之哉,卖之不疑也。故孔子乃聘诸侯以急行其道也。 == 【记】 == 孔子念念不忘“外王”,自比如出售良货,绝不像宋明理学所解读的孔子。 == 原文 ==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 【译】 == 孔子想到未开化的地方去居住。有人说:“那么落后怎么办?”孔子说:“有君子去住,还会落后吗?” == 【注】 == 《正义》《孟子·尽心篇》: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故君子居之,则能变其旧俗,习以礼仪。 == 【记】 == “陋”,一般解作“简陋”,钱穆解作“文化闭塞”,反正是不好,不文明,不舒适,不方便,等等,所以译为“落后”。孔子为何想去?大概由于周游列国,中原文明各国均不见用而大发牢骚吧? == 原文 ==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 【译】 == 孔子说:“我从卫国回到鲁国,把音乐整理出规范来。‘雅’、‘颂’都得到了各自的位置。” == 【注】 == 《杨注》:“雅”和“颂”一方面是《诗经》内容分类的类名,一方面也是乐曲分类的类名。篇章内容的分类,可以由今日的《诗经》考见;乐曲的分类,因为古乐早已失传,便无可考证了。孔子的正“雅”、“颂”,究竟是正其篇章呢?还是正其乐曲呢?或者两者都正呢?《史记·孔子世家》和《汉书·礼乐志》则以为主要的是正其篇章。 == 【记】 == 仍然是注重音乐。本来,乐先于礼,是一切精神文化的源头,即远古先民的巫术歌舞也,其后才从中分化出礼制来。礼制系统出来后,“乐”倒成了“礼”的一个部分了。可参考拙作《华夏美学》第一章。孔子“删诗书,正礼乐”是一大工作。“雅”、“颂”是直接有关祭祀等重要仪典的“庙堂诗”,使它们得到正确的位置,就是表示承续了周公“制礼作乐”的事业,维护了传统的礼制。这当然是孔子所想做和必须做的。孔子作为教育家、思想家是与他把传统礼制作为准宗教性的精神事业来维护分不开的。结果“乐教”并没真正延续传承下来,其重要性也早丧失而渐沦为仪文性、娱乐性的了。这也属历史发展,无可避免,因逐渐脱离远古巫术仪式而日益理性化,社会自靠礼制规则来维系,而不再依靠原始歌舞音乐了。所以孔子谈礼制毕竟远多于谈音乐。<ref>[https://www.vrrw.net/wx/27426.html 论语《子罕·第九·共三十一章》原文及解读]</ref> == 孔子 ==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今河南),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ref>[https://so.gushiwen.org/search.aspx?value=%e5%ad%94%e5%ad%90 孔子]</ref>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810 文学总论]] [[Category:820 中国文学总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论语《子罕·第九·共三十一章》3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