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7.11.1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第五次反法同盟 的原始碼
←
第五次反法同盟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第五次反法同盟</big> ''' |- | <center><img src=https://img0.baidu.com/it/u=1965543857,3706521731&fm=253&fmt=auto&app=138&f=JPEG?w=640&h=490 width="250"></center> <smal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2411417521844613&wfr=spider&for=pc 来自 哔哩哔哩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本名 第五次反法同盟 发生时间 1809年4月9日 至 1809年10月14日 参战方 兵力法军:275000人; 英军:85000人、奥军:340000人 地 点 [[欧洲]] 伤亡情况 法军:90000人; 反法同盟:100000人 参战方 [[法兰西第一帝国]]; 反法同盟([[大英帝国]]、 [[奥地利帝国]]、[[萨丁王国]]、 [[西西里王国]]) 主要指挥官 法国:[[拿破仑一世]]、 [[奥地利]]:[[弗朗茨二世]]、 [[卡尔大公]] 战争结果 法兰西第一帝国获胜 主要战役 [[阿斯佩恩-艾斯林战役]]、 [[瓦格拉姆战役]] |} '''第五次反法同盟''':指的是1809年[[大英帝国]]、[[奥地利帝国]]等国联合组成的反法同盟。最终第五次反法同盟以[[奥地利]]被迫签订《[[肖恩布鲁恩和约]]》,再一次割地求和为标志,宣告失败。 <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2411417521844613&wfr=spider&for=pc 第五次反法同盟], 豆瓣电影, 2020-01-18</ref> == 起因== 第五次反法联盟的起因及过程相当简单,[[第四次反法联盟]]失败后,英国一方面援助[[西班牙]]和[[葡萄牙]],一方面又在1809年准备组织第五次反法联盟,企图趁机复仇的奥地利也参加上这次同盟。但俄国因[[拿破仑]]与[[亚历山大一世]]的[[爱尔福特会晤]]而保持中立。法国的盟国则为[[莱茵同盟]]、[[德意志公国]]以及[[华沙大公国]]。奥地利在经历了1805年及1806年的失败后,改革军队准备战争,并在1809年4月9日,趁法军大部分兵力深陷[[伊比利亚]]战场时,冒险对法宣战 。 ==进程== 战争开始后,奥军兵分三路,卡尔大公指挥奥军主力入侵巴伐利亚,约翰大公率军进攻意大利的威尼西亚,费迪南德大公率军进驻加里西亚,防止华沙大公国的进攻 。 意大利战线 奥地利人在4月的萨西尔战役中击退了法军几次袭击,将法军击退至维罗纳和阿迪奇河一线,但欧仁亲王在随后进攻中成功将奥地利人逐出北意大利。最后欧仁亲王率领的军队作为法军主力的一部分,参加了7月5日的瓦格拉姆战役 。 波兰战线 奥军在4月开进华沙大公国,但却在4月19日的雷兹因战役遭波军击败,波兰人随即反攻夺取了加里西亚。在之后的战斗中两军互有胜负,但波军伤亡惨重,攻势缓了下来,双方陷入僵持 。 德意志-奥地利战线 在战争开始阶段,形势对奥军有利。卡尔大公在4月10日开始进攻,此时驻扎在巴伐利亚东部的达武元帅一部法军和巴伐利亚军队还处于分散状态,同时在战争爆发后,蒂罗尔地区立即响应奥军,于4月11日爆发了反对法国和巴伐利亚占领的大规模人民起义。起义队伍很快占领了首府因斯布鲁克,解放了北蒂罗尔和南蒂罗尔,并多次击退巴伐利亚军队和法军的进攻。倘若奥军此时集结优势兵力发动快速进攻,形势将会对法国极为不利。但卡尔大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奥军终因行动迟缓,错失良机 。 拿破仑不等西班牙战事结束,匆匆率兵回国自领东线指挥,并领导其军队发动对奥反攻。拿破仑4月17日到达多瑙沃尔特后,迅速与达武会合,扭转了不利局面。4月20日,两军在阿本斯贝格第一次交锋,奥军大败。此后在兰茨胡特等地,法军屡败奥军,成功将奥军逐出巴伐利亚,拿破仑随之攻入奥地利境内。他过早试图冒险渡过多瑙河,结果在1809年5月21至22日的阿斯佩恩-艾斯林战役中遭遇到他平生首次正面惨败。但是奥军指挥官卡尔大公未能继续维持胜利,使拿破仑得以在7月初再度攻占维也纳。最终拿破仑在7月5至6日的瓦格拉姆战役中重创奥军,逼使奥地利求和。奥地利被迫在10月14日签订《肖恩布鲁恩和约》,再次割让大片领土,第五次反法联盟也宣告失败。同期,蒂罗尔的叛乱被法国-巴伐利亚联军镇压,而半岛战争仍然继续进行 。 ==结果== 第五次反法联盟瓦解后,拿破仑几乎占领和控制了除英国、俄国以外的整个欧洲大陆。 第五次反法联盟在七次联盟中是联合国家最少的一次,实际上只有英国和奥地利,并只有奥地利出兵作战,主要战斗是法国与奥地利的单独作战。奥地利在经过卡尔大公的改革之后,在战争中一口气动员了34万大军。而法国由于陷入西班牙战场导致30万法军无法抽身,导致拿破仑手中的可用兵力不超过28万人。但最终法国依然实现了以少胜多,转败为胜,取得战争胜利 。 法国胜利后吞并奥地利的卡林西亚、卡尼奥拉、亚得里亚海岸等地,从而完全切断了奥地利与地中海的联系,奥地利还被迫将萨尔茨堡割让给法国的盟国巴伐利亚,放弃西加利西亚,后者并入法国控制下的华沙大公国,奥地利还将支付法国8500万法郎的赔偿金,加入大陆封锁体系,断绝一切和英国的联系 。 在第五次反法联盟失败后俄法也即将走到战争的边缘。而拿破仑与奥地利签定婚约与奥地利公主玛丽·路易莎成婚表明了他向欧洲专制王朝的妥协,加速了他远离法国革命的演变。 从法国的角度来看,战争的胜利背后蕴藏着巨大的隐患。战争间蒂罗尔和威斯特伐利亚王国发生的叛乱表明,德意志民众对法国统治不满。到1813年,当第六次反法联盟与法国作战时,德意志人民强烈反对法国的统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战争的走向。 这场战争亦削弱了法国的军事优势、损害了拿破仑的形象。阿斯佩恩-艾斯林战役是拿破仑军事生涯中的第一次重大失败。奥地利人也证明了优秀的战略洞察力和战术能力不再为法军垄断;此外,拿破仑的军队越来越多地由非法国的部队组成,削弱了大军团的士气。尽管拿破仑凭借超凡的军事才能,扭转了法国在战争初期的劣势,但他的军队规模不断扩大,甚至连他的心智能力都捉襟见肘,战争的规模也随之越来越大,连拿破仑都无法完全应付,这一教训在1812年法国入侵俄罗斯时会被残酷地重复。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740 欧洲史地总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第五次反法同盟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