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2.156.5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甲申政变 的原始碼
←
甲申政变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甲申政变22.jpg|350px|缩略图|右|[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321/df2c1c07764844c4857a4092228f8e4a_th.jp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129563171_466296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甲申政变'''又称甲申革命、甲申事变、开化党政变。1884年(甲申年)12月4日(农历10月17日)在[[朝鲜王朝]]发生的一次武力政变,激进派开化党为了掌权,发兵挟持[[朝鲜]]高宗,并杀害稳健派勋贵,但事变第三日,被驻朝清军将领[[袁世凯]]等人平定,故称甲申事变,三日天下。 ==背景== 19世纪中后期,世界资本主义大潮冲击[[东亚]]。中国开始洋务运动,而日本出现[[明治维新]],但朝鲜依然闭关锁国。朝鲜的一些青年人(金玉均等)受日本明治维新影响,打算借助日本力量进行政变,推翻朝鲜守旧势力,进行资本主义改革,使朝鲜独立,走上[[资本主义]]强国之路。 但同一时间,日本打算称霸东亚,希望有机会控制朝鲜。[[清朝]]在和西方交恶后,不希望丢失属国朝鲜,因此对朝鲜加强控制,中法战争中,清朝将驻扎在朝鲜的军队撤走一部分与法国作战,削弱了对朝鲜的控制<ref>[http://www.qulishi.com/article/201901/312724.html 甲申政变发生于什么时候?当时的背景是什么? ],趣历史,2019-01-02</ref>。 ==过程== 1884年11月,[[金玉均]]、[[朴泳孝]]等和日本驻朝公使竹添进一郎密议政变,得到竹添进一郎的支持。12月4日,洪英植的京城典洞邮政局举行开业典礼,晚间开设宴会,朝鲜大臣纷纷出席,金玉均令人在王宫内放火多次后成功,[[闵妃]]外戚闵泳翊外出查看火灾时遭开化党人砍伤。闵泳翊逃回宴会现场,引起大乱,出席宴会的守旧派大臣纷纷逃离现场,使开化党的暗杀计划未能成功。金玉均、朴泳孝、[[徐光范]]等人遂又进入王宫,指使内应在宫内制造爆炸,趁机挟持国王李㷩,将其迁入景佑宫。矫诏称清军作乱,要求日军支援王宫。日军借此机会占领朝鲜王宫,开化党人又矫诏诱骗守旧势力大臣入宫觐见护驾,伺机暗杀,李祖渊、韩圭稷、赵宁夏、闵泳穆、闵台镐等被杀害。 开化党宣布改革,内容有朝鲜独立,废除向清朝进贡,改革内政、改革税制,废除门阀制度,废除宦官,庶民平等;以才择人,以人择官等。12月6日在守旧势力要求下,袁世凯、[[吴兆有]]、[[张光前]]等率领清军突入朝鲜王宫,击败开化党人和日军,将李熙解救。[[竹添进一郎]]事败后,自焚使馆,率部逃亡仁川的日本领事馆,甲申政变结束。洪英植被百姓所诛,其余开化党人均流亡日本。 ==影响== 事变后,日本派全权大臣井上馨至朝鲜,并带兵舰六艘,载陆军登济物浦(今仁川)。在随后的交涉中,日方推卸全部责任,并强使朝鲜签署《[[汉城条约]]》,内中日本提出朝鲜做到五条:一,修书谢罪;二,抚恤事件中日本受害人十一万圆;三,杀矶林大尉之凶手处以极刑;四,建新的日本使馆,朝鲜出土地房屋及二万元工资;五,新馆附属的卫队宿舍照壬午续约第五款施行。朝鲜全部答应。 中日签定《[[中日天津会议专条]]》,日本虽然撤走了驻朝军队,但却获得了随时可派兵到朝鲜的特权,清兵撤出朝鲜,为日后甲午战争埋下定时炸弹。朝鲜也就此失去了通过改革走向资本主义的机会。 此外,包括幼儿在内的朝鲜[[开化党]]成员家属被朝鲜政府杀害,使得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极其失望,提出脱亚论<ref>[https://www.sohu.com/a/405113930_189939 朝鲜的“甲申政变”,将中国拖入到了万丈深渊,日本的嘴脸太可恶 ],搜狐,2020-07-01</ref>。 ==视频== ===<center> 甲申政变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朝鲜“甲申政变”原来是袁世凯搞定的</center> <center>{{#iDisplay:o03256o6ewe|560|390|qq}}</center> <center>袁世凯平定朝鲜甲申政变 受光绪皇帝赏识</center> <center>{{#iDisplay:n0173w6ri7c|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570 政治學總論]]
返回「
甲申政变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