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6.88.13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涪江 的原始碼
←
涪江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B6C1" align= center| '''<big>涪江地图</big> ''' |- | [[File:涪江地图12.jpg|300px|缩略图|居中|[http://s15.sinaimg.cn/bmiddle/3ecc97f344f57b014f94e 原图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cc97f301009pql.html 来自 新浪博客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CDCDCD"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涪江'''是[[嘉陵江]]的支流,发源于[[四川省]][[松潘县]]与[[九寨沟]]县之间的分水岭雪宝顶北坡。涪江南流经[[平武县]]、[[江油市]]西南部,[[绵阳市]],[[射洪县]]、[[遂宁市]]等区域,在[[重庆市]]合川区南侧汇入嘉陵江。全长679公里(其中三舍驿至河口661公里),总落差3730米,流域面积3.64万平方千米,,由北而南呈条带状,位于[[沱江]]与嘉陵江之间。多年平均径流量572立方米/秒。涪江自平武至合川全年通航,通航里程552千米。但部分河道淤塞严重,自三台以上极少通航。主要支流有[[安昌河]]、[[凯江]]、[[梓潼江]]、[[郪江]]、[[安居河]]、[[小安溪]]、[[夺补河]]等。 ==干流分布== ===上游=== 在涪江流域内,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各级支流共有91条,其中一级支流34条,二级支流45条,三级支流11条,四级支流1条。 涪江,发源于四川省松潘县境内岷山主峰雪宝顶(藏语:哈肖冬日,意为东方海螺山)东北坡三岔子。据清《[[蜀水考]]》所载:“涪水源出松潘卫(今松潘县)风洞顶兴龙泉”;“兴龙泉在卫东六十里,源出雪栏山风洞顶黄龙寺后”;“其山平坦,上有龙潭。”雪栏山俗称宝顶山,即雪宝顶。涪江的江源,与龙有密切关联,雪宝顶下有[[藏龙山]]、[[黄龙寺]],[[平武县]]城龙安镇,古称龙安府。在松潘、平武有许多带龙的地名:龙溪、龙池、龙峰、龙岩、龙凤、龙治、龙归寺,还有龙王包。 涪江从松潘县的黄龙寺东南(卫风洞)而下,流经黄龙乡、施家堡乡、小河乡,接纳了众多的溪流,出黄龙,进入平武县界。 自江油市境,涪江开始迂回曲折于四川盆地北麓,江面宽阔,流向盆地东南。涪江在流经北城乡、武都镇,至中坝镇(市政府驻地)分为两支,过中坝镇又合二为一(区间右为太平镇,左为三合镇)。 ===中游=== 涪江过灯笼桥即进入盆中丘陵区,河谷逐渐开阔,人口稠密,沿岸城、镇增多。从灯笼桥峡口处南下9公里,即过右岸江油市武都镇(江油县城),再行11公里即流经江油市城区(原名中坝);续流7公里抵治城(原彰明县治),并纳对岸(右岸)[[平通河]];再流8公里,纳右岸[[通口河]](中上游一段又名湔江);续行3公里过九岭乡(右岸);之后转东南流经江油市龙凤场(左岸)、绵阳市中区石马场(左岸),续纳方水河(右岸),至[[绵阳市]]区东侧纳[[安昌河]](右岸)及左岸杜家河,流程约25公里。复前行72公里抵三台县城(右岸),其间在绵阳丰谷上游纳吴家河,在下游纳南明河(左岸);在三台芦溪镇纳葫芦溪(右岸),在飞马镇与三台城关之间纳苏河(右岸);中游主要支流凯江于三台县城东南注入。涪江续向东南流16公里至射洪县香山场(右岸),纳对岸桃花河;再行12公里经左岸金华镇(原射洪县治)。续行34公里即抵射洪县太和镇,其间纳另一主要支流[[梓潼江]](左岸),之前有观桥河注入(右岸);复行16公里至射洪洋溪镇(左岸),并纳[[洋溪河]];再经青堤场(左岸)、柳树场(右岸),抵遂宁市郭口镇(右岸),纳郭江,流程约33公里;经桂花镇续行12公里纳蓬溪河(左岸),再行14公里即抵遂宁市城区。从灯笼桥至此为涪江中游,长272公里,落差298米。 ===下游=== [[File:遂宁市11.jpg|300px|缩略图|右|<big>遂宁市</big>[http://www.scmenhu.com/skin/news/images/suining.jpg 原图链接][http://www.scmenhu.com/suining/yaowen/20191209/56286.html 来自遂宁新闻网 的图片]]]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境,经香山镇、金华镇、广兴镇,在唐代诗人陈子昂墓地独座山下,左岸支流[[梓潼江]]又来汇合。过县城太和镇、大于镇、瞿河乡、青堤乡、沱牌镇(原杨树镇),出射洪县。 涪江向南流,过遂宁市蓬溪县、大英县边界,在大英县的郪口镇,右岸支流郪江在郪口汇入涪江。郪口是涪江干流上最宽的河谷所在,也是射洪、遂宁两县交界之处。入遂宁市船山区,经桂花镇、唐家乡,遂宁市区,仁里镇,老池乡,蓬溪县荷叶乡,有一段遂宁市、重庆市界河,在潼南县玉溪镇西进入重庆市境。 南流经重庆市潼南区的玉溪镇、安兴乡、桂林镇(桂林街道),城区梓潼街道,上和镇、别口镇,合川区太和镇、小河乡,成为合川区、铜梁区界河,经铜梁区高楼镇,在铜梁区的安居镇纳入右岸支流琼江。东流,经川北门户合川区的铜溪镇、渭沱镇、皂角镇,最后一条支流小安溪由右岸汇入涪江。涪江接纳小安溪后,在合川城南钓鱼城下,结束了670公里的流程。汇入由合川城东北而来的嘉陵江。 ==主要支流== 主要支流有10条。除火溪河、梓桐江自左岸汇入外,其余各主要支流均自右岸汇入,涪江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要支流有火烧河([[火溪河]])、[[平通河]]、[[通口河]]、[[安昌河]]、[[凯江]]、[[梓潼江]]、[[郪江]]、[[安居河]]、[[小安溪]]等9条。涪江流域内山区占37.9%,[[丘陵]]占56.9%,平坝占5.2%。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众多的支流呈下对称状分布;右岸就有8条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而在左岸支流却较少且短。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0.40公里,形成不对称的羽状水系。 ===火溪河=== [[File:火溪河12.jpg|300px|缩略图|右|<big>火溪河</big>[http://s6.sinaimg.cn/mw690/001l02v3zy76QCQWW6p25&690 原图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1a12bd0102wvsv.html 来自 新浪博客 的图片]]] 因源于白马[[藏族]]聚居地,又名[[白马河]],藏语称“夺布河”、“夺补河”。火溪河发源于平武县西北色润坪大窝凼,源头处海拔高程4233米,流域面积1490平方公里,河长119公里,河道陡峻,平均比降达21‰。流经平武白马、藏区、木座、木皮等区乡至平武铁笼堡汇人涪江。火溪河滩多流急,上游河谷两岸,经常可见瀑布凌空而下,如百丈银炼挂在崖壁之间,河谷地带藏族群众的板屋楼寨,掩映在山坡绿荫之中,别具一格。这种楼屋可分三层,上层放物,中层住人,下层圈养牛羊,外有回廊阳台围护,铺以木质楼梯。火溪河流经之处,山高谷深,森林茂密,人烟稀少。山巅河谷立体气候分明,既有古树参天,浓荫蔽日的原始森林,又有高山草甸、乔灌木和各种竹类植物,由于北有[[秦岭]]阻挡寒流的袭击,西北有高原的屏障,具有明显的寒湿性[[亚热带气候]]特征。源头一带栖居着[[大熊猫]]、[[金丝猴]]、[[苏门羚]]、[[扭角羚]]、[[云豹]]、金猫等各种珍稀动物和白马鸡、蓝马鸡、藏雪鸡、棕毛虹鸡、绿尾虹鸣等珍稀鸟类。在拖绿曳翠的深涧,绿荫蔽岸的溪边,苍翠欲滴的树下,时时可见大熊猫憨态可鞠的身影。火溪河下游左岸与青川县唐家河大熊猫保护区为邻,源头一带则建有王朗自然保护区<ref>[http://www.sohu.com/a/332907764_100144863 火溪河:一江碧水滋养古老藏寨],搜狐,2019-08-11 08:37</ref>。 ===平通河=== 古名廉水、让水、青漪江,源于平武县境内药丛山六角顶东南麓平羌崖。药丛山因盛产[[当归]]、[[党参]]、[[仕仲]]、[[贝母]]、[[天麻]]等药材而得名。平通河出于羌崖后,流经平武、江油两县的大印、平通、桂溪、大康、让水、河西等乡镇,在江油县彰明镇汇人涪江。平通河河长126公里,流域面积1166平方公里,平武境内平均比降16‰。进入江油后河道逐渐开阔,坡度渐缓,平均比降约2.1‰。由于河流流经之处属鹿头山、龙门山暴雨区,年平均降雨量达1400毫米以上,水量丰富,多年平均经流总量达7.4亿立方米。河道洪枯水量悬殊较大,相差达1000多倍。平通河水资源开发较早,在明代即已筑堰开渠,引水灌溉农田。 ===通口河=== 又名[[盘江]]、[[湔江]]、[[白草河]],发源于松潘县境内[[岷山山脉]]东南麓[[玉垒山]],源头海拔高程4000米以上。流经松潘白羊,平武泗耳,北川小坝、曲山等乡镇,过通口经江油青莲从右岸汇入涪江。河长145公里,流域面积4160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9‰。河流上游高山矗立,森林茂密,植被良好,河道千回百折于深涧峡谷之中,进入北川后支流发育,谷间冲积小盆地较多。由于通口河流域中下游位于鹿头山、龙门山暴雨区,水量丰沛,多年平均经流总量达33亿立方米。因河道陡峻、集流历时短,汛期洪水峰高量大,据[[历史]]记载,1902年洪峰流量曾这8000立方米/秒。通口河水力资源丰富,可开发量达13.76万千瓦,仅次于火溪河。已建、在建的水电站有两座,装机容量约2万千瓦。 ===芙蓉溪=== 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境内,芙蓉溪系涪江左岸小支流,共有两源,西源为正源名[[杜家河]],东源名战旗河,两源分别发源于江油市新兴、新安、双河3乡交界海拔825米的垮石岩南坡和东坡,[[杜家河]]与[[战旗河]]南流至[[绵阳市]]游仙区太平场镇北面汇合后始名芙蓉溪,再南流至绵阳市区东面沈家坝注涪江。河流全长90.7公里,流域面积594.9平方公里。 ===安昌河=== 发源于北川县南面龙门山地千佛山南华岭,岭下分为两支,东支出北川擂鼓镇;南支出安县茶坪乡,至安县安昌镇西汇合。流入绵阳市涪城区,在绵阳市区注入涪江。安昌河长95公里,流域间积1180平方公里,中上游属鹿头山、龙门山暴雨区,多年平均径流总量约12亿立方米。安昌河水资源较早得到开发利用,中、下游段沿岸多引水工程。多年平均流速37m³/s。 ===凯江=== 亦名中江,发源于绵阳市安州区西北海拔高程2700米的千佛山西麓一碗水,河长213公里,流域面积2620平方公里,流经安县、德阳、中江,至三台县城潼川镇汇人涪江。凯江中、下游河谷宽阔,江面宽浅,两岸多漫滩,沿岸间断分布着大小不等的冲积平坝。中、下游地区属春旱与夏伏旱过渡地带,常多旱灾之苦,尽管沿江水利开发较早,由于洪枯水量悬殊,上游无骨干水库调蓄,每到春夏时节,旱象严重。为了解决抗旱保收问题,1965~1967年建成了人民渠六期工程,干渠经安县、德阳、中江至三台,灌溉涪江干流与凯江之间丘陵区67.8万亩农田。1970~1974年,又建成了人民渠七期工程,干渠沿[[龙泉山]]东侧,经德阳至中江,向东折入丘陵区,沿凯江与江的分水岭东南进入三台县。随着两大干渠的建成,凯江两岸百万亩农田得到了灌溉。 ===梓潼江=== 是涪江最大的一条支流,也是平武以下涪江左岸唯一的一条流城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梓潼江又名梓江,发源于龙门山东南麓江油县藏王寨棋盘山鹰咀崖一带,源头海拔1700米,河长达340公里,流域面积5200平方公里,占涪江流域面积的1/7。梓潼江经江油二郎庙、小溪坝穿过[[宝成铁路]],由河口入杆潼县低山、深中丘陵区,经仙峰、豢龙绕柠潼县城西,由交泰进入[[三台县]]东北后,折入[[盐亭县]],经玉龙镇复入[[射洪县]]境,至独座山下汇入涪江。由于涪江在独座山下向南折了一个90度的弯,梓潼江每到汛期江水如箭直奔独座山而来,所以梓潼江古时又名[[射江]]。梓潼江多年平均径流总量约4.7亿立方米,仅为通口河径流总量的1/7。尽管径流总量不大,但因其源远流长,城内年降水量分配差异大,是涪江中下游洪水的主要来源。最大洪峰流量曾达8580立方米/秒。梓潼江中下游,也是涪江水源开发最早之地,唐代起即有引水工程建设。 ===郪江=== 发源于中江县铜山,河长145公里,流域面积209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总量3.5亿立方米。[[郪江]]流域内降雨量在800毫米左右,土地垦殖率高,森林覆盖差,多光山秃岭,水土流失严重。蓬溪县境内森林覆盖率仅0.7%。流域内农业主产深受春、夏伏旱之累,干旱严重年头,连人畜饮水都很困难,是十年九旱的著名老旱区。随着人民渠六、七期工程的相继建成,情况得到了很大改善。 ===琼江=== 又名[[大安溪]]、[[安居河]],发源于乐至县北三星桥,经遂宁、潼南等县市,至重庆市的铜梁区安居镇汇人涪江,河长237公里,流域面积456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总量11.91亿立方米,域内水资源贫乏,每亩耕地平均占有径流量仅318立方米。琼江流域内垦殖率高,全流域森林覆盖率仅4%左右,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在四川盆地干旱区有一定的代表性。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水资源短缺,制约着域内工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重庆市水土保持办公室在80年代初,即对[[琼江]]流域水土流失情况进行了综合调查,将琼江流域列为重庆市水土保持重点区。经几年的小流域治理,情况已有所好转。[[琼江]],是江河三级支流中实现渠化最早的河道。渠化通航工程始于1956年,1976年全部建成,国家投资300万元,建成梯级船闸14座,通航里程达150公里,年通航能力达12~20万吨。潼南县高肯电站梯埂,采用升船机,吨位20吨,提升高度20.4米,是我省内河水运最高航运梯级。近几年由于水上运输发展停滞不前,琼江渠化通航工程能力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小安溪=== 又名[[临渡河]],发源于永川区[[巴岳山]]东麓永兴乡白龙洞,流经永川、大足、铜梁、合川,在距涪江汇嘉陵江的河口以上3公里处汇入涪江。小安溪河长170公里,流域面积172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总量4.8亿立方米。域内人口稠密、土地肥沃,工农业生产发达。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铜]]、[[天然气]]等。域内交通方便,从永川至合川有沿河公路,成渝铁路横过上游,中、下游可通行木船及小机动船。农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甘蔗]]、[[柑桔]]、[[茶叶]]为主。工业有采矿、炼焦、炼铁、[[造纸]]、[[蚕丝]]、制糖等。沿河一带厂矿较多,水质污染严重。下游主河道水体所含酚、氰化物、氟化物及有毒元素砷、汞、锰等均超过国家饮用水标准,其他物理指标也大都超过国家标准,致使河中鱼类大量死亡,人畜不能饮用。小安溪是涪江流域水资源污染最严重的一条支流。 ===土门河=== 发源于茂县境中部土地岭,向东流经土门区4个乡。入北川县注入涪江支流通口河上源青片河。源头海拔1733米,出境海拔890米,境内流长37.8公里,多年平均出境流量12.33立方米/秒,枯水流量2.96立方米/秒,每公里比降20.36米,集水面积497.2平方公里,有稳定流量较大的支沟20余条。多年平均输沙长量62.54万吨,输沙率167.7千克/秒,含沙量1504克/立方米。 ==水文特征== 西北部受地形影响,降水较多的安县、武都镇一线流域暴雨中心区,最大24小时降水量可达577毫米(1972年)。上游地区,年平均降水量850毫米左右,5~9月占全年降水总量的84%,常有暴雨、大风和冰雹天气。中、下游地区,年平均降水量1000毫米,7-9月可占全年降水总量的74%。 河流补给主要来自降水,其次是地下水。据下游小河坝站34年统计,多年平均流量490立方米/秒。径流在年内的变化很大,代表年内分配的最大月(8月)水量为最小月(2月)水量的20余倍,7-9月水量可占全年总水量的58%。 径流的年际变化是上游较小,下游较大。其变差系数值,上游在0.2以内,中、下游可超过0.20。 涪江洪水频繁。据省洪水办公室及内河航运史资料统计,公元277年以来的1000余年中,涪江曾发生过上百次洪水,《[[绵阳县志]]》载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曾有大洪水。较大的洪水有中游的1889、1902、1917、1945、1981年,下游的1879、1903、1945、1937、1981等年的洪水。中游排位第五的1981年洪水,绵阳地区受灾的县市即有11个。近500年来,涪江沿岸的15座城镇中,干流7座,支流6座城市曾被淹没过。 涪江泥沙较多,每立方米中为1.23公斤(小河坝),是嘉陵江泥沙的主源之一。河流水力资源蕴藏量372.3万千瓦,可开发量133.2万千瓦。内河航干支流通航里程1328公里。 ==洪涝灾害== 涪江的多年平均径流息量为180.4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490立方米/秒。径流量年内分配差异大,6~8月的三个月总量一般占年径流总量的50%以上。洪、枯流量变幅也大,涪江在下游合川最大流量曾达30000立方米/秒,最小仅53立方米/秒。由于上游位于龙门山、鹿头山暴雨区,虽然羽状流域有延缓洪峰的效果,但也易造成干流的流域性洪灾。 ==灌溉工程== 涪江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唐代是一个水利建设的高潮期。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涪江支流凯江上游安县茶坪河上,修筑了折脚堰。同年,安昌河上游右岸黄土镇建成了云门堰。据清乾隆《[[安县志]]》载,云门堰“灌田三千余亩”,[[民国]]《安县志》则称:“灌田二千余亩”。现此堰犹存,总灌溉面积达到4200余亩。“唐贞观六年(632年 ),梓潼江上游现绵阳境内柏林乡的扎土堰建成,后来淤废,清嘉庆二年(1797年)重建,建国后又经改建,灌田近千亩。同期,在罗江镇的凯江右岸建成茫江堰,江油马角坝的梓江上建成利人渠。 到7世纪末叶,随着盛唐时期的到来,涪江上游水利资源的开发,也从支流发展到干流。《[[新唐书·地理志]]》载:“唐武后垂拱四年绵州巴西郡巴西,南六里有广济陂,引渠溉田百余顷,垂拱四年长史樊恩孝、令夏侯因故渠开。”这是涪江干流最早的引水工程。 1958年射洪县开始修建前锋渠引水工程,设计引水流量7立方米/秒,灌溉面积11.7万亩。中江、遂宁、潼南、安岳、永川等县市仅1958年动工建成的中型水库就有5座,有效水量近1亿立方米。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的引岷济涪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人民渠六、七期工程,经过近20年的建设,到1982年基本建成。至此,涪江左岸支流郪江河两侧100多万亩农田得到了有效的农田用水保证。 ===前锋渠引水工程=== 1958年射洪县开始修建前锋渠引水工程,设计引水流量7立方米/秒,灌溉面积11.7万亩。中江、遂宁、潼南、安岳、永川等县市仅1958年动工建成的中型水库就有5座,有效水量近1亿立方米。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的引岷济涪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人民渠六、七期工程,经过近20年的建设,到1982年基本建成。至此,涪江左岸支流郪江河两侧100多万亩农田得到了有效的农田用水保证。 ===武都水利工程=== 由武都水库和武都引水工程组成,武都引水工程是涪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选择的第一期开发工程之一,取水口位于干流上游四川省江油市武都镇以上三公里处的灯笼桥,取水高程570.5m,设计流量60立方米/s,灌溉嘉涪之间中游地区228.5万亩耕地,已建第一期工程,灌溉涪江、梓潼江之间127万亩耕地。武都水库位于武都引水枢纽上游的摸银洞河段,控制流域面积580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总量46.7亿立方米,水库正常水位658m,采用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119.1m,总库容5.59亿立方米,有效库容3.55亿立方米,装机15.0万千瓦。是调节干流中下游防洪、灌溉、供水、发电等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 武都引水工程,被小平同志誉为“第二个都江堰”,是川西北地区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水源工程,是四川省“再造一个都江堰”战略目标的重点工程<ref>[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04/11/04/000896160.shtml 被邓小平誉为“第二个都江堰”的水利工程正式开工],北方网 ,2004-11-04 15:15</ref>。工程因从江油市武都镇的涪江取水而得名。武引工程经历三上两下,20世纪50年代规划设计,1958年开工,1960年因压缩基建而停工,1978年复工,1980年因国民经济调整而再次停工,1987年再度复工,期间历时30年。包括:武引一期灌区工程、武都水库工程、武引二期工程包括武都水库和二期灌区工程、武引二期灌区工程、涪江六峡景区等 ==水电工程== 涪江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干、支流水能蕴藏量共计有372万千瓦,可开发水力资源总量为133万千瓦。江油以上干、支流每年平均径流量达91.8亿立方米,从1953年开始,在涪江上游干支流规划了铁笼堡、南坝、武都、风箱滩、桂溪5座控制性综合利用水库工程。总库容22.45立方米,有效库容17.44亿立方米,除可滞洪削峰,调节洪水外,还可建5座总装机58万千瓦,保证出力20万千瓦的中型水电站。支流火溪河,可作5级开发,总装机31万干瓦。干流江油以下水能蕴藏量138万干瓦,采用低坝引水或低水头河河床式开发,规划有21个梯级,共可装机37.4万千瓦,保证出力17.7万千瓦。 涪江干流水力资源的开发,从1944年伊始至1988年,已建成平武南坝、大坪、三台永安(即前柳林滩电站),射洪东风、螺丝池,遂宁小白塔、龙凤,潼南三块石等8处梯级电站。装机37台、容量共6.7万千瓦。另有绵阳开元,三台文峰,潼南安居3处梯级及射洪螺丝池电航工程电站正在建设之中,建成后涪江干流将出现12座水电站,装机共达16.3万千瓦。支流也将陆续建成一批小水电站,装机近3万千瓦。 ==地貌特征== 流域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江油以上延伸至[[若尔盖高原]]东南边缘山地,其下始入盆地。武都镇以上为上游,地处海拔4500-5000米的高、中山区,河流深切,河谷狭窄,谷宽100~300米,谷坡45°左右,呈“V”型或箱型谷,岭谷高差200米以上。水面宽一般为30-80米,河道比降5.8‰,河中滩多流急。平武以下山势降低,两岸有断续阶地分布。武都镇至遂宁为中游,河流流经方山[[丘陵]]及缓丘平坝区,河谷宽阔,谷宽一般为2-8公里,郪口一带可达10公里。河道比降减为0.9‰,河流水面开阔,水较浅,河中分流汊道较多,沙洲、漫滩发育。河流两岸有广大的冲积阶地。遂宁至河口为下游,河流为中丘束狭,河床稳定,坡度平缓,比降仅0.4‰,两岸阶地与江面高差增大,到合川附近,一级阶地相对高度达25米。 流域内最高处为源头雪宝顶,海拔高程558S米:最低处为合川河口,海拔高程约200米。域内包括23个县(区、市),耕地面积1300万亩,居住着汉、藏、回等民族,人口1200余万。 涪江源头松潘县黄龙至平武一带,地处川西北高山区,两岸层峦迭峰,绝壁对峙,河谷宽多在100米以内,在悬崖绝壁的挟持下,狭窄的河谷多呈“V”型或“U”形,江中乱石纵横,江水迂回跌宕,江面宽大多不足30米,河床陡峻,平均比降15‰以上。平武以下为高、中山过渡区至盆周低山带。涪江由平武县城龙安镇西南流过,两岸山势渐低,河流穿行于山间小盆地与山岭之间,时而两山对峙,呼之欲应,时而河谷开阔,人稠物丰。河谷宽一般在100~250米之间,间有300米以上宽度的河谷,枯水期江面宽30~100米,江中滩多流急,河床平均比降6.3‰。平武至江油中坝有险滩50多处,滩口处水深一般0.4米左右,槽宽多数不足10米,江中可漂运竹木,偶有农用木船作短途运输。 涪江中游段流经江油、绵阳、三台、射洪、蓬溪、遂宁等市、县。域内包括低山、深丘、中丘、低丘、河谷平原等多种地貌,以中、低丘为主,域内高程700~300米。丘陵区多浑圆丘顶,成串珠状分布,间有台状、方山状丘原,相对高差一般在100米以下。涪江中游河道迁迥曲折,水流平缓,江面宽200~500米,江中漫滩发育,多沙洲、支濠,汛期河床变化大。江油至遂宁有滩140余处,枯水期航道水深0.6米,槽宽8~10米,可通行小型机动船及30吨级以下木船。沿江一带河谷开阔,谷宽一般2~8公里,最宽处遂宁郪口河谷,宽达10公里。河流两岸间隔分布着河流冲积层形成的一阶台地小平原,地面一般高出江面5~10米。 下游域内以中、低丘丘陵地貌为主,至台川后受[[华莹山]]、[[歌乐山]]影响,间有岭伏深丘、低山带,海拔高程600~200米。下游河谷宽阔,沿江两岸间隔分布着河流冲积层形成的一、二阶台地平坝,地面高出江面8~20米,合川境内台地高出水面在20米以上。下游河道河曲发育,滩沱相间,多沙洲、支濠。下游有滩80余处,以合川境内刮骨、青竹偏二滩落差最大,均在1.5米以上,水流湍急、行船困难,是涪江下游有名的险滩。下游航道河槽水深在0.8米左右,槽宽一般10~15米,可通行50~70吨以下机动船和木船。 ==社会经济== 春秋战国时,涪江即为巴国与蜀国的界河<ref>[http://epaper.myrb.net/html/2018-07/08/content_72393.htm 平武:心灵的故乡],绵阳日报</ref>。三国时,[[梁州]]和[[益州]]以此为界。[[历史]]上涪江的战略意义很重要,凡东道入蜀取成都的,到重庆后多分两路西进,一路安昌河,又名安昌江,是中国四川省境内的河流,属于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流经绵阳市下的北川羌族自治县、安县、涪城区等,是涪江的一条支流,发源于龙门山地,于绵阳市区注入涪江,长度76.24公里,流域面积1,180km²,多年平均流速37m³/s。长江、岷江,称“外水”;另一路则是溯涪江而西北上,经绵阳、广汉到达成都,称“内水”。东汉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岑彭伐公孙述,东汉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刘备入蜀,晋文熙三年(公元407年)[[刘敬宣]]讨谯纵,晋义熙九年(公元413年)[[刘裕]]灭西蜀,均由涪江入蜀。 流域内的绵阳在[[汉高祖]]时称涪县。古代巴蜀以嘉陵江为界,蜀为内,巴为外,所以涪江又称内水或内江。涪江流域人口稠密,农业发达,是四川开发较早的地区。雄踞川北的重镇绵阳位于阴平、金牛两条古道的会合之处,西北倚龙门山、摩天岭,东北临剑门山,据两山之险要,扼百川之要冲,自古为囤粮驻兵的重地。自汉、晋以来,涪县(绵阳)就是涪江流域政治、经济、军事的中心,涪江也因此得名。 ===上游山区=== 属于农作区,主产玉米、小麦、马铃薯等。龙门山摩天岭的原始森林连绵无际;平武一带乔木、灌木丛从山脚延伸到山腰,拖绿曳翠,森林茂密,植被较好。这一地区有[[大熊描]]、[[苏门羚]]、[[扭角羚]]、[[金丝猴]]等珍稀动物。在主要支流火溪河源头,1965年9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总面积330平方公里的王朗自然保护区。上游地区上特产众多,如平武县是全国木耳和省内核桃生产基地县,历史上的传统产品茶叶,近几年也有所发展。此外,还盛产桐油、生漆及虫草、川贝、天麻、当归、党参等中药材。矿产资源也较丰富,有煤、铁、铜、锰、金等矿藏<ref>[http://www.pingwu.gov.cn/zjpw/jdtj/12148531.html 王朗自然保护区],平武县人民政府</ref>。 ===涪江中游=== 人稠物丰,早在旧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农作物以水稻为主,其次有小麦、红苕、玉米、棉花、油菜、甘蔗、花生等。农业生产人平粮食占有量高出全省平均数10%以上;棉花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40%以上,是四川省主要粮棉产区之一。涪江中下游也是全省蚕茧生产的重要基地,1987年产蚕茧近3万8千吨,占全省总量的三分之一强;三台县的产茧量达到4848吨,居全省第一<ref> [http://news.ifeng.com/a/20180228/56347137_0.shtml 带你看重庆之悠悠大江流——涪江],凤凰网,2018年02月28日 10:46:29</ref>。同时中游地区还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水果有闻名省内外的[[柑桔]]、[[苹果]]、药材有[[白芷]]、[[麦冬]]、[[半夏]]、[[香附子]]、畅销各地,尤以遂宁特产白芷为著。涪江中游人口众多,城镇密集,交通发达。勾通南北的重要铁路--宝成线,横贯绵阳、江油,绵阳以下除水运外,还有沿江而下的国道公路直达下游潼南、江津。沿江城市已初步建成各具特色的轻、重工业体系。江油市是四川省钢铁、水泥等建材工业的重要基地之一。绵阳市是新兴的电子工业城,遂宁市是闻名全省的纺织城。 ===涪江下游=== 土地开垦率高、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较严重。农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甘蔗为主,土特产有[[桐油]]、[[棕片]]、茶叶、水果等;中药材有川芎、杜仲、生地、白芷、苡仁等,下游又是历史上有名的蚕桑养植区,矿产资源有煤、[[石油]]、天然气等,横跨遂宁、蓬溪、潼南等地,方圆120公里的磨溪气田,是四川新探明的第三大型气田,现正在开发中,预计在1993年可全部建成投产,年产气将达到数亿立方米:工业有机械制造、农业机械、纺织、蚕丝及食品加工等。 ==视频== ===<center>涪江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涪江---“一江春水”</center> <center>{{#iDisplay:s0304u130xr|650|480|qq}}</center> <center>越王楼上欣赏涪江夜景</center> <center>{{#iDisplay:j0821iar5yt|650|480|qq}}</center> <center>潼南涪江大桥的建设历程</center> <center>{{#iDisplay:m0721oe3r1p|650|480|qq}}</center> <center> 潼南涪江大桥夜景1</center> <center>{{#iDisplay:o0822i6mtpe|650|48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680 中國地理類志]]
返回「
涪江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