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7.104.3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浮游动物 的原始碼
←
浮游动物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浮游动物.jpg|缩略图|[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b8014a90f603738d494f1f4ab31bb051f819ec55?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268,limit_1/format,f_jpg 原图链接]]] '''浮游动物'''是一类经常在水中浮游,本身不能制造有机物的异养型[[无脊椎动物]]和[[脊索动物]]幼体的总称,在水中营浮游性生活的动物类群。 == 基本信息 == 浮游动物是一类经常在水中浮游,本身不能制造有机物的异养型无脊椎动物和脊索动物幼体的总称,在水中营浮游性生活的动物类群。它们或者完全没有游泳能力,或者游泳能力微弱,不能作远距离的移动,也不足以抵拒水的流动力。<ref>[http://www.tom61.com/baikequanshu/dongwuzhiwu/haiyangshengwu/2008-11-19/6134.html v 随波逐流的浮游动物 儿童资源网]</ref> == 作用 == 浮游动物是经济水产动物;是中上层水域中鱼类和其他经济动物的重要饵料,对渔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很多种浮游动物的分布与气候有关,因此,也可用作暖流、寒流的指示动物。 许多种浮游动物是鱼、贝类的重要饵料来源,有的种类如毛虾、海蜇可作为人的食物。此外,还有不少种类可作为水污染的指示生物。如在富营养化水体中,裸腹溞(Moina)、剑水蚤(Cyclops)、臂尾轮虫(Brachionus)等种类一般形式优势种群。有些种类,如梨形四膜虫(Tetrahymena phriformis)、大型溞(Daphnia magna)等在毒性毒理试验中用来作为实验动物。 浮游动物吃比他们更小的动植物,其实主要还是植物,光合作用是最基础的。主要可能有藻类,细菌,桡足类和一些食物碎屑。 == 外形特征 == 浮游动物(zooplankton) 漂浮的或游泳能力很弱的小型动物。随水流而漂动,与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一起构成浮游生物(plankton);几乎是所有海洋动物的主要食物来源。从单细胞的放射虫和有孔虫到鲱、蟹和龙虾的卵或幼虫,都可见於浮游动物中。终生浮游生物(如原生动物和桡足类)以浮游生物的形式度过全部生命,暂时性浮游生物或季节浮游生物(如幼海星、蛤、蠕虫和其他底栖生物)在变成成体而进入栖息场所以前,以浮游生物形式生活和摄食。 == 种类 == 浮游动物的种类极多,从低等的微小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栉水母]]、[[轮虫]]、[[甲壳动物]]、[[腹足动物]]等,到高等的尾索动物,几乎每一类都有永久性的代表,其中以种类繁多、数量极大、分布又广的桡足类最为突出。此外,也包括阶段性浮游动物,如底栖动物的浮游幼虫和游泳动物(如鱼类)的幼仔、稚鱼等。浮游动物在水层中的分布也较广。无论是在淡水,还是在海水的浅层和深层,都有典型的代表。 === 原生动物 === 这是动物界里最原始和最低等的一类单细胞动物,约有3万种。原生动物一方面具有一般细胞所具备的基本结构,即细胞质、细胞膜、细胞核;另一方面又具有一般动物所表现的各种生活机能,如运动、消化、呼吸、排泄、感应、生殖等,即完整的新陈代谢的生理机能。原生动物身体微小,一般都需用显微镜才能看见。 原生动物门在海洋中生活的重要纲有鞭毛纲、肉足纲和纤毛纲。鞭毛纲通常身体长鞭毛,并以鞭毛作为运动器。鞭毛的数目较少,有1至4条或稍多,少数种类则具有较多的鞭毛。有些鞭毛虫体内有色素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食物,这种营养方式称为光合营养;有的通过体表渗透吸收周围水中呈溶解状态的物质,这种营养方式称为渗透营养;还有的吞食固体的食物颗粒作为营养来源,这种营养方式称吞噬营养。光合营养也称自养,而渗透营养和吞噬营养也称异养。 常见的鞭毛虫有甲藻、角甲藻、鼎形虫、夜光虫等等。其中夜光虫尤为特殊。细胞较为大型,直径1毫米左右,肉眼可见,分别有一条细长的触手和二条鞭毛。在春季繁殖期间,遍布于海水表面的夜光虫由于受海浪波动的刺激,经常闪闪发光,蔚为壮观。 纤毛虫周身生着许多纤毛,以纤毛作为运动器。纤毛的结构与鞭毛相同,不过长度较短,数目较多,运动时纤毛的摆动很有节奏性,如车轮虫游动时极像转动的轮子,旋转而行。自由生活的纤毛虫,大部分为浮游生物的组成成员,是鱼类可口的饵料。但是,寄生的纤毛虫会对鱼类造成很大的危害,病鱼的死亡率极高。 肉足虫通常身体裸露,以伪足为运动器,伪足有运动和摄食的机能,根据伪足形态的不同,可以分为叶状伪足,如变形虫和表壳虫等;丝状伪足,如有孔虫、球房虫等;根状伪足,如太阳虫,放射虫等。多数肉足虫自由生活,作为鱼类的饵料。少数肉足虫寄生鱼体的表面而危害鱼类。肉足虫中的有孔虫是古老的动物,从地质史上的寒武纪到现代都有它们的踪迹,而且数量巨大。海底约有35%被有孔虫的壳沉积的软泥所覆盖,据统计每克泥沙中竟有五万个左右有孔虫的壳! === 腔肠动物 === 腔肠动物为辐射对称、具有两胚层、有组织分化、原始的消化腔及原始的神经系统的低等动物。腔肠动物是真正多细胞动物的开始。腔肠动物约有9,000多种,分为水螅水母纲、钵水母纲和珊瑚纲。水螅纲一般个体小,生活史过程中有世代交替现象,固着的水螅型和漂浮的浮浪幼虫阶段,最后变为水母型。水螅纲的动物最常见的有薮枝螅水母、钩手水母、僧帽水母等。 钵水母纲大多数是大型的水母类,形状很像打开的降落伞,如一种钵水母伞部直径可达2米,触手长30米。最为我们熟悉的莫过于海蜇了,海蜇生活于水深10~20米泥质海底的海洋中,是沿岸浅海暖水性大型水母,适宜生长温度16~20℃,从盐度5‰到30‰都可生存。海蜇游泳能力差,往往顺流移动,一般在早晨、傍晚或阴天时漂浮于水面,受强光照射或大暴雨、大风浪时则沉入水中。海蜇也有浮浪幼虫阶段,终生以硅藻、桡足类、原生动物、浮游幼体和小鱼虾为食。海蜇没有眼睛,但借助于神经系统,遇到敌害的危威时能迅速逃避,溜之大吉。 海蜇是营养价值丰富的海产品,每公斤海蜇皮含蛋白质123克,脂肪1克,糖37克,无机盐650克,还有微量的维生素 b1、B2和尼克酸。因其味香肉脆,深受人们喜爱。我国常见的海蜇种类有海蜇、口冠海蜇、黄斑海蜇等,从南到北沿岸都有出产,其中以浙江、福建、江苏三省产量最高,占全国渔获量的85%左右.资源减退,野生海蜇愈来愈匮乏。为此,辽宁省海洋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对海蜇进行了人工繁殖并获成功,将幼体放流于海洋中,使之得以增殖。 珊瑚纲与前二纲不同,只有固着生活的水螅型,没有自由生活的水母型,并且构造复杂,因而大多不属于浮游动物。它们多生活于浅海和暖海的底部,我们熟悉的珊瑚礁就是由珊瑚的骨骼形成,大量的珊瑚骨骼可堆积成岛屿,如我国的西沙群岛,印度洋的马尔代夫岛,南太平洋的斐济群岛等。珊瑚骨骼也是理想的装饰品。许多人把珊瑚骨骼经过艺术加工,摆放在家中,颇有点儒雅的风度。 === 甲壳纲 === 甲壳纲是节肢动物门中的一个重要的纲。甲壳纲已知的种类超过了3万种,多数动物水生,具有两对触角,三对摄食用的附肢。甲壳动物体外披几丁质外骨骼,故称甲壳类。人们熟知的有龙虾、对虾、螃蟹、蚤、剑蚤等。甲壳纲中的桡足类在浮游生物中的重要性和地位比起硅藻来毫不逊色,它是海洋浮游动物群落中分布最广,种类最多,地位最重要的一个类群。相比于海洋中的桡足类,淡水水域中最重要的类群为枝角类,而这其中以肥胖三角溞、鸟喙尖头溞分布最为广泛。枝角类、桡足类、端足类、糠虾、磷虾等一起构成了水域食物链中的重要环节,它们大多以浮游植物为食,同时又作为经济鱼类、虾类,尤其是中上层鱼类及其他鱼类幼鱼阶段的主要饵料。浮游甲壳类的分布和变动状况又可作为探索鱼群的位置和寻找渔场的线索。我国海洋中常见的浮游甲壳类有哲水蚤、剑水蚤、猛水蚤、糠虾、磷虾和毛虾等。这些甲壳动物是鲇鱼、鲱鱼、沙丁鱼等鱼类和鲸类的主要饵料,鱼群常常追逐它们而游动。所以从上述甲壳动物的丰欠程度,也可判断鱼群的大小或种类,给捕获鱼群提供参考。 值得一提的是南极海域的南极磷虾,虽然被称之为“虾”,实际上为一种小型类虾甲壳动物,成体一般4.5~6厘米,最大个体体长9厘米。与一般小虾不同之处是指状鳃裸露于背甲之外,胸甲上有一清晰可见的颈沟,前端略凸,在背中线上有脊。南极磷虾栖息于海水上层至250米的水域,有昼夜垂直移动习性,白天栖息于50~60米处,夜间浮于表层。集群性强,群体大。据比较保守的估计,南极磷虾生物约有50~60亿吨左右,开发利用潜力很大。 === 毛颚动物 === 又称箭虫,身体略透明,体长不超过4厘米。毛颚类由于头部两侧有成排的颚毛,故得此名。毛颚动物种类不多,仅50余种,但数量很大,是海洋浮游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分布极广,仅次于甲壳纲桡足类。毛颚动物也是水生高等动物可口的饵料。我国海域已知的毛颚动物有40余种,最常见的是百陶箭虫、强壮箭虫和肥胖箭虫。 === 被囊动物 === 这是一群以单体或群体生活的低等脊椎动物,也称尾索动物。被囊动物世界性分布,常见种类有住囊虫、海鞘、尾海鞘、菊海鞘、樽海鞘、萨尔帕等。当被的渔获量造成不良影响。 === 浮游幼虫 === 我们都知道青蛙在整个生活过程中有变态发育的现象,幼体阶段是蝌蚪,然后再演变成四条腿的成蛙。海洋中的许多低等动物也是如此,它们一生中也有变态发育的过程,经过浮游幼虫阶段,再变为成体。浮游幼虫在海洋浮游生物中,特别是在近岸浮游生物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们是鱼、虾、贝类幼体的主要饵料之一,在海洋食物链中意义巨大。 许多无脊椎动物及脊索动物都有浮游幼虫阶段。例如,海绵动物的两囊幼虫,腔肠动物的浮浪幼虫,桡足类的无节幼虫,脊索动物的柱头幼虫等等。这些幼虫的出现都有各自的周期性,满足了鱼类不同发育阶段的食物需要。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 380 动物学总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浮游动物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