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5.208.23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江颖 的原始碼
←
江颖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江颖</big>''' |- |<center><img src=https://cdn.zhuanzhi.ai/images/wx/f15afe18c577d88ef4eed102bd09bf72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image.so.com/i?q=%E6%B1%9F%E9%A2%96&src=tab_www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江颖''',男,1982年生于[[四川]][[乐山]]。2003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2008年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2006年到2007年为德国尤里希研究所(Forschungszentrum Jülich GmbH) 访问学者。2008年到2010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UC, Irvine) 从事[[博士]]后研究。2010年被聘为[[北京大学]]国际量子材料中心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ref>[http://paper.edu.cn/scholar/person/NUj2EN4IOTD0Mxwh 江颖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ref>。 2017年4月,入选教育部2016年度"奖励计划"青年学者。 2017年10月,入选2017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ref>[http://faculty.pku.edu.cn/jiangying/zh_CN/more/7660/jsjjgd/ 江颖简介 ],北京大学</ref>。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北京大学]]国际量子材料中心研究员 民 族 ---- 汉族 出生地点----四川乐山 出生日期----1982年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入选2017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毕业院校----北京师范大学 学位/学历----博士 专业方向----表面上的单原子/分子 职 务 ---- 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人物经历== 2010年到2011年为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客座研究员,2011年开始开始担任中科院物理所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2012年入选国家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2013年晋升为北京大学国际量子材料中心研究员。 ==研究方向== 实验手段: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LT-STM),非接触式原子力显微镜(NC-AFM),分子束外延(MBE),飞秒激光技术(fs-Laser)。 研究对象:表面上的单原子/分子,低维量子材料。 研究内容:原子尺度上的电、声、光、磁等特性,以及非平衡超快动力学过程。 ==研究课题== 1. 超快扫描隧道显微镜系统的研制和应用。 2. 水分子与盐、氧化物表面的相互作用。 3. 单个分子/纳米结构光学性质的量子调控。 ==研究成果== '''单分子体系''' 1. 单分子操纵:在复杂功能化分子中实现了化学键的选择性操控,在单分子水平上揭示了分子的电子结构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演化,为分子电子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2. 单分子的振动-自旋耦合:在实空间对单个分子振动态和自旋态的分布进行了高分辨成像,给出了不同的振动模式与自旋之间耦合的选择定则,揭示了电子-电子相互作用和电子-声子相互作用之间的内在联系 3. 单分子在光场下的响应:在STM隧道结中引入激光,原位实时研究了单个分子的电荷态在激光光场下演化的动力学过程,揭示了利用激光诱导的等离激元调控单分子电荷态的可能性,展示了超快激光技术和扫描探针技术相结合的可能性) '''二维体系''' 1. 二维强关联体系:利用模板衬底和低温技术制备出了一种新奇的二维近藤晶格,并在亚纳米尺度进行了实空间成像,测量了近藤共振态在实空间的分布,揭示了近藤效应与周期性晶格的内在关联,为人工近藤晶格的量子调控研究提供了可能。 2. 二维金属:利用界面裁剪技术,在半导体衬底上实现了单原子层体相金属薄膜的生长,突破了长期以来金属在半导体表面生长时所遇到的瓶颈(无序和重构),为二维电子气系统的研究提供了又一个理想和有趣的平台。 3. 二维半导体:发现了一种理想的单原子层半导体,研究了其中Si 掺杂原子空间分布的统计涨落所引起的纳米尺度下势起伏,并揭示了纳米尺度势起伏的物理本质,为未来基于电荷的量子器件的设计和实现提供了重要依据。 ==人物荣誉== 2022年9月,荣获2022年“科学探索奖”<ref>[http://icqm.pku.edu.cn/xwdt/zxxw/934499.htm 江颖教授获2022年科学探索奖 ],北京大学</ref> 2019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教育部) 2019 美国物理学会会士(APS Fellow) 2019 “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组部) 2018 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协) 2018 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科技部) 2018 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 2018 陈嘉庚青年科学奖(陈嘉庚基金会) 2017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基金委) 2016 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科技部) 2016 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 2016 中国十大新锐科技人物(中国科协、知社) 2016 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北京大学) ==出版著作== 在Science, Nature子刊等杂志上发表多篇文章 。近期代表性论文包括: 1J. Zhu, Z. Wang, H. Dai, Q. Wang, R. Yang, H. Yu, M. Liao, J. Zhang, W. Chen, Z. Wei, N. Li, L. Du, D. Shi, W. Wang, L. Zhang*, Y. Jiang*, and G. Y. Zhang*, "Boundary activated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on monolayer MoS2", Nature Communications 10, 1348 (2019) 2. J. Peng, D. Cao, Z. He, J. Guo, P. Hapala, R. Ma, B. Cheng, J. Chen, W.-J. Xie, X.-Z. Li, P. Jelínek, L.-M. Xu*, Y.-Q. Gao*, E.-G Wang*, Y. Jiang*, "The effect of hydration number on the interfacial transport of sodium ions", Nature 557, 701 (2018) 3. J. Peng, J. Guo, P. Hapala, D. Cao, R. Ma, B. Cheng, L.-M. Xu, M. Ondráček, P. Jelínek*, E.-G. Wang*, and Y. Jiang*, "Weakly perturbative imaging of interfacial water with submolecular resolution by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Nature Communications 9, 122 (2018) 4. J. Guo, J.-T. Lü, Y. Feng, J. Chen, J. Peng, Z. Lin, X. Meng, Z. Wang, X.-Z. Li*, E.-G. Wang*, and Y. Jiang*, "Nuclear quantum effects of hydrogen bonds probed by tip-enhanced inelastic electron tunneling",Science 352, 321 (2016). 5. X. Meng, J. Guo, J. Peng, J. Chen, Z. Wang, J.-R. Shi, X. Z. Li, E. G. Wang*, Y. Jiang*, "Direct visualization of concerted proton tunneling in a water nanocluster", Nature Physics 11, 235 (2015) . 6. J. Chen, J. Guo, X. Z. Meng, J. B. Peng, J. M. Sheng, L. M. Xu, Y. Jiang*, X. Z. Li*, E. G. Wang, "An unconventional bilayer ice structure on a NaCl(001) film", Nature Communications 5, 4056 (2014). 7. J. Guo, X. Z. Meng, J. Chen, J. B. Peng, J. M. Sheng, X. Z. Li, L. M. Xu, J. R. Shi, E. G. Wang*, and Y. Jiang*, "Real-space imaging of interfacial water with submolecular resolution", Nature Materials 13, 184 (2014). 8. Y. Jiang, Q. Huan, L. Fabris, G. C. Bazan, and W. Ho*, "Submolecular control, spectroscopy, and imaging of bond-selective chemistry in single molecules", Nature Chemistry 5, 36 (2013). 9. Y. Jiang, J. X. Cao, Y. N. Zhang, R. Q. Wu, and W. Ho*, "Real-space imaging of Kondo Screening in a two-dimensional O2 lattice",Science 333, 324 (2011) ==视频== ===江颖:熟悉又陌生的水世界 2020年7月20日发布=== {{#iDisplay:h3118637fnt|寬度|高度|qq}} ==参考来源== [[Category:教授]] [[Category:科学家]]
返回「
江颖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