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6.197.9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林夕原来我非不快乐 慕容莲生 的原始碼
←
林夕原来我非不快乐 慕容莲生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重定向 [[林夕原来我非不快乐(慕容莲生)]]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林夕原来我非不快乐'''<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13439899/pexels-photo-13439899.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1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林夕原来我非不快乐》'''是[[中国]]当代作家慕容莲生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林夕原来我非不快乐=== 为王菲作的《百年孤寂》,为林忆莲写的《至少还有你》,陈奕迅《背包》、陈晓东《原谅》以及至今热门的《北京欢迎你》…… 从最初的“解剖感情之苦,美化了伤感”,到中途的“扑朔飘摇,玄词玄意”,到如今的“快意来去,通达明朗”,林夕在他的歌词中投入的自我情愫太逼真? 林夕:原来你非不快乐 梁伟文,这人或许你不熟悉。但是林夕,有几人不知林夕呢? 梁伟文是林夕原名。那时年轻,想做填词人,取笔名,恰好书案上有本简体字版《红楼梦》,“林”下一个“夕”字,合成一个“梦”。林夕不是爱做梦的人,只是觉得树林下面有夕阳,意境美妙,便叫“林夕”。后来竟不大愿意提及自己原姓名,喜欢他,请叫他林夕。 人说,林夕之于流行乐坛,如柳三变之于宋代婉约词。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只要曾歌唱过爱情你就一定会和林夕相遇。王菲、张国荣、陈奕迅、黄耀明、杨千嬅……这些星光闪耀的歌者背后都有一个名字:林夕。 正如他还有一个名字是梁伟文,写词的林夕仅是一半林夕。另一半的他,佛珠几乎须臾不离身。林夕信佛,但并不跳出三界外并不绝了七情六欲,他爱不比谁少。项上佛珠,心中痴爱,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所以宽容所以释怀。 但凡未得到,但凡是过去,总是最登对 一个人胸中要有多么浓得化不开的爱,才可将一首情歌写得那般缠绵悱恻,却又哀而不伤?譬如饮酒,酒入柔肠千回百转,呵出气来丝丝灼烫,但不乱分寸不失风度,谈笑间诸般爱欲不过一酹江月,千江有水千江明。 林夕年近五旬,孑然一身。他清瘦,面容白净,一架黑框眼镜,笑起来淡淡的,又温暖。和人聊天,天文地理政治娱乐,字字珠玑,正应了锦心绣口之说。在《苹果日报》开专栏点评时政,不要优雅含蓄,拉开架势就骂,骂风犀利好玩。在《明报周刊》写新诗,写得很小心很浅显。他还写鬼故事,投资房地产。等等等等,一样样,他什么都有都懂,只是单身。 不是不婚,只是恰巧单身。 多年之前,他亦是很在乎一些特别的节日,如情人节、圣诞节,想跟另一半一起度过。害怕一个人吃饭。在香港,一个人去餐馆用餐,不但会分量太大一人吃不下,更会招来许多好奇的眼光。多年之前,他会在乎这些。 他曾有一段长达10年的爱情。那时,爱情于他只是一个人的名字,那个名字占领他全部身心。后来再回望,他不无感慨:爱情来临就是当你看见这个人的名字出现在报纸上的时候,心狂跳不已。那是青春激情的10年,在激烈的情感挣扎中,人总是不可避免地被伤害。后来他们终于没在一起。 因为爱过,所以懂得。喜欢一个人就像喜欢富士山,你可以看到它,但不能搬走它。谁有什么办法可以移动一座富士山呢?只有自己走过去。爱情亦是如此,曾经拥有何尝不是幸运,也已足够。 尝尽情苦的林夕,也有压抑不住人前失态之时。有一次颁奖庆功宴上,他醉到大哭。杨千嬅拥抱他,在他耳边祝福早日找到个可依靠的人。那样的祝福使林夕哭笑不得,因为她提醒了他,他是一个人。 多年之前,他有常为一个人感到落寞。现在却是坦然。 很多年许多路都是一个人走过来的。他是父亲第三个妻子的第三个儿子,而父亲是一个即使在吃饭也随时可能暴怒的人。于是这个瘦弱的孩子开始学会逃避,在风里飞速骑车享受令人头晕的快感,嗜烟,离开家,像很多叛逆的香港孩子一样参加乐队,后来填词,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自己的天地。这样,一个人,也没有什么不好。 后来,他终于坦然。 无论哪种情爱,有当然比没有好。倘若没有倒也不必强求,随缘最好。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林夕想用自己的歌词,为那些情路跋涉的人设一盏明灯。就像神农尝百草,尝了滋味是怎样,了解了那滋味的酸甜苦辣,林夕把它们写下来,作为一种解药。诸般不快乐的体验,亦不乏很残忍的文字,但这是人生的真面目,谁都要勇敢面对。 那些歌被唱出来,我们听到了,感动了。仿佛遇见另一个自己。 听飞蚁扑翼伴愁眠,听心跳放下静如禅 林夕以佛理写词,是从王菲开始的。他用“无名份的夫妻”来比喻自己和王菲的惺惺相惜。 的确,所有合作过的歌者,林夕和王菲最是默契。默契到简直接近冷战。他们很少一起吃饭谈天,从来不沟通。一个随心所欲地写,一个拿来就唱。当然,这随心所欲却也并非天马行空。林夕凭锐利的直觉,感觉王菲,这个阶段以及另个阶段的王菲,他希望王菲可以怎么样,就为她写怎样的词。从他心底涌出,经她口中唱出,每一次都那么好,他写到她心底,她唱到他心底。 然后是我们听到《笑忘书》,听到《只爱陌生人》,《红豆》,《守望麦田》……我们又遇见另一个林夕,并非只玩弄风月的林夕,佛理,老庄哲思,在他的词里。乐评人木叶如此评价:“林词三千,参差,明灭。隐隐间,有个悟字。” 在王菲之后,林夕给陈奕迅、黄耀明等人填词,又成功潜泳佛理,以词载道。这使林夕截然不同于其他填词人,当之无愧华语词坛第一人。 每个人皈依自己的宗教,每个人都在单行道上寻找。心中有佛,莲花处处开。 林夕最初和佛结缘,是年少时读佛学消闲,好读不求甚解。后来做了填词人,黄沾送他《金刚经》,劝他常常读。这些触机于他仅仅只是过眼,并未入心生悟。 1998年之后的林夕,结束了那段长达10年的爱情,失恋之苦,混合工作压力,患上了焦虑症。[[害怕]]听见[[电话]]响,不想见人,整夜整夜失眠,肌肉时刻紧绷,全身每个关节都会无缘无故疼痛。这痛苦,无法支撑。心理医生建议他将这压力以及焦虑说出来,他犹豫了,怕社会偏见怕被人认为再也写不出词。人人心底都有一个心魔,激发它还是解救它?林夕最终选择公开病情。闷在暗室里的花营养不良,就抱出去晒晒太阳。在太阳下分享呼吸,慢慢的就好了。 和焦虑症相处,整整七年。林夕知道,一切病魔源自内心。那些彻夜难眠的夜,他读佛经,观望内心。慢慢释怀,心气平和,宽容。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快乐其实由心决定,一如空气存在,用力呼吸才会发觉。 后来又逢上“非典”,又遭遇挚友张国荣、梅艳芳逝世,林夕心生许多感慨。人生一世,草生一秋,说长也长,短也不过一瞬。快乐很重要,而知足方可常乐。 每个人皈依自己的宗教,每个人都在单行道上寻找。林夕,他心向佛。再写歌词的时候,虽然还会表达悲伤的感情,但是总想给爱情这种病一些解药。可以很悲天,但是要悯人。悲天悯人正是一帖制服心魔的解药。他想了很多概念,写出来,发现那些想法和佛教的很多理念都有共同性,他明白自己要什么了,当然也很想将这些入人耳入人心,影响别人。 在少年时,林夕希望信仰能让他参破生死,他认为要为何而生、死后如何,才懂得如何处身立世。信佛以后,对生死问题他开始学习“破执”,与其想得太多不如活在当下,做一些有益于世的事。 千帆过尽,心内必是充满生机。佛学名相在林夕笔下,越发生动可感。 原来我非不快乐,只我一人未发觉 林夕说:张爱玲是一个很传奇的人物,她总是冷冷的,保持一段距离观察这个[[世界]],而我是一个外冷内热的人,我是个好奇心很强的人。 的确,林夕是一个好奇心很强的人。因为很强的好奇心,所以他愿意尝试很多事情。比如他的身份,我们都知道他是为王菲、张国荣、陈奕迅、黄耀明、罗大佑写歌词的林夕,其实他还是专栏作家,是诗人,房地产投资人,还是[[香港]]商业电台的创意总监。还有,梁文道说林夕其实还是愤青。他每天看七八份报纸,看到生气处就大骂:他妈的,太混蛋了! 这就是真实的林夕,率真,豪爽。他不喜欢“男儿有泪不轻弹”这句话。有些时候和朋友谈起一些过去的人,因为怀念,他会哭。听一些伤感的歌也会哭。一个人哭会哭的很痛,但也不介意别人看他哭。他说,眼泪除了是感情的消耗品,有时也是情绪的炫耀品,有人在场,潜意识会哭得痛快些,连哭都没有观众,那就是“将孤独变成了百年的孤寂”了。 或许因这份豪放,他最喜欢苏东坡,那个率真洒脱的全才。读苏轼的生平和诗词,于他不啻是减压的良方。每次读都会有很不同的感受,并能从诗词衍生出一些想法。他最愿意生活的年代是宋朝,认为宋朝是很优越的,不用为商业写作。倘若真的生在宋朝,他说他不会做官,就做一个百无一用的书生,写诗词,填完所有的词牌。 不仅是苏轼,林夕还喜欢李白、杜甫、王维。当然,他喜欢的作家还有很多,譬如张爱玲、亦舒、北岛、顾城等。他读书很多很杂,只看看《百年孤寂》、《守望麦田》《罗生门》等这些歌词名便知。 他每天写歌词约用4小时左右,很少睡眠,大多[[时间]][[读书]]看报。每次进书店都恨不得将所有书都买下来,想了解经济、政治、宇宙、花鸟鱼虫、爱情……包罗万象的知识,还追看日剧和各类影碟,依靠对整个世界保持好奇,提升着自己,一个人的境界。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是林夕最喜欢的一句词。而他也的确已步入这境界。 多年之前,有那么一大段时光他不快乐,后来想开看淡。如他在《观世音》一歌中所写:听心跳放下静如禅,听法句经释然,道理深,道理浅,无常道都不可说,靠你解决。 亦如在《再见二丁目》中所写:原来我非不快乐,只我一人未发觉。 而今他发觉了。 林夕访谈录 记者:在我印象中,有一首歌印象好深,就是你的《似是故人来》。我经常记得的两句歌词,“但凡未得到,但凡是过去,总是最登对”,好多情歌中也经常出现这种感觉。 林夕:得不到的就是最好。 记者:谈谈你心中的爱情吧? 林夕:年轻时候,尤其是读书时,觉得爱情很俗套的。后来到非常爱一个人的时候,终于觉到有一份爱情是好命的。到现在爱情对我来说,已经变成吃饭用的手,看戏时踮起的脚。有了更好,当然,没有也没紧要。 记者:我们一直很好奇,写词的人,歌中所写是否都是亲身经历?你负责制造这些情,要写这么多种的情,你自己本身是否要很滥情,才可以写到呢 林夕:这跟滥情没关系,跟我的感情生活也没关系。例如,我写过《你的名字我的姓氏》,也写过《甜美生活》,两首歌写的婚姻观念是完全相反的。当然,那些情感大多都是出自我心,是真的,但我只是想象,而未得到,或有过。 记者:你信不信一生一世 林夕:这个呢,等我解释一下啦。我觉得爱人可以分三种:第一种是纯粹喜欢那个外壳的,可以跟外壳发生关系;第二种是心灵的,例如只要一起聊天已经很开心的,我的朋友也算这一种;第三种是无论心灵和外壳都爱的。 记者:你有遇见过无论心灵和外壳都要爱的人吗?用你的歌说就是,“有生之年,狭路相逢”…… 林夕:有遇过,曾经遇见过,但因为种种原因不可以继续。好多人都追求这种身心相爱的,但不是人人都可以遇上。 记者:你有些歌,也写过亲情,那么,除了妈妈之外,有没有人你觉得对不住的? 林夕:真了解我,我最对不起的就是家人,真的太少时间陪家人。至於其他,对公司对得起,除了时间上差少少,心就一定足够。对朋友都对得起,只是有些人我知他们对我好,但不知有没有机会还。基本上,我都顶天立地,没有什么人对不起。 记者:那你认为很对得起自己吗? 林夕:我对得自己,或者,爱我的人或朋友会认为我对自己不起,但事情不是那样的,我对得起自己。比如说,我想买的,经济容许下都会买的,我会买很多东西令自己开心。我又没有浪费自己的才华,总算对得起自己。 记者:听说,你一直在编一本书,叫做《林夕三百首》 林夕:这个名字是我几年前的想法。其实我的想法是,没有必要定在三百首吧。我只希望有一些好的歌词,不光是流行的,希望它们有持续性的文化流传的价值。所以过去的我有个目标,希望能够把一些写得比较好的歌词——也算是文学的一种,集结起来。现在没有那么执着了吧。我觉得好像文学不文学,根本没有固定的意义。 记者:这也正是我想问的问题,现在你还有文学梦么? 林夕:对我来讲,文学梦做做也是可以的,可是文学真的只是一个梦。文学的定义很暧昧,一般的文学,纯文学,它的受众量很小。而我觉得,文学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真正的生活之中。就算一个很简单的,写得很一般,修辞也不好的[[作品]],只要它能够很好地[[表达]]了个人的心情,还是可以得到我们从前没有发觉的、旁人无法发觉的共鸣。我现在真的觉得一些成功的口号,比如广告文案,都不错。我觉得文学的功能在于升华人生的一些[[智慧]],或者对整个[[世界]]的人情有一种够透彻的描述,以及更新的启发。 记者:难道你不希望成为一个作家吗,写大部头的小说?有没有想过写小说,比如像托尔斯泰这样的 林夕:我已经是一个词作家了。你举的例子……压力也太大了吧。我想还是随缘吧。小说呢,我当然[[希望]]可以尝试下,但也是量力而为。写得不好的话,我宁肯不写。当然写书还是我以后倚重的目标之一,不光是一个词作家,同时也希望自己是一个可以写书的作家。 记者:你会创作到多少岁,会写歌到老么? 林夕:我觉得如果还有人找我,而我又还能写出不会让自己惭愧的东西,我还会[[继续]]去写的。我是[[享受]]这个[[创作]][[过程]]的。还有,写出来,发现自己没有越写越糟,那么我还是会写下去的。 林夕:原来我非不快乐<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71096453 个人图书馆网]</ref>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林夕原来我非不快乐 慕容莲生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