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62.4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杜岭方鼎 的原始碼
←
杜岭方鼎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杜岭方鼎</big> ''' |- | [[File:杜岭方鼎.jpg|缩略图|居中|[http://p3-q.mafengwo.net/s9/M00/A1/CC/wKgBs1buZ-iAAqR_AAth7J8L2wo74.jpeg?imageView2/2/w/600/h/600/q/90 原图链接][https://pic.sogou.com/d?query=%E6%9D%9C%E5%B2%AD%E6%96%B9%E9%BC%8E&forbidqc=&entityid=&preQuery=&rawQuery=&queryList=&st=&did=2 来自 搜狗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杜岭方鼎'''中国商代中期的青铜器。1974年由一个名叫袁海军的环卫工在挖土过程中一镐挖出,地点为河南省郑州杜岭张寨前街。共两件。一件高1米,重86.4千克,方形,深腹,双耳四足,腹上部饰兽面纹,两侧及下部饰乳丁纹,形体质朴庄重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另一件较小,高 0.87米,重64.25千克,藏于[[河南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 =='''基本内容'''== 中文名:杜岭方鼎 分类:青铜器 高:0.87米 出土时间:1974年 数目:两件 年份:[[商代中期]] 所在:中国国家博物馆 河南省博物馆 重:64.25千克 学术命名:兽面乳钉纹铜方鼎 出土地址:河南省郑州杜岭张寨前街 =='''基本信息'''== 器物名称:杜岭方鼎 学术命名:兽面乳钉纹铜方鼎 所属年代:商代中期 具体时间:公元前1590年至公元前1300年,约公元前1400年 征集方式:[[出土文物]] 出土时间:1974年 出土地点:河南省郑州市杜岭街、张砦南街,属郑州商城遗址 出土状态:完整无损,共一对 器物数据:通高87厘米,口长67厘米,口宽61厘米 =='''相关历史'''== 1974年9月,河南省郑州市杜岭街和张寨南街在地下施工时挖掘到坚硬的金属器物。在清除周围的泥土后,两只外形类似的[[巨型青铜器]]现身。大方鼎通高100厘米,重达86.4公斤,被命名为杜岭一号,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小方鼎通高87厘米,重64.25公斤,被命名为杜岭二号,由河南博物院收藏。 2010年,环卫工人袁海军声称是方鼎的发现人,并且由所在社区出具了书面证明材料。但是此时遭到部分专业人士的反对,对于如何对待考古遗址的发现者也引起社会舆论的关注。 =='''学术意义'''== 中国历来重视青铜器,视为国家象征,鼎更是重中之重。《史记·封禅书》:“黄帝作宝鼎三,象天地人。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虽然有文字记载,考古学上中国历史却开端于安阳殷墟,后母戊大方鼎是代表器物。其进一步溯源则由郑州商城的杜岭方鼎提供了线索。 杜岭方鼎不只是早商的一件青铜重器,更是中国乃至世界于人类的青铜时代,<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2939265664082490&wfr=spider&for=pc 国家博物馆系列(第11期):商朝和杜岭方鼎],徐祥的视角, 10-07</ref>所创造的第一座青铜文明纪念碑——杜岭方鼎是人类所能认知的年代最早、体量最大、铸造最为完美、保存最为完整的青铜重器。 在挤掉登封阳城夏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容器残片、偃师夏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与收集而来的青铜爵,乃至[[郑州商城遗址]]出土的原始瓷尊后,杜岭方鼎挺进河南博物院建院八十周年九大镇院之宝的行列,成为中国青铜时代前半期(夏与早商、中商)古物序列中唯一一件入选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的神器。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30 中國文化史]]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杜岭方鼎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