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6.170.1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杖子(王德明) 的原始碼
←
杖子(王德明)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杖子'''<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10622719/pexels-photo-10622719.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1600"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杖子》'''是[[中国]]当代作家王德明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杖子=== 在老家的农村里,家家都会有一个小院子,是用杖子围成的,方方正正,清爽、独立、宁静。由于村子是坐落在一个山脚下,所以作为房子围墙的杖子一般都是用林场伐木头残留下来的树枝子编扎而成的。也许,这就是杖子最伟大的精神。在标杆儿的顶端先绑一根横杆做“腰子”。然后在两个标杆儿之间,挖出一条小土沟来,把树枝子在土沟里一字均匀排开,在上端再放一根“腰子”,有树枝子夹起来,用铁丝绑好,把土重新埋上去压实,杖子就固定住了。杖子的历史不可考,就像长城一样。长城有多老,杖子的历史就应该有多老,它伴随着人们一辈又一辈的生活。王德明,1960年生,哈尔滨市人。热爱文学,喜于创作,多有诗歌、散文、小说等作品先后在刊物上发表。 摘要:在老家的农村里,家家都会有一个小院子,是用杖子围成的,方方正正,清爽、独立、宁静。由于村子是坐落在一个山脚下,所以作为房子围墙的杖子一般都是用林场伐木头残留下来的树枝子编扎而成的。也许,这就是杖子最伟大的精神。在标杆儿的顶端先绑一根横杆做“腰子”。然后在两个标杆儿之间,挖出一条小土沟来,把树枝子在土沟里一字均匀排开,在上端再放一根“腰子”,有树枝子夹起来,用铁丝绑好,把土重新埋上去压实,杖子就固定住了。杖子的历史不可考,就像长城一样。长城有多老,杖子的历史就应该有多老,它伴随着人们一辈又一辈的生活。王德明,1960年生,哈尔滨市人。热爱文学,喜于创作,多有诗歌、散文、小说等作品先后在刊物上发表。 王德明散文诗歌小说杖子 在老家的农村里,家家都会有一个小院子,是用杖子围成的,方方正正,清爽、独立、宁静。由于村子是坐落在一个山脚下,所以作为房子围墙的杖子一般都是用林场伐木头残留下来的树枝子编扎而成的。 有了杖子,院子才像一个家,所以,杖子就是这个家的一部分。 我家的杖子,齐齐整整,四四方方,配上一座土坯茅草房,小院子就显得格外地方方正正了。桃李不言,杖子默默地陪伴着我成长。也许,这就是杖子最伟大的精神。 每当下雪的时候,杖子就是小院子的标识,沿着杖子把雪扫起来,堆成雪人儿。皑皑的白雪之中,只有小院子是干干净净的。人们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过日子的人家儿,因此杖子也是我家的一个重要标志,总是让我放不下。 杖子,又称篱笆或围墙,有铁的也有石头的,有砖砌的也有木头的,搭配好了才协调好看。在农村里,多是用土垒砌的,也有木头板条儿的。在我家,则是用木头树枝子夹起来的。 夹杖子的方法有许多种。一种是在夹杖子的两端立好标杆儿,用锤子把标杆儿钉进地下,立稳。在标杆儿的顶端先绑一根横杆做“腰子”。然后在两个标杆儿之间,挖出一条小土沟来,把树枝子在土沟里一字均匀排开,在上端再放一根“腰子”,有树枝子夹起来,用铁丝绑好,把土重新埋上去压实,杖子就固定住了。另一种方法是在两端立好标杆后,在标杆儿之间挖出一条小土沟,在标杆的上中下各绑一根木棍做杖子的梁,底下的梁放在土沟里,中间的梁绑在标杆儿的中间,上面的梁绑在标杆儿的顶端,三根梁要平行。把杖子的木棍从下面伸过去,从中间别处来,再从上面别回去。这样就形成一个上中下三突出,中间两凹陷的水波纹儿,然后埋上土压实。这样的杖子,不用铁丝,看着有点儿像织毛衣的那种编花,很好看。 杖子夹好后,都要再用土堆实压实一遍,看起来就像一块木板一样,坚固耐用。一般的杖子,都能用个三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夹杖子是一个力气活儿,也是一个仔细活儿。一般都要认真挑选一些夹杖子用的树枝子,把树枝子的枝丫儿削干净。这些树枝子,要是各种柳树或者杨树的就更好了,因为柳树的生命力是非常旺盛的。把杖子夹好后,柳树是新鲜的,发达的根系就会向下生长,就有可能在春天冒出芽来,这样子就成了一些有生命的杖子,不但好看,也结实坚固耐用,标志着这一家的蓬勃兴旺。杨树也是这样。 我家的杖子就是用柳条夹成的。春天的时候,父亲买了一些柳条子,掺杂一些其他的树枝子,沿着院子边上插进去,中间用木头穿好夹实,用铁丝绑牢,把土埋上压实,浇上水。慢慢地,柳树就发出芽来。夏天一到,茂盛的柳树,就把整个的小院子围绕在一片葱茏之中了。父亲又在杖子底下的土里种上了一些爬山虎,每当春天来临爬山虎就沿着杖子爬上去,开出那种粉粉嫩嫩的小花儿,院子就显得更加春意盎然了,偶尔还会有一些蝈蝈、蚂蚱、蛐蛐,站在蓬勃的树枝上“吱吱”地叫着,一些家雀儿在柳树毛子里做窝繁衍,好不热闹。 几年过去,茂盛的树墙子围成了一个四四方方的小院子,中间是一个独立的土坯茅草房。远处眺望,袅袅的炊烟升起,小院子更加风致。我们的生活是那么的惬意,真真的是一幅美好的图画。 杖子,标明了一个家庭的势力范围。杖子的历史不可考,就像长城一样。长城有多老,杖子的历史就应该有多老,它伴随着人们一辈又一辈的生活。 杖子把院子围起来,保卫着一个家庭,客观上也把人们的思想围了起来,让人们形成一个循规蹈矩的思想。老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杖子,就是规矩,就是方圆。 农村的孩子们,从小就生活在一个规规矩矩的院子当中,长大了做事情也是规规矩矩的,这可能是杖子带给孩子们的潜意识。当然,这种影响也容易形成一些难以突破的条条框框。 中国人都是很规矩的,因为,从小就生活在规矩之中。长城、故宫都是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更是一种[[规矩]]。紫禁城,高墙防守,既防范来犯之敌,也把皇上禁锢了起来。所以,皇上做事也都是要规规矩矩的,讲究个正大光明,自身正则政令畅通。 现在的围墙是各种各样的。原来,宾馆大多都有围墙,让人一看就非常的封闭。改革开放后有一段[[时间]],掀起了一阵子拆围墙运动,大多数的宾馆都把围墙拆掉了,让客人们感到了一些宽松的氛围。但是大多数单位的围墙还是没有拆,还是封闭的,让人有一种固步自封的感觉。 北大有一个老学究叫辜鸿铭,在北大做教授的时候还留着满清时期的长辫子。学生们笑话他封建,他就笑笑说,剪掉外面的封建是容易的,但是剪掉心里的封建是不容易的。改革开放以后,许多单位的围墙是拆除了,但闭关锁国的思想还需要一个很长时间的拆除过程。 现在的小区都有院墙,也都是规规矩矩的。出了院墙就不规矩了,车子乱停乱放,把街道都拥堵得乱七八糟,偶尔会传来因车辆停放导致的争吵,甚至是动起手来。没有了规矩,自然就要乱起来,中国人办一切事情都必须讲规矩。 农村人也都是规矩的,因为从小就生活在小院子里,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习惯了这样的思维,出了院子就感到不安全,所以他们的思维也都是规规矩矩的。 我从小在农村出生,在小院子里长大。 杖子围成的是一个小院子,在我们心里它围成的却是一个规矩,生活在一个规矩当中才有安全感。 小时候,放学回家。看到四四方方的小院子,土坯茅草房上飘起袅袅的炊烟,就知道妈妈已经开始为我准备晚饭了,一种怎样的幸福感呢。杖子,一个温暖的象征。 心中的小院子,总是一种向往。 几十年过去,也不曾[[忘记]],梦里总是想起那袅袅的炊烟,想起那平平整整的小院子,[[特别]]是那茂盛的杖子。 在村子里读书。[[夏天]],放学后都要到田野上去,捉蝈蝈,溜雀儿窝。当远远地看见[[夕阳]]中的小院子升起炊烟,就再也无心流连田野。冬天,每当下雪,我都会把小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洁白的[[世界]]中露出一片[[温馨]],北国冰封便融化了心中的[[寒冷]]。 小院儿里有我的童年,有我儿时的记忆。 小院子四四方方,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方正方正重在正,人正则政通。[[美丽]]的小院子,是由蓬勃的杖子围成的,我在这里度过了我的童年时代。看到杖子,就看到了我的童年。 其实,我是[[喜欢]][[农村]]小院儿的,看起来是那样的规矩周正,都是因为杖子的缘故。生活中,如果我们能把小院子的杖子保留下来,把心中的围栏拆除掉,人与人之间没有任何的隔阂,该是多么的[[美好]]啊!<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71096453 个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王德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杖子(王德明)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