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6.137.15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李扎戈 的原始碼
←
李扎戈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李扎戈 | 外文名 = Zhage Li | 图像 = [[File:李扎戈肖像.jpg|缩略图 |center|[http://images.wenming.cn/web_yn/wmbhd/2014fwzwhyc/2014fwzwhyc_ccfz/201411/W020141113571499721858.jpg 原图链接] [http://yn.wenming.cn/wmbhd/2014fwzwhyc/2014fwzwhyc_ccfz/201411/t20141113_2289130.shtml 来自云南文明网]]] | 图像说明 = 李扎戈|center | 出生日期 = 1939年 | 出生地点 = [[云南]]普洱 |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拉祜族歌舞艺术大师 | 知名作品 = 《牡帕密帕》<br>《根古》<br>《叫魂歌》 }} == 人物简介 == '''<big>李扎戈</big>''',男,[[拉祜族]],1939年,出生于[[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酒井乡勐根村的老达保自然村,被称为"嘎叩八"(芦笙舞王子),牡帕密帕<ref>[http://www.ihchina.cn/project_details/12182/ 牡帕密帕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ref>的国家级传承人。 李扎戈从小就喜爱本民族的传统歌舞艺术,13岁时跟随本寨芦笙舞师傅张扎克学习芦笙舞传统动作和套路。当有老人讲拉祜人传统故事或民歌、古诗时,他都专心听学,从不放弃。有重大节日或祭祀活动,他都跟师傅参加,悉心学习。终于使自己成为拉祜人的"芦笙舞王子"--"嘎叩八"。 他现掌握芦笙舞的[[青蛙]]舞、老[[鹰]]舞、鱼翻身舞、捉鱼舞、小鸟舞、纺线舞、织布舞、织包舞、摘果子舞、高兴舞等80多套。还创作了许多新的模拟动物习性和表现情绪的舞蹈套路。 他还能唱拉祜创世史诗《牡帕密帕》、《根古》、《叫魂歌》等,还能主持送鬼、叫魂等祭祀活动,并懂得很多草医医药知识,能为寨人看病。他集拉祜族传统舞蹈、民歌、创世史诗、神话传说、民俗祭祀、医药看病于一身,是拉祜族承上传下的传统文化传承人。 == 人物经历== [[File:李扎戈001.jpg|缩略图 |左|野外唱 《牡帕密帕》[https://www.sohu.com/a/291920695_664750 图片来自搜狐网]]] [[File:李扎戈003.jpg|缩略图 |右|《牡帕密帕》表演[http://yn.wenming.cn/wmbhd/2014fwzwhyc/2014fwzwhyc_ccfz/201411/t20141113_2289130.shtml 图片来自云南文明网]]] [[File:李扎戈002.jpg|缩略图 |左|火塘边唱《牡帕密帕》[https://www.sohu.com/a/291920695_664750 图片来自搜狐网]]] 在拉祜山,李扎戈被大家亲切地称作“芦笙舞王子”。 “我从10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牡帕密帕,放牛的时候,就跟着村里的老人学习,唱着去也唱着回来。”李扎戈回忆道,“等到我15岁的时候,我就已经完全学会了,还可以教给家里的人。” 作为歌舞世家的第四代传人和《牡帕密帕》的传承人,他在当地享有很高的声望。“以前哥哥一回家,我们一家人就围坐在火塘边,哥哥就开始教我们大家说唱《牡帕密帕》的古调,一边教一边带着家人一起唱。”[[李扎倮]]是三兄弟中学得最用功的,也学得最好,因此和哥哥李扎戈一起被列为了《牡帕密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一般在宗教祭祀、拉祜族传统节日或者农闲期间,拉祜人都会唱起《牡帕密帕》。在李扎戈的记忆中,每年[[春节]]一到,他和弟弟两人就会和村子其他人一道在台上领唱牡帕密帕,村子里的空地上,男人们跳着芦笙舞,女人们跳着拉祜族的摆舞,唱着歌欢庆新年的到来。“春节的时候一定要唱足全本,这对我们拉祜族很有意义,全部唱完可需要七天七夜的时间。”李扎戈说。<ref>[http://tv.people.com.cn/n1/2018/0118/c364580-29773693.html 云南老达保村寨:山中吉他响 弹唱快乐声 ]人民网</ref> 兄弟俩不仅是村里仅存地能完整唱完《牡帕密帕》的老人,更是村里表演队里著名的芦笙艺人。“我和哥哥会跳100多套芦笙舞呢。”李扎倮老人的脸上有点羞涩又有点自豪,“在过去传统芦笙舞的基础上,我们还增加了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元素。现在,全国各地,甚至有很多外国游客都会专程到村子来看我们表演。” == 主要成就== <p style="text-indent:2em;">李扎戈跳的芦笙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曾在"第三届[[中国]][[昆明]]国际旅游节澜沧拉祜族文化节"开幕式上表演芦笙舞,有一定的知名度。 <p style="text-indent:2em;">他跳的拉祜族芦笙舞<ref>[http://www.ihchina.cn/Article/Index/detail?id=13066 拉祜族芦笙舞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ref>已收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云南卷》。 2006年5月20日,《牡帕密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f>[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6/content_334718.htm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政府网</ref>。 2007年6月,《牡帕密帕》的传承人李扎戈、李扎倮兄弟俩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ref>[http://www.ihchina.cn/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ref>传承人。 == 期盼传承== [[File:兄弟俩12.jpg|缩略图 |左|李扎倮和李扎戈(右)[http://k.sina.com.cn/article_5541011958_14a4521f6020005ag9.html 图片来自新浪网]]] [[File:五宝.jpg|缩略图 |右|老达保“五宝”(左三李扎戈)[https://www.sohu.com/a/291920695_664750 图片来自搜狐网 ]]] <p style="text-indent:2em;">兄弟俩独特的表演风格来自他们对农耕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尽管年近80,李扎戈依然还挂念着家里的甘蔗地。“《牡帕密帕》要唱,农活也得做。”李扎戈说,“这段时间都忙着在田里种玉米和甘蔗,还得修剪茶地。这些都是我们的根,不能丢。” <p style="text-indent:2em;">一直以来,李扎戈兄弟俩最担心的就是《牡帕密帕》会逐渐失传。“只要有愿意学的,我会教。”李扎戈说,“过去条件不好,没有电,只能在火塘边,现在教学的各方面条件都更好了。” <p style="text-indent:2em;">同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李石开]]也曾跟着李扎戈兄弟俩一起学艺。“我们拉祜族是多才多艺的民族,唱啊跳啊离不开我们的生活。”李石开说,“《牡帕密帕》是我们拉祜族自己的史诗,当然要继续唱下去。不仅仅是《牡帕密帕》,芦笙舞、摆舞……拉祜族的文化,我们都会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 <p style="text-indent:2em;">令老人们欣慰的是,现在村里开了个培训班,只要是农闲的时候,大家就会聚集在一起,几个老人就开始教《牡帕密帕》和芦笙舞。“来学习的人越来越多,现在已经有了40多个学生。”李扎戈说,从开始的不懂古调,到后面慢慢也有人能唱完全本。 “过去我们拉祜族没有文字,只能用歌唱把历史传下去。现在年轻人学习也有了新的可以参考的音标文本,学习起来比我们方便多了。”李扎戈说,“只要我还能能唱能跳,我就会一直唱下去、教下去。” == 视频 == <center>收录拉祜族创世史诗《牡帕密帕》花絮 {{#iDisplay:i0832tmupvm|480|320|qq}} </center> == 参考文献 == [[Category: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Category:中国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r 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c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Imag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TableTool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李扎戈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