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4.15.3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曾昭文 的原始碼
←
曾昭文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曾昭文''' - [[辛亥革命]]元老、中国同盟会创始人之一。 [[File:T01bfa85210bd9a99a0.jpg|缩略图|450px|[https://image.so.com/view?q=%E6%9B%BE%E6%98%AD%E6%96%87&src=tab_baike&correct=%E6%9B%BE%E6%98%AD%E6%96%87&ancestor=list&cmsid=824e1ad2ad3f732fe0c2cfa0207244c7&cmran=0&cmras=0&cn=0&gn=0&kn=0&fsn=60&adstar=0&clw=266#id=3e2ea43fbeb588c6568fa181ca4d86cf&currsn=0&ps=57&pc=57 原图链接][https://www.so.com/s?src=lm&ls=s112c46189d&q=%E6%9B%BE%E6%98%AD%E6%96%87&lmsid=b016023af3e2c635&lm_extend=ctype%3A3%7Clmbid%3A0 图片来源于360搜索]]] 曾昭文(1883-1913),字可楼,[[河南]]新县人。1904年,赴[[日本]]留学。其间接受民主思想,参加[[孙中山]]建立的[[兴中会]],联系各省同志,宣传革命。 1905年8月,曾昭文参与筹备[[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并被推举为中国同盟会东京总部执行部书记科书记。 1906年,曾昭文任中国同盟会河南分会会长。 1908年毕业回国后,历任北京军谘府科员、武昌起义副官长兼前敌总指挥、中华民国军需总监、国民党参议、河南省国民党支部长等职。 1913年因病逝世。<ref>[http://ren.bytravel.cn/history/8/zengzhaowen.html 曾昭文(辛亥革命元老、中国同盟会创始人之一)_新县近现代人物专题],博雅人物网</ref>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曾昭文 国籍: 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南新县 出生日期:1883年 逝世日期:1913年 职业:革命家 信仰:三民主义 ==人物简介== 曾昭文(1883-1913),字可楼,[[河南]]新县人。二十世纪初,曾昭文从偏远的大别山区走出,闻革命风气之先,倾心于革命事业,积极参革命组织,努力宣传革命思想,曾参筹划中国同盟会的创建工作,组建了中国同盟会河南分会,并被推举为会长。[[武昌起义]]后,积极投身于[[辛亥革命]]的洪流中,成为革命军总司令黄兴的得力助手,在长期的革命活动中孙中山、黄兴等革命领袖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在革命事业中不辞辛苦,积极进取,努力追求民主的精神成为河南人民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杰出代表。他为革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感染着的后世的人们。 ==个人履历== 光绪癸未年 (1883年) ,出生于河南光山县新集镇 (今属新县)。 1900年,独自一人奔走省会开封,投靠亲戚[[刘基敬]]。 1903年进入河南高等学堂求学,深受革命之风熏陶,经常与具有新思想的爱国知识青年一起学习探讨,在读过《时务报》、《扬州十日》、《嘉定屠城记》等之后,极其愤慨满清的残暴,萌发了推翻腐朽罪恶的满清政府的志向。在学堂积极宣传革命思想,并联合同学[[杜潜]]、[[王北方]]诸人一起演说革命,被时人指为革命党。 1904年,由北京练兵处考赴日本留学。先入振武学校,毕业后入日本陆地测量部学习测量。其间接受民主思想,参加孙中山建立的兴中会,联系各省同志,鼓动革命。平时少言寡语,沉毅有胆略,与黄兴深诚相契,与孙中山交友甚密。特别是与黄兴关系相当密切,并在日后的国内革命战斗中成为黄兴的得力助手。 1905年8月20日,兴中会和华兴会在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曾昭文是成立大会的筹备者之一,并被推举为中国同盟会东京总部执行部书记科书记。 1906年,中国同盟会河南分会成立于日本[[东京]],曾昭文任分会长。经曾昭文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的河南籍会员有[[陈伯昂]]、[[李锦公]]、[[刘积学]]、[[杜潜]]等16人。孙中山先生说:"你们能够革命,我是欢迎的。尤其你们直、鲁、豫三省的人,忠诚、朴实、豪爽,多是豪侠之士。你们加入中国同盟会,我们更是欢迎。" 1908年毕业回国,在北京军谘府任科员,暗负中国同盟会联络员的使命,与东京总部互通信息。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曾昭文随同[[黄兴]]、[[宋教仁]]于28日到[[汉阳]]。黄兴任革命军战时总司令,曾昭文为副官长,充前敌总指挥。北洋军占领[[汉口]],黄兴欲投江以身殉革命,曾昭文抱阻掩护,撤回武昌。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黄兴任陆军总长,曾昭文任军需总监。南北议和告成,袁世凯窃据临时大总统,黄兴为南京留守,时曾昭文为陆军少将,协助黄兴购办军火,接济各处起义军队,准备二次革命。 5月26日,曾昭文、杜潜等20多名革命党人,在《大中民报》刊登《河南社会党通告》,宣布在开封设立事务所。 8月25日,中国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理事9人,参议30人,曾昭文出席并 与[[阎锡山]]、[[张继]]、[[李烈钧]]、[[胡瑛]]、[[沈秉堃]]、[[温宗尧]]、[[陈锦涛]]、[[陈陶遗]]、[[莫永贞]]、[[褚辅成]]、[[松毓]]、[[杨增新]]、[[于右任]]、[[马君武]]、[[田桐]]、[[谭延闿]]、[[张培爵]]、[[徐谦]]、[[王善荃]]、[[姚锡光]]、[[赵炳麟]]、[[柏文蔚]]、[[孙毓筠]]、[[景耀月]]、[[虞汝钧]]、[[张琴]]、[王传炯]]、[[蒋翊武]]、[[陈明远]]一起被推举为参议。 随后不久,各省组织国民党支部,河南推选曾昭文为支部长。 1913年8月,在天津病逝。灵柩运回故里,遗体葬于新集白果树村。 ==人物事迹== ===童年生活=== 曾昭文出生于河南光山县新集镇 (今属新县),新集地处大别山腹地,这里是河南和湖北的交界地带,因位于鄂、豫两省交通要道,且山高谷深,历来为兵家所争之地,明清以来逐渐发展成为光山南部重镇(原属光山县)。据史书载,在咸丰年间前后,新集南通黄麻要道,百年来肩挑贸易之夫不绝于道,商业最盛,为光山第一富区。曾氏家族在当地属于大户,曾昭文父母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从小就聘请塾师,教曾昭文识文断字,年幼的曾昭文聪颖过人,志向远大。虽然平时寡言少语,但冷静沉着,富有胆略。"年十三,塾师教之八股不学,塾师解馆去,随从一湖北老师学算学"。年少时便表现出一种不屑于章句之学的反抗精神。 ===学生时代=== 十七岁时,他独自一人奔走省会开封,投靠亲戚刘基敬。1903年进入河南高等学堂求学,当时由于八国联军侵华,北京惨遭侵略者破坏,清朝政府便把会试改在开封举行,一时间全国各地文人志士汇集开封,许多宣传革命思想的报刊书籍如《时务报》、《政艺通报》、《日本三十年维新史》、《法兰西革命史》等,经革命党人输入河南,革命思想也在省城开封广为传开,此时在河南高等学堂求学的曾昭文深受革命之风熏陶,经常与具有新思想的爱国知识青年一起学习探讨,在读过《时务报》、《扬州十日》、《嘉定屠城记》等之后,极其愤慨满清的残暴,萌发了推翻腐朽罪恶的满清政府的志向。同时看到当时国内政府腐败,大臣们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而外国科技发达,技术先进,联想到如果要使中国强大起来,首先要开启民智,于是开始在学堂积极宣传革命思想,并联合同学杜潜、王北方诸人一起演说革命,被时人指为革命党。 ===投身革命=== 1904年,曾昭文由北京练兵处考赴日本留学。先入振武学校,毕业后入日本陆地测量部学习测量。到日本后,少了国内封建势力的种种束缚,且当时日本聚集了众多革命志士,革命风气很是浓厚,因此他如鱼得水,很快融入革命新思潮之中,积极为革命事业奔走呼号,到处联络各省革命同志,在此期间他与许多革命志士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与黄兴深诚相契,与孙中山交友甚密。特别是与黄兴关系相当密切,并在日后的国内革命战斗中成为黄兴的得力助手。此时曾昭文已经由一个大山深处的热血青年蜕变成为一名英勇的革命战士,开始活跃在为挽救民族危亡和建立民主共和国的辛亥革命的舞台上。 ==英年早逝== 二次革命中,曾昭文因操劳过度,吐血发病。后入天津日本医院就医,于1913年8月病逝。灵柩运回故里时,从信阳火车站到新集,沿途吊祭者数千人。遗体葬于新集白果树村。 曾昭文去世的消息传出后,当时各界舆论都对此深表惋惜,[[陈伯昂]]在《辛亥革命若干史实》中写道:"后闻曾昭文同志死于天津,使我如失灯塔,不胜悲伤。" 综观曾昭文的一生,他是一位意志坚定的革命者,一心追求民主共和,为了革命事业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当之无愧是辛亥革命时期河南革命志士的杰出代表。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 革命家]] [[Category:中国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曾昭文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