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6.88.1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思茅松毛虫 的原始碼
←
思茅松毛虫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思茅松毛虫.jpg|缩略图|[https://pic.sogou.com/d?query=思茅松毛虫%20昵图&ie=utf8&page=1&did=2&st=255&mode=255&phu=https%3A%2F%2Fgss0.baidu.com%2F94o3dSag_xI4khGko9WTAnF6hhy%2Fzhidao%2Fwh%253D600%252C800%2Fsign%3D2628038bf1246b607b5bba72dbc83674%2F4b90f603738da977a133dbf3b751f8198718e3ce.jpg&p=40230500&entityid=&rawQuery=思茅松毛虫%20%20%20昵图 原图链接][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38683982339877525 百度知道]]] '''思茅松毛虫''' 学名:DendroLimus kikuchii Matsumura 类属:鳞翅目枯叶蛾科 == 形态特征 == 成虫 雄蛾体长22-41mm,翅展53-78mm,棕褐色至深褐色,前翅基至外缘平行排列4条黑褐色波状纹,亚外缘线由8个近圆形的黄色斑组成,中室白斑明显,白斑至基角之间有1肾形大而明显黄斑。雌蛾体长25-46mm,翅展68-121mm,体色较雄蛾浅,黄褐色,近翅基处无黄斑,中室白斑明显,4条波状纹也较明显。 卵 近圆形,咖啡色,卵壳上具有3条黄色环状花纹,中间纹两侧各有1咖啡色小圆点,点外为白色环。 幼虫 幼龄幼虫与马尾松毛虫极相似。1龄幼虫体长5-6mm,前胸两侧具两束长毛,其长度超过体长之半,头、前胸背呈橘黄色,中、后胸背面为黑色,中间为黄白色,背线黄白色,亚背线由黄白色及黑色斑纹所组成,气门线及气门上线黄白色。<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957349/answer/151904932 国内有哪些典型的生物入侵造成的危害?]知乎</ref> 2-5龄斑纹及体色更为清晰。6龄以前除体长逐龄增外,体色无多大变化,从6龄开始各节背面两侧开始出现黄白毛丝,7龄时背两侧毒毛丛增长,并在黑色斑纹处出现长的黑色长毛丛,背中线由黑色和深橘黄色的倒三角形斑纹组成,全体黑色增多,至老熟时全身呈黑红色,中后胸背的毒毛显著增长。 蛹 长椭圆形,初为淡绿色,后变栗褐色,体长32-36mm,雌蛹比雄蛹长且粗,外被灰白色茧壳。 == 发生规律 == 年生代数因地而异,云南昆明1年1代、浙江2代、广东3代,以幼虫越冬。浙江2月底越冬幼虫开始活动取食,5月中旬结茧化蛹,6月上中旬羽化产卵。第1代幼虫6月底到7月为害,幼虫发育时间短,取食快,食量大,常造成严重损失。8月上中旬第1代幼虫结茧化蛹。 幼虫善爬行,在林内外灌木杂草丛中结茧,少数在幼树下针叶上结茧。8月中下旬成虫羽化产卵,卵产于针叶上,幼虫初期群集为害,以夜间取食为主,6龄后食叶量猛增,昼夜可以取食。 成虫多于18-22时羽化,夜间活动,有趋光性。第2代幼虫9-11月为害,11月底以4龄(少数5龄)幼虫越冬。 天敌:卵期有赤眼蜂,黑卵蜂,幼虫期有红头小茧蜂、两色瘦姬蜂,幼虫和蛹期有[[姬峰]]、寄蝇和[[螳螂]]、[[胡蜂]]、[[食虫鸟]]等捕食性天敌,以及真菌(白僵菌)、细菌([[松毛虫杆菌]]等)、病毒的寄生。在浙江卵及蛹期寄生率可达50%。 == 分布与危害 == 思茅松毛虫(DendroLimus kikuchii Matsumura)又名赭色松毛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国内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在浙江发生于海拔较高的地区,主要为害马尾松、思茅松、云南松、华山松、云南油杉。 为害特点 初龄幼虫群聚为害,4龄以上食量大增,将叶食尽,形似火烧,严重影响松树生长,甚至枯死。常与马尾松毛虫混合发生。<ref>[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amp=1607583453&ver=2757&signature=KOfdhKn*uZug0SJcRfN5kOCWlGFCBmckEg8xPIDbTzDscZ5wfUJLrNWQG7VOR51JqdDqATdk*PoMtxYOPbZ9Wld8Lx85YDs9-O9WnNXhEmt02xJsf7NpSclq9yZ0wBjX&new=1 技术推广 | 思茅松毛虫防治技术]微信</ref> == 防治方法 == (1)农业防治。 ①营造针阔叶混交林,改造人工纯林为混交林,做好封山育林,防止强度修枝,提高林木自控能力。 ②注意剪除受害枝,人工摘除虫茧,集中烧毁;在幼虫大发生时,可人工进行捕捉,捕捉时注意毒毛。 (2)物理防治。 根据成虫趋光性,在成虫盛发期设置黑光灯诱杀。 (3)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4)生物防治。 ①注意保护与利用天敌。在松毛虫卵期释放赤眼蜂,每亩5-10万头; ②施放菌药。可用0.5亿-1亿孢子/mL苏云金杆菌液,1-2亿孢子/mL的白僵菌水剂,或5亿孢子/mL的超低容量的白僵菌油剂、乳剂、水剂喷雾。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60 生物科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思茅松毛虫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