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88.212.5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大雅·常武 的原始碼
←
大雅·常武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大雅·常武</big> ''' |- | [[File:1adeeee703ae49b7b8efd0491a2406d1.jpg|缩略图|居中|[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120/1adeeee703ae49b7b8efd0491a2406d1.jpeg原图链接][http://pic.sogou.com/d?query=%E5%A4%A7%E9%9B%85%C2%B7%E5%B8%B8%E6%AD%A6&forbidqc=&entityid=&preQuery=&rawQuery=&queryList=&st=&did=9 来自 搜狗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大雅·常武'''》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记述周宣王亲征徐国的史事。全诗六章,每章八句,赞美了周宣王率兵亲征徐国,平定叛乱,取得重大的胜利。诗人满怀激情,借助精巧选词,串联比喻、排句,饱蘸笔墨,歌唱王师,状写军队士气和作战气势。 =='''作品原文'''== 大雅①·常武 赫赫明明②。王命卿士③,南仲大祖④,大师皇父⑤。整我六师⑥,以脩我戎⑦。既敬既戒⑧,惠此南国⑨。 王谓尹氏⑩,命程伯休父⑪,左右陈行⑫。戒我师旅,率彼淮浦⑬,省此徐土⑭。不留不处⑮,三事就绪⑯。 赫赫业业⑰,有严天子⑱。王舒保作⑲,匪绍匪游⑳。徐方绎骚㉑,震惊徐方。如雷如霆㉒,徐方震惊。 王奋厥武㉓,如震如怒。进厥虎臣㉔,阚如虓虎㉕。铺敦淮濆㉖,仍执丑虏㉗。截彼淮浦㉘,王师之所㉙。 王旅啴啴㉚,如飞如翰㉛。如江如汉,如山之苞㉜。如川之流,绵绵翼翼㉝。不测不克,濯征徐国㉞。 王犹允塞㉟,徐方既来㊱。徐方既同,天子之功。四方既平,徐方来庭㊲。徐方不回㊳,王曰还归。 =='''创作背景'''== 《大雅·常武》为周宣王时期的作品,有诗中两个人物为证。一是南仲,同见于《小雅·出车》,亦见《鄦惠鼎》(称“司徒南中”),《汉书·人物表》与《后汉书·庞参传》所载《马融上书》都认定南仲是宣王时人。同时,王国维《观堂集林·鬼方昆夷玁狁考》据《出车》说“赫赫南仲,玁狁于襄”,而“周时用兵玁狁事,其见于书器者,大抵在宣王之世,而宣王以后即不见有玁狁事”;又据《鄦惠鼎》与宣王时《召伯虎敦》文字相类,断定南仲必为宣王时人。另一是程伯休父,《国语·楚语下》云重黎“其在周,程伯休父其后也。当宣时失其官守,而为司马氏”。《毛诗序》云:“《常武》,召穆公美宣王也。”此诗是为赞美周宣王平定徐国叛乱而作。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此诗题目特别]],《诗经》大多是取首句语词为题,有的虽不是首句,但亦是诗中的语词,而“常武”一词不见于该诗,故说诗者议论纷纭。《毛诗序》谓其意是“有常德以立武事,因以为戒然”;朱熹《诗序辨说》申此说“盖有二义:有常德以立武则可,以武为常则不可,此所以有美而有戒也”,对此,姚际恒《诗经通论》驳道:“诗中极美王之武功,无戒其黩武意。毛、郑亦无戒王之说,然则作《序》者其腐儒之见明矣。”王质《诗总闻》谓“自南仲以来,累世著武,故曰常武”:方玉润《诗经原始》以为“常武”是乐名,他说:“武王克商,乐曰《大武》,宣王中兴,诗曰《常武》,盖诗即乐也。”近人或以为古常、尚通用,“常武”即尚武,与诗旨正合。 此诗赞美周宣王率兵亲征徐国,平定叛乱,取得重大的胜利。诗人的叙述基本按照事件的发展:首章写宣王委任将帅并部署战备任务;第二章通过尹氏向程伯休父下达作战计划。这两章着重记述史实,一一交代重要人物,虽然极为简括,但却把形势、任务、目标乃至进军路线都说清楚了。这自然是最高统帅宣王的杰作,诗人以最简洁的笔法,表现了宣王胸有成竹、指挥若定的气魄与指挥才能。第三章写进军。诗人先从“我方”着笔:天子亲征,沉稳从容,战士行军,不紧不慢,充满一种胜券在握的坚定信心。而敌方,在诗人笔下则是另一番景象:徐方阵营骚动、震恐,以致如五雷轰顶,仓皇失措。一镇定,一惊慌,两相对照,显示出王师强大的力量,未战已先声夺人。 第四章写王师进击徐夷。诗人以天怒雷震,比喻周王奋发用武;以猛虎怒吼,比喻官兵勇敢,极力突出王师惊天动地的气势。以此击徐,无异泰山压顶,自然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王师迅疾深入淮河腹地,切断了徐淮的联系,还俘获了大批叛军,进而扎营于此,为剿灭敌人作准备。全章八句,前用比,后用赋,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了进军的形势,充分显示出王师的压倒优势。第五章写王师的无比声威。诗人满怀激情,借助精巧选词,串联比喻、排句,饱蘸笔墨,歌唱王师。这是全诗最精彩的部分。第六章写王师凯旋,归功天子。诗人先颂扬天子计谋允当,再说胜利是“天子之功”,然后写到王下令“还归”,叙述次第井然。“王曰还归”回应篇首“王命卿士”,一反映今日胜利的踌躇满志;一表现昔日大敌当前的凝重心境,前后鲜明对照,首尾相连,结构完善。此章造句颇奇特,双句、单句“徐方”二字交替使用,得到姚际恒和方玉润的高度评价。”诗人反复提出“徐方”,正见出对这次平徐胜利的特别重视与喜悦。徐为淮夷大国,屡与朝廷抗衡,今已降服来朝,自然极为可喜可贺,要津津乐道;同时又是天子亲征,诗人怎能不张大其功,宣扬徐方“既来”“既同”“来庭”“不回”。可见连用四个“徐方”既是内容使然,又是抒情志感的需要,并非故意造奇。 中国古代叙事诗不很发达,但如《大雅·常武》一诗,尽管在细节的叙述上精详远不及古希腊罗马的史诗,却也神完气足,其叙事虚写与实写的巧妙结合,尤为一大特色,从诗歌艺术上说,即使与古希腊罗马史诗相比,似也不遑多让 =='''名家点评'''== 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兵法有动有静。静则不可惊动,故以山喻;动则不可御止,故以川喻。” 宋代朱熹《诗集传》:“如飞如翰,疾也;如江如汉,众也;如山,不可动也;如川,不可御也。绵绵,不可绝也;翼翼,不可乱也。不测,不可知也;不克,不可胜也。”“前篇(指《大雅·江汉》)召公帅师以出,归告成功,故备载其褒赏之词;此篇王实亲行,故于卒章反覆其辞,以归功于天子。” 清代李光地《榕村语录》:“《常武》一诗,说尽兵法之要。” 清代姚际恒《诗经通论》:“(末章)八句‘徐方’二字一上一下,绝奇之调。” 清代方玉润《诗经原始》:“‘徐方’二字回环互用,奇绝快绝<ref>[https://www.sogou.com/web?ie=utf8&interV=kKIOkrELjboImLkEk74TkKIMkrELjbkRmLkElbkTkKIRmLkEk78TkKILkbHjMzDUjb0E0OVA1qR7zOMTL37qNKIPjbcOkKR7zOMTLlDpFEPQjb0E0vcGwOVF_-79882841&query=%E5%A4%A7%E9%9B%85%C2%B7%E5%B8%B8%E6%AD%A6& 大雅·常武],秀秀茶艺培训 2018年9月1日</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800 語言、文學類]]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大雅·常武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