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7.114.22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壶中九华诗(苏轼诗作) 的原始碼
←
壶中九华诗(苏轼诗作)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壶中九华诗(苏轼诗作)'''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苏轼诗作'''<br><img src="http://img-other.jiwu.com/news/2019/09/16/14094471173.jpg/news"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pic.sogou.com/d?query=邓紫棋&forbidqc=&entityid=&preQuery=&rawQuery=&queryList=&st=&did=8 圖片來自搜狗网]</small> |} 《壶中九华诗》是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首联将南迁旅途写成一次美妙的游历。[[颔联]]写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深情神往。[[颈联]]正面描写壶中九华形象,写山石层叠多姿,玲珑宛转有如窗棂。尾联倾吐欲买壶中九华之意。这首诗有高视人间、洒然超脱的气度,有[[虚无缥缈]]、优美神奇的意境,有玲珑宛转、层层显现的结构。 == 注释译文 == 词句注释 ⑴九华:山名,在池州青阳县,旧名九子山,李白改其名为九华山。山上有九峰。 ⑵湖口:即今江西湖口,旧属九江府,地在鄱阳湖之口,为湖水河流的要冲,所以得名。 ⑶仇池石:苏轼在扬州所蓄异石,苏轼有《双石》诗,其小引说:“至扬州获二石,其一绿色,冈峦迤逦,有穴达于背;其一正白可鉴,渍以盆水,置几案间。忽忆在颍州日,梦人请往一官府,榜曰仇池。觉而诵杜子美诗曰:‘万古仇他穴,潜通小有天。’乃戏作小诗,为僚友一笑。”这就是仇池石的由来。 ⑷壶:神仙壶公之壶。 ⑸电转:形容水道转过之快。 ⑹云峰:指壶中九华石。 ⑺翠扫空:也指九华石。 ⑻五岭:在两广,云贵一带。 ⑼碧玲珑:也指九华石。 == 白话译文 == 溪流弯曲蛇形如同闪电,转眼两岸云峰已消失在后面,我惊叹山水如此秀美,连梦中也是这山水。 别为南贬五岭千嶂而发愁,盆景中有玲珑剔透的九峰足尽奇观,如悬挂的仙壶,这里面别有洞天。 石盆里山石层叠多姿,随着水势的下落,美景层出,犹如明亮的小窗洞开八面。 想到我蓄有仇池石两丸,放入盆景总觉得尚太孤单,我欲用百金买这[[玲珑剔透]]之石。 == 创作背景 == 这首诗这是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六十岁时南迁途中写的诗。前一年,即元祐八年(1093年)六月,苏轼出知定州,九月,主持“元祐更化”的高太后病逝,宋哲宗亲政,朝局再次发生变化。绍圣元年(1097年)四月,苏轼因“坐前掌制命语涉讥讪”的罪名,责知英洲军州事,途中三改谪令,六月至安徽当涂,再次接到“责授建昌军司马,惠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的谪令。他遣长子苏迈带领家属去常州就食,奔赴惠州贬所。七月,行至湖口,写了这首诗。 <ref>[https://baike.sogou.com/v7680256.htm?fromTitle=%E4%B8%AD%E5%9B%BD%E5%8F%A4%E5%85%B8%E8%AF%97%E6%AD%8C 中国古典诗歌]</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810 文学总论]] [[Category:800 语言学总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壶中九华诗(苏轼诗作)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