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7.57.23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土家族织锦技艺 的原始碼
←
土家族织锦技艺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p4.itc.cn/q_70/images03/20210228/ed809a72e13c4eeab97bc364d4825cca.jpeg width="32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453226918_739186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土家族织锦技艺'''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ref>[https://www.sohu.com/a/798001737_121629700 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家喻户晓的民间艺术 ],搜狐,2024-08-02 </ref>之一。 土家族织锦的[[工艺]]复杂,在织造上,使用古老的纯木质腰式斜织机织造,需经过纺捻线、染色、倒线、牵线、装筘、滚线、捡综、翻篙、捡花、捆杆上机、织布、挑织等12道工序制作而成。 2006年5月20日,土家族织锦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Ⅷ-18。 ==历史渊源== 土家族织锦技艺(作品)(5张)湘西土家族织锦技艺历史悠久,自成形以来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其至少可以上溯到距今四千多年的古代巴人时期。作为土家族先民的古代巴人,除从事农业生产外,还善于纺织,其“桑蚕”、“麻”甚至成为了贡品。到了秦汉时期,土家族地区的纺织<ref>[https://gkcx.eol.cn/special/196?fromcoop=sougou&sort=1 纺织工程],中国教育在线</ref>业有所发展,土家先民以布缴纳赋税。三国时期,土家族地区的人民逐步掌握了[[汉族]]先进的染色技术,编织出五彩斑斓的“土锦”。唐宋时期随着[[土家族]]地区与汉族经济交流的增多,土家族地区的纺织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女勤于织,户多机声”的社会风气,当时土家族的“布”,被汉人称为“溪布”、“峒布”或“峒锦”。 元、明、清土司统治时期,[[湖南]]、湖北土家先民用丝、棉织峒锦、峒被、峒巾、色彩斑斓,“作鹤、凤、花鸟之状”。四川秀山、酉阳、黔江以麻织“斑布”为衣。《大明一统志》载:“土民喜服五色斑衣。”西兰卡普是“溪布”最上乘的织锦,为[[朝廷]]贡品,图案多达200多种。它是以丝、棉、麻、毛线等为原料,一般以红、蓝、青色(黑色)棉线为经线,自由选择各色棉线、丝线或者毛线作纬线,用古式木织机、挑花刀(竹、牛骨制成),采取通经断纬反面挑织的方法手工挑织而成。 明清时期,西兰卡普工艺进一步发挥,西兰卡普被称作“土锦”、“花布”等,且大量用于服饰,逐渐形成独特的织锦程序。清同治年间编修的《永定县志》也说:“土锦绩五颜经线为之,文彩斑斓可爱,使用以为被,或作衣裙,或作巾,故又称‘筒巾’。”改土归流后,土家族西兰卡普的挑织技艺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土家族]]姑娘,从小便随其母亲、姐姐操习挑织技艺,姑娘长大出嫁时,还必须有自己亲手编织的西兰卡普作陪嫁品,以及婚后生小孩摇篮里的小儿被面、盖裙、背袋等物,都得姑娘亲手编织。因而这种[[工艺]]得以发扬光大。此后,这种织锦技艺代代相传。 ==工艺特征== ===纹样=== 西兰卡普的图案题材广泛,内容几乎涉及土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基本定型的传统图案已达200多种,有花鸟鱼虫、山川景物和吉祥的文字,还能织出民间故事、寓言等画面,题材选用与土家人[[生活]]和习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西兰卡普的图案纹样包括了自然物象图案、几何图案、文字图案各个大类。这些装饰纹样的风格,是在原始的几何纹、汉代的云气纹、唐代的牡丹、元代的松竹梅、明代的串枝莲等各历史时期的典型图案基础上,经艺术变形、技术处理挑织而成。 构图中多采用浪漫主义的概括、变形、夸张等手法,巧妙地将各种动和静的形体、自然纹样和几何纹样有机地结合,使整个[[图案]]既富有生活情趣,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色彩=== 西兰卡普[[图案]]的色彩鲜明热烈,喜用对比色,用黑白衬托钩提。各种钩状、锯齿状、梳齿状、缝合状、连锁等边饰,加上各种多角形的小花作为点缀,又以黑色衬底,以白色镶边。于是,主次纹样由于黑白的衬托而显得既是界限分明,又是连成一体。 西兰卡普在色彩运用上,既有[[唐代]]五彩缤纷的强烈对比,又有清代素雅大方的色调调和。土家人崇尚红、黑色,因红色系暖色,代表光明,黑色为冷色,象征庄重,故西兰卡普以红色为主,以黑色为辅,间之以黄蓝白色参差点缀。 ==工艺流程== 土家族织锦的[[工艺]]比较复杂。土家织锦在织造上,使用古老的纯木质腰式斜织机织造,其技艺流程主要由纺捻线、染色、倒线、牵线、装筘、滚线、捡综、翻篙、捡花、捆杆上机、织布、挑织等12道工序组成,另以“反织法”挑织成图案花纹。织造时,要眼看背面,手织正面,这就必须对纹样及色彩有娴熟的记忆和表现能力。 1.纺捻线:利用纺车纺轮将脱籽棉花纺成棉纱,再将棉纱两或三根并捻成棉线。棉线用于经(俗称“站线”)和加固用的暗纬(俗称“棱罗线”),而不捻的棉纱染色后,做花(纬)线。 2.染色:棉线经碱水(或石灰水)煮沸脱脂,清洗晾千后染色。土红、黄草根染红色,苋菜染[[玫瑰]]红,狗屎苞染紫色,黄栀子或椿树皮染黄色,马桑树叶或板栗球壳染黑色等。染色时添加碱性的石灰水或草木灰水固色,其浓度以手试感觉到打滑即可(PH9—10),染色后的纱线需露天放置2~3天。 3.倒线:利用纺车将棉线倒在竹筒上,便于牵线。 4.牵线:用3根以上的光滑竹、木杆插入地下,将倒在竹筒上的经线固定排列,竹筒不少于16个,然后反复牵线。用“花岔岔”(8字套)分组。如果按32根/手为单位计算经线,一尺二幅宽的织锦(40厘米),需牵经线数为:40厘米x3道厘米x4根/道=480根(480根+32根/手=15手)。 5.装筘:依牵线时经线的顺序分组,依次将经线用挑子穿入筘眼。 6.滚线:将已装筘的经线进行梳理,卷上滚棒。该[[工序]]要求梳线及卷棒时张力均匀。 7.捡综:将综杆一端分开,用长约8厘米的竹条撑开综杆。将一棉线用近8字形的套结,循环缠住综杆和经线。该工序要求按穿筘时经线顺序进行,一根也不能错位。 8.翻篙:将综杆和花岔岔互换位置。 9.捡花:将经线分为三层,把准备挑花的一层清理出来。 10.捆杆上机:经线用分经杆分组,用绳索捆扎联动机构,调整综杆与杠杆及踏杆的位置。经线头端打结上滚棒,调试撑子力度。 11.织布边:试织一段平纹布头,以固定织锦面。 12.挑织:挑织时先将束腰的绊带(一般多用宽布带或牛皮绊带)套腰后,拉紧经线,凭心所记或参照现成的纹样,选各色花纬线,用挑子挑起成束的经线,喂进花纬线,用布刀(俗称“梭罗”)打紧花纬线(含暗纬)。织造时[[身体]]微微后靠,脚踏分经杆,一手提综,另一手插布刀,再挑花织纬,如此循环织造。 ==社会影响== ===重要展览=== 2017年12月20日,由[[中国民族博物馆]]和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共同主办,张家界市政府驻京办事处协办的“西兰卡普——中国土家族织锦文化展”在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正式开展,土家族织锦技艺得到展示。 2018年6月25日,“美丽湘西·锦绣土家——[[土家族]]织锦展”启动仪式在纺织服装学院博物馆举行,土家族织锦技艺在其中展示。 ===所获荣誉=== 2024年3月,[[张家界]]乖幺妹土家织锦开发有限公司依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土家族织锦技艺入选2023—2025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名单。 ==参考文献== [[Category: 900 藝術類]]
返回「
土家族织锦技艺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