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3.161.6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國樂 - 彈撥樂器 的原始碼
←
國樂 - 彈撥樂器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古箏.jpg|thumb|right| [https://www.chinaqw.com/zhwh/2015/04-23/U606P894T5D46562F42DT20150423094318.jpg 原圖連結] [http://www.chinaqw.com/zhwh/2015/04-23/46562.shtml「圖片來源 中國僑網」] ]] '''國樂-彈撥樂器(100種中國符號-21)''' 彈撥樂器的歷史悠久,種類和形制繁多,是極富特色的一類弦樂器。 遠在三千多年前的周代,就已有「琴」、「瑟」等樂器,隨後陸續產生了或輸入了周末戰國時的筑、箏,秦代的弦,漢代的箜篌、阮,隋唐的琵琶,元代的三弦,明代的揚琴等等。<ref>[https://www.tco.gov.taipei/cp.aspx?n=E0FC264333EEE7D1 台北市立國樂團- 彈撥樂器是用手指或撥子撥弦,及用琴竹擊弦而發音的樂器總稱。]</ref> 彈撥樂器,大多以 彈片 或 指甲 撥弦來發出聲音。左右兩手皆有不少的技巧。 彈撥樂器的特色是餘音較短,聲音是顆粒狀的 ,所以必須以滾奏或是輪音來演奏長音。 可分為橫式及豎式兩大類: 橫式:古箏、古琴、揚琴等。<ref>[https://read.muzikair.com/us/articles/8c1887db-8396-408d-9af8-0c14c5dae3ad MUZIKAIR -古琴與古箏的現代復興]</ref> 豎式:柳琴、琵琶、三弦、阮咸等。 ==古箏== [[File:古琴.jpg|thumb|right| [https://vthumb.ykimg.com/054106015D81D0980000016AFC0C2DE3 原圖連結]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E5%8F%A4%E7%90%B4%E8%88%87%E5%8F%A4%E7%AE%8F&rlz=1C1AVFC_enTW864TW864&sxsrf=ALeKk00xT9I7fW-V_MJCp9GDw5ftA5GLQA:1588758753251&source=lnms&tbm=isch&sa=X&ved=2ahUKEwij3_vI-57pAhX0KKYKHTv8CCwQ_AUoAXoECAwQAw&biw=1212&bih=618#imgrc=AKj230JBf77KiM&imgdii=EEAQC41csyw_OM「圖片來源 」] ]] 古箏在春秋時期的秦國已經存在,用於原始的舞樂。 古箏是中國傳統的彈撥樂器,因為發音箏箏的音響而得名,又因為春秋戰國時流行於秦國一帶,又稱秦箏。 形制為長方形木質音箱,弦架「箏柱」可以自由移動,一弦一音,按五聲音階排列,最早以二十五弦箏為最多(分瑟為箏),唐宋時有弦十三根,後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等,目前最常用的規格為二十一弦。<ref>[https://www.360kuai.com/pc/91dbb790744419ad9?cota=4&kuai_so=1&tj_url=so_rec&sign=360_7bc3b157 快資訊 -古箏調琴碼的使用方法]</ref> ==古琴== [[File:古琴一.jpg|thumb|左| [https://img.91ddcc.com/14202026352909.jpg 原圖連結] [https://sns.91ddcc.com/t/47536「圖片來源 才府」] ]] 有三千年以上歷史,屬於八音中的絲。又稱瑤琴、玉琴、五弦琴和七弦琴。<ref>[https://trd-music.tnua.edu.tw/zh_tw/TrdMusicDep/theory/Chhin 傳音 - 古琴又名七絃琴,是中國最古老的樂器之一,保守的說法是有三千年左右的歷史]</ref> 是中國古代文化地位最崇高的樂器,有「士無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書」之說。位列「琴棋書畫」四藝之首,被文人視為高雅的代表,亦為文人吟唱時的伴奏樂器,自古以來一直是許多文人必備的知識和必修的科目。。<ref>[https://www.taipeiqinhall.com/aboutguqin.html 中華古琴學會 - 琴為何物?琴箏不同。]</ref> [[伯牙]]彈奏古琴,其意在高山,[[子期]]說:太美妙了,這首曲子所彈奏的正是高山的巍峨壯闊,這是仁者渾厚大氣的胸懷。伯牙又彈奏了另外一首琴曲,其意在流水。子期說:妙不可言啊,此曲所表現的是流水的流暢靈動,波瀾起伏,這正是智者所樂之水。 把琴曲幽微精妙的意旨一語道出,子期成為了與伯牙心心相映的知己知音。[[伯牙]]、[[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傳至今。<ref>[http://www.dfg.cn/big5/yspd/jzxsh/gshlsh.htm 伯牙撫琴 -古琴曲:《高山流水》]</ref> ==揚琴== [[File:揚琴.jpg|thumb|right| [https://www.taipeiqinhall.com/uploads/2/5/2/3/25231986/published/18.jpg?1501752431 原圖連結] [https://www.taipeiqinhall.com/aboutguqin.html 「圖片來源 」] ]] 是所有國樂器之中,「弦」最多的哦!亦有洋琴、打琴、敲琴、扇面琴、蝙蝠琴、蝴蝶琴等稱呼(現代幾乎統一稱作「揚琴」),其兼具打擊樂器及弦樂器之特色。<ref>[http://blog.ilc.edu.tw/blog/index.php?op=printView&articleId=158341&blogId=10121 國樂樂器介紹-揚琴]</ref> 因為它的音色柔和優美,而且音律非常廣泛,又可以像鋼琴一般一手伴奏一手敲旋律,是一種很棒的樂器。 在國樂團裡還是編制為「擊弦樂器」。 ==柳琴== [[File:柳琴.jpg|thumb|左| [https://tradition.music1688.org/wp-content/uploads/2017/10/1.jpg 原圖連結] [https://tradition.music1688.org/%E6%B1%90%E6%AD%A2%E6%9F%B3%E7%90%B4%E6%95%99%E5%AD%B8%E5%9F%BA%E9%9A%86%E4%B8%AD%E9%98%AE%E6%95%99%E5%AD%B8%E5%8F%B0%E5%8C%97%E6%9F%B3%E7%90%B4%E8%80%81%E5%B8%AB/「圖片來源」] ]] 柳琴已成為一見很有特色的獨奏樂器,在重奏、 協奏、合奏、輕音樂領奏中,都佔有重要地位,不僅能適應國樂團需要,而且在交響樂團中,也十分融洽、和諧。 起源於滿清的一種撥弦樂器,又名柳葉琴、小琵琶、土琵琶、聞子靈。<ref>[https://sites.google.com/site/sitesmes986219/zhong-ruan-jian-jie/liu-qin-jian-jie Google Sites - 柳琴-簡介、起源、演奏方式]</ref> 柳琴外形像琵琶但略小,彈奏柳琴戲的柳琴為2弦7品,音域1個半八度,右手中指戴一竹筒或牛角筒「柳琴套」。是柳琴戲、泗州戲和亂彈的主要伴奏樂器。 近年來,柳琴成為民族樂團的高音樂器,開始出現專為柳琴而寫的獨奏曲、協奏曲。 ==琵琶== [[File:琵琶.jpg|thumb|right| [https://i.ytimg.com/vi/f3lGCrBxLPI/maxresdefault.jpg 原圖連結]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E7%90%B5%E7%90%B6&rlz=1C1AVFC_enTW864TW864&sxsrf=ALeKk017NdJ_IITAtxRQogrN9J6ZVnr0zA:1588757254380&source=lnms&tbm=isch&sa=X&ved=2ahUKEwjIhKD-9Z7pAhUJGaYKHZ3WA9cQ_AUoAXoECBMQAw&biw=1212&bih=569#imgrc=WSzcWS9qI5eIiM「圖片來源 」] ]] 琵琶是中國具有悠久歷史的主要彈撥樂器。琵琶本來叫作「枇杷」,最早是彈撥樂器的通稱。<ref>[https://trd-music.tnua.edu.tw/zh_tw/TrdMusicDep/theory/Phipha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學系- 琵琶|傳音 ]</ref> 「琵琶」這個名稱來自所謂「推手為批,引手為把」(最基本的彈撥技巧)所以名為「批把」(琵琶)。 在唐朝以前,琵琶也是漢語裡對所有短頸魯特琴族(又稱琉特屬)彈撥樂器的總稱。 其外型與魯特琴及烏德琴類似,可能源自共同的祖先。中國古代記錄對它的起源有多種猜測,杜摯認為源自秦朝末年;劉熙認為這種樂器起源自遊牧的胡人。 ==三弦== [[File:三弦.jpg|thumb|左| [https://digiarch.sinica.edu.tw/ImageCache/ImageCache/00/2a/3b/45.jpg 原圖連結] [https://digiarch.sinica.edu.tw/content/repository/resource_content.jsp?oid=4364475&queryString=%E5%8D%97%E7%AE%A1 「圖片來源 中央研究院珍藏」] ]] 張3根弦,故名「三弦」。或為秦朝樂器「弦鞀」所演變而成。<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54688397 知乎- 一篇關於三弦的初初初步介紹]</ref> 其名最早出現於明楊慎《昇庵外集》:「今次三弦,始於元時」。流行於中國北方的三弦稱為大三弦、大鼓三弦、京三弦,一般長122厘米,流行於中國南方的三弦稱為小三弦、曲弦、南三弦、南弦子,一般長95厘米。 三弦音色獨特、鏗鏘有力,擅演繹有強烈地方風格和富戲劇性的旋律,適合在熱烈歡樂的氣氛中擔當伴奏角色,但不太適宜在樂曲抒情部分使用。三弦在合奏中常用作充實中、低音聲部和加強節奏的效果,在演奏主旋律時亦有良好的效果。三弦獨特的音色較難和其他樂器融合,故在樂隊中一般多用做特色樂器使用。<ref>[http://student.yphs.tp.edu.tw/~cyber102a/instrument/sanxian.htm student.yphs - 三弦音色獨特]</ref> ===演奏方式=== 1三弦的演奏技巧與琵琶相近,演奏者一般佩戴假甲或使用撥子彈奏,令音色更突出、穿透力更強。 2右手的演奏技巧如彈、挑、雙彈、滾(單音、雙音、和弦)、掃、彿等。左手主要有銀、打、帶、滑音、泛音等,其中大滑音是很有特色的演奏技巧,另外還有雙音及和弦等演奏技巧。 ==阮咸== [[File:阮咸.jpg|thumb|right| [https://i.ytimg.com/vi/p1wVOyJus_E/maxresdefault.jpg 原圖連結]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E9%98%AE%E5%92%B8%E6%A8%82%E5%99%A8&rlz=1C1AVFC_enTW864TW864&sxsrf=ALeKk01oEENeKzUS4caxFNxOQX8GkQFivQ:1588761150891&source=lnms&tbm=isch&sa=X&ved=2ahUKEwj7m6DAhJ_pAhUqE6YKHSbbBW8Q_AUoAnoECBIQBA&biw=1212&bih=569#imgrc=ryQjY4cp2cvTpM&imgdii=_v9CP9LHjfri_M「圖片來源 」] ]] 七賢中,[[嵇康]]、[[阮籍]]都是音樂高手,但阮咸才是真正的音樂天才和大家。神一般的存在:竹林七賢之—阮咸(230-281 A.D.)。<ref>[http://art.tnnua.edu.tw/ethnomu/room_pa2.htm art.tnnua - 其樂人樂事]</ref> 阮咸對當時的琵琶在形制和結構方面進行了很多的優化,高了音量、拓寬了音域,而且音色優美動聽,增加了音樂的表現力,阮咸還豐富了樂器的表演技巧,並專門為他創作作品。 正因如此,後人將其改造後的琵琶稱為「阮咸」——這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用人名命名的樂器!<ref>[http://www.qulishi.com/renwu/ruanxian/ 趣歷史- 阮咸 ——魏晉時期名士,“ 竹林七賢 ”之一]</ref> 現製的阮咸,以檀木為側框,以桐木為琴面,圓胴較厚,頸桿比較長,有十七品、二十四品,設有四條絃,兩條絃同定音,轉調時,空弦定音以此類推。<ref>[http://www.giem.ntnu.edu.tw/per/student_paper.php?Sn=45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民族樂器阮咸的發展、再造與省思 ]</ref> 阮咸經由改良之後,現在有大阮、中阮、小阮三種規格,也就形成低音阮、中音阮、高音阮之分。 ==視訊==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vxbfpuccXo}} 【古琴Guqin】《梅花三弄》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3lGCrBxLPI}} 【琵琶pipa】烟花易冷-音若子兮 ==參考資料== [[Category:630 中國文化史]] [[Category:970 技藝總論]]
返回「
國樂 - 彈撥樂器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