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6.180.25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口糜 的原始碼
←
口糜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口糜</big> ''' |- |<center><img src="https://img1.baidu.com/it/u=4198293497,1911015724&fm=253&fmt=auto&app=138&f=JPEG?w=600&h=480/400/fill/I0JBQkFCMA==/dissolve/70" width="250" ></center><small>[https://cidian.qianp.com/ci/%BF%DA%C3%D3 圖片來自千网]</small>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口糜''',中医病名。是指多因湿热内蕴,上蒸口腔所致,以口腔肌膜糜烂成片,口气臭秽等为主要表现的疮疡类疾病。西医口腔白色念珠菌病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发生于小儿者,以1岁内婴儿或不满月婴儿多见,又称鹅口疮、燕口疮、白口疮、雪口。发生于成人者,往往继发于伤寒、大面积烧伤或烫伤、泻泄、糖尿病、原发性免疫缺陷,以及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的患者。 ==名词解释== 口糜是指多因湿热内蕴,上蒸口腔所致,以口腔肌膜糜烂成片,口气臭秽等为主要表现的疮疡类疾病。西医口腔白色念珠菌病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西医口腔白色念珠菌病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病因== 口糜分虚实两类。实证病机,成人多因膀胱湿热熏口所致,小儿多属心脾积热灼口。虚证病机以阴虚口齿失养为多,主要见于成人。 ==病机== 1、 膀胱湿热,上泛口龈 多因外感湿热,蕴结膀胱,或饮食不节,湿热内生,下注膀胱,湿热积聚,循经熏蒸于口而为病。 2、 心脾积热,上炎口龈 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过食辛热炙煿,脏腑失调,热积心脾,不得宣泄,循经上炎于口,灼腐肌膜,遂成口糜。 3、 阴虚火旺,上炎口龈 大病久病之后,胃阴耗伤,虚火上炎,灼伤口舌肌膜发为本病。 1、病史:发生于成人者,往往有伤寒、大面积烧伤或烫伤、泻泄、糖尿病、原发性免疫缺陷,以及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病史。 2、临床表现:局部灼热干燥感,轻微疼痛或不疼痛,往往在医生检查舌苔时方发现。婴儿患者可有流唾液,拒乳,啼叫不安,低热。 ==病证鉴别== 白喉:白喉全身中毒症状较重,局部白腐物主要位于咽喉,很少见于口腔黏膜,不易拭去,强行拭之易出血。细菌涂片检查可找到白喉杆菌。 ==相关检查== 1、局部检查:初起见口腔黏膜出现小的白色斑点,状如凝乳,略高出于黏膜之上,周围无红晕;白色斑点融合成片状如蛋膜不易拭去,强行拭去则易出血,1-2小时后可复生如旧。白色斑点可发生于口腔任何部位,但以舌本、两颊、上腭、口底为多见,亦有蔓延至咽部;但发生于成人者一般不会融合成大片状。 2、其他检查:涂片检查可找到菌丝或芽孢,培养可查见白念珠菌。 口糜分虚实。实证分两端,腐物厚而难除,病损广而疼痛者,成人以膀胱湿热居多,小儿以心脾积热常见;虚证多为阴虚火旺,腐物少而微痛,病损亦轻。 ==治疗原则== 重在改善机体状态,局部治疗不可少。 ==证治分类== (一)膀胱湿热,上泛口龈 症状:口腔患处灼热,口有甜味或臭味。微有发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化浊祛腐。 方药:加味导赤散加减。 常用药:黄连、木通、淡竹叶、甘草、黄芩、金银花、连翘、牛蒡子、生地黄、玄参、桔梗、薄荷。 (二)心脾积热,上炎龈口 症状:口腔患处灼热疼痛。轻微发热,口干渴,心中烦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心泻脾,解毒消肿。 方药:导赤散合凉膈散加减。 常用药:黄芩、栀子、连翘、薄荷、大黄、芒硝、生地、通草、竹叶、甘草、蜂蜜。 (三)阴虚火旺,上炎龈口 症状:患处无疼痛或轻微疼痛,或无明显自觉症状。口舌干燥,饥不欲食,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滋阴养胃,清热生津。 方药:益胃汤加减。 常用药:沙参、麦冬、玉竹、生地黄、冰糖。 1、含潄法:漱口方煎水漱口,以清洁口腔,并以消毒纱布蘸药汁将白腐物拭去。 2、噙含法:冰硼散、青吹口散之类撒患处,每日5-6次。 ==针灸治疗== 取地仓、合谷,留针15分钟,每日或间日1次。连续几次。 ==转归预后== 发生于小儿者,病程一般为7日左右,预后较好,虽能不治而愈,但可致病程延长;发生于成人者,往往病情顽固或有深部感染,预后较差;发生于大量使用抗生素后,停用抗生素后可改善症状。 ==预防调护== 1、应注意口腔清洁卫生。 2、对长期服用抗生素者,要适当配用碱性水溶液含漱。 ==文献摘要== 1、《[[圣济总录·卷一百一十七]]》:“膀胱移热于小肠,膈肠不便,上为口糜……大抵心胃壅热,则必熏蒸于上;不可概以敷药,当求其本以治之。” 2、《[[医宗金鉴·卷六十五]]》:“此证由阳旺阴虚,膀胱湿水泛溢脾经,湿与热瘀,郁久则热,热气熏蒸胃口,以致满口糜烂,甚于口疮,色红作痛,甚则连及咽喉,不能饮食。初起宜服导赤汤。口臭、泻泄脾虚湿者,宜服连理汤;糜烂延及咽喉,日轻夜重者,服少阴甘桔汤,便秘者服凉膈散。外俱以姜柏散搽之有效。” ==《圣济总录》口糜== 论曰膀胱移热于小肠,膈肠不便,上为口糜,夫小肠之脉,络心循咽,下膈抵胃,阴阳和平,水谷入胃,小肠受之,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今热气厥逆,膀胱移热于小肠,胃之水谷,不得传输于下,则令肠膈塞而不便,上则令口生疮而糜烂也,大抵心胃壅热,则必熏蒸于上,不可概以敷药,当求其本而治之。 治小肠热胀,口糜生疮,柴胡泽泻汤方 柴胡(去苗) 泽泻 陈橘皮(浸去白焙) 黄芩(去黑心) 枳实(麸炒) 旋复花 升麻芒硝(别研各三两) 生地黄(一升) 上九味,除芒硝外, 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二盏,煎取一盏,去滓下芒硝末半钱匕搅匀,食后温服。 治口糜生疮,久不瘥,及心脾中热,乍发乍退,大青丸方 大青(去根) 甘草(炙锉) 枳壳(去瓤麸炒) 苦参(锉各三分) 黄连(去须) 生干地黄(焙) 升麻(各一两) 上七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后熟水下,日二服。 治口糜生疮,久不瘥,大黄散方 大黄( 灰火煨锉) 甘草(炙锉) 黄柏(炙锉各一两) 密陀僧(研) 滑石(研各一分) 上五味,捣研为散,每用一钱匕,绵裹含,有涎即吐。 治口糜生疮,升麻丸方 升麻 黄连(去须) 黄柏(炙锉)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各一两) 上四味,将上三味,捣罗为末,次研杏仁如膏,炼蜜三两,以药末并杏仁膏,合和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含化咽津。<ref>[https://www.zysj.com.cn/lilunshuji/shengjizonglu/122-130-3.html 口糜],中医世家,</ref>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 410 醫藥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口糜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