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6.170.4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关王庙的背影(随笔)(赵大磊) 的原始碼
←
关王庙的背影(随笔)(赵大磊)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关王庙的背影(随笔)'''<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16660338/pexels-photo-16660338.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关王庙的背影(随笔)》'''是[[中国]]当代作家赵大磊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关王庙的背影(随笔)=== 虽然我们相距四百年的[[时光]],但我依然可以想象出你的风骨,像一个朝代的背影,有足够的巍峨和高远;而你却静静地站立在人们的记忆深处,抖落历史赋予的丰富和从容。 关王庙,位于距西平县城七十里的芦庙乡潘老庄村,为潘福满于明万历丁酉年(公元1597年)创建。村里的老人一提起关王庙,有着常人难以理解的激动与敬畏,他们不叫关王庙,叫关爷庙,他们头脑中[[清晰]]地记得庙以往的情形:三间庙宇坐北面南,正中间是关爷威武的坐像,左手边是关平,右手边是周仓,手持关爷的青龙偃月刀。庙前是一圪清水,他们叫关爷坑。每逢初一或十五,人们络绎不绝地到庙前焚香叩拜,祈求生活平安。 提起关羽,人们脑海中便会浮现出一个赤面长髯、凤目蚕眉的将军形象。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千里走单骑回到主公刘备身边,又在华容道义释曾有知遇之恩的曹操,可谓忠义两全的臣子,他死后受到人们尊崇并加以神化,被尊为“关公”,崇为“武圣”。 这里为何修建一座如此宏大的关爷庙?潘老庄村与关羽有何千丝万缕的联系呢?或许,从关王庙残留的一块石碑中,可以约略地找出一些端倪。 这块石碑在关王庙遗址中发现,距今已经四百多年了。四百余年的时光,在[[历史]]长河中不过一瞬,但残存的石碑以及上面漫灭的文字,如同时光刀子刻下的[[痕迹]],亦足以让人在心中悄然生出崇敬和感动。 据邑庠生员吕大器撰写的碑记里记载,关王庙为潘福满建造,共三间,根基由石头扎砌,屋顶缮着陶瓦,高大,安稳,涂抹着明亮的色彩;庙前修筑有三间抱厦厅,宽敞,宁静,映衬着四周高大的院墙;院内遍植松柏,用如椽的巨笔,书写着这座庙宏伟壮丽的气势。庙内厅堂里供奉的关羽,“面赤心赤,体长髯长,[[英雄]]大节,百世无双”,守望着晨钟暮鼓,守望着清风流云,以深刻而超然的目光,挺起一代一代熠熠闪光的信念。庙宇院落前边,还有一座四方形的关王庙坑,坑中碧波荡漾,耸立着一座小巧别致的土岛。 潘福满修建关王庙时,已年近八旬,儿孙满堂。作为一个有威望和有[[责任]]感的乡绅,他像一棵千年古柏一样,刚毅坚定,而又目光长远。他不像当时一般有头有脸的人那样,自求多福,安享天伦之乐,而是迈着蹒跚的脚步行走在乡村古道,捐资募材修建一座规模宏大关王庙。 “非其鬼而祭之,谄也。是役也,或亦非分乎!”吕大器在碑记中也对此发出这样的感叹! 潘福满为什么如此执着地做这样一件事呢? 一个人的心里,只要装下食衣住行就够了,哪怕人世间有再多的风云突变,也可以从容地看花开花落;而潘福满的心里,不仅盛装着五谷,还有作为王朝子民的礼义廉耻。 今天我们无从考证潘福是一个怎样的老人,他满没有留下画像,也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只像舞台上还未谢幕的一盏灯火,摇曳着温暖的光明。 二 或许历史就是这样,呈现给你的[[永远]]都是光鲜华丽的外表,真相和根源,则像细流一样,只有被时间的飓风冲到河岸边时,才会泛起细微的泡沫和涟漪。 关王庙兴建的原因,或许可从碑记后边所列的人员中找出一些线索。“知西平县事黄瑞龄、县丞安国俊、典史张蓤、崇府义宾潘儒善、钦差南兵营游吉将军王请缨、监生王请语、邑庠生员张五美。” 从碑记中可以看出,关王庙始创建于万历丁酉岁(1597)年,八年后的1606丙午年房厦收工,万历三十四年秋九月立石碑以示纪念,时任西平县知事黄瑞龄和县丞、典史等政府主要官员以及钦差南兵营游击将军王请缨、监生王请语亲临。 明清时修庙建祠本寻常事,一座乡间庙祠如此兴师动众,这里面却是大有文章。 这一切都和明朝嘉靖皇帝时的九省提督王诰有关。 王诰(公元1498--1557年),字公遇,号棠溪,明朝时期西平王寨保下里老王庄(今西平县谭店乡老王庄)人。他少年时在西平县城读私塾,聪明伶俐,不苟言笑,诗文过目能诵,遇事能敏捷化解。明正德己卯即明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中举,明嘉靖癸未即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取得进士。 据《汝宁府志》记载:“王诰,字公遇。嘉靖癸未进士,授行人,迁户部郎中。属大同兵变,择廷臣有文武才者出守。诰受命,遂单车就道,计擒首乱两人,余悉相机抚定,边镇以安。纪功者疏其劳,诏荫一子汝宁所世袭百户。升山西副使,整饬蓟州,寻擢佥都御史,巡抚甘肃。练士马,增城堡,为绸缪计。敌兵入犯,率兵擒斩,首功百九十余,受白金、文绮之赐。” 王诰为官方正廉洁,文韬武略,深受嘉靖皇帝器重,称其“性蕴闳材,鉴精远,廉勤之誉,无间於祟卑练达之猷”。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王诰升任兵部左侍郎、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漕运兼管淮南,提督江浙直福湖等处军务。在此期间,倭寇猖獗,所到之处烧杀抢掠,百姓流离失所,遍地哭声,震动朝野。 淮阳军备已经松驰懈怠很久,王诰立即采取整治措施,完善装备,操练士兵,并建立严格的监察制度,官兵人人都在监督之下。很快,这里便令行禁止,内外戒严。为严肃军纪,使军令严明,他还向皇上奏请旗牌,依旗牌来节制、调度兵马。 由于王诰治军赏罚分明、公正无私,诸将不敢违犯,人人奋勇当前。没过多久,江淮地区就平定了倭寇安定下来,漕运秩序也恢复正常。 为长治久安,王诰让士兵们和平时期种田,并减免租税,使该地区人民过上了一段和平安宁的生活。然而,王诰积劳成疾,又染上瘴气,于1557年冬天病逝,时年59岁。皇上听闻此讯,非常震惊遗憾,痛悼很久,御赐祭文和葬文。 碑文中的游击将军王请缨、王请语正是九省提督王诰之孙。 三 秋山,孤烟,落日,麦田,关王庙在西平大地上矗立成一个威严而又仁慈的意象,在冷月枯霜中表达着一种精神,安抚着沧桑的故乡。每年麦苗青菜花黄的季节,庙前还会举办庙会,大戏连唱三天,商贩蜂拥而至,白天人流涌动,晚上灯火璀璨。人们祭拜完关羽之后,在会上看看杂耍,买些农具,然后心平气和地等待着麦收,等待着用一年虔诚换来的五谷丰登。 这一派祥和而平静的生活,也许正是四百年前的潘福满所想要的。然而,这与王诰又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呢? 这里,必须了解一下碑记中的“崇府义宾潘儒善”。“崇府”即“崇王府”;“义宾”即“仪宾”,全称应为宗人府仪宾,是明朝郡主、县主、郡君、县君、乡君夫婿的封号。 潘儒善是崇王府的女婿,被人们称为“潘驸马”,与时任资政大夫都察院右都御史的王诰同乡,皆是西平人。潘驸马因事不小心触犯皇上,皇上盛怒之下,要对潘驸马满门抄斩。王诰冒着忤逆的危险,接连上疏,秉公直言,使潘家免了灭门之祸。潘家对王诰父感恩万分,欲为其建立祠堂,王家坚辞不允。无奈之下,潘驸马的同宗潘福满才于几十年后的万历年间,在家乡修建一座关王庙,借以表示对王诰的答谢之恩。 既是表达感恩之情,潘福满为什么要修建关王庙,而非其他庙呢?这里还有一段民间野史。据说,因王诰屡建奇功,素有“常胜将军”美称,嘉靖帝夜梦贤臣,便自诩与马方、王诰为汉时刘关张三兄弟再现。 正如碑记中所载:有“大功于生民则祀之,兹扶翊社稷祐护元元,其勋业掀,揭在人心。”在潘家人心中,王诰如同“义圣”关羽一样,于国有功,于人有义,一座关王庙正是王诰义举的最好注解。“关王”,与王家有关,也是委婉表达感恩之情的最好形式。 神圣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在于,他们从不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也不会断绝接受或拒绝人们的请求,他们只是慈悲地俯身人间,教人们从生活的苦难中发现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诗意。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渡”——从此岸到彼岸,从地狱到天堂。 时至今日,关王庙已化作西平的一个地名,化作王诰[[文化]]的一种形式,化作芦庙乡潘老庄村的另一种象征。这是它存在的另一种方式,这也是许多[[传统]]文化存在的另一种方式,用骨骼说话,用苍老说话,用生生不息的血脉说话。<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76282060 个人图书馆网]</ref>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关王庙的背影(随笔)(赵大磊)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