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3.59.182.7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丝竹 的原始碼
←
丝竹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丝竹</big>''' |- |<center><img src=https://hbimg.huaban.com/c221d5679cbd2fcb0bd5a5a579ae36c0d8ba227955543-hniBlj_fw236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huaban.com/boards/16256734 来自 发现网 的图片]</small> |} '''<big>丝竹</big>''' 是中国古代乐器中最重要的[[乐器]] ,是汉族传统民族[[弦乐]]器和竹制管乐器的统称,"丝"指弦乐,包括弹弦乐和拉弦乐,"竹"指管乐。丝竹乐器是相对打击乐器而言的民族乐器中[[旋律]]性较强,音色较[[柔和]]、明亮的乐器类群。丝竹乐大多风格[[细腻]]、[[轻柔]]、[[秀丽]]、[[雅致]],善于表达[[喜悦]] [[愉悦]]的[[情绪]]。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丝竹 <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0702143982444582 丝竹造句和解释_丝竹的例句有哪些]</ref> 别名 丝竹乐 分类 古代乐器 特点 旋律性较强、音色较柔和 风格 细腻、轻柔、秀丽、雅致 ==名词解释== 词目:丝竹 拼音:sī zhú 解释: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丝竹是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也指音乐。 (1) [traditional stringed and woodwind instrument]∶ ①弦乐器和管乐器(箫笛等) ②奏乐的声音 金石丝竹,乐之器也。--《礼记·乐记》 (2) [music]∶泛指音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唐· 刘禹锡《陋室铭》 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一回:"(齐)景公大悦,于是解衣卸冠,与梁邱据欢呼于丝竹之间,鸡鸣而返。" 丝竹:在《陋室铭》中指奏乐的声音,也指宫廷中的音乐。 sī zhú 丝竹(丝竹) ③丝绸和竹子(现代汉语中的丝竹) ==历史渊源== 丝竹之音,推琴为首。古乐相传至今,其已变而未尽变者,独此一种,余皆末世之音也。妇人学此,可以变化性情,欲置温柔乡,不可无此陶熔之具。然此种声音,学之最难,听之亦最不易。凡令姬妾学此者,当先自问其能弹与否。主人知音,始可令琴瑟在御,不则弹者铿然,听者茫然,强束官骸以俟其阙,是非悦耳之音,乃苦人之具也,习之何为? 凡人买姬置妾,总为自娱。己所悦者,导之使习;己所不悦,戒令勿为,是真能自娱者也。尝见富贵之人,听惯弋阳、四平等腔,极嫌昆调之冷,然因世人雅重昆调,强令歌童习之,每听一曲,攒眉许久,坐客亦代为苦难,此皆不善自娱者也。 予生平有三癖,皆世人共好而我独不好者:一为果中之橄榄,一为馔中之海参,一为衣中之茧绸。此三物者,人以食我,我亦食之;人以衣我,我亦衣之;然未尝自沽而食,自购而衣,因不知其精美之所在也。谚云:"村人吃橄榄,不知回味",予真海内之村人也。因论习琴,而谬谈至此,诚为饶舌。 人问:主人善琴,然则教歌舞者,亦必主人善歌善舞而后教乎?须眉丈夫之工此者,有几人乎?曰:不然。歌舞难精而易晓,闻其声音婉转,睹见体态之轻盈,不必知音始能领略,坐中席上,主客皆然,所谓雅俗共赏者是也。琴音易响而难明,非身习者不知,惟善弹者能听,伯牙不遇子期,相如不得文君,尽日挥弦,总成废鼓。 吾观今世之为琴,善弹者多,能听者少;延名师教美妾者尽多,果能以此行乐,不愧文君、相如之名者绝少。务实不务名,此予立言之意也。若使主人善操,则当舍诸技而专务丝桐。"妻子好合,如鼓琴瑟。""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琴瑟非他,胶漆男女,而使之合一;联络情意,而使之不分者也。花前月下,美景良辰,值水阁之生凉,遇绣窗之无事,或夫唱而妻和,或女操而男听,或两声齐发,韵不参差,无论身当其境者俨若神仙,即画成一幅合操图,亦足令观者消魂,而知音男妇之生妒也。 丝音自蕉桐而外,女子宜学者,又有琵琶、弦索、提琴之三种。琵琶极妙,惜今时不尚,善弹者少,然弦索之音实足以代之。 弦索之形,较琵琶为瘦小,与女郎之纤体最宜。教习家,其于声音之道,能不大谬于官商者,首推弦索,时曲次之,戏曲又时,便以取舍得失为心,虑其调高和寡,只求为下里巴人,不愿作阳春白雪,故造到五七分即止耳。 提琴较之弦索,形愈小而声愈清,度清曲者必不可少。提琴之音,即绝妙美人之音也。春容柔媚,婉转断续,无一不肖。即使清曲不度,只令善歌二人,一吹洞箫,一拽提琴,暗谱悠扬之曲,使隔花间柳者听之,俨然一绝代佳人,不觉动怜香惜玉之思也。 丝音之最易学者,莫过于提琴,事半功倍,悦耳娱神。吾不能不德创始之人,令若辈尸而视之也。 竹音之宜于闺阁者,惟洞箫一种。笛可暂而不可常。至笙、管二物,则与诸乐并陈,不得已而偶然一弄,非绣窗所应有也。 盖妇人奏技,与男子不同,男子所重在声,妇人所重在容:吹笙按管之时,声则可听,而容不耐看,以其气塞而腮胀也,花容月貌为之改观,是以不应使习。 妇人吹箫,非只容颜不改,且能愈增娇媚。何也?按风作调,玉箫为之愈尖;簇口为声,朱唇因而越小。画美人者,常作吹箫图,以其易于见好也。或箫或笛,如使二女并吹,其为声也倍清,其为态也更显,焚香啜茗而领略之,皆能使身不在人间世也。 吹箫品笛之人,臂上不可无钏。钏又勿使太宽,宽则藏于袖中,不得见矣。 ==历史背景== 江南丝竹音乐产生并流行于江、浙、沪这一经济文化发达的富饶宝地,它小、轻、细、雅,充分体现代表了江南文化,是江南文化的特定产物。她得天独厚,丰富多彩,极具个性特色。它具备着:[[秀雅]]、[[委婉]]、[[明快]]、[[圆润]]、[[舒缓]]、[[抒情]]、[[优美]],所用乐器简便易得,演奏形式灵活多变,人民群众喜爱,文人雅士钟情,可谓雅俗共赏。它最有资格代表江南文化。古人称"听丝竹之声,而天下治。"说明了它的平和中正陶冶德行的特性。 江南丝竹,曾因地区及惯有的随意性而被称为"苏南丝竹"、"吴越丝竹"等。20世纪50年代初举行的华东民间音乐汇演期间,几位关注这方面的乐人一起议论称名问题,大家最终认为"江南丝竹"一名较为适宜。于是就约定俗成了。 江南丝竹音乐真正形成是在清朝末年,一代代丝竹高手、名家将民间乐曲,古曲进行改编加工,逐渐形成其特色。它的兴起繁荣是在民国时期,距今一百多年。 江苏文艺出版社看准了江南丝竹音乐的价值和编辑出版需要,不惜投入人力物力,2002年初开始筹备,成立了在丝竹方面阵容强大的编委会,历时近两年编定,于2003年12月出版,书名为《江南丝竹音乐大成》,计有220万字,为大型16开开本,分上下两卷。该书的出版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八大名曲== 乐曲是主要方面,选入了江南丝竹的八大名曲,以及流传江浙沪的各种代表、优秀曲目140余首,选入了改编创作的曲目数十首。附录中还收有"二泉映月"等名曲,作者阿炳生处江南丝竹兴盛地的无锡,江南丝竹对他影响极大,他在这方面造诣很深,他当之无愧地作为丝竹艺人赫然在选,他的"二泉映月"作为有江南丝竹音乐因素的参考乐曲在选。江泽民主席提到的"夕歌"亦为丝竹歌曲在选,聂耳的"金蛇狂舞",著名的"苏武牧羊",刘天华的"变体新水令"等均直接据江南丝竹音乐的素材改编,可见丝竹音乐受人瞩目影响之广泛。 对江南丝竹音乐的论述文字及相关资料,乐人乐社,大事记,丝竹活动等尽收其中,另还附有丝竹专论、音响资料索引、版本资料、演奏符号乃至演出广告、乐器形制等。 书的行套中附有新录制的三碟CD光盘,8首优秀的传统乐曲和8首未曾面世的1987年、1992年江南丝竹音乐创作、演奏比赛中获奖创作乐曲。 有60余幅弥足珍贵的丝竹演出、活动的历史照片在选,可谓图文并茂。 该书由著名装帧设计家速泰熙先生精心设计,构思新颖别致,用材考究,首次将竹片用入书籍装帧,极其精美,充分体现了江南丝竹音乐的特性。 ==參考來源== {{Reflist}} [[Category:揭密生活]]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丝竹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