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龍洞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龍洞鄉美景
面积	
132.7平方千米
中文名称	
龙洞乡	
人口	
24462人(2002)年
地理位置	
云阳县城东部
目
录
1重庆市云阳县龙洞乡
2云南华坪县龙洞乡

重慶市雲陽縣龍洞鄉

龍洞重慶市雲陽縣唯一跨江而治的鄉。位於雲陽縣城東部,東接奉節縣康平鄉,西連紅獅鎮、洞鹿鄉,南鄰故陵鎮、奉節縣甲高鎮,北界奉節縣公平鎮。處於雲

陽、奉節兩縣交界六鄉鎮相接的特殊地理位置[1]。因境內有一石洞,傳說洞中有龍而得名。全鄉幅員面積132.7平方千米。鄉人民政府原駐地壩上,因三峽工程的興建被

淹沒,1999年遷至龍槽村四組大麥沱,西距雲陽新縣城90千米。新集鎮占地面積7公頃,人口約4000餘人[2]

龍洞鄉美景

  【建置沿革】

龍洞鄉明朝屬居仁鄉東市里龍洞堡、大龍堡、寺莊堡。清朝中葉屬紅獅下甲。清末民初屬紅鹿鄉。民國19年以紅獅下甲、譚家甲成立龍洞鄉,鄉團委會駐地壩

上。民國22年撤銷龍洞鄉,其地併入鴻鹿鄉。民國28年3月,又從鴻鹿鄉分出部分保甲成立龍洞鄉。次年又與紅獅鄉合併成立鴻鹿鄉。民國30年又從鴻鹿鄉分出,屬第

五指導區。民國36年撤銷龍洞鄉,其地併入紅獅鄉,屬第一指導區。1949年12月6日和平解放,12月18日,縣人民政府發布政區調整布告,成立龍洞鄉人民政府,隸城

關區。1950年4月,劃屬故陵區。1951年4月廢除保甲,改保為村、甲為組。同年7月隸屬第四區。1953年民主建政,龍洞鄉分成太和、楊柳、龍洞、黃水、雙梅、桂河

6個鄉,並將七丘村劃歸紅獅鄉,各鄉均下轄2個村,屬第十二區。1956年合作化運動中,以太和、黃水兩鄉合併成立水田鄉;楊柳、龍洞、雙梅、桂河4個鄉合併成立

龍洞鄉。1958年成立龍洞人民公社,屬故陵區,社委會駐地壩上。1961年體制調整,改屬紅獅區。1981年地名普查時,將小龍大隊改稱為龍槽大隊、大龍大隊改稱龍

石大隊、民主大隊改稱龍江大隊。1984年改公社為鄉、大隊為村、生產隊為組。至2002年末,全鄉有壩上、二道、金橋、雲奉、馬合、桂花、柳樹、高建、銀河、朝

陽、龍石、龍槽、龍江、東升共14個行政村,83個村民小組。

  【地勢地貌】

  龍洞鄉屬高中深丘地貌,地勢東南高,西北低,海拔高度在95米—1480米之間。境內山大坡陡,溝壑縱橫。因其地質情況複雜,被全國地質大師崔炳權稱為「庫區地質博物館」。   【氣候】   山地立體氣候明顯,氣候溫暖,四季分明,常年平均氣溫15℃,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無霜期約290天。自然環境良好,是一片尚未開發的處女地。   【姓氏人口】   全鄉居民漢族。姓氏以李、劉、程、董、姜等為主,姓氏人口多群居或聚居,構成全鄉的基本人口群體。2002年,全鄉共有6701戶24462人,每戶平均3.65人。其中鎮區人口494人,占全鄉總人口的0.02%;有在業人口16306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8153人,第二產業2814人,第三產業5339人。   【資源•物產】   截止2002年末,全鄉耕地面積599.33公頃,其中水田195.87公頃,旱地403.46公頃;25º坡度以上耕地309.13公頃,占全鄉耕地面積的51.58%。全鄉有水庫3座,山平塘176口,蓄水能力24.86萬立方米,能基本滿足全鄉農田灌溉。   龍洞鄉農作物有水稻、小麥、玉米、紅苕、馬鈴薯、芬蔥、蔬菜、油菜、芝麻、黃豆、胡豆、豌豆、茶葉,其中龍槽村、龍石村的香米、黑米,清香可口;桂花村的茶葉味正香濃,遠近聞名。經濟林木品種繁多,有臍橙、柑桔、桃、李、杏、油桐、核桃、花生等。副業以漁、豬、羊、雞、鴨的飼養為主。   龍洞鄉地下礦藏資源豐富,以煤、石灰石為主,有極大的開發潛力。目前已有馬合煤廠、桂花煤廠、芭蕉灣煤廠三家企業進行開採經營,日出煤量4萬千克。   【經濟發展】   龍洞鄉是農業大鄉,農業經濟居全鄉經濟的主導地位。20世紀90年代後期前,大部分農民能基本解決溫飽。1998年以後,政府引導農民調結構,各種主導產業迅速崛起,農業經濟快速發展。龍槽村科技示範帶頭人鄒後明,帶領農民群眾學習種植芬蔥技術。在逐步擴大種植規模的基礎上,率先在全鄉成立了第一個專業性農產品產銷協會—龍槽村蔥花產銷協會,利用信息,實行定點銷售。現以龍槽村的4個組為主要生產基地進行生產,產品銷往本縣縣城、萬州、奉節、宜昌等地,年利潤約70萬元。桂花村12組田延政開辦的茶園擁有13.3公頃的生產基地,年產茶葉3500千克,產值14萬元。全鄉86%的村生產油桐,桐油外銷湖北宜昌、奉節等地,年利潤 400萬元。龍槽村4組胡後明,飼養南江黃羊100餘只,年提供優質羊35隻,收入1.7萬餘元。2002年,全鄉國內生產總值4527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335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97元。共生產糧食887萬千克、油料40萬千克、肉類185.4萬千克、水果155.6萬千克、蔬菜272萬千克。年末各項存款餘額1398.67萬元,年末各項貸款餘額715.26萬元。全鄉群眾已基本解決溫飽問題,少部分群眾生活已達到小康水平。   20世紀90年代,全鄉有水電站1座,磚瓦廠2家,鄉鎮企業總產值680萬元,利潤74萬元。至2002年,全鄉工業企業9家,企業總產值1134萬元,全年上繳稅金15萬元;私營企業9家,其中紅石樑頁岩磚廠固定資產原值20萬元,年產磚101萬塊,產值17.17萬元。   【社會事業】   解放前,龍洞鄉交通閉塞,社會事業發展緩慢。全鄉僅有中心校1所,保校8所,教師20人,學生450人;有中藥鋪2家,醫生5人。解放後,在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各項事業有所發展。1981年有農中1所,小學42所,教師115人,學生4100人;有公社醫院1所,醫護人員15人,合作醫療站14個,赤腳醫生30人。1998年,全面啟動鄉村公路、組級公路建設,村村通電話、通廣播電視工程,開通加密電視,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等,特別是2001年以來,現代化、信息化發展逐步與全縣中上等水平接軌,全鄉社會事業發展邁入全縣中等水平。到2002年末,全鄉共有九年制學校1所,村校14所,共有在校學生4230人,教職工89人;建有文化服務中心1所,能滿足人民群眾學習科技文化知識的需要;設有鄉衛生院1所,村衛生室14個,醫務人員61人,基本能滿足全鄉正常醫療工作的開展。建有敬老院1家,入院老人15人。全鄉組組通公路、電視、電話。12個村開通了加密電視,擁有閉路電視700餘戶。龍洞新集鎮已實行「電、水、電視、電話」四通。

雲南華坪縣龍洞鄉

龍洞鄉位於華坪縣西北部,全鄉總土地面積163.8平方千米,轄龍洞、左岔、田坪、馬路梁子4個村委會,50個村民小組。2002年末有總人口6576人,農戶1591戶,勞動力3706人,少數民族3112人,其中:傈僳族2688人,彝族360人,苗族40人,納西族17人,壯族4人,普米族2人,回族1人。   2002年末,全鄉耕地694.3公頃,其中有水田74公頃,旱地620.3公頃,人均占有耕地0.11公頃,全鄉糧食總產量202.46萬千克,比上年的198.95萬千克增加3.5萬千克,增長1.76%.人均有糧307.9千克;農業總產值達679.43萬元,比上年的676.056萬元增加3.38萬元,增長1.5%;工業總產值達1450.3萬元,比上年的1325.7萬元增加124.6萬元,增長9.4%;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1135.5萬元,比上年的1076萬元增加59.5萬元,增長5.5%;農村經濟純收入達822元,比上年的780元增加42元,增長5.38%;鄉鎮企業總收入達到1800.1萬元,比上年1565.9萬元增加234.2萬元,增長15%;財政收入達到26.667萬元,比上年的24萬元增加2.667萬元,增長11%   農作物播種面積1367公頃,其中糧食播種面積670.8公頃,經濟作物播種面積335.7公頃,經濟林果360.5公頃。

視頻

探秘龍洞鄉原子洞 2021年02月16日發布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