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黎埠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黎埠鎮廣東省清遠市陽山縣下轄鎮,位於陽山縣西北部,距縣城23千米,東與大崀鎮相連,南與連南縣山聯鄉交界,西與連南縣寨崗鎮相接,北與連州接壤,與小江鎮毗鄰,總面積269.17平方千米。2018年,黎埠鎮戶籍人口71234人。2020年,黎埠鎮下轄1個社區、18個行政村。

民國三年(1914年),設黎埠區。民國十七年(1928年),改稱黎埠鄉,屬四區。1987年1月,設立黎埠鎮。

2018年,黎埠鎮有工業企業1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家,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7家。[1]

歷史沿革

明代屬通儒鄉。

清乾隆年間,始建制淇潭司。

民國三年(1914年),設黎埠區。

民國十七年(1928年),改稱黎埠鄉,屬四區。建國初期,仍屬四區。

1955年,四區改稱黎埠鄉。

1958年9月,設立黎埠人民公社。同年11月,陽山並人連陽各族自治縣,黎埠屬寨崗人民公社。

1959年10月,恢復黎埠人民公社。

1983年11月,撤社改區,稱黎埠區。

1987年1月,撤區建鎮,名黎埠鎮。

1993年,從黎埠鎮分設出鳳埠鎮、龍埠鄉。

行政區劃

2020年,黎埠鎮下轄1個社區、18個行政村:黎埠社區、黎埠村、隔江村、聯壩村、均安村、六古村、水井村、南村村、燕岩村、孟山村、扶村村、保平村、鳳山村、大塘村、洞冠村、界灘村、魯塘村、大龍村、昇平村。 黎埠鎮人民政府駐黎埠圩文明路26號。[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黎埠鎮位於陽山縣西北部,距縣城23千米,東與大崀鎮相連,南與連南縣山聯鄉交界,西與連南縣寨崗鎮相接,北與連州接壤,與小江鎮毗鄰,總面積269.1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黎埠鎮地處連江支流洞冠水東岸沖積平原,地勢較平坦。

氣候

黎埠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

2013年,黎埠鎮總戶數15934萬戶,總人口67266萬人,境內居民以漢族客家人為主。

2017年,黎埠鎮常住人口40945人。

2018年,黎埠鎮戶籍人口71234人。[3]

經濟

2013年,黎埠鎮工農業總產值52403萬元,同比增長15%,財政總收入3582萬元,同比增長10%。

2018年,黎埠鎮有工業企業1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家,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7家。

2018年,黎埠鎮農業總產值6.47億元,同比增長5%;2018年工業總產值5.92億,同比增長1.9%;人均純收入16350元,同比增長15%。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2018年,黎埠鎮完成10個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完善12個村級公共文化服務陣地和設施,行政村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覆蓋率達到63%。黎埠鎮在陽山縣13個鄉鎮中率先創作鎮歌《千年黎埠,愛的天堂》;同時不斷引導本地文藝宣傳隊伍,以'學講話'為主題,以春牛戲、三句半、客家山歌等載體開展文藝巡演走基層活動,在弘揚傳統客家文化的同時,傳遞黨的好聲音。

鄉村建設

2016年至2018年,黎埠鎮共通過清遠市驗收的美麗鄉村共35個,其中,特色村1個,示範村6個,整潔村28個。2018年,全鎮申報美麗鄉村共150個,省定貧困村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65個,面上村85個,其中,面上村申報美麗鄉村整潔58個,示範村27個,省定貧困村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已申請驗收10個。[4]

風景名勝

綜述

黎埠鎮風景名勝有小北江、觀音岩、李氏宗祠、信善樓、東觀別墅、大聖爺廟、都爺古廟、高拱石橋、保平飛馬石。

都爺古廟

都爺古廟是紀念先賢廟宇。稽諸史志,昔明朝嘉靖午間,因黎寨地區盜賊橫行,民難安居,有馮、楊、歐、夏率兵平亂,奮戰向前,壯烈捐軀,賊氛亦由之平息,民賴以安居立業。為紀念四位都爺功德,建廟祀奉,此廟始建於清乾隆年間,清嘉慶十六年(1811年)重修有直隸連州事罹含章拜政,陽山縣誌有記載馮、楊、歐、夏四位都爺的歷史。是黎埠地區人民的福神,也是歷史的古蹟。解放初期,當地人民政府借廟宇聹存公糧,改倉損壤古廟原有面貌,截至1996年冬始奉陽山縣人民政府批覆,恢復古廟原狀,用作黎埠地區老人活動中心。

齊天大聖神廟

齊天大聖的民間故事早已在廣大群眾中流傳,孫大聖的見義勇為、為保護唐三藏取真經,一路除惡務盡,為民眾所敬仰,廣東省粵北地區的黎埠鎮就有這麼一個"齊天大聖廟"。表達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敬仰孫大聖造福於民的信念。

李氏宗祠

黎埠鎮李氏宗祠始建於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李利貞為祖始人,由連陽地區漢、瑤和壯族兄弟共同籌建,2002年九月初九是李氏宗祠一百年慶典,國際客家學會會長勞格文和會員曾漢祥、譚偉倫教授也參加了這次慶典。

同冠峽

同冠峽:又名"同官峽"、"涼紗峽"。位於陽山縣西同官水口,與觀音岩洞相對面500米。同官峽長數千米,河面寬闊,一水靜碧,悠波漣漪;夾岩峰剌,險竣雄奇。洞峽蒼枝挺崖,煙霞鎖洞,飛瀑瀉渲玉,雲濤卷舒,峽景之美,妙絕千古。唐陽山令韓愈曾作《同冠峽》、《次同冠峽》詩兩首,言置身同冠峽,"無心思嶺北"。清陽山令潘元章亦寄情山水,揮毫峽壁。"同冠峽"、"雲濤"題刻仍赫然在目。

觀音岩

觀音岩位於連江與同官水交匯處,又名"冷然洞",在洞門右壁上刻有明崇禎東閘華斌的題字"冷然洞"和《冷然洞小引》等詩文。明崇禎陽山縣令李一白葺為觀音岩。觀音岩洞口軒豁,上若樓台,如登台東望,連江盡入眼帘。岩洞大廳寬宏,若寶剎宮中,正中設觀音像,頂石上刻一青龍。內洞幽深至極,洞中有洞,空懸鐘乳,千姿百態,惟妙惟肖。

信善樓

信善樓始建於民國十五年(1926年),圖紙是淇潭李瑾初外出南洋成為富商,從南洋帶回來的。主體呈"田"字型,二層,實用面積三千四百多平方米,108個房間,八個大廳,曾經入住過36戶人家,當年好不輝煌。信善樓主建築瓦檐、樑柱、門窗、屏風、金字架等,都有精美的木雕藝術作品,整體都有中國民間藝術雕刻,並帶有西洋風格。

東觀別墅

東觀別墅坐落於均安村,是陽山縣境內唯一的古老別墅。是黃鴻猷的四個兒子及其子孫的居所。屬府第式客家民居。建築面積1300平方米,民國十六年(1927年)始建,兩年後建成入伙。據說用銀十八擔。其屋檐、門窗、大廳、屏曲等都有精美的雕刻藝術作品。[5]

歷史文化

黎埠是陽山西北片的門戶,是陽山文化的核心區,紅色歷史璀璨,文化底蘊深厚,自然生態良好,這裡是一個得天獨厚的旅遊勝地,歷代名人詩詞、摩崖石刻遍布全鎮各地。同時,黎埠鎮是客家人聚居地,客家特色美食遠近聞名,是美食愛好者的天堂。白切雞、紅曲肉、客家扣肉、煎釀豆腐、頭菜肉餅等美食,完全保持了客家菜的風味。

地方特產

黎埠鎮名優特產有洞冠梨、寶晶梨、陽山雞、馬蹄、黑甘蔗、白茶、西瓜、 茶葉。

2018年9月,"黎埠紅曲肉"(菜式)入選2018年清遠市十大最美鄉村美食。

榮譽稱號

2018年5月,黎埠鎮被評為"陽山縣文明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