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綠斑花葉病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黃瓜綠斑花葉病毒
黃瓜綠斑駁花葉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嚴重為害葫蘆科作物,為我國的檢疫性有害生物。自然界主要侵染甜瓜、西瓜、黃瓜、南瓜及瓠瓜等多種葫蘆科作物,通過種子和土壤傳播,此外也可通過汁液,農事操作及葉片接觸等方式進行傳播。帶毒種子傳播是該病毒遠距離傳播的主要途徑。
基本信息
中文名:黃瓜綠斑花葉病毒病
別 名:黃瓜綠斑花葉病
病原中文名:黃瓜綠斑花葉病毒
病原拉丁學名: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
病原分類地位:+ssRNA目、蕪菁花葉病毒科、煙草花葉病毒屬
病原類型:病毒
主要危害作物:黃瓜,西瓜,瓤瓜,甜瓜
主要為害部位:整株系統性侵染
病害症狀
黃瓜綠斑駁花葉病毒病主要通過帶毒種子遠距離傳播或通過接觸性傳染,在田間主要通過病株汁液、嫁接、土壤中的病殘體等方式進行傳播,病毒在種子或土壤中可存活1年以上。植株受害後,葉片出現黃斑、花葉或產生綠色突起或凹凸,植株生長緩慢或矮化,嚴重的可導致不孕;果實外部症狀不明顯,內部果肉常出現油漬狀深色病變,中心纖維質呈深色,向果肉內部條狀聚集;種子周圍形成暗紫紅色油澤狀空洞。在不同作物上有以下具體體現。
黃瓜受害後,有黃色小斑點着生於新葉上,後逐漸變成花葉並帶有濃綠色突起,有色斑、水泡及變形情況發生,葉脈間褪色呈綠帶狀。大部分果實黃化或變白並產生墨綠色水皰狀的壞死斑。植株矮化,結果延時,導致產量受損,甚至因不孕而絕產。[1]
病原特徵
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稱黃瓜綠斑花葉病毒,簡稱CGMMV,屬+ssRNA目、蕪菁花葉病毒科、煙草花葉病毒屬病毒。病毒粒體杆狀,粒子大小300×18 nm,超薄切片觀察,細胞中病毒粒子排列成結晶形內含體。
病原生理特性:
鈍化溫度80~90℃,10分鐘,稀釋限點10-6,體外保毒期1年以上。可經汁液摩擦或土壤傳播,體外存活期數月至1年,除侵染瓠瓜、葫蘆外,還可侵染西瓜、黃瓜及甜瓜等。
侵染循環
種子和土壤傳毒,遇有適宜的條件即可進行初侵染,種皮上的病毒可傳到子葉上,20天左右致幼嫩葉片顯症。此外,該病毒易通過手、刀子、衣物及病株污染的地塊及病毒汁液借風雨或農事操作傳毒,進行多次再侵染,田間遇有暴風雨,造成植株互相碰撞枝葉摩擦或鋤地時造成的傷根都是侵染的重要途徑,高溫條件下發病重。
發病條件
土壤黏重、偏酸;多年重茬,土壤積累病菌多的易發病。氮肥施用太多,生長過嫩,播種過密、株行間鬱閉,抗性降低的易發病。肥力不足、耕作粗放、雜草從生的田塊易發病。種子帶菌或用易感病種子易發病。[2]
發病特點
黃瓜是喜水喜光性的作物,發生該病的時期大多在夏季,高溫環境會使病菌加速發展,提高傳染性。暴風暴雨會導致植株之間相互碰撞,枝條之間相互摩擦造成傷口,或是耕地施肥時沒有注意將根鋤壞燒根,病菌就會通過傷口趁虛而入。
發生規律
汁液和蚜蟲能傳毒。桃蚜和甜菜蚜也可傳毒。病毒還可通過鱗莖傳遞到下一年。
傳播途徑
葉花綠斑病的主要傳播途徑是通過土壤和種子進行傳播,而且傳播的條件較寬,種子上的病菌可以傳播到葉子上,三周左右後導致幼葉出現病狀。此外,這種病的病菌極其容易通過手,衣物以及其他的人工介質進行傳播。進行園內農事操作的時候稍不注意就會導致病菌大規模傳播,感染其餘植株。[3]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1)、移栽前或收穫後,清除田間及四周雜草,集中燒毀或漚肥;深翻地滅茬、曬土,促使病殘體分解,減少病源和蟲源。
(2)、選用地勢高燥、排灌方便的田塊,並深溝高畦栽培,開好排水溝,降低地下水位,達到雨停無積水;大雨過後及時清理溝系,防止濕氣滯留,降低田間濕度,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
(3)、播種後用藥土做覆蓋土,移栽前噴施一次除蟲滅菌劑。
(4)、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機肥,使用的有機肥要充分腐熟,不得混有植物病殘體。
(5)、採用配方施肥技術,適當增施磷鉀肥,加強田間管理,培育壯苗,增強植株抗病力,有利於減輕病害。
(6)、和非葫蘆科植物3年以上輪作,或水旱輪作,育苗的營養土要選用無菌土,用前曬三周以上。
(7)、避免在陰雨天氣整枝。打杈、綁蔓、授粉、採收等農事操作注意減少植株碰撞,中耕時減少傷根,澆水要適時適量,防止土壤過干。
(8)嚴格檢疫,嚴禁疫區瓜類種子及瓜類果實對異地調運。
物理防治
在常發病地區或田塊,種子經70℃處理72小時可殺死毒源。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