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黃山市烏石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黃山市烏石鎮隸屬於安徽省黃山市黃山區,位於黃山區西部,太平湖上游,東與太平湖鎮、焦村鎮接壤,南鄰黟縣宏潭鄉,西、北接石台縣七都鎮、六都鄉。距黃山區政府駐地甘棠39公里,距合銅黃高速南安開放式服務區和103省道5公里,距黟縣宏村20公里。2014年,下轄8個行政村。烏石鎮是黃山區重點產糧大鄉、林業大鄉、庫區移民人口大鄉和革命老區,木竹、茶葉、水能、動植物和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先後榮獲「全國造林綠化百佳鄉」、「安徽省名優茶出口基地」、「黃山市有機茶之鄉」等稱號。2017年,行政區域面積24794公頃,常住人口10900人 。[1]

中文名稱: 烏石鎮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安徽省黃山市

下轄地區: 夏村村、烏石村等8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安徽省黃山市黃山區038縣道附近

電話區號: 0559

郵政區碼: 245714

地理位置: 黃山市黃山區西部

面 積: 24794公頃

人 口: 10900人(2017年)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著名景點: 楊家寨

車牌代碼: 皖J

建制沿革

鄉境新石器時期,已有先民活動。漢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析涇縣西境地,置縣於陵陽山麓,稱陵陽縣,即後之石埭縣,歸丹陽郡。三國時,置石埭場,大同十年(544年),以場置石埭縣,唐永泰元年(765年),置池州,石埭隸屬池州,鄉境地均屬石埭縣。明代,鄉境地屬石埭縣陵山鄉第三都、第四都、第五都。民國二十年(1931年),鄉境為石埭縣第二區,區公所設烏石壠(今淹沒)。1949年4月24日,石埭縣解放,實行區、鄉、村三級行政區劃,烏竹鄉、夏村鄉人民政府相繼成立,駐地分別為烏石壠,夏村(均淹沒)。1956年,撤區並鄉,太平縣桃坑鄉劃歸石埭縣長蘆鄉,隸屬夏村區。1959年3月,撤銷石埭縣,夏村公社及七都公社、橫渡公社併入太平縣。1964年12月,區一級不設區公所,只設區委會,夏村區公所撤銷。1983年12月,撤銷太平縣,成立縣級黃山市,鄉、村建制未變。1987年12月,撤銷縣級黃山市,置黃山區,隸屬地級黃山市,鄉境均屬之。1988年,黃山市更名為黃山區,烏石區改為辦事處,鄉鎮制度未變。1992年3月,撤區並鄉,黃山市烏石辦事處撤銷。 2011年6月,經省政府批准,烏石鄉撤鄉建鎮。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實行保甲制,十戶為甲設甲長,十甲為保設保長。

20世紀50年代初,設夏村區,轄壁田、長蘆、秀溪、清溪、和平、南安、廣陽、夏村、永陽等9個鄉。

1958年10月,夏村人民公社成立,轄永陽、上坡、南安、和平、夏村、清溪、烏石、長蘆、桃坑、地里溪等10個生產大隊,分設桃源、烏石、清溪管理區。

1961年12月,調整人民公社規模,太平縣共32個公社,鄉境為夏村、烏石、桃源三個公社。

1970年,因陳村水庫(太平湖)淹沒區居民遷移,撤銷夏村人民公社,在其西部設立清溪人民公社,轄俞家、楊家壠、茶兒壠三個大隊。其東部併入烏石人民公社,增設夏村大隊,至此,鄉境為清溪、烏石、桃源三個公社,12個生產大隊。

1971年,中共烏石人民公社委員會同意在長蘆大隊西部,增設楊村大隊,烏石公社所轄大隊增至為7個。

1983年7月,實行鄉、村建制,桃源、清溪、烏石3個鄉轄13個行政村103個村民組。

1984年9月,縣級黃山市設區建制,鄉境清溪、桃源、烏石三個鄉隸屬烏石區,區公所設烏石楊村。

2006年2月,桃源、清溪、烏石鄉合併為烏石鄉,鄉政府駐地楊村,轄烏石村、夏村村、三高村、楊村村、長蘆村、西溪村、船渡村、售口村、桃坑村、地理溪村、俞家村、楊家壠村、茶兒壠村共13個行政村。

2008年3月,村級規模調整,撤併原桃坑、售口村為桃源村,原船渡、西溪村為舒溪村,原俞家、楊家壠村為清溪村,原夏村、三高村為夏村村,原楊村、烏石村為烏石村,調整後為8個村。

區劃詳情

2014年,烏石鎮下轄8個行政村,分別是夏村村、烏石村、長蘆村、舒溪村、桃源村、地理溪村、清溪村、茶兒壠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烏石鎮介於東經117°05′~118°00′,北緯30°07′~32°32′,地處黃山區西部、太平湖上游,東與太平湖鎮、焦村鎮接壤,南鄰黟縣宏潭鄉,西、北接石台縣七都鎮、六都鄉,鄉治距城區39公里,距銅黃高速南安開放式服務區5公里,距黃山北大門66公里、南大門95公里,距黟縣宏村30公里,距九華山90公里,距省城合肥270公里(銅黃高速通車後僅200公里)。太平湖水域面積5平方公里。

地質

烏石鎮主要為震旦紀層,稱為「休寧砂岩」,偶在底部夾白雲質灰岩。鄉境大部屬九華岩體,以花崗閃長岩為主,其次為二長花崗岩,由九華岩體發育的土壤,表現為河流沿岸及山問盆谷地帶以砂質土壤為主,太平湖沿岸山地為山地棕黃壤為主。

地形地貌

烏石鎮地貌屬皖南山區的低山丘陵和山間盆谷區,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常見低山陡坡地形,在低山丘陵間多嵌布山間盆谷,低山零星分布,桃源、清溪相對集中,海拔一般在400~500米。低山山脈連綿起伏,呈帶狀分布,千山萬壑,山澗交錯,沿盆谷地帶水系發達。

氣候

烏石鎮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最高氣溫37.9℃,最低氣溫-9.6℃,氣溫年際變化穩定,年平均氣溫為17.5℃,全年無霜期在225天以上。年降水量1567.7毫米,春季低溫陰雨天較多,降水多在3~4月份,一季降水占全年的32%;夏季高溫多雨,尤其是梅雨季節,降水集中,易發洪澇。鎮境風向多為偏北風,春、秋、冬季多刮乾冷偏北風;夏季常受太平洋颱風影響,多刮東南風。

植被

鎮境常綠樹種以青岡櫟、杉、松為主,茶葉以柿大茶為主,並有香果樹、山尖杉等山類杉。鄉境海拔500米以下為人工墾植植被栽培區,有草灌叢以及次生針闊林或落葉常綠闊葉混交林。海拔500米以上以苦椿、甜椿、青岡櫟、小葉青岡等為主的常綠闊葉林,部分地區混有較多落葉樹,形成落葉——常綠闊葉林混交林。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2012年,境內有林山場20000公頃,農田和茶園分別為660餘公頃,全鄉森林覆蓋率達80%以上。

生物資源

境內樹種類繁多,2012年有林木類、竹類、果樹類、中藥材、花卉類等各種植物1600餘種。境內有金錢豹、黑麂等國家一類保護動物和短尾猴、穿山甲等多種二類保護動物。

礦產資源

桃坑村麥地村民組境內有少量無煙煤礦存在,1988年3月,冶金工業部華東地質勘察公司在里坑山場探明30米地層以上有無煙煤3000噸,發熱量在4200千卡以上,具開採價值。桃坑村亦有瀝青煤礦。

人口民族

1982年烏石鎮全鎮總人口12537人,1990年烏石鎮全鎮總人口13400人,2000年烏石鎮全鎮總人口11977人,2010年烏石鎮常住人口9323人。境自歷史建制以來,居住人口均為漢族。自20世紀80年代後,改革開放,農民外出務工,人員流動,交往頻繁,婚遷人口增多,居住人口民族成份始有變化,有少數雲、貴女予嫁入。2006年,鄉境有少數民族人口35人。 2017年,常住人口10900人。

經濟概況

綜述

烏石鎮經濟以農業為主。截止至2008年底全鎮已實施退耕還林4325畝,其中毛竹造林500畝,經濟林350畝;種植中藥材300畝;新辟茶園70餘畝,桑園50畝;創辦了一家農民股份合作制企業楊村免燒磚廠;新上兩個百頭養殖場,1個種豬場,1個七彩山雞養殖場,全鎮肉雞、肉鴨、肉鵝年養殖規模超萬隻;新建了4家規模糧食加工企業。2013年,全鎮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2.6億元,同比增長13%;農民人均純收入9952元,增加1197元;實現財政收入1600萬元,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300萬元,招商引資1.26億元。2014年,全鎮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2.92億元,同比增長13%;農民人均純收入11007元,增長1055元;實現財政收入1804.7萬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7億元,招商引資1.382億元。2019年,烏石鎮8個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總額達229.64萬元,均完成年度目標任務。指導2戶示範家庭農場申報2019年中央財政支持項目;成立8個村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農村產權交易額突破60萬元。吸引遊客2200餘人,帶動14戶貧困戶增收1.2萬元。

第一產業

2013年,烏石鎮依託龍崗工業集聚區,圍繞茶、林、糧、竹等資源優勢,成功引進猴坑茶業、硒谷茶葉、三聯集團、池源林下經濟等企業落戶烏石。六百里野茶谷建設成效初顯,流轉林山7000畝,新增林下茶園1600畝;在蘆山、營盤山等4家苗木基地基礎上,新增1處苗木基地,基地總面積達500餘畝;在原有旺龍、旺順標準化養殖企業的基礎上,新增桃源潤達長毛兔養殖場。2014年,烏石鎮在蘆山、營盤山等3家苗木基地基礎上,新增了夏村來龍山苗木基地110畝,長蘆紫薇園苗木基地50畝;增加標準化養殖大戶4家。

第二產業

2013年,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72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2667.71萬元,工業企業實現稅收262萬元。2014年,全鎮工業企業共12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家,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06億元,同比增長20%,實現工業增加值3147.9萬元,同比增長18%,共實現稅收460萬元。

第三產業

2014年,全年旅遊接待4萬餘人次,旅遊收入達500萬元。成功舉辦「2014年四季攝影·微博·微信·遊記大賽暨首屆親水嘉年華」啟動儀式。

著名人物

丁黼(?~1236),字文伯,烏石村丁家坂人。登宋淳熙乙酉(1187)進士。初授迪功郎崇德縣尉,後轉承直郎昇州錄事忝軍。改奉議郎知餘杭縣,遷太僕寺簿,又遷司農寺丞。明嘉定十六年(1223),丁黼被詔赴行在,累官軍器監。明端平三年(1236),丁黼為四川制置使兼工部侍郎,知成都府。明嘉熙元年(1237),詔贈丁黼光祿大夫顯謨閣大學士,復贈銀青光祿大夫,諡恭愍,於鄉邑立屆祀之。徐秉鏗(?~1854),字鐵華,清道光年間(1821~1850)中舉人,曾做過很短時間的府縣小吏,因恃才傲物,放不羈,為官場所不容,辭官歸隱於徐西「松茂堂」,開館課徒,詩酒為伴。楊文會(1837~1911),寧仁山,嶺下楊家人(屬今長蘆村)。楊文會居士奮起於末法蒼茫、宗風歇絕之會,以身任道,論師、法將、藏主、經坊四事勇兼,畢生不倦,精誠旁薄,弘法四十五年,校刻經版二萬餘片,印刷流通經典著述百餘萬卷,刻成經典211種1155卷,刻成佛菩薩像24種,印刷流通十餘萬張,並著有《大宗地玄文本論略注》、《觀無量壽佛經略論》、《天地球圖說》、《等不等觀雜錄》、《佛教初學課本》等書風行於世,起晚清佛教之衰,肇現代佛教之興,被中外佛教界譽為「中國近代佛教復興之祖」。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20世紀50年代初,設鄉文化站。2005年,境內有烏石、清溪、桃源3個文化廣播電視站。1995年清溪、桃源、烏石鄉均開通有線電視。1996年烏石鄉啟動廣播網改造工程,實現無線調頻廣播。2001年鄉鎮機構改革,文化站、廣播站合併,設文化廣播電視站。2005年,境內有烏石、清溪、桃源3個文化廣播電視站。2013年起,境內設有電子閱覽室、圖書室、播音室、農家書屋等,開展讀書讀報、政策宣傳、文藝下鄉、「迎新春」系列活動、大學生村官文藝匯演、農民書畫展、寫春聯等各類文體活動。

教育事業

21世紀初全原烏石鄉保留中心、三高完小2所,西溪初小1所,共3個教學點;原清溪鄉保留完小3所,初小4所;原桃源鄉保留完小1所,初小6所。1999年秋至2002年夏,烏石中、小學合併成立九年一貫制中心學校,期間,烏石中心學校被省教委評為先進單位。2002年秋,烏石小學新校園建成,中心學校再次解體,烏石學校分為初級中學和中心小學兩塊。2004年6月,原烏石、清溪、桃源三鄉中、小學各自合併,成立相應的中心學校。2013年,烏石幼兒園整體改造,並通過省級示範幼兒園驗收,裕琅希望小學被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評選為快樂希望小學。

醫療衛生

2013年,全鎮擁有衛生院1家,醫療點5個。烏石鎮計劃生育服務所於2000年12月被評為全省百佳服務所。全鎮投入80餘萬元用於中心村污水處理,投入32萬元,完成農村安全飲用水工程,解決桃源村800多人的飲用水安全問題。2014年,全鎮投入670萬元,改善安全飲用水供應、完善污水處理設施。

交通

烏石鎮區位優越、交通便捷,有湯高路、船楊環湖公路、烏夏環湖公路、烏長路、茶六路、桃宏路等。距銅黃高速太平湖站5公里,2000年實施的縣鄉公路(桃和油路),形成了太平湖-宏村—西遞黃金旅遊線要道,2007年,完成了烏夏公路長2.6公里和徐村路寬3.5米的道路硬化工程。2014年4月開工建設西外環路,總投資100萬元,道路長800米、寬7米。

景點

楊家寨,位於在黃山區西部,景點設有:四輪越野、戶外拓展、峽谷漂流、CS森林野戰、露營、派對、燒烤、篝火、捕魚、農家樂、會議培訓、逍遙船等。雨台山,位於清溪境內,高可千仞,有七十二折,望之如蓮,蓮花峰頂平如掌。五代時,西峰禪師卓錫丁此,亦叫西峰泉,後禱阿則應,遂名「雨台」。孫家寶塔,位於駱駝山尾孫姓水口,在清朝年間建有六方寶塔一座。取意迎東來瑞氣,避西面邪惡,以求吉祥。塔高七層,磚木結構,高達五六丈,方圓有20平方米;門為八字形,門兩邊各畫有四匹馬,由於年代久遠,後來的人只見到一匹馬;進門左手邊是一座皇靈冠菩薩像,手執趕鞭舉過額頭。長廳,位於桃源桃源三村,地勢開闊,溪水環繞,相傳此地風水最好,有張、柯兩大家族,分別出過縣令、府台,因此民間有「張家縣、柯家府」之說,清時長廳十分興盛,建有祠堂、繡樓、社廟、商鋪,沿街建有長長的廊房,長廳地名由此而來。後來將長廳、金洋家、王家弄合併稱三村。該地有一土地廟,廟中有兩尊石像栩栩如生。

視頻

我的家鄉——最美烏石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