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冠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雞冠區黑龍江[1]雞西市轄區。位於雞西市境東部,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東與雞西縣雞東鎮相鄰,南與西分別與恆山區紅旗鄉、柳毛鄉相接,西北與滴道區滴道河鄉為鄰,東北依穆稜河與城子河區相望。總面積144平方千米,人口34萬人(2010年)。轄7個街道、2個鄉:向陽街道、南山街道、立新街道、東風街道、紅軍路街道、西雞西街道、西山街道、紅星鄉、西郊鄉。區政府駐紅軍路街道。
地處雞冠山西麓,穆稜河南岸。東西向的興國路與紅旗路平行,同南北向中心大街垂直相交成為「干」字形。林東鐵路、恆山鐵路和206省道公路過境。景點有雞冠山等。
歷史沿革
雞冠區,以境內雞冠山得名。雞冠山一帶,清末,放荒墾殖形成屯落,隸屬密山府管轄。中華民國初期,有遼陽人於雞冠山以西墾殖建屯,隸屬密山縣管轄。1921年後,隸屬第六區第五保。隨着煤田的開發,人口聚集,工商業逐漸發展起來。東北淪陷後,初為雞冠山保,後改設雞西街。1941年9月,於雞西街設置雞寧縣,改雞西街為雞寧街。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5月,設置城關區。1948年4月,將城關區周圍農村區域劃出,增設雞冠區。
1949年7月,改隸雞西縣。1950年7月,將城關區、雞冠區分別改稱第一區和第二區。1956年1月,將第一區改稱雞西鎮;同年5月,撤銷第二區,分設城子河鄉和梁家街鄉。1957年3月,正式撤銷雞西鎮,設立雞西市雞冠區,並轄紅星、梁家街、城子河3個鄉。1958年9月,撤銷紅星、梁家街、城子河鄉,成立紅星、東風人民公社。1964年12月,將城子河辦事處和紅星公社劃歸雞冠區管轄。1970年10月,將城子河辦事處劃出,設立城子河區。
1992年末,雞冠區位於雞西市境東部,雞冠山西麓。東與雞東縣毗鄰,南、西兩面與恆山區接壤,西北與滴道區相連,東北以穆稜河與城子河區隔河相望。為雞西市區中心,市政府和礦務局駐地。全區總面積144.2平方千米,總人口2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3.5萬人;滿、朝鮮、回、蒙古等少數民族人口約占5%。轄向陽、西雞西、南山、立新、東風、紅軍路、西山等7個街道和兩個鄉。區政府駐地興國路。(以上摘自《黑龍江省志·地名錄》,有改動)
1996年,雞冠區轄7個街道、2個鄉:向陽街道、南山街道、立新街道、東風街道、紅軍路街道、西雞西街道、西山街道、紅星鄉、西郊鄉。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2],雞冠區總人口336078人,其中:紅軍路街道29181人、西山街道59419人、南山街道57422人、向陽街道42064人、東風街道63990人、西雞西街道36176人、立新街道6182人、西郊鄉18771人、紅星鄉22873人。
2002年,將全區147個居委會調整為59個社區。
視頻
雞冠區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建國後黑龍江省行政區劃變化情況概述,搜狐,2018-10-09
- ↑ 2001年3月28日 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公布,搜狐,2009-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