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化石(艾青詩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作品原文
動作多麼活潑,
精力多麼旺盛,
在浪花里跳躍,
在大海里浮沉;
不幸遇到火山爆發,
也可能是地震,
你失去了自由,
被埋進了灰塵;
過了多少億年,
地質勘察隊員在
岩層里發現你,
依然栩栩如生。
但你是沉默的,
連嘆息也沒有,
鱗和鰭都完整,
卻不能動彈;
你絕對的靜止,
對外界毫無反應,
看不見天和水,
聽不見浪花的聲音。
凝視着一片化石,
傻瓜也得到教訓:
離開了運動,
就沒有生命。
活着就要鬥爭,
在鬥爭中前進,
當死亡沒有來臨,
把能量發揮乾淨。
作者簡介
艾青(原名蔣正涵,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號海澄,出生於浙江金華,畢業於國立杭州西湖藝術院,中國作家協會原副主席,中國現代文學家,中國現代詩的代表詩人之一。[1]
他的代表作為《大堰河——我的保姆》《火把》等,曾獲法國文學藝術最高勳章,於1996年5月5日因病逝世,享年86歲。
艾青的作品一般是描寫太陽、火把、黎明等有象徵性的事物,表現出艾青對舊社會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對黎明、光明、希望的嚮往與追求。艾青從對農村勞動人民的熱愛和接近他們的要求出發,十多年來,一直向他們呈獻着自己最真切的詩情。[2]
艾青的詩歌以它緊密結合現實的、富於戰鬥精神的特點繼承了「五四」新文學的優良傳統,又以精美創新的藝術風格成為新詩發展的重要收穫。這裡既反映了作者的藝術才能,又銘記下他嚴肅的、艱苦的藝術實踐。在他的詩歌中,飽滿的進取精神和豐富的生活經驗帶來鮮明。艾青的詩歌具有鮮明深刻的形象,隨着詩歌結束,形象也就完成。形象,不僅指人,也包括物,以及思想等的形象化。
艾青的詩在形式上不拘泥於外形的束縛,很少注意詩句的韻腳和字數、行數的劃一,但是又運用有規律的排比、復沓,造成一種變化中的統一。[3]
艾青以「最偉大的歌手」要求自己,無論是在烽火連天的戰亂歲月,還是在解放後的生活里,寫作已然成為他的生活方式。他說道:「我永遠渴求着創作,每天我像一個農夫似的在黎明之前醒來,一醒來,我就思考我的詩里的人物和我所應該採用的語言,和如何使自己的作品能有一分進步……甚至在我吃飯的時候,甚至在我走路的時候。」一個詩人,始終渴求着寫作,堅持着寫作,讓我們看到一個作家對於文學至死不渝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