魑魅魍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魑魅魍魎,漢語詞語,拼音是chī mèi wǎng liǎng,原為古代傳說中的鬼怪。指各種各樣的壞人。 出自《左傳·宣公三年》。
成語出處
《左傳·宣公三年》:「螭魅罔兩,莫能逢之。」,罔兩即魍魎。
成語用法
聯合式;作主語、賓語、定語;貶義,用於書面語。
示例:如今把事實指出,愈使魑魅魍魎無所遁形於光天化日之下了!鄒韜奮《患難餘生記·進步文化的遭難》
成語故事
有這樣一則很著名的對聯:「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魑魅魍魎四小鬼,鬼鬼靠邊。」這幅對聯,對仗工整,展示出古人博學多才的一面。而在這對聯之中,大家最為感興趣的就是「魑魅魍魎四小鬼」這樣一句話。
一般情況下,人們都會認為,既然說是「四種小鬼」了,那麼「魑魅魍魎」一定是代表四種小鬼了,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真實語境中的「魑魅魍魎」,代表的卻是三種怪物,魍魎兩個字,只是一種怪物的名稱。
《左傳》中對此有過清晰的解釋:「魑魅罔兩,莫能逢之。」其中的「罔兩」,指代的就是魍魎。
明白了魑、魅、魍魎分別指代三種怪物,那麼都是哪三種怪物呢?我們先來看一下「魑」這個怪物,《法華經》裡面有過對「魑」的具體描述:「魑,山神獸形。」
句子的意思很好理解,「魑」是山裡的一種神怪,但是外貌卻醜陋無比,和兇猛的野獸形象差不多,因此可以斷定,它是一種可怕的山怪。
對於「魅」的描述,我們也能夠從古人的記載中找到答案。
唐代大詩人李商隱曾在《神弦曲》有過具體的描述:「百年老鴞成木魅,笑聲碧火巢中起。」這一句話的意思是說:百年的老鴞鳥成為了精怪,就會焚燒掉自己的巢穴。
其中的鴞,在古代是一種不太吉祥的鳥類,它年老成精之後,會化身為一種木精,所以「魅」指的是樹精一類的怪物。
「魍魎」在晉代文學家干寶的《搜神記》一書中可以找到答案,裡面這樣記載說:「昔顓項氏有三子,死而為疫鬼。
一居江水為虐鬼,一居若水為魍魎鬼,一居人宮室,善驚人小兒,為小鬼。」不難看出,魍魎是一種水中的怪物。
時至今日,魑魅魍魎已經成為了各種壞人的象徵,他們一旦行兇作惡起來,其實比真實的妖怪還要可怕。 [1]
參考資料
- ↑ 「魑魅魍魎」,是哪幾種妖怪呢?相信很多人都會回答錯!,猴子說史雜談,19-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