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體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高峰體驗 |
高峰體驗,美國的心理學家馬斯洛在調查一批有相當成就的人士時,發現他們常常提到生命中曾有過的一種特殊經歷,"感受到一種發自心靈深處的顫慄、欣快、滿足、超然的情緒體驗,"由此獲得的人性解放,心靈自由,照亮了他們的一生。馬斯洛把這種感受稱之為高峰體驗(peak experience)。一種從未體驗過的興奮與歡愉的感覺,那種感覺猶如站在高山之顛,那種愉悅雖然短暫,但卻可能尤其深刻,那種感覺是語言無法表達的,心理學家稱之為"高峰體驗"。[1]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高峰體驗
外文名 Peak experience
適合人群 自我實現的人
體驗感覺 顫慄、欣快、滿足、超然
屬性 心理學
概念簡介
馬斯洛認為,處於高峰體驗的人具有最高程度的認同,最接近自我,最接近其真正的自我,達到了自己獨一無二的人格或特質的頂點,潛能發揮到最大程度。高峰體驗者被認為是更具有創造性、更果斷、更富有幻想、更加獨立,同時他們很少有教條和官僚。他們更少關注物質財富和地位,他們更可能去尋找生命的意義。
適合人群
馬斯洛認為,自我實現的人,即處於需要金字塔的頂層的人,更可能發生高峰體驗,因為達到這個階段的人有一種個人發展的需要,他們不會像我們大多數人受焦慮的折磨,對現實進行曲解,這使得他們能更清楚地評判他人和環境。他們可以用很高的心理能力在很多領域,如科學、藝術甚至是社會服務行業表現優秀。自我實現的人並非完美無缺,只是他們沒有許多人為阻礙自己實現潛能的障礙。當然,如果你從來沒有過高峰體驗,這並不一定意味着你的心理沒有達到高水平。記住,連馬斯洛也說並非所有自我實現的人都會有那樣的體驗。
發生條件
雖然自我實現的人更容易有高峰體驗,馬斯洛也承認有些還沒達到自我實現階段的人也有可能有這種體驗。高峰體驗不能通過個人的意願而發生,但卻有可能通過安排自己周圍的環境提高它發生的可能性,例如安排自己獨處可能是一個有益的影響因素。
基本內容
高峰體驗與最佳狀態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在很大程度上,高峰體驗就是最佳狀態本身。馬斯洛在很多地方論述了高峰體驗。他認為,高峰體驗是一種強烈的同一性體驗。為了說清楚這種同一性體驗,馬斯洛從不同的角度反覆地來表達。馬斯洛下面的這些描述看起來有重複之感,但是,實際上,它們對於我們多方位地理解高峰體驗,找到自己關於高峰體驗的感覺都是有幫助的。
超越者生活在存在水平,能自如、自然地說出存在語言。能更好地理解寓言、修辭手段、悖論、音樂、藝術,進行非語言交流和溝通等。
1.處於高峰體驗中的人有一種比其他任何時候更加整合(統一、完整、渾然一體)的自我感覺。
他們更少分裂或者分離,更少自己與自己作戰,對自己更加心平氣和,體驗的我與觀察的我之間更加一致,目標更加集中,更加協調有機化,自身各部分更加有效地組織起來,非常良好地運作,具有更加有效的協同作用,更少有內在的摩擦,等等。
仔細地想一想:"分裂"、"分離"、"自己與自己作戰"、"內在的摩擦"等是不是我們常常體會到內心的矛盾狀況呢?與高峰體驗相比,我們對這些狀況顯然是更加熟悉。
2.處於高峰體驗中的人"更加純粹地成為他自己時,他就更能夠與世界、與以前非我的東西融和。例如,摯愛者雙方更加親密地融為一體,而不再是兩個人;'我與你'的一元關係更具可能性;創造者與他的產品合二而一;母親與她的孩子合為一體;藝術觀賞者化為音樂、繪畫、舞蹈,而音樂、舞蹈、繪畫,也就變成了他;""這就是說,對於自我同一性、自然流露、或者自我的最完滿的獲得,本身就是對於自我的超越、突破和超出。此時,個體達到一種相對忘我的境界。"
3.處於高峰體驗中的人通常感到正處於自身力量的頂峰,正在最佳地、最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潛能。他感到自己比其他任何時候更加聰明、更加敏銳、更加機智、更加強健、更加有風度。他處於自身的最佳狀態,一種如矢在弦、躍躍欲試的狀態,一種最高的競技狀態。""他不再浪費力量自己與自己搏鬥,不再壓抑自己,……""在一般情況下,我們只有部分能量用於行動,部分用於抑制這些能量的發揮,而現在不再有浪費,全部能量都用於行動。此時,他猶如一條一瀉千里直奔大海的河流。"
4.當一個人處於最佳狀態時,他的'充分發揮功能'還體現出一個很微妙的特點,這就是行動的輕鬆自如。往日刻不容緩、疲於奔命的苦差重負,現在做起來不再有老牛破車、苦苦掙扎之感,而是輕車熟路、勢如破竹。優美的感情和優雅的風度現在渾然一體,伴隨着充分發揮功能的得心應手,此時事事如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5. 處於高峰體驗中的人比其他任何時候更富有責任心、更富有主動精神和創造力,更加感到自身就是自己行動和感知的中心。他更加真切地感到自己就是第一推動者,自己決定着自己的一切,而不再是被引動的、被決定的、被支配的、無能為力的、暮氣沉沉的、只能夠守株待兔的弱者。他感到自己就是自身的主宰,自己就是自己命運的主人,他充分體會到自己的'自由意志',他既感到重任在肩、責無旁貸,又感到信心百倍、無堅不摧……。
6. 他現在最大限度地擺脫了阻滯、抑制、畏懼、疑慮、控制、自責、制動、謹小慎微。這些也許體現了他的價值情感的否定方面,體現了他的自承、自愛和自尊的否定方面……。
7. 他在行動上更具有自發性、表達性、純真性,即正直、天真、誠實公正、坦率、童真、無防備、無防禦。他在行動時更加自然、放鬆、簡單、誠懇、不躊躇、不做作、直截了當,有一種特殊的淳樸。他更加不受控制、自由地奔湧出生命力……
8. 因此,他在一種特殊的意義上更加具有創造性。由於更大的自信以及疑慮的消除,他能夠以道家那種順其自然的方式,或者格式塔心理學家所描述的那種靈活的方式來造成自己的認知和行為。他能夠根據行為本身固有的"外在於我"的要求,而不是根據自我中心和自我意識,根據其任務、天職或者遊戲的本質讓自己的行為處於某種狀態。他的行為更具有即興發揮、興之所至,斐然成章的特色,更具有無中生有、鬼斧神工的特色,更加新穎獨特、遠離平庸、不再縮手縮腳。他也更少準備、計劃、設計、預謀、練習、預測等等,總而言之,絕非三思而後行。
9. 處於高峰體驗中的人達到了自己獨一無二的個性或者特質的頂點。如果所有的人在天賦上都互不相同,在高峰體驗上他們更是特色各異。如果說人們在許多方面方面(他們的角色)可以互換,那麼在高峰體驗中,角色中斷了(drop away),人們變得難以替代。
心理特徵
第一,經常處於一種忘我的狀態之中。他認為人生最好的狀態就是始終在路上,帶着一顆"走異路,尋他鄉"的心。他的理解是生活永遠是這麼有趣、有意思,無限豐富且充滿可能性。所以,"在路上",不僅僅是美國青年的時髦,更應該是人生的魅力所在。他在不斷地追求自己的夢想實現的那種感覺,當一個夢想成真的時候,他的新夢想馬上出現並開始了新的追求夢想的旅程,這是一種"以終為始"的人生策略。
第二,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覺察,是一種自我肯定、自我認可、自我價值獲得的心理狀態。對自我進行良好的整合,始終生活在知情意行統一的狀態之中。他不僅自我認同,而且能在外界中隨時隨地得到確證和對象化,陳建功曾經在北大新老同學對話的時候告誡北大的學生"珍惜四年在北大生活的機會,要趁年輕多讀一些書,豐富自己,使自己的學識豐厚,情感豐富,這是終身受用的"。他的話有一個含義要大家明白為了自己的人生髮展而讀書,目標是明確的,價值是自我所接受的。他還告誡大學生不要把安穩作為人生的目標,而要用不安穩來追求人生的機遇,擁有一顆不安分的心才能不斷地選擇。成功的人生是在不斷的探索之中,這條路是沒有盡頭的,但是只要自我達到一種和諧的認同狀態的時候就可以相對穩定地發展和前行了。
第三,高峰體驗是一種純粹的滿足感,一種純粹的興高采烈或歡悅的情感體驗,是一種自信、安詳和愉悅的心理狀態。陳建功的生活始終是充實的和快樂的,他的不斷追求和在不斷追求中得到的高峰體驗,是他的快樂的源泉,更是繼續成長和向前跋涉的推動力。他遇到過很多的挫折,為自己選擇了許多的挑戰,這就像青少年爬山的時候喜歡挑選沒有階梯、沒有路的地方攀登,因為那才有趣,那才能夠獲得更多的高峰體驗。這並不是說我們一定要不停地變換自己的專業和工作,而是要有新的探索和不懈的追求,永無止境。這樣生命的潛能才能夠最好地得到發揮。
情緒分析
那種"顫慄、欣快、滿足、超然"的情緒體驗又是如何發生的?這種體驗真能改變人對生命的感覺嗎?如果這種體驗真的如此神奇,人們又如何捕獲它呢?讓我們共同來解析這種情緒現象。
我們來設想,你是一個徒步登山者,費盡千辛萬苦,克服許多的艱難險阻,每一步都掙扎在生死邊緣。開始的時候,你還有很好的現實感,知道山知道水,攀登中還會有幽默和笑語。慢慢的,軀體的痛苦,情緒的沉抑,心身的耗竭讓你忘卻了行為的意義,甚至懷疑攀登的價值和現實性,你的內心擠滿了渴望與逃避,冒險與膽怯、放棄與堅持的雙向衝突,知覺變得凝重而遲緩,現實感消隱,意識逐步的縮窄。再後來,你的思想似乎停滯,感覺麻木,忘了自己是誰,在做什麼和為什麼要做,只是機械地向上走。你的意識界沉靜而虛無,只有心靈那一絲光亮,仍在堅持和閃耀着。終於,你到達了那高聳卓絕的山頂,按理說積壓太長的期待會給你帶來像爆炸一般的狂喜,但卻沒有發生。你似乎忘卻了自我,忘卻了存在,時間和空間消融在一起,沒有邊界,四周只有一片純淨的虛空,深邃而神秘。你甚至會有一瞬的迷茫,不知道你接下來要做什麼?這時,一種像海潮般的愉悅和滿足感從遙遠的心靈深處釋放、溢出、擴展,伴隨着高峰上的潔淨、安詳,和諧席捲了你,你似乎聽見了心靈的笑聲,品嘗到生命融入那種永恆與無限的感覺。慢慢的海潮過去,你的內心仍充滿着充沛的活力和美妙無比的欣喜,靈感激盪,思想飽滿而充實。在以後很長的日子裡,你對自我的態度和對世界的感覺已經完全的不同。每當遇到困難的時候,回憶那不平凡的一刻,你的內心依然會蕩漾出堅毅、活力和創造力,成為你自由、自信、自強不息的精神源泉,這就是高峰體驗。
事實列舉
報載:美國的登月者米歇爾,在阿波羅登月倉中,從宇宙中遙望美麗的地球而獲得高峰體驗,剎那間他知道了"宇宙自有它的意義及方向,在那有形的造化之後有一種層次,人類的追求必須提升到全球的資源共享,世界才會是可持續的",米歇爾重返地球後,放棄了太空生涯,投身於環境與生態的運動。 幾年前,幾個北京的心理學家在一次聚會中討論與分享高峰體驗。精神分析學派的賈曉明說:"有一段時間,我特別地忙碌,生活像亂了套似的,一切都不順,心身憔悴。丈夫和孩子拉我去風景區遊玩,我去了。當他們興致勃勃地爬山的時候,我就坐在山腳下一片樹林中等待。我放鬆自己,躺在草地上,初秋的陽光從林間葉縫裡灑下來,我長久的凝視着身邊的一草一木,突然我有了一種很不一樣的感覺,身體變得很輕,像浮在空氣中,內心深處有一種涌動,我開始分不清它是一種喜悅還是一種痛苦,但後來,我有了一種很強的滿足感,內心似乎聽到一種召喚,有了一種使命感,生命的意義一下變得清晰可見,疲憊和煩惱一剎間蒸發了,我又變得生氣勃勃。在以後的生活與事業中,我充滿了靈性,直覺和獻身精神。"華東師大心理博士朱建軍說:"我在做自我分析中也曾有過高峰體驗,那種體驗到來的時候,原本像毛玻璃一樣的自我意識,突然變得清晰透明,我的感官功能變得非常敏銳,我似乎可以看見很遠,聽到很細微的聲音,有一種東西進入了我的意識,那是一種博愛、豁達、樂於自我犧牲的高尚感覺,從此我的個性變得寬容。"我對大家說我的高峰體驗發生在野外,當我獨自對星空的凝視的時候,"剛開始,我對宇宙的博大、深邃和神秘有一種不詳的恐懼感,我不知道我在怕什麼,內心有些顫抖,但我堅持着。突然,我有點感覺不到自己,現實的藩籬融解了,宇空似乎觸手可及,接下來是一種久久的平和、靜宓、愉悅的感覺淹沒了我。"
摺疊編輯本段體驗類型 馬斯洛 馬斯洛 人每一種需求的滿足都會對應一種快樂的體驗,需求的層次不同,得到的快感也不同。人類有多少需求層次呢?現代心理學認為有四個層次:生理需求,情緒需求,理性需求和超越需求,對應着四種動力:本能的動力,情感的動力,心智的動力和心靈的動力。
超越的需求,一直是東方文化中的精髓,佛學中"空",的道家中的"無我",即是一種超越境界。 生活中,人們可能把高峰體驗當作一種時尚的標籤,一些人把事業的成功、物慾的滿足等同於"高峰體驗",也有的人樸素的把登山,競技運動中的快樂稱為"高峰體驗"。讀過韓萱的小說《何謂高峰體驗》,你一定能共感主人翁在長久的尋覓中,隨着理查德克萊德曼的浪漫鋼琴旋律那一剎間的心靈共舞。我不知道韓萱失去"自我感"算不算一種高峰體驗,但電話里女孩的"高峰體驗"顯然不在同一個精神層面。"想融入的那個男人的身體"的她能激發多少心靈的超越呢!情愛的忘我有時是一種孩子與母親粘結的親密再現,渴望被愛人"身體化"的心理趨向等同於嬰兒渴望回到母親的子宮。畢淑敏長篇小說《紅處方》中,描述人吸毒後的"高峰體驗",它的欣快感和高峰體驗有很大的相似性,卻源於一種意識朦朧中的現實解體和自我解體,對現實的逃避是真正的動機。他是自我封閉的,聽不到心靈的歡笑,快感過後是一種精神的蒼白,以及高度的易受暗示性,良知與道德的墜落。很多學者認為"禪"的境界是一種"高峰體驗",但"禪"的境界是不能被描述的,說得出來的東西就不是"禪"。宗教體驗算不算"高峰體驗"?人的信仰的確超越了理性層面,它是靠心靈的力量維持的,宗教體驗中的"獻身、博愛、無私"如果能超越狹隘的教派原則,指向全人類或所有的生命物質,那麼應該算是一種高峰體驗。巫術文化中的"神入","神靈附體",讓一個平凡的人轉變為"神",獲得預言的功能(傳言印第安民族的部落長老都是能聽見"神"召喚的人),這種神秘體驗有時也會被人當作"高峰體驗"。我個人認為:每種文化下對高峰體驗的釋義可能是不同的,但它絕不是瞬間即逝的欣快感,而是一種持久引導人們朝向積極,健康,博愛發展的精神動力。馬斯洛晚年對濫用高峰體驗概念和不擇手段的尋求高峰體驗給人們帶來的危害非常苦惱,他覺得自己的觀念遭到了嚴重誤解。他描述了另一種超越體驗:"不再是一種突發的,剎那間,感性,高潮式的體驗,而是一種通過時間、努力、修煉、奉獻達到的一種心靈境界,能從現實或永恆兩種角度看待生命,從平凡中體會超越"他稱這種體驗叫"高原體驗"。
摺疊編輯本段如何形成 摺疊有關頓悟 高峰體驗的確存在一種精神頓悟的色彩。頓悟需要兩個條件:一是強烈的精神灌注,意識長久的指向某個目標;二是心智的壓抑,心靈積攢了太多的能量。當兩者到了某一個閾值(因人不同)的時候,就會造就這靈光一閃。我相信,更多成功人士的高峰體驗是逐步形成的,隨着學識的淵博,意識的擴展,精神的完滿,像修煉一樣,隨着心靈的成長、提升、淨化,人變得公平、開朗、豁達、寬容、博愛與慈悲,這樣的內心境界誰能說不是一種生命的高峰!高峰體驗的核心是讓人們的心靈得以從現實中解放,他們接受現實,卻保持着高度的心靈自由與超越。有一句經典的東方名言:"世界的所知,眼睛是知者;眼睛的所知,心智是知者;心智的所知,心靈是知者。"那麼心靈又是什麼?我們該如何提升我們的心靈?我個人覺得,心靈不是機體的感知覺,不是渴求與滿足,不是情緒的舒張,不是邏輯推理,但它卻潛藏在理性、思想、欲望、情緒和身體裡,我們可能看不到它,甚至感覺不到它,但它卻滋養着我們。像地平線下的水,在人性的深處打一口井,我們會看到心靈像潔淨甘甜的水慢慢的滲出,聚積,形成。你會明白,生命的常青,思想的燦爛,情感的美麗是因為它的存在和它的滋潤。
一口井可以因為日月變化,風侵雨蝕,被沙石添埋,但靈性還在那裡,只要你願意清理、挖掘與更新,它還會沽沽流淌出來,生命之水依然甘甜,依然清澈。那麼,我們如何尋跡心靈:生命潛能、創造力、智慧、靈感、道德、坦誠、良知、博愛、慈悲、無私、使命感與信仰,對所有生命的珍愛、保護和敬畏,這些都是人類心靈美的標識。在某種意義上,心靈並不屬於個人,也不屬於一個群體,一個種族,它屬於整個人類。在更高的層面,心靈力量可能是所有生命現象的內核,是生命現象的原動力,象徵着宇宙中生命的樸實、堅韌與恆久。心靈不美麗的人是不可能真正得到生命中那種"高峰體驗"的快樂,心靈美麗的人卻可以時時刻刻順手拈來。物慾或情慾的滿足,權利和征服得到的快樂,只是戲劇性的"情緒高潮",而吸毒、酗酒、麻醉品、致幻劑給人的只是空虛、成癮、沉溺與道德淪落,這樣的"高峰體驗"得不償失。
基本步驟
據統計,世界上大約有十分之三的人有過高峰體驗。那麼,我們是不是要把高峰體驗看作是人類的一種普遍經驗呢?美國的Richard Bennett在《尋求你的高峰體驗》中說:"在任何情景下,你有過一種短暫的、突發的、奇妙驚喜的、敬畏的情緒體驗,感覺自我,空間在消失或擴展,那就是一種高峰體驗。"
以下步驟可能幫助你去尋求生命中的"奇妙體驗":
一 開始精神灌注
你用一個不短的時間來思索生命的意義,價值,目的,思索有限與無限、自由與約束、現實與永恆之間的關係。你需要積攢一定情緒壓力,感覺到自我的無助、無能和渺小。
二 選擇一個非常自然的地方
山水、林間,曠野,海岸、峰頂,把心智長久的集中凝視眼前的一花一木、一沙一石、草地、星空、流水、海潮、山巒、地平線上……。
三 感覺自然的力量
然後閉上眼睛,讓風吹拂着你、水流沖刷着你、山林的氣味、蟲鳥的聲音、宇空的深邃包裹着你。感受自然神奇的力量、活力,感受生命中你理解的或不理解的一切。
四 緩慢地思索
讓無意識去思索我是誰?我存在那裡?一百年後,或者一千年後如果我存在,會是什麼?如果我只有一天的生命,什麼對我是最重要的?但不要立即給出答案。
五 放棄自己
然後,深深緩慢的呼吸,放棄那些難以回答的問題,放棄自己,忘卻自己,讓自己完全融入自然之中,意識無意識都隨風而去,隨浪而流,思維停滯,情緒凝結,物我兩忘。
六 尋找心靈
用內視的方法,探索心靈深處那一絲光亮,在它的指引下,你遊走在宇宙的深處,感覺自然的博大,廣闊,神聖,恆久,感受人性的溫暖,和諧,博愛與一體……。
七 體驗高峰
體驗這一時刻內心的寧靜,暢然,平和,舒緩,由此而引發一種緩慢的喜悅、涌動和心靈振盪,聽憑這樣的感覺席捲而來,聽憑心身輕輕的顫慄,激動和欣喜。
八 檢視自己
這種體驗過後,重新來思索生命的意義,價值,目的,思索有限與無限、現實與永恆之間的關係。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你有了對自我的滿足,積極的心態,豐富的靈感和創造力,以及充沛的精力和飽滿的熱情。 對高峰體驗的追求應該是人們追求心靈超越的體操。所以,不管你是第一次或第N次,是否獲得那種超然的感覺,你都要牢牢記住,當這種心靈的提升訓練到了某一個境界,高峰體驗便會突如其來,並終身伴隨和照耀着你。
結語
普陀經中有個故事:十個頭腦簡單的人跨過一條寬闊湍急的河流,他們費了好大的功夫,精疲力竭地到了對岸。領頭的人開始數人數,發現只有九個,另一個人也來數,還是九個。他們難過極了,花了好多時間來搜尋河道,但一無所獲。這引起了路過的人好奇,聽了他們的原由,路過的人看了看說:"你們不正好是十個人嗎!"數數的人都忘了數自己。高峰體驗也一樣,有時,你已經擁有了它,但卻不知道,在你尋找它的時候,它還在幫着你數着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