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洪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馬洪濤 | |
---|---|
主持人 | |
出生 | 1972年1月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主持人 |
知名於 | 曾獲得中國電視獎一等獎和二等獎 |
知名作品 |
《經濟信息聯播》 《經濟半小時》 《環球財經連線》 《高樓平地行》 《如此數字遊戲》。 |
馬洪濤(Li Yong) [1]中央電視台財經頻道主持人。
1995年開始從事電視行業,現主持央視財經頻道《經濟信息聯播》、《經濟半小時》、《環球財經連線》等節目。
主創直播節目《高樓平地行》、調查節目《如此數字遊戲》等節目曾獲得中國電視獎一等獎和二等獎。
人物簡介
馬洪濤一開始在華東師大讀的不是新聞,而是歷史。
但是從小就他就把當一名記者做為了自己的理想。於是在做了4個月政工幹事之後,馬洪濤成了山東廣電系統第一批聘任制記者。
那一年是1994年,當時一同去的有10個人,此後馬洪濤在齊魯頻道和山東衛視認認真真做了六年多的新聞記者。
2001年夏天,馬洪濤離開山東衛視,進入《經濟半小時》。
個人榮譽 1999年《如此數字遊戲》。中國電視獎一等獎。
2000年,《高樓平地行》。2000年中國電視獎一等獎、中國新聞獎二等獎
2003年4月24日,《走進非典隔離區》。
2003年11月9日,《衡陽大火燒出違章建築》。
2005年3月,《朔州礦難:尋找我的父親》。
2005年6月,《梧州告急》。
新聞之路
對於一個大學期間主修歷史的人來說,
做經濟頻道的記者和主持,一定面臨很多想象不到的困難,更何況中央電視台網聚各方精英,競爭的激烈可想而知。從齊魯頻道、山東衛視進入中央電視台,馬洪濤逐漸成長,箇中滋味五味雜陳,卻也順理成章。馬洪濤非常感謝齊魯電視台,因為她讓馬洪濤學會了電視並且愛上了電視。離開她也是必然的選擇,因做媒體要儘可能找最大的舞台。其實,正是在齊魯電視台的積累讓進入中央電視台變成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
說起齊魯電視台,馬洪濤不無眷戀,但作為一名以記者為理想的年輕人,他深知齊魯電視台無法成為他的終點。於是,他離開,為了一貫的理想,勇敢地涉足他一開始並不了解的經濟節目。
做經濟節目,的確比作時政新聞、社會新聞的門檻要高。但是,好在不管是新聞,還是經濟,都是實踐性很高的學科,可以在採訪中學新聞,也可以在採訪中學經濟。所以,始終沒覺得有太多的困難,可能自己對自己要求不夠高。馬洪濤所說的「躲着困難走」並不能單純地理解為畏難,也許可以理解為暫時躲避短兵相接的鋒芒,用更具韌性的方式和困難對抗。
「在採訪中學新聞,在採訪中學經濟」這足以說明他是一個很勇敢的人敢於接受挑戰的人才會充分發掘自己的天份。從「舊聞」到「新聞」,從齊魯電視台到中央電視台,他在每一個節點都對前一段人生做了漂亮的歸納同時又為未來埋下草蛇灰線的伏筆。正是這包含着連綴的收束,讓再次邁步的他面對未知並沒有太多的忐忑。他深知人不可能沒有眷戀,是的,人可以時時回顧,但是需要感恩的曾經絕不意味着他就可以因此裹足不前。
相關介紹
夢想與現實
主持中央電視台的老牌節目《經濟半小時》(實際上,馬洪濤還兼了這個節目的幕後編導工作,同時還是記者。);在梧州水災告急之際,他站在現場為觀眾做了精彩及時的新聞報道;採訪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鄭筱萸、TCL集團董事長總裁李東生、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總經理衛留成等知名人物;又擔任了<創新論壇>的總編導兼主持人馬洪濤身邊圍繞着太多的光環。隔着熒光幕,似乎一切都猶如隔岸觀火,熒光幕背後的馬洪濤,擁有怎樣的人生。從小的夢想是做考古學家或者探險隊員,這兩個職業的相似之處在於,都是要尋找人類未知的真相選擇歷史系和這樣的夢想有直接的關係。
但是,在大學的時候,開始喜歡新聞,這並不背離最初的夢想,做記者同樣是在尋找真相。而且,並不認為歷史和新聞離得很遠,相反,它們很近,眨個眼的功夫,新聞就成了歷史。還有,在師大學會的研究歷史的方法,對調查新聞事實的真相很有幫助。如果沒有廣電用人機制改革,馬洪濤可能現在還是一家科研機構的政工幹事。做政工幹事沒什麼不好,不用疲於奔命,生活可以過得很安逸,也同樣可以很快樂,只不過對一個把記者作為理想的年輕人來說,那就是一件很痛苦的事。馬洪濤成為山東廣電系統第一批聘任制記者,是做了四個月政工幹事之後。對一個記者來說,需要的素質很多,比如敏銳的嗅覺、快速組織語言的能力、團隊合作的精神等等,但是最重要的品質是尊重事實,因為新聞的生命就是真實。沒有系統的學習過新聞學,但是歷史老師都會教導,研究歷史要尊重事實,因為歷史學的生命也是真實。學歷史的時候,為了求證真偽,經常要翻閱大量不同版本、不同出處的史料,然後按照歷史本身的邏輯、按照事物發展的規律作出儘可能接近事實的判斷。做記者的很多工作其實也是這樣。
西藏之行
馬洪濤一直希望自己能到新聞的現場去,而不是像這樣做在演播室里。所以只要台里有到現場去的機會他都會去爭取。他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所以前後到過很多新聞的現場去感受。他不只是熱愛實地採訪,他同樣熱愛生命熱愛生活。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雲,因為從來沒有離天如此之近。於是你可以看到,雲貼着山尖兒飄過,給山穿上一件飄動的花衣裳;於是你也可以看到,雲穿過柳樹的長髮,遮住了柳樹長滿皺紋的臉龐,西藏的山看起來並不高,西藏的柳也算不上參天大樹。
他們之所以能夠和雲這樣交流,之所以可以離天如此之近,只是因為他們站在了青藏高原。
在西藏的日子,常常想:一座山,一棵樹,站在青藏高原這樣的世界屋脊上可以看到完全不同的風景,而一個記者,一個主持人,站在中央電視台這樣的媒體高原上也同樣在享受着令人羨慕的機會。
也許這不是一個非常合適的比喻,但這是一個不需要解釋的事實。馬洪濤開始明白,為什麼同事們都有些工作狂的症狀?為什麼他們都在絞盡腦汁讓自己的作品更加精良?為什麼任何的變化都沒有動搖他們的電視理想?每個人有各自不同的思考和各種各樣的動機,但有些想法是相同的要對得起自己所在的這個媒體高原,也要對得起當年的一腔熱血和已經付出的青春歲月。
就像是那些被文成公主從長安帶到西藏的柳樹,它們能夠在高原生存下來,是因為它們在努力地適應着高原的環境,努力地成為高原生物鏈的組成部分。而且只要生存下來,終有一天它們會發現原來,天離如此之近,雲也可以隨時握手。
重訪大別山
1991年,中央電視台曾到大別製作過特別節目《大別山革命老區行》。
15年過去了,他們再次踏上這片熱土,看看這裡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為了體驗大別山的變化,近日《重訪大別山建設新農村》節目組來到大別山,主持人馬洪濤親自與當地農民一同體驗為出國農民進行的集訓。
為了把農民迅速培訓成為可以適應國外禮儀和文明,擁有一項特殊技能的產業工人,培訓需要學員在三至六個月內掌握10句類似於你好、謝謝、請您放心之類派遣地的日常工作用語。
馬洪濤這次體驗的是派遣去韓國的。語言訓練這一關可難不倒做主持人的馬洪濤,雖然他不懂得韓語但他把拗口的語言用諧音編成方便記憶的漢語,把韓語「什麼地方有焊條」用諧音記為「奧迪還是米格飛機」這可是他記憶神速的小秘訣呦,可就是這種小聰明也讓他鬧了不少笑話,他在犯了錯誤後會把「對不起」誤說成「請您放心」,這樣的小差錯給緊張訓練的學員們帶來了很多趣味,使他們看到了與演播室里完全不同的馬洪濤。雖然在語言學習中主持人比其他學員表現的出色,但在禮儀培訓中馬洪濤還是遇到了一些小尷尬,在迅速的打掃完廁所、倒完垃圾之後,他一路小跑的奔向出口居然忘記了向迎面走來的教官鞠躬,被教官叫住的央視主持人也只得乖乖的給教官鞠躬,本想着可以順利通過卻被告知鞠躬角度不夠90度,尷尬的馬洪濤鞠了一個足夠90度的躬,用韓語說了句「謝謝」,教官被他逗笑了。事後他還在後悔怎麼把「請您原諒」說成「謝謝」了呢,也許是太緊張吧。
馬洪濤學習焊接
禮儀培訓中雖然遇到了一些小麻煩,但是馬洪濤在焊接技術訓練中卻表現的很出色。瞧,馬洪濤學的多認真。他說他喜歡焊接時火花四濺的感覺。更為可喜的是他第一次焊接就得到了教官的一致好評。馬洪濤最害怕的要算是體能測試了。20個俯臥撐、50個蹲起、5000米長跑對他而言可是個不小的挑戰呢。瞧,別人都在做俯臥撐,馬洪濤卻堅持不住了撐在原地不動,這可是嚴重的違規喔,可是教官卻被他的可愛逗笑了。雖然他體力不支,但大家為他不放棄的精神加油。好容易把俯臥撐這項做完了,在做50個蹲起時卻着實讓大家虛驚了一場,幾個蹲起過後他猛的一起身,一陣眩暈差點摔倒在地,大家立即把他扶去休息,着實為他捏了一把汗,幸好休息一段過後並無大礙。看來在短期內增強自己的體能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馬洪濤進行體能訓練 在最終的考核中,礙於面子的馬洪濤哪肯在那麼多人面前「丟臉」呢,他掌握了平時運動的小竅門,出人意料的完成了所有的體能任務,他尤其感慨地說在最後5000米長跑中隊友一直與他齊頭並進,在他落後時鼓勵他,給了他堅持下來的信心,雖然並沒有按時跑完5000米,教官卻因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讓他們順利的通過了此次考核。考核過後,馬洪濤感慨地說:「這是我經歷的最殘酷的一次訓練。」看着疲憊的馬洪濤,我們能體會到這段集訓的艱苦,把農民在短期內培養成為一名產業工人,並成功的進行跨國勞務輸出實屬不易。大別山農民的轉變促成了大別山整體經濟面貌的變化,今天的大別山讓我們看到了社會主義新農村蓬勃發展的前景。
主持活動
曾經主持過的活動包括: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論壇、CCTV中國經濟論壇、CCTV年度汽車盛典、CCTV縣域經濟論壇、CCTV中國年度品牌發布盛典、全球汽車論壇、全球海運年會、新浪金麒麟論壇、搜狐新視角論壇、騰訊智慧峰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