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坊街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馬坊街道,青海省西寧市城北區下轄街道,地處城北區中西部,東與小橋街道相連,南臨湟水河,西與大堡子鎮毗鄰,北與湟中縣海子溝鄉接壤。行政區域面積12平方千米。
截至2011年末,馬坊街道戶籍人口有6.26萬人。截至2019年10月,馬坊街道下轄4個行政村,9個社區。 [1]
2011年,馬坊街道農民人均純收入9797元。
中文名: 馬坊街道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青海省西寧市城北區
地理位置: 城北區中西部
面 積: 12 km²
下轄地區: 4個行政村,9個社區
電話區號: 0971
郵政區碼: 810003
人 口: 6.26萬人(截至2011年末戶籍人口)
目錄
建置沿革
從20世紀50年代後期開始,隨着工業企業的不斷興建,馬坊一帶形成新市區。
1963年,重新成立小橋街道,在柴達木路設居民委員會,馬坊一帶的非農人口歸居民委員會管轄。
1972年6月,設置成立馬坊街道,歸城西區領導,下設5個居民委員會。
1974年上半年,陸續發展到14個居民委員會。
1977年2月,將原三其第三、四、五居民委員會和大堡子第一、二居民委員會劃給新成立的三其街道。
1982年,馬坊街道增設水河南岸居民委員會和彭家寨居民委員會。
1986年1月,水河南岸居民委員會和彭家寨居民委員會。劃歸城西區古城台街道。
1986年6月,馬坊街道劃歸城北區。
2004年7月,三其街道合併到馬坊街道,並將小橋街道的鹽莊社區、大堡子鎮的三其村劃給馬坊街道。
行政區劃
2011年末,馬坊街道下轄9個社區:鹽莊、幸福、欣樂、光明、新村、馬坊東、青工、汽運、西杏園,下轄4個行政村:鹽莊、馬坊、西杏園、三其,下設265個居民小組、21個村民小組。
截至2019年10月,馬坊街道下轄9個社區:西杏園社區、馬坊東社區、青工社區、汽運社區、光明社區、新村社區、欣樂社區、幸福社區、海湖橋西社區,4個行政村:西杏園村、馬坊村、鹽莊村、三其村。
地理環境
馬坊街道,地處城北區中西部,東與小橋街道相連,南臨湟水河,西與大堡子鎮毗鄰,北與湟中縣海子溝鄉接壤。行政區域面積12平方千米。
人口
2011年末,馬坊街道轄區總人口6.26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21萬人,城鎮化率83.2%。另有流動人口0.44萬人。總人口中,男性3.53萬人,占56.3%;女性2.74萬人,占43.7%。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5.81萬人,占92.8%;有回、藏、滿、蒙古、土、朝鮮、撒拉、苗8個少數民族,共4478人,占7.2%。2011年,人口出生率5.8‰,人口死亡率4‰,人口自然增長率1.8‰。
經濟
綜述
2011年,馬坊街道農民人均純收入9797元。
農業
2011年,馬坊街道農業總產值837.4萬元。糧食作物以小麥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138噸,人均22千克,其中小麥123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蔬菜、油料等。2011年,蔬菜種植面積682畝,產量2062噸;油料產量15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1212頭,年末存欄300頭,出欄912頭;牛飼養量77頭出欄35頭;羊飼養量1937隻,年末存欄1025隻,出欄912隻截至2011年末,累計造林2萬畝,其中退耕還林1.2萬畝,綠化荒山荒坡0.5萬畝,三北防護林0.3萬畝。
工業
2011年,馬坊街道工業總產值達到3.3億元,工業增加值7112萬元;工業銷售產值3.2億元,產銷率為97%;工業項目投入3880萬元;固定資產投資項目9項,投資總值1.99億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馬坊街道有幼兒園13所,在園幼兒1278人,專任教師80人;小學4所,在校生2659人,專任教師157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628人,專任教師95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民辦學校1所,即青海銘鑫實業技術學校。
文化事業
2011年末,馬坊街道有民間文化演出隊9個,成員200個。文化行業事業單位從業人員1人,主要民間文化演出隊有舞蹈隊、曲藝隊。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剪紙、刺繡、堆繡、唐卡等。
社會保障
2011年,馬坊街道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955戶人數4411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02戶,人數136人。農村五保散供養5人,支出2.62萬元,農村臨時救助3人次,支出0.3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8人。發放定救定補金11.6萬元,發放優撫對象門診補助2.24萬元。社區服務設施9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9個,新增就業人員1310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810人,完成創業培訓135人,農業科技培訓1021人次。
交通運輸
馬坊街道境內有公路S103、G6穿過。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相傳明嘉靖年間,馬坊街道這一帶林木蔥蘢,青草沒膝,是牧養戰馬的好地方,曾建有不少馬廄,故稱馬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