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鬚鯊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鬚鯊科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鬚鯊科,形稍尖,眼無瞬膜。鬚鯊主要分布在西太平洋海域,目前全球已知共3屬6種,台灣紀錄1屬2種。

簡介

有口鼻溝。鰓裂5對。背鰭2個,無棘,第1背鰭位於腹鰭上方或後方,第2背鰭常位於臀鰭前面。椎骨內的石灰質片,圍繞椎體成放射狀。多棲於近海海底,以魚類、軟體動物或甲殼動物等為食。為熱帶及亞熱帶水域的中小型魚類,近海底層棲息。它的最後二--三個鰓型位於胸鰭基部的上方。我國大多產在南海、東海。常見的有豹紋鯊、及日本鬚鯊。廣布於熱帶和亞熱帶。在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海區尤為繁盛。中國現有5屬約9種,都是小型鯊魚,淺海種類,體具斑紋保護色。

評價

鬚鯊科魚類的身體是較長的縱扁型。頭部寬而扁平,頭側有特殊的肉垂,吻部很短,眼睛位於背位,有眼袋但無瞬膜,噴水孔比眼睛直徑大得多,位於眼睛的側下方;鰓裂小,第四與第五對鰓裂或分離或靠近,但不會重疊。鼻孔邊緣有許多長而分枝、尖凸的須,也有鼻溝和鼻褶。口裂寬大,幾乎與整個頭部同寬;下頷縫合處呈凹陷狀,上頷是犬齒,下頷則有中央齒尖,側齒尖則不一定有。

鬚鯊科魚類的兩枚背鰭長度幾乎相等,第一背鰭的起點位置,通常與腹鰭基底的末端相對或略微向後,末端位置則比腹鰭后角還要遠得多。胸鰭呈寬圓形,比腹鰭稍大,腹鰭又比背鰭和臀鰭大;臀鰭比第二背鰭略小,起點位置通常與第二背鰭基底起點後三分之一處或末端相對,外側角度很明顯,和尾鰭下葉之間,只有一個狹窄的凹槽相隔。尾鰭上葉的上揚角度不甚明顯,長度約為身體全長的四分之一。體色複雜,變化頗多。

鬚鯊科魚類也常被稱為「豆腐鯊」,它們是近海底棲的中大型鯊魚,行動遲緩,經常懶洋洋地停留在礁沙底床上藻叢間休息,除了捕食外,除非被刻意激怒,它們很少會主動攻擊人類。[1]

參考文獻

  1. 鬚鯊科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