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青木正兒《北京風俗圖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青木正兒《北京風俗圖譜》

青木正兒Aoki Masaru (1887-1964年12月2日)號迷陽,生於日本山口縣下關。出身於漢方醫師之家。從小就受到傳統漢學教育,少年時即嗜好中國畫與中國古典文學,是日本漢學界京都學派的領袖之一。[1] 在中學時代,喜讀《西廂記》等中國古典作品,在大學學習時代,致力於「元曲」的研究。

1908年,進京都帝國大學後,師事狩野直喜 (1868-1947)。狩野直喜是日本研究中國文學史的先驅之一。在狩野直喜的指導下,他廣泛涉獵《元曲選》、《嘯餘譜》等曲學書籍,並對元雜劇進行了專門研究。

1911年,以《元曲研究》一文從京都帝國大學中國哲學文學科畢業。後任教於同誌社大學。

1919年,與京大同學小島佑馬本田成之等組成「麗澤社」,創辦《支那學》雜誌。並在該雜誌上發表《以胡適為中心的中國文學革命》,是向日本介紹中國新文化運動及其中心人物胡適的第一篇文章。

1922年,赴中國,並與畫友組織「考盤社」,研究南畫。[2]

1923年,青木正兒任仙台東北帝國大學助教,後歷任京都帝國大學、山口大學教授。三十年代,青木正兒就被中國學術界譽為「日本新起的漢學家中有數的人物」,後更被譽為「舊本研究中國曲學的泰斗」。

1924年,任教東北帝國大學。

念起畫下北京民俗風情

1925年,他到北京遊學,觀察到隨著西學東漸之風日盛,中國很多古老有趣的風俗,正在慢慢消失,於是他產生了要把北京的風情民俗畫下來的念頭。他延請中國畫師繪製了一百多幅北京風俗彩圖。隨著遊學結束,這些風俗圖被他帶回日本,由日本東北大學收藏。[3]

1925—1926年間,兩次訪問中國,除了相關的學術論文以外,還留下了不少如《江南春》、《竹頭木屑》的行紀,《北京風俗圖譜》的繪圖記錄。[4]

《北京風俗圖譜》

1963年,為促進中日邦交,永樂宮壁畫摹本及建築模型赴日展覽,一同訪日的中國文物博物館研究所所長王冶秋去了仙台,恰好見到這部圖譜,非常感慨,希望能影印出版此譜。此後,平凡社打算將之收入「東洋文庫」,並請中國文學專業出身的內田道夫(1916- 2000)撰寫解說。平凡社最初也想影印彩圖,但考慮到成本,終於還是暫以黑白版面世。

1964年,平凡社出版了兩卷本《北京風俗圖譜》。已入暮年的[青木正兒]]欣然為此書作序,「此圖譜系大正末年,餘於北京留學中起草,制定目錄,命當地畫工繪製而得…… 光陰荏苒,結果餘轉任京都大學,圖譜底本徒勞擱置於東北大學圖書館內。然而近日幸得東北大學教授內田道夫博士珍惜此譜,業餘執筆著作圖說,又有平凡社將之與圖譜一併刊行,誠為無比欣悅可感之事」云云。

就在作序的這一年12月2日,青木正兒在立命館授課後離開教室,突然栽倒,猝然辭世。

1986年6月,平凡社終以彩印橫十六開本出版此譜。圖譜請中國史學者寺田隆信作解說,「《圖譜》完成後至今,已至第六十一年。其間北京經歷了滄桑巨變。屢經動盪,政治方面亦屢屢更換主人公。因而於風俗、生活樣式方面亦有極大影響」,「但歷史與傳統中培養的風俗,並不會這樣簡單地消失。稍加註意及觀察,會很意外地發現,舊風俗依然存留」。寺田以歷史學者的眼光摭拾文獻,與圖譜所繪情形一一對照、解釋,又介紹自己1981年10月至次年7月在北京的種種見聞。那是複甦中的北京,是許多日本學者念念不忘的、新鮮又質樸的北京。

2015—2019年,耗時近四年,《北京風俗圖譜》彩色版首次引進出版,將近一百年前的老北京風俗回到國人視野,大家得以一覽20世紀老北京的風貌。

《北京風俗圖譜》,以一百餘幅老北京風俗彩畫廣泛地反映了中國民間傳統活動、婚葬祭祀儀式、生活用品、服裝食物、娛樂、戲劇、技藝等民間習俗。同時,每幅畫的解說都博採古今文獻,除了講述社會風俗,還對其與歷史文化的關係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北京風俗圖譜》內文圖

《夜市擺攤兒小賣》

書中也介紹到,在白天,也常常有小販沿街叫賣,賣細花、賣耍貨、賣雞毛撣子、賣切糕(是的,那個時候就有切糕了)、賣混沌,各種名目應有盡有。這種流動攤點的形式最早出現在宋朝打破坊市限制後,而之後各朝代畫家所作的不同版本的《貨郎圖》便是明證。

大街上眾多的小攤兒賣日用雜貨,「夜市」是晚飯後散步的市民駐足遊覽的地方。夜市賣的多是日用品,價格與普通的商店相比便宜一點。所謂「貪賤買老牛」─貪小便宜吃大虧─稍不注意,就會買沒有用的東西。

《賣細花》

根據蔡繩格的《燕市貨聲》,吆喝「翠啊花」的是賣翡翠玉簪的,吆喝「賣綾絹花囉 」的是賣假花的。這是兩個二尺左右的紙箱上串著一根棍子,擔在肩上走。如圖,綠色的箱子用扁擔前後挑著,也有隻挑後面的箱子的,裡面的商品是絹、燈心草、紙、蠟等材料製作的細花飾物、蝴蝶、絨球等。其中細花相當逼真,很漂亮,頗受市井的孩子和婦女們歡迎。各種各樣有趣的細花裝飾,戴在女子的頭上和胸前的風景,光是想像就不由得微笑起來。[5]

《春聯門神》

春聯是貼在家門或房間入口處左右柱子上的紅色長紙。上面寫著喜迎正月的吉慶文字。

宅第的門上一般貼著如下的聯句:「詩書繼世,忠厚傳家」 「雲獻吉祥星聯福壽」「 花開富貴,竹報平安」「天增福祿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等。

門上的橫幅是「出入亨通」「五福臨門」等橫批。屏門 ( 裡面猶如屏風的四扇門 ) 斜貼著四方形的紙,寫著「福」字的叫「斗方」。這些斗方都是用紅紙(或雙紅紙)為底。

拖床冰嬉

過了冬至,河川凍得堅硬,木製的冰床開始登場,縴夫用冰床運送客人,貴族在宮中的冰上滑冰床玩;穿冰鞋的人,從北京城外護城河滑到運河,途中穿過幾個水門,能到達通州。

冬天深夜,商販提著小油燈,在巷子裡一邊吆喝,一邊走,挑著一包一包的落花生、水蘿蔔、最適合下酒的豬頭肉,吆喝聲此起彼伏,富有風情……

一百年前北京人是這樣生活的,我們對這些的記憶逐漸逝去,有一個日本人卻想挽留它。[6]

《接神爆竹》

接神儀式在置放了諸神之像的天地桌或接神桌前舉行,由家中長者主持。主人身穿禮服點上炷香後下拜,並視情形在不同時間將供桌上神像取下與紙元寶等物一同燒掉。接神桌上有序擺放的寶塔形貢品即蜜供,是一種麵粉做的點心,可提早從白雲觀等廟觀處訂製,再由廟觀在接神祭祀的日子送上門來。填倉節後人們互相饋送這些蜜供,稱為「送供尖」。迎回神明後還須出門完成拜神儀式,之後再拜家廟、拜父母,用敬神崇祖的禮俗來恭賀新年。

在人們迎神下凡的儀式里打頭陣的便是爆竹了——取禳災驅鬼、迎接吉祥之意。

爆竹應該是年節里最引人注意的事物了。自祭灶後,諸神(如灶神、財神、福神、貴神、喜神等)紛紛回到天宮,不再過問人間俗事。至新年來臨,灶神和其他諸神又一次「下界降吉祥」。在人們迎神下凡的儀式里打頭陣的便是爆竹了——取禳災驅鬼、迎接吉祥之意。於兒童而言,放爆竹是更具有娛樂性的事情。男孩子在大人監護下一手持香點燃「二踢腳」和「掛鞭」時,另一手不忘捂住耳朵,頗有童趣。

《元宵燈市》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或燈宵,是春節中最後的盛大節日。正月十五觀燈源於古代對太一神的祭祀,後與佛教燃燈習俗結合,延續至今。明清時北京的燈節最為盛大。

家家戶戶都懸掛燈籠。燈市歷史源流悠長,唐代便有了記載,宋代汴梁的燈市已經熱鬧非常。元宵燈市搭有燈棚,其中貨物從玉器珠寶到日常用品應有盡有,不過各色燈彩應是燈市當之無愧的焦點。它們多以紗絹玻璃等材料製成,做工精細,造型別致,種類豐富,如四方燈、六角燈、八角宮燈以及長方形的對子燈。

燈彩主題多樣,有植物花卉,有古今故事,也有供人猜玩的謎語。各式構思精巧的煙火花炮也是元宵不可缺少的元素。元宵前後,男女老幼都出門賞燈彩,觀煙花,看雜耍。在紅火美麗的彩燈裝飾與映襯之下,由舊年向新年的過渡儀式也基本完成。至此以後,春節的熱鬧氣氛開始消散,人們就要從狂歡之中平靜下來,慢慢回歸正常的工作與生活。[7]

《北京風俗圖譜》目錄

北京的歷史· · · · · ·[8]

歲時第一

1.春聯門神

2.接神爆竹

3.元宵燈市

4.喇嘛打鬼

5.廠甸年節

6.白雲開廟

7.清明戴柳

8.彩絲系虎

9.什剎賞蓮

10.閨女丟針

11.盂蘭法船

12.中元蓮燈

13.二閘河燈

14.中秋拜月

15.重陽登高

16.拖床冰嬉

17.祭祀灶神

18.臘月畫棚

禮俗第二婚禮

1.搭棚結彩

2.送妝

3.上轎

4.迎親――常禮

5.迎親――盛儀之一

6.迎親――盛儀之二

7.迎親――盛儀之三

8.迎親――盛儀之四

9.拜天

10.合卺

禮俗第二葬禮

11.喪事搭棚

12.停屍

13.掛孝

14.首期唪經

15.送三――其一

16.送三――其二

17.出殯――其一

18.出殯― ―其二

19.安葬

20.圓墳

21.燒傘

22.燒船

23.男女揖拜請安

居處第三

1.居宅全景

2.正廳

3.書齋

4.居室

5.閨房

6.廚房

7.王府門前

8.王府門內

9.王府花園

10.農家工作圖

服飾第四

1.男子服裝

2.女子服裝

3.旗人女子服裝

4.漢人女子服裝

5.衣服裙帶――其一

6.衣服裙帶――其二

7.衣服裙帶――其三

8.朝服

9.禮冠便帽

10.婦女頭髻――其一

3.打茶圍

4.打麻雀

5.吸大煙

6.養鳥

7.鬥蛐蛐

8.童子嬉戲――其一

9.童子嬉戲――其二

伎藝第八

1.戲台全景

2.腳色各種――其一

3.腳色各種――其二

4.腳色各種――其三

5.樂器各種

6.傀儡戲

7.灤州影戲

8.說書

9.大鼓書

10.道情、蓮花落

11.秧歌戲(高蹺戲)

12.跑旱船

13.耍獅子戲

14.武藝

15.耍猴子戲

16.耍耗子戲

北京的古蹟

寄語彩色版(寺田隆信)

跋(內田道夫)

譯後記(張小鋼)

附錄

關於日本東北大學史料館所藏有關青木史料的解說(張小鋼)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