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陷 |
陷(拼音:xiàn)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漢字(常用字) 。陷的古字寫作臽,始見於甲骨文,像人落入陷阱。後加阝(阜)旁成為陷。
陷本義指陷落,引申指陷阱、坑穴,又引申為凹下。由坑穴下陷引申為過失、缺失。
作動詞用時,表示抽象義,指陷害。陷用於使動,表示使陷落、攻陷。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陷
拼音; xiàn
部首; 阝(左)
五筆; BQVG(86);BQEG(98)
倉頡; NLNHX
鄭碼; YRNB
字級; 一級(2138)
平水韻; 去聲第三十·陷
統一碼; 9677
注音字母; ㄒㄧㄢˋ
總筆畫數; 2+8
GBK編碼; CFDD
筆順編號; 5235321511
四角碼; 7727₇
異體字; 埳、臽、䧟、�、�
造字法; 會意字、形聲字
結構; 合體字,左右結構
文字源流
陷的本字是臽。臽是會意字,甲骨文作圖1、2等形,像一個人(圖B)陷落在坑裡(圖A)的樣子。於省吾《甲骨文字釋林》中說:"甲骨文的'今日臽'是指陷人以祭言之。"意思是活埋人進行祭祀。也有人認為就是單純掉進陷阱的意思。商代金文作圖3,上部為跪坐的人形,與從人同。西周金文(圖4)人與女合為一個構件,下變為臼。可能因為到後世已看不出人掉進"陷阱"的意思,此字到篆文(圖5)在其左加了"阜(後來寫作阝)"旁寫作"陷",成為形聲兼會意字。凡是從"阜"的字,大多與高山、建築或從上而下的動作有關。所以"陷"表掉進陷阱的意義更加明顯了。"臽"已不再是常用字,但仍然保留在了一些形聲字當中,如餡、焰、閻等。
"陷"由本義陷進、墜入,引申指穿透、刺破。戰爭中,攻進對方的陣地,或攻破對方的城池,也叫"陷",就是陷落、攻破的意思。如說"攻城陷陣"。獵人捕捉野獸,在地上挖個深坑,上面偽裝好,野獸經過,掉進坑中,這就是"陷坑",又叫"陷阱"。設計害人,使人上當受騙,掉進圈套之中,稱之為"陷害"。"陷"還用來比喻深深進入某種境界或某種思想活動之中。如"陷入沉思,陷入深淵"。"陷"還有凹進的意思,因為凹進也是一種陷入。"陷"還有短缺的意思,因此稱某些欠缺或不夠完備的地方,是"缺陷"。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卷十四下】【踏部】戶䟟切(xiàn)
高下也。一曰陊也。從踏從臽,臽亦聲。
說文解字注
高下也。高下者,高與下有懸絕之勢也。高下之形曰陷,故自高入於下亦曰陷,義之引申也。《易》曰:"坎,陷也。"謂陽陷陰中也。凡深沒其中曰陷。
從踏,臽聲。大徐作從踏,從臽,臽亦聲。戶䟟切,八部。
摺疊廣韻 戶韽切,去陷匣 ‖ 臽聲談3部(xiàn)
陷,入地隤也。戶韽切。五。
康熙字典
【戌集中】【阜字部】陷 ·康熙筆畫:16 ·部外筆畫:8
《唐韻》戶韽切。《集韻》《韻會》《正韻》乎韽切。並音䐄。《說文》:高下也。一曰陊也。《玉篇》:墜入地也,沒也,隤也。《易·需·彖》:剛健而不陷。《史記·灌夫傳》:戰常陷堅。
又《魯語》子服景伯戒宰人曰:陷而入於恭。注:猶失過也。
《玉篇》:亦作錎。《集韻》:同埳。《篇海》:亦作躂。[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