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陳柱 | |
---|---|
著名史學家,國學家 | |
出生 |
1890 廣西北流 |
逝世 | 1944 |
國籍 | 中國 |
民族 | 漢 |
職業 | 著名史學家 |
陳柱(1890-1944),字柱尊,號守玄,廣西北流人。著名史學家,國學家[1],師從唐文治。曾任教於中央大學、交通大學上海分部。陳柱勤於國學,博聞強記,根基厚實,精於子學,一生著作等身,五十餘年著述九十餘種,議論遍及經史子集四部,實不多見[2]。
著述中以《守玄閣文字學》、《小學考據》、《公羊家哲學》、《墨子間詁補正》、《三書堂叢書》、《文心雕龍校注》、《墨子十論》、《諸子概論》、《中國散文史》等最為精闢。深受學界前輩和師友的推崇讚賞。
國學大師唐文治評價他說:「橫空而來,足使千古學人才人一起俯首[3]。
簡介
陳柱尊精於子學著作有120多種,以國學論著為大體,其中又以子學著作為主體.有《老子集訓》、《公孫龍子集解》、《中國學術討論集1、2集》、《墨子十論》、《公羊家哲學》。其中又以《守玄閣文字學》《小學考據》《公羊家哲學》《墨子間詁補正》《三書堂叢書》《文心雕龍校注》《墨子十論》《子二十六論》等書最為精闢,深受學界推崇、讚賞.陳柱子學之外的著作有《中國散文史》,為「中國文化史叢書」或「學術經典」、中國古代散文史的開山之作。
陳柱尊是南社重要詩人其詩作集為《待焚詩稿》,並有《守玄閣詩集》若干集。
與陳柱尊同時期的北流文化名人馮振,馮振(1897—1983),字振心,自號「自然室主人」,原名馮汝鐸。是中國著名的教育家、古典文學專家、詩人,其畢生愛好和主要精力都放在治詩、先秦諸子、宋明理學及古文辭上。馮振著作詩學論著以《詩詞雜話》、《七言律髓》、《七言絕句作法舉偶》為代表,。他的先秦諸子研究以《老子通證》、《韓非子論略及提要》、《荀子講記》和《呂氏春秋高注訂補》為代表。馮振擅長七言格律詩,一生創作詩詞近千首,大都收集在《自然室詩稿》中。馮振治學嚴謹,執教醇篤,被譽為「廣西才子」。
陳柱年譜
1891年(光緒十七年 辛卯) 1歲
陳柱,一名繩孔,字柱尊,號守玄,光緒十七年出生於廣西北流民樂鎮蘿村。
出生於商宦之家,世代書香。案《先君子干丞公行述》:「其先蓋出於浙江天台,至宋景炎間,遠祖為諱楠公,以進士官司漏令。時當革鼎,恥事二姓,遂棄官不仕,隱居縣之西。自是之後,歷二十一世而至先王父,皆世著清聽。……家固素封,值咸豐之亂,遷徙流離,散亡過半,其後宦歿雷州,家遂益微。」(《守玄閣文稿選》之《先君子干丞公行述》篇15頁)
陳柱八言金文對聯
陳柱之父名陳開楨。「諱開楨,字干丞,前清歲貢生。生於咸豐丙辰年五月二八日辰時,壽終於民國十年夏曆辛酉歲二月初三日亥時。歷任北流保衛團局董事、勸學所總董、東四里鎮自治會董事、十里局董事、十里師範學校校長、十村雨等小學校校長等職。」(《守玄閣文稿選》之《先君子干丞公行述》篇15頁)
陳柱生母姓杜,名坤元,字資生,為容縣大南鄉杜武秀之長女。
陳柱為長子。其父陳開楨「原配同邑梁太夫人無子。續配容縣杜太夫人,生女二人,子二人,長為柱,一名繩孔,次名瑩,一名繩孟。」(《守玄閣文稿選》之《先君子干丞公行述》篇15頁)
1896年(光緒二十二年 丙申) 6歲
「柱年五歲時,聰慧頗異於常兒。」(《守玄閣文稿選》之《老母墓志銘》23頁)
此年,陳柱胞弟出世,名瑩,一名繩孟,生於光緒二十二年,死於民國九年。《老母墓志銘》:「三六生吾弟瑩。」(《守玄閣文稿選》22頁)
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 戊戌) 8歲
童年家境清寒。案《老母墓志銘》「吾家本富厚,曾祖父時以斗量錢。及祖父經咸豐之亂,家人盡被虜,傾家產之半以贖。亂定後,出資修邑城,築道路,輕財如敝履,趨義如嗜欲,好俠如恤貧,家遂日困。後又宦死雷州,我父昆弟傾家財與棺歸,家遂四壁立。」其父「兼職雖多,往往以己俸分贈同人之貧者。故我父雖為邑名紳士,任要職,而吾家清寒如故。」 「柱七八歲時,每旬日不食肉,我父恆不家食。母子四人,共食雞子一枚而已。」(《守玄閣文稿選》之《老母墓志銘》22頁)
1913年(民國二年 癸丑) 23歲
作《答馮振心書》、《答蘇寓庸先生書》。(《守玄閣文稿選》)
1914年(民國三年 甲寅) 24歲
從日本讀中學畢業歸國,考入南洋大學(交通大學)電機系學習。因以文學見長,遂改攻文學。
讀書既遍,而撰述亦隨之漸夥。「蓋自二十二三以至三十之年,其治經子亦莫非以為文者。然納蘭氏《通志堂》、阮氏《學海堂》之書,已博覽無遺,於是並好佛典,既而棄去,專治考證。十餘年間,成《易學》、《尚書學》、《公羊哲學》、《周禮通論》、《中庸通義》、《字論》、《老子合訓》、《老學八篇》、《墨子間詁補正》、《墨學十論》等,都數百萬言。合以詩文雜著等共百餘種,蓋千餘萬言。」(《守玄閣文稿選》102頁)
讀書極富,每於同學中講論。《莊子內篇學自序》:「回憶畢業南洋時,以文學受之於錫山唐蔚之先生。於經獨好《易》《詩》《書》,於史獨好馬班,於子獨好老莊荀韓,於文獨好楚詞漢賦,又好《說文》之學。同學聞風興起,嘗請柱講論群書。聽者恆二三十人,忘其班級之高下。校長知其然也,亦以極廣之寢室置柱,每下午四時下課,而室未嘗不為之滿,且莫不正襟危坐以聽,聽時儼如師生。雖今之上庠講壇,其肅穆不能及也。凡所論壇,以老莊及辭賦為多。」
1915年(民國四年 乙卯) 25歲
因病離校半年,病癒,未及畢業即受聘為國文教席。《莊子內篇學自序》:「未幾柱以腦病離校。閱半年即奉校長唐先生之命,承乏母校國文教席。於時校中有國文大會之設,每星期日為諸同學講國文,校長唐先生講《周易》,國文科長李頌韓先生講《國語》《國策》,柱講《莊子》。柱雖寡學,而聽講之眾常二三百人。」
作《游西竺山賦》、《井序》、《與張友藝書》、《與鍾震吾書》。(《守玄閣文稿選》)
1916年(民國五年 丙辰) 26歲
任廣西省立梧州第二中學校長,着力整頓。其教育之法,以孔孟荀卿為師法,誦讀群經、諸子說、《文選》諸書,又以紀律、軍法為訓導。《待焚文稿自序》:「年二十五,長廣西省立梧州中學校,銳志整飭,始則革去學生八九十人,全省譁然,省議會且將彈劾,已而學生說服,德學卓越,兀然冠一省,而文學尤彬彬日成。凡群經、諸子說、《文選》諸書,諸生皆能誦之。以軍法部勒學生,整齊劃一,自衣履以至頭髮,長短無敢有異狀,而食飲談笑則視如父兄子弟。禁早婚,興圖書館,造學校林,歲植樹數十萬株。令學生課餘為竹木藤器,凡校中器具,次第以學生製品代之,皆先試於一校,而後白於省府,冀次第推行於一省。故當時雖為一校之長,而隱隱欲轉移全省教育矣。凡入訓於校,出昭於眾,皆諄諄以孔孟荀卿為師法,相與講學之士,若湖南陳天倪、譚戒甫、劉柏雲,安徽程演生,江蘇朱東潤,及同邑馮振心,皆卓然積學能文之士,今皆為上庠教授主任者也。志氣既行,聲應益盛,以故省中大吏,多敬重之。」(《守玄閣文稿選》105頁)
時與友朋論學。《守玄閣詩文話》:「自民國五年長省立第二中學,時與泰興朱君東潤,及玉林陶生守中,邑子馮振心,族侄畏天,文酒之會,幾無虛日。」(《中國學術討論集》180頁)
作《莊子內篇通論》、《祭黃上將克強先生文》、《送馮揮之序》、《祭故上將蔡公文》、《陳處士曉東先生誄》。(《守玄閣文稿選》)
唐文治作《贈陳柱尊序》,云:「陳生柱尊從學於予有年矣,篤信好學,如饑渴之於飲食,予激賞之,以為吾道之干城,而陳生亦視余為知己。」(《茹經堂文集》二編卷七)
1917年(民國六年 丁巳) 27歲
作《虱賦有序》、《羯賦》、《月賦》、《記家園》、《記桂林之游》、《乾卦通論》、《坤卦通論》、《泰否二卦合論》、《莊子內篇通論》、《詩經正葩》、《答某前輩論文書》。(《守玄閣文稿選》)
《守玄閣詩學敘》:「柱自民國五年,講學於蒼梧之郡,閔人情之暴戾,痛風俗之澆薄,爰於明年,著詩經正葩。」(《守玄閣文稿選》78頁)
唐文治作《與陳生柱尊書》。(《茹經堂文集》二編卷四)
十月二十九日,作《答唐蔚之先生論文書》。(《守玄閣文稿選》)
1918年(民國七年 戊午) 28歲
此年,為蘇寓庸《叢桂山詩》作序。(《守玄閣文稿選》)
1919年(民國八年 已末) 29歲
游桂平西山,作詩《菩薩蠻》、《夜合花》、《思帝鄉》、《高陽台》諸詞。《菩薩蠻》小序:「民國八年,游桂平西山,山有小溪,清淺可愛。爰置臥幾於溪中,臥吟於其上。因思平生樂事,如此者正復無幾也。聊填二闕,以志嘉游云爾。」(《中國學術討論集》第一集,105頁)
1920年(民國九年 庚申) 30歲
三月,陳柱胞弟陳瑩客死廣州。《先君子干丞公行述》:「子二人……次名瑩,一名繩孟。不幸以去年三月客死廣州。」(《守玄閣文稿選》21頁)
春,率諸生游桂林,受到桂軍第某路司令劉震寰的熱情招待。《待焚文稿自序》:「劉震寰者,桂軍第某路司令,向駐平樂,慷慨好士。九年春,柱率諸生游桂林,道平樂。劉軍列隊迎,回亦列隊送。嘗於席間時時諷以急練兵待時,遂訂交。」(《守玄閣文稿選》106頁)
十二月,陳柱回故里。《先君子干丞公行述》:「不孝告假歸里,以不孝所著《守玄閣易學》、《大學通義》等進呈。先君子披閱屢日,對不孝嘆曰:『余於《五經》異同之義,亦欲稍有論列,人事倉促,不能成矣,著書誠不易哉!』不孝又以所著詩文集進呈,閱十餘日。不孝將復之蒼梧,求取詩文隨行。先君子告不孝曰:『我尚未閱畢,可稍待異日我垂寄與汝。』」(《守玄閣文稿選》19頁)
此年,作《十萬卷樓藏書銘》。
1921年(民國十年 辛酉) 31歲
正月,返梧州。
二月初三日,陳柱之父陳開楨去世。《先君子干丞公行述》:「而孰料不孝別後至梧方十日,而先君子竟已棄世。哀哉!痛哉!」(《守玄閣文稿選》20頁)
案《先君子干丞公行述》:「先王父原配先王母李氏,生女一,無子。繼配先王母彭氏。先王父三子四女,長子為先伯父龍階公,庶出子也。次子為先伯父子合公,第三子則先君子也。與子合公皆彭出。」「龍階公與先君子均先後列博士弟子員,而先君子年方十六耳。先君子性尤聰穎,少年文名籍甚,以五屬經古試弟一食廩餼。每試於鄉,被中者屢,卒為主司所絀。」(《守玄閣文稿選》15頁)
二月十五日,作《先君子干丞公行述 》。(《守玄閣文稿選》21頁)
大約此年作《中學校國文教授之方法》,有選講之改良、命題之改良等等,皆經實踐者。《國學教學論》:「以上各種,余長梧州省立第二中學校時,行之已將兩年,中間遂期改良。至民國十年約五年余,行之亦頗有效,故特略為書之於此。」(案《守玄閣文稿選》26頁)
此年,作《感鶴賦》有序、《反恨賦》井序、《讀韓非子》。
陳柱謝絕桂軍第某路司令劉震寰要求其為軍師的邀請,且從此不復有用世之志。《待焚文稿自序》:「民國十年,粵軍攻桂,劉震寰軍與之合,克梧州。……及粵攻桂急,調劉軍東下,至梧,柱屏左右言曰:『陸、譚據兩粵,將十年,民不堪命,近益昏聵,逆行倒施,君其圖之。』故劉軍入梧城,午夜駝柱所,然柱已先一日離梧矣。至家,劉君求之益急,柱乃謝曰:『當今天下滔滔,擁兵割據,孰能有用於書生迂闊之謀者哉?』遂應錫山唐蔚芝師之聘,曰為我謝劉將軍,吾方有江南之游,未皇軍旅之事也。自是以後,遂不復有用世之志矣。」(《守玄閣文稿選》106頁)
1922年(民國十一年 壬戌) 32歲
此年,遭讒被梧州鎮守使韋榮昌拘捕,得釋而志氣益厲,孤行己志益切。「長校六年,政府屢易,而柱得以從容設施,然名日高而忌亦眾矣。會陳迥明軍攻克廣州,桂軍退肇慶,梧州震動。忌者乃讒於鎮守使韋榮昌曰:『陳柱,孫、陳黨也,必為亂,早誅之,不者且後悔。』署名請者數十人,遂下令。柱既至營,榮昌曰:『人多告君將為亂。』柱曰:『有據乎?』曰:『人謂君故使學生逃散以動軍民,而君陰為之應。』柱曰:『今退走之軍士以萬計,動搖人心,莫此為甚,而以責學生乎?帶甲數萬,利器在身,尚復潰退,而欲責學生不退乎?以無拳無勇之中學校長,而可以在數十萬大軍雲集之梧州為亂,公毋乃太重視書生乎?』榮昌語塞,曰:『雖然,人告君。』已而參謀某君諫曰:『陳某一省之望,公宜惜之。』……遂得釋。而志氣益橫厲,孤行己志益切。居梧州六年,不與官吏士紳交接,不宴客,不赴讌。凡不學之人,雖達官,奴僕視之;雖對坐,不發一言。故益有狂名。」(《守玄閣文稿選》105頁)
1924年(民國十三年 甲子) 34歲
受聘大夏大學教授、國文系主任。
中秋月,陳柱作《守玄閣詩學敘》於錫山之尊經閣。作《黃巾頌》。
1925年(民國十四年 乙丑) 35歲
此年,兼暨南大學、光華大學中文系主任。
春,作《定本墨子間詁補正》。案《定本墨子間詁補正自敘》:「乙丑之春,兼上海大夏講席。車中無事,聊取《間詁》觀之,忽有所得,至則筆而記之,自是以為常,一二月間,乃裹然成巨冊矣。於是發奮為孫書作補正,遂博覽群書,鈎稽異本,而後益知孫氏之說尚多未備。補正之作,更不容緩。略陳其概,蓋有九端。」
此年,編撰《粵西十四家詩鈔》,選編廣西十四位詩人的代表詩作,附錄一位女詩人的詩歌,共搜集編輯舊體詩4902首,是廣西從明末、清初,直至1923年的詩歌匯編。陳三百《粵西十四家詩鈔前記》:「先父重視地方文獻之搜集整理。1925主持編撰《粵西十四家詩鈔》一著,稿成,種種原因未及付梓,稿本亦不知流落何方,數十年湮沒無聞焉。」
又案《粵西十四家詩鈔》蘇紹章序:「民國十四年,值夏曆清和之月,紹章寓梧江別墅,門人陳柱尊在無錫馳書相告,有選刊粵西詩鈔之舉,屬序端委以告讀者。」
參預其事者多人。陳柱《粵西十四家詩鈔發凡》:「是書之成,任校勘之勞者,為錫山國學館門人楊焱、龐天爵等若干人,邑子馮志及舍侄拔清、拔彰,兒子一百等若干人,均各識姓名於各集之後,永為紀念。」
孫中山去世,作《祭孫中山先生文》,略云:「維中華民國十有四年三月十有七日,大夏大學校長某,謹率全體教職員學員等三鞠躬,致祭於中華民國開國元勛孫中山先生之靈。」(《守玄閣文稿選》170頁)
五月一日,作《粵西十四家詩鈔序》作於無錫國學專修館。
五月十五日,作《文心雕龍增注》敘例於上海大夏大學宿舍。
六月,作《豪傑》、《說窮》、《茹經堂文集序》。
七月,《守玄閣詩家敘例》刊於《華國》第十一期第一卷。
1926年(民國十五年 丙寅) 36歲
春,陳柱為無錫國學館講墨子。案《墨學十論》:「余自乙丑春,為孫仲容先生《定本墨子間詁》作補正。丙寅春,遂為無錫國學館諸生講墨子。以《定本間詁》為課本,輔以《補正》,擇要講論。」
夏,家居兩月,繼作《定本墨子間詁補正》。案《定本墨子間詁補正自敘》:「補正孫君之作,自春徂夏,已至經篇,英夷難作,爰歸定省。家居兩月,復稍增益,方待成書,忽又就道。至滬之日,閱商務館目錄,知瑞安李笠已有校補之作,奇其命名之相似,復於《學衡》得讀其序,乃甚偉其書,以為孫君之功臣,非今日之淺學者所能一二也。乃廢書而嘆。」後發現李書仍有錯誤,又「重理舊業,繼續論撰,都為若干卷。布之海內,求正通人。草創既定,爰書其始末於此」。
五月一日,作《定本墨子間詁補正自敘》於錫山國學館。
秋,陳柱為上海大夏大學諸生講老子,並著成《老子集訓》上下篇。《老子集訓自序》:「丙寅秋,承無錫國學館唐館長之命,為諸生講老子。篤著數日,苦不得善本。書太多,非專門之學,而欲於一二年畢其業,實勢所不能。故成《老子集訓》上下篇,力求其備,復力求其簡,以便吾之講授。書既成,友人請公諸世,爰複述其大意於簡端。」
同年,又著成《墨學十論》。案《墨學十論序》:「秋,上海大夏復以講《墨子》見委,余亦既授之如前法矣。復懼兩校生徒,徒沉溺於章句,而不能通其條貫,明其得失也。故再為之分題講論,凡共十篇,名曰《墨學十論》。既畢業,乃為之敘其首。」
《國學教學論》一書於此年出版。陳柱在中學、大學任教期間,除致力於國學研究以外,也傾心於國文教學的理論探討和改革實踐。其中《中學生研究國文之方法》和《中學校國文教授之方法》兩篇論文,分別對中學國文科的「學法」和「教法」作了系統論述。書中另有《大學生研究國文之方法》、《大學校國文教授之方法》、《大學生研究國學重要書目及其導言》、《讀書之方法及其目的》、《古今論學粹言按語》和《讀書作文談》等篇。
此年,作《公羊微言大義自序》、《茹經堂文集序》。
1927年(民國十六年 丁卯) 37歲
春,著成《老學八篇》。三月十五日作《自序》云:「柱自去年秋,為諸生講《老子》,爰著《老子集訓》,略采諸家之說,參以幾見,意欲使之粗明訓詁,稍通玄旨也。既課畢,爰復授此八篇,以與《集訓》為一經一緯之用焉。」
五月,主編之《中國學術討論集》第一集由上海群眾圖書公司出版。集中編入的陳柱的文章有:《老子集訓序例》、《定本墨子間詁補正序例》、《墨學十論自序》、《論六官命名古義》、《論井田制度》、《轉注說》、《反語說》、《字例篇上》、《釋夏》、《釋夷》、《釋羌》、《釋家》、《釋由》、《設立國學研究院之我見》。
七月,《姚際恆〈詩經通論〉述評》在《東方雜誌》第七期第二十四卷上發表。
十一月,選注《老子》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此為陳柱關於《老子》的第三部著作。其《編餘語》略云:去冬有《老子集訓》之作,今春有《老子八篇》之作,其訓詁理論已詳,茲編務求簡易。二書所見略有不同,茲編復有差異,乃學業見解日異之故。
1928年(民國十七年 戊辰) 38歲
此年,受聘為交通大學教授。
此年,游桂林,同游者為畫家黃賓虹先生,黃先生為其畫《八桂清游圖》。 案《憶舊遊》:「每遇一名勝,則必詢其地名,詳其古蹟,而黃先生則必取筆與紙為之寫其形態,貌其草木。凡自昭平以至桂林,匪不有名勝,名勝匪不游,游匪不畫,凡游共二十日,寫真數百幅矣。黃先生為余畫自昭平至桂林長卷凡三丈許,曰《八桂清遊記》。」(《守玄閣文稿選》39頁)
六月,長子陳一百所著《曹子建詩研究》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書中屢引「家大人云」。夏秋之交,作《八桂清游圖記》。
此年十一月,主編之《中國學術討論集》第二集由上海群眾圖書公司出版。集中編入的陳柱的文章有:《老子八篇自序》、《詮文篇》、《文心雕龍增注敘例》、《字例篇中》、《說文釋要自序》、《小學平議緒言篇》、《雙聲疊韻易知說》、《大夏大學圖書館募捐啟代》。
集後有陳柱之侄陳起予所作《三書堂叢書提要》,收錄陳柱已著書共50種,其中十幾種曾單獨出版。(《中國學術討論集》第二集目錄作《守玄閣叢書提要》,「守」誤作「立」。)
1929年(民國十八年 已巳) 39歲
七月,著成《白石道人詞箋平》。序言云:「余於白石詞,向未嘗為統系之討究,亦未嘗為分析之精研,唯時時歌頌而已。且嘗以為讀古人書,當有求知與求能之分。唯嘗於吟詠之餘,偶有所獲,隨錄簡端,時日漸久,丹黃愈染。客有見者,曰:『今方崇尚研詞,盍多錄為書,共諸同好。」
十月, 《周易論略》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
此年,作《吊族侄迥凡文》。
為暨南大學諸生講莊子文。《莊子內篇學》由中國學術討論社出版,按此書實為陳柱平生第一部著作。《重刊莊子內篇學自序》:「此柱十四五年前教授南洋大學時舊著也,今為暨南大學諸生講《莊子》文,既以王先謙《莊子集解》為講本,爰復刊此以備參考。……此書大抵當時講稿也。」又《莊子內篇學跋》云:「此書之作,蓋袁世凱經營帝制之時,文網密布,作者既深疾之,故於講《莊之中,時時有項莊舞劍之意。」
本年的一月十九日,陳柱老師蘇寓庸去世。一月三十一日,陳柱作悼文《祭蘇寓庸師文》,略云:「共和十有八年一月三十一日,從師容縣蘇寓庸先生病卒之十二日,其門人北流陳柱,得其家赴於上海客舍,既為詩以哭之,是夜悲悼不能寐,翌晨重為位以祭之。」(《守玄閣文稿選》170頁)
此年,《陳柱尊叢書》由上海中華書局出版,共43種:《守玄閣易學》、《周易文法讀本》、《周易說苑》、《守玄閣尚書學》、《尚書文法讀本》、《尚書論略》、《守玄閣詩學》、《詩經正葩 詩明》、《周禮要義通論》、《大學通義》、《中庸通義》、《春秋公羊集解》、《春秋公羊微言大義》、《春秋穀梁微言大義》、《春秋左傳司馬氏學》、《春秋三傳異同評》、《說文解字釋要》、《說文部首韻語注》、《小學平議》、《北玉容方言》、《老子古義今解》、《莊子通》、《定本墨子間詁補正》、《墨學新論》、《太史公書講記》、《史記義例》、《文選札記》、《文心雕龍增注》、《詩學大義》、《先秦文學概要》、《 國學拾聞》、《國學新論》、《古代喆學名詮》、《 國學教學論》、《文學平議》、《守玄閣讀書小札》、《車中讀書記》、《守玄閣詩文話》、《守玄閣文集》、《守玄閣詞集》、《粵西十四家詩鈔》、《粵西拾聞》。
按《陳柱尊叢書》之題名,曾擬「三書堂叢書」、「守玄閣叢書」,後卒用此名也。
《公羊家哲學》由上海中華書局出版。
1930年(民國十九年 庚午) 40歲
三月,在暨南大學,著成《諸子概論》,自序作於民國十九年三月。
四月,《尚書論略》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
五月,《清儒學術討論集》第一集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收錄陳柱四文:《姚際恆詩經通論述平》、《戴東原遺札真跡考證》、《趙甌北詩之哲學》、《洪北江之哲學》。
七月十六日,陳柱作《中庸注參》自序。其時同時為暨南大學及大夏大學兩校講《中庸》。案《中庸注參》自序:「近為暨南大學及大夏大學兩校講《中庸》,乃以己意略注之,其別無新意者則仍采鄭注,並略錄各家之說,以備參考。而於近代戴震、康有為、馬其昶及業師唐蔚之先生之說,錄之尤眾。」又云:「昔講學南洋大學時,曾著《中庸通義》,久已刊布,今匆匆十餘年矣。雖不敢謂學有寸進,然治學之方,今則大異於昔。欲舉而棄之,又有所不忍,別再版行世,以覘今吾故我之異焉。」
八月,《公孫龍子集解》即將出版。案《公孫龍子集解》例略:「集解成後將栞行,散失於一二八之役,近始恢復舊觀。尋得友人錢子泉教授《公孫龍子校讀記》一卷,校訂注文。足補嚴氏所未備。後又得老友譚戒甫教授《形名發微》十卷,又以李源澄君之介,得伍非百教授《公孫龍子發微》稁本。二君於公孫子之學,最為闡幽抉微,爰采入吾書。」
十一月,《白石道人詞箋平》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
1931年(民國二十年 辛未) 41歲
四月,《老子與莊子》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此為陳柱關於《老子》的第四部著作。
十月,《中庸注參》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
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 壬申) 42歲
此年游天平山,同游者為女畫家王道真女士。(見《守玄閣文稿選》之《憶舊遊》38頁)
《諸子概論》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
1933年(民國二十二年 癸酉) 43歲
十月二十四日,陳柱為其友人馮振《自然室詩稿》作序。馮振,字振心,為陳柱之同鄉與同窗。
馮振曾有《病中柱尊以詩見贈作此答之》詩:「平生彼此道相親,疾病還勞過訪頻。子在小人何敢死,吾衰大雅竟誰陳。悲歌促節來風雨,文就詩成泣鬼神。痛飲真當聊快意,莫教空負覆頭巾。」
六月,作《待焚文稿自序》於上海交通大學,序云:「嘗謂平生有三幸三不幸。家君壽不得至七十以上,一不幸也;舍弟早亡,二不幸也;不能以孔孟之志行商韓之法,以匡時弊,三不幸也。得以文受知於錫山唐蔚芝師,一幸也;得以詩文受知於侯官陳石遺師,二幸也;得淪落於江南,與海內通人上下其論議,三幸也。」(《守玄閣文稿選》106頁)
唐文治作《答陳柱尊論格物書》(見《茹經堂文集》三編卷四)
1934年(民國二十三年 甲戌) 44歲
妻楊靜玄去世。案《妻楊靜玄墓志銘》:楊靜玄「年十七歲來歸餘,少餘二歲。……以某年某月疾卒於家,年四十有一。葬於青松園之北,獨山之南。」(《守玄閣文稿選》24-25頁)
十二月,《詩經之倫理觀》刊於大夏學報第一卷第七期上。
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 已亥) 45歲
生母杜坤元去世。陳柱生母「杜坤元,字資生,容縣大南鄉杜武秀公之長女。年二一,來歸我父干丞公,為繼室,時光緒六年正月初八也。年二四,生吾姐佩環,後適金氏。年二七,生吾姐佩華,後適文氏。年三一,生柱。三六,生吾弟瑩。我母生於清咸豐十年八月初三日,終於民國二四年七月二十一日,夏曆六月二十一日也,享年七十有六。後於吾父之卒十有四年,葬於青松園之北,獨山之巔。」(《守玄閣文稿選》之《老母墓志銘》22頁)
此年,作《憶舊遊》。
《子二十六論》四卷出版。
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 丙子) 46歲
三月二十八日,陳柱作《與姜生志純論書法書》。(《守玄閣文稿選》)
四月,《孝經要義》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
暑假,攜諸女游虹口公園。案《游虹口公園》:「丙子暑假,七月新秋,暑氣猶言,炙人似火。困居一室,行坐難安,豆泣釜中,殆無以喻。爰攜諸女,為虹口公園之游。」(《守玄閣文稿選》45頁)
十一月,作《中國散文史》序言。
作《妻楊靜玄墓志銘》,銘曰:「墳之中,妻之宮,墳之外,蒼蒼松,千萬年,盤蒼穹。」(《守玄閣文稿選》26頁)
作《老母墓志銘》,銘曰:「是為吾母之幽墳,下視無際摩蒼旻,萬山來朝斯若君,慈神洋洋臨後人,泣而銘之昭千春。」(《守玄閣文稿選》24頁)。
此年,作《茹經堂書記》。
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 丁丑) 47歲
五月,《中國散文史》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
此年,作《鳴機課讀圖跋》、《送沈君希乾講學星洲序》、《致業長卿教授論文書》。(《守玄閣文稿選》)
此年以後,心情頓變。唐文治《廣西北流陳君柱尊墓志銘》云:「丁丑以後,蒿目時艱,鬱伊痛苦,人咸訝以為狂,然卒傷於酒。」(《茹經堂文集》六編卷六)
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 戊寅) 48歲
三月十日,作《與黃賓虹先生論書畫書》。三月十六日,作《黃賓虹先生句漏聽泉圖跋》。四月五日,作《答高君二適論文書》。(《守玄閣文稿選》)
七月,作《守玄閣文稿選》自序。
八月,《守玄閣文稿選》由中國學術討論社出版。書共有六部分,一為辭賦銘頌之屬,二為傳記述志之屬,三為論說之屬,四為序跋之屬,五為書啟之屬,六為贈序之屬。
其自序云:「不勝應求書寫之勞,爰屬女婿上海沈希乾訒,侄婿武進崔雲潛龍,共選若干首,名曰《守玄閣文稿選》,付諸聚珍版。於時大兒一百講學貴陽大夏大學,長女松英教學上海女子中學大夏中學,三女蕙英教學南寧大夏中學,侄女荔英教學潯州中學,侄二百教學吾鄉小學,各出印資若干。故雖祖國蒙塵,待死孤島,尚能以此不急之務自娛,抑豈非文人習氣?」又云:「吾為文之途徑,啟自太倉唐蔚之師,於詩啟自先師容縣蘇寓庸先生及閩侯陳石遺先生。吾於文議論喜周秦諸子,碑文喜漢碑昌黎,山水記喜《水經注》、柳子厚,辭賦喜漢魏六朝。浸淫較深者,莊周、韓非子、太史公書、楊雄《法言》《太玄》、韓昌黎文。於駢文篤嗜六朝及清之汪、洪。以謂駢文不難於雄麗而難於雅潔,古文不難於守義法而難於忘義法。」
1939年(民國二十八年 已卯) 49歲
《老子韓氏學》由長沙商務印書館出版。
長子陳一百留學美國,歸國後任上海光華大學教授,大夏大學教授、系主任,上海國立師範學院(內遷湖南藍田)教授。唐文治作《陳君干丞林下課孫圖跋》,云:「柱尊暨一百篤守家法,廣被仁風。一百嶄然見頭角,自無錫中學而金陵大學而美國康奈爾大學,凡十餘年,及歸國,任上庠教授,聲譽昭著。」
1940年(民國二十九年 庚辰) 50歲
此年,任南京中央大學校長。
此年,作《吳淞中學校歌》。(蕭友梅作曲。)歌詞云:
「江海之旁,城鎮之鄉,黌宇峨峨,多士蹌蹌;幾經變亂,終焉允臧,永矢勿懈,為吾校之光!
江海之旁,城鎮之鄉,東西文化,往來相將;精勤敦篤,捨短取長,鎔冶一爐,為學術之光!
江海之旁,城鎮之鄉,報國男兒,千古流芳;碧血猶存,仇恥敢忘?努力奮鬥,為民族之光!」
1944年(民國三十三年 甲申) 54歲
十月一日,因中風病逝於上海。
唐文治《廣西北流陳君柱尊墓誌3.銘》云:「柱尊性至孝,侍奉庭闈,恪體親意。……舉凡群經諸子,靡不心維口誦。……好飲酒,能引數巨觥,與余同席,輒歌詩誦文,余戲以陳驚座呼之。……體貌魁梧,志氣閎遠,余以為必能大展其用,乃卒至於此,豈造物之忌才耶,抑中有不自得者耶?」(唐文治《茹經堂文集》六編卷六)
1997年6月,遺稿《粵西十四家詩鈔》由廣西人民出版社列為《桂苑書林叢書》出版。陳湘、高湛祥整理,所作《八桂群星詩璀璨 淚灑沃土綻奇葩》稱:「陳柱生平著作等身,著述共有92部,主要的代表作有《守玄閣文字學》、《公羊家哲學》、《墨子間詁補正》、《小學評議》、《三書堂叢書》、《文心雕龍校注》、《墨子十論》、《子二十六論》等,精闢通透,博大精深,很受學術界的推崇和讚賞。國學大師唐文治對他的著作下的評語是『闡發宏深,切中時弊,針砭末俗,激動人心,入著述之林,是為吾道光。』」又稱:「陳柱生平喜歡飲酒賦詩,人稱『酒國詩人』,創作的詩歌不下萬首,現存詩集有印本《待焚詩稿》兩種版本共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