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明 (化學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陳小明 |
中文名: 陳小明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廣東省揭陽市 出生日期: 1961年10月5日 畢業院校: 香港中文大學 職 業: 教學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200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3年當選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
陳小明 (1961年10月5日 - )出生於廣東省揭陽市,無機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生物無機與合成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中山大學)主任。 陳小明於1983年從中山大學化學系畢業;1986年獲得中山大學化學系碩士學位;1992年獲得香港中文大學化學系博士學位後回到中山大學工作;1993年晉升副教授;1994年破格晉升教授;1996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1997年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97年度第一、二層次人選;2006年擔任生物無機與合成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200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13年當選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陳小明主要從事配合物超分子化學與晶體工程領域的研究。[1]
人物經歷
1961年10月5日,陳小明出生於廣東省揭陽市。 1977年,通過考試,進入附近漁湖中學就讀。 1978年,參加高考,因填報志願不合理落榜,「沒填服從分配」。 1983年,從中山大學畢業,獲得理學學士學位。 1986年,從中山大學畢業,獲得理學碩士學位。 1986年—1989年,在中山醫科大學生物化學教研室工作,歷任助教、講師。 1992年,從香港中文大學畢業,導師麥松威教授,獲得哲學博士學位。 1992年7月,在中山大學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工作,曾擔任中山大學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院長。 1993年12月,晉升為副教授。 1994年12月,破格晉升為教授。 1996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7月,被遴選為無機化學的博士生導師。 1997年,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97年度第一、二層次人選。 2000年—2004年,擔任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2006年,擔任生物無機與合成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 2009年12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3年10月,當選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同年,加入巨輪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創新團隊,建立廣東省巨輪股份化學材料與技術院士工作站。 科研綜述 陳小明發展了配位聚合物的可控組裝和結構調控方法,開展了動態變化和多功能等微孔配位聚合物的結構與功能關係研究;發展了溶劑熱原位金屬/配體反應方法,發現了十多種金屬誘導有機反應,將有關的原位反應方法應用於微孔結構配位聚合物的可控組裝,促進了「溶劑熱原位金屬/配體反應」在雜環有機化合物合成方面的應用。 學術論著 截至2019年4月,陳小明先後在包括《科學(Science)》《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德國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450多篇;SCI引用次數累計超過3萬7千次,H指數102。連續5年入選全球高被引用化學家名錄(2014-2018年)。 科研成果獎勵 根據2021年6月中山大學網站顯示,陳小明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一項和廣東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兩項。
人才培養
教育思想 陳小明認為,要在科技方面出成果,需要忍受得了孤獨,長時間持之以恆地去做;同時需要想象力和創造力,善於提出問題,善於解決問題,需要勤學苦練;此外,還要有濃厚的興趣。 陳小明始終站在教學科研第一線,堅持「從細、從嚴、從實」,鼓勵學生立志高遠,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科研態度和創新實踐能力。他堅持培養學生科學研究的興趣和自信,探索創新型人才培養機制,把學術前沿動態與課堂教學相結合。 講授課程 陳小明主要講授《現代無機化學》和《單晶結構分析》等本科生、研究生課程。 編寫教材 陳小明與蔡繼文博士合作編寫教材《單晶結構分析原理與實踐》由科學出版社出版,2003年9月第一版,2007年8月第二版。 指導學生 2001年,陳小明指導博士生童明良的學位論文被評為全國優秀博士論文。2010年,指導博士生程小寧的學位論文《系列羧酸配合物磁構關係研究及動態磁體構築》被提名為全國優秀博士論文。 陳小明在化學研究領域為發展中國家作出了卓越貢獻。(發展中國家科學院評) 陳小明在國際功能配位化學與晶體工程領域中做出傑出成績,已形成重要學術影響,他已成為相關領域國際上具有重要學術影響力的化學家之一。(廣東省科學技術獎突出貢獻獎推薦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