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圖什
阿圖什市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部,素有「無花果之鄉」的美稱,地處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的西緣。東鄰阿合奇、柯坪兩縣、南接巴楚伽師、疏付三縣,西止烏恰縣,北與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為界。邊境線長128公里。東西寬,南北狹窄,地勢北高南低。最高海拔4562.3米,最低海拔1260.1米。北部為山區,南部為平原和谷地。市境地處中緯度歐亞大陸腹地,屬暖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其主要氣候特徵是四季分明,日照充足,乾旱少雨,無霜期長,氣溫日振幅大。 阿圖什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首府所在地。公元前60年(漢宣帝神爵三年)阿圖什市境正式列入漢朝版圖。曾是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蔬勒國的國都。二千多年來,市境的屬轄歷經變更,但始終是中國神聖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938年,新疆省政府批准設立阿圖什設治局,轄4鎮6鄉。
1943年1月正式設置阿圖什縣,隸屬新疆第二行政區。
1949年9月阿圖什縣和平解放。
1950年3月建立縣人民政府。
1954年7月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成立後,劃歸其管理,並成為州府所在地。
1986年6月,國務院批准撤銷阿圖什縣設立阿圖什市。 阿圖什市境內資源豐富。礦產資源和野生動植物資源較為豐富。水資源主要用於農業灌溉,博古孜河和恰克馬克河是兩大主要水系。金屬礦有:鐵、鈦、釩、銅、金、鉛、鋅等十多種,非金屬礦有湖鹽、煤、磷、石灰石、大理石、雲母、水晶石、石膏、瑩石等。野生動物既有飛禽走獸,也有水中游魚,種類繁多,分布廣闊共有60餘種,目前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範圍的有棕熊、仙鶴、猞猁、雪豹、長尾雉、天鵝、青羊、盤羊、狼獾、掃雪等。野生藥用植物有黨參、掌參、車前、青蘭、獨活、甘草、麻黃、野紅花、黃連等。 獨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阿圖什市豐富的旅遊資源。三仙洞、莫爾佛塔、喀拉汗王朝王庭遺址,蘇里唐麻扎等古蹟,不僅具有考古價值,而且也是遊人必至之地;巴格蘇蓋提古林,生長着千年古樹,盤根錯節,好似群龍飛舞;蘇蓋特阿塔木泉,潺潺流水從山底溢出,水質甘甜,長流不止。泉旁獨樹,更增添其神秘神彩。硝爾庫勒鹽湖,白茫茫一片。這些奇特的自然景物、景觀,吸引了一批又一批遊人。夏收季節遊人入農家果園,坐在葡萄架下,喝着奶茶,吃着瓜果,促膝長談,享受着人間的溫馨,嘗試田園生活,令人留連忘返。 農業是阿圖什市的傳統產業,也是主要的經濟支柱,主要種植小麥、玉米、水稻、棉花、糜子、胡麻、油菜及各種蔬菜瓜果。農業已走出了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向現代化農業急進。園藝也是阿圖什市種植業中的傳統產業,得天獨厚的地理和氣候條件使這裡生產的瓜果品種繁多,質地優良。盛產無花果、甜瓜、葡萄、杏、桃梨、蘋果、石榴、木瓜、桑椹、沙棗等。其中無花果、本納格葡萄、胡安納杏、卡拉庫塞甜瓜是瓜果中的精品,名揚天山南北。特別是「防癌聖果」——無花果,享譽新疆,馳名全國。畜牧業是阿圖什另一主要經濟支柱。 改革開放十多年來,以資源為依據,以市場為導向,對老企業進行技術改造,並大膽同內地工業發達的縣市橫向經濟聯合,引進資金和技術,新建了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工業企業。 阿圖什市境是古代「絲綢之路」的重鎮,唐代末期就是東西方貿易的一個集散中心。改革開放以來,阿圖什市抓住機遇,利用地緣和人緣優勢,設窗口,建市場,大力發展邊境貿易。到90年代商業和邊貿進入空前發展時期,市場商品豐富,消費量日益增長,邊貿十分活躍,同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之間形成了旅遊購物活動,易貨貿易往來頻繁[1]
目的地簡介
素有\"無花果之鄉\"美稱的阿圖什市,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 南部,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西緣,地處東經75°30′--78°28′、北緯39°24′--40°45′之間,東連柯坪縣,東北與阿合奇縣相接,東南接巴楚,南與伽師和疏附縣相連,西鄰烏恰縣,西北與吉爾吉斯共和國為界,邊境線長120多公里。 旅遊資源有三仙洞、莫爾佛塔 、喀喇汗王朝王庭遺址、蘇里唐麻扎等一批文物古蹟,不僅具有很高的歷史考證價值,而且也是遊人必至之地。巴格蘇蓋提古林,生長着千年古樹,盤根錯節,好似群龍飛舞;蘇蓋特阿塔木泉,長流不息,水質甘甜可口,當地人稱之為\" 聖水\",泉旁獨柳,根深葉茂,更增添神秘色彩;硝爾庫勒鹽湖,一望無際。這些奇特的自然景觀,令遊客嘆為觀止。夏秋季節的農家庭院和成片果園,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
在悠久而漫長的地質史上,阿圖什經歷了滄海桑田的巨大變化。從地質板塊構造上看,阿圖什是塔里木西北邊緣的邊緣海。在古生代之前的太古城--早元古代,整個新疆都是一片汪洋大海,只有塔里木准葛爾兩塊台地露出海面,而阿圖什則是塔里木盆地西北緣臨海的一塊海邊陸地,其北部大部分土地,也就是今天的哈拉峻,吐古買提北部山區,還沉浸在大海之中,著名的喀拉鐵克山還只是大海中的一道暗礁。只有南部的一小塊,即今日的阿圖什市區、松他克鄉、阿扎克鄉和格達良鄉,是海島中的陸地。而上阿圖什、阿湖以及格達良鄉的北部則是海岸線地帶。
歷史文化
漢朝以前,市境屬疏勒國。漢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正式歸入漢朝幅員。魏晉時,阿圖什轄於西域長史府,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阿圖什屬西突厥。唐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從屬於安西都護府之疏勒都督府。唐開成五年(公元840年),回鶻等部樹立喀拉汗王朝,阿圖什是其領地。蒙古汗國時,阿圖什屬察合台汗領地。元明之際,阿圖什屬東察合台汗國。明代葉爾羌汗國樹立,阿圖什是其範疇之一。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清政府平定大小和卓之亂後,阿圖什受喀什噶爾辦事大臣管轄,阿圖什莊設阿奇木伯克,管理中央事務。清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阿圖什轄於新疆?
民國27年(1938年)9月,阿圖什設治局成立。將原屬伽師縣的大阿圖什莊和原疏附縣的小阿圖什莊劃歸其管轄;民國32年(1943年)1月,阿圖什設治局升格為丙級縣,從屬喀什行政長公署;1950年3月成立阿圖什縣人民政府,從屬喀什專員公署;1954年7月14日,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成立,阿圖什縣劃歸其管轄,並被定為自治州首府;1986年6月,國務院同意撤銷阿圖什縣,成立阿圖什市。
阿圖什市這顆塔里木盆地邊緣的綠色明珠,就是阿圖什人以勤勞的雙手和智慧,世世代代,前赴後繼,永不停歇地與天地鬥爭的輝煌效果。郊區地處於博孜塔格山南坡,地處洪沖積平原,博古孜河從城區西緣流過,盤繞城區東北西南部3面。城區依山傍水,素潔清雃。郊區規劃面積9.6平方公里,現建成區面積7.2平方公里,路途從原來的2條增到如今的19條,總長42公里,路途面積69.3萬平方米,郊區守舊公交線路8條,運營里程268公里。[2]
區劃人口
阿圖什市轄區共7鄉,3場,2個街道,即松他克、阿扎克、阿湖、上阿圖什、格達良、哈拉峻、吐古買提鄉. 2000年末全市總人口19.42萬人,有維吾爾、漢、柯爾克孜等11個常住民族。其中維吾爾族14.7萬人,占82%;柯爾克孜族2.17萬人,占12.1%;漢族1.05萬人,占5.8%;其他少數民族約占0.1%。
幸福街道代碼:653001001轄7個社區、1個村委會:帕米爾路社區、布穀孜路社區、天山路社區、吾斯塘路社區、群眾路社區、幸福路社區、松地路社區、塔格提路雲村。
光明路街道代碼:653001002轄8個社區:光明路社區、建設路社區、文化路社區、團結路社區、吉米提路社區、友誼路社區、帕米爾路社區、苗圃社區。
松他克鄉代碼:653001200轄10個村委會:松他克村、阿孜汗村、買謝特村、瓦克瓦克村、克青孜村、巴格拉村、溫吐薩克村、亞喀巴格村、硝魯克村、托庫勒村。
阿扎克鄉代碼:653001201轄14個村委會:布亞買特村、阿扎克村、提堅村、尤庫日伊什塔其村、托萬伊什塔其村、鐵提爾村、麥依村、蘭干村、庫蘭其村、英巴格村、伯干村、翁艾日克村、庫木薩克村、庫庫力村。
阿湖鄉代碼:653001202轄6個村委會:托萬克買里村、尤喀克買里村、阿熱買里村、阿其克村、蘭干村、托萬克村。
格達良鄉代碼:653001204轄7個村委會:庫爾干村、曲許爾蓋村、提堅村、庫都喀村、喬克其村、庫也克村、阿爾帕勒克村。
上阿圖什鄉代碼:653001203轄17個村委會:堯勒其村、哈爾果拉村、薩依村、博斯坦村、奧提亞克村、迪汗拉村、烏恰村、塔庫特村、依克薩克村、亞維勒克村、拉依勒克村、喀依拉克村、博依薩克村、蘭干村、鐵提爾村、塔什普什喀村、阿克熱瑪村。
哈拉峻鄉代碼:653001205轄9個村委會:瓊哈拉峻村、歐吐拉哈拉峻村、阿亞克蘇洪木村、謝依特村、克孜勒套村、皮羌村、古爾庫熱村、庫鐵熱克村、昂額孜村。
吐古買提鄉代碼:653001206轄5個村委會:吐古買提村、巴什蘇洪木村、庫魯木都克村、瑪依丹村、科克塔木村。
阿圖什市經濟羊場代碼:653001500
阿圖什園藝場代碼:653001502
阿圖什良種場代碼:653001503
兵團紅旗農場代碼:653001504
自然資源
境內土地資源以土地、戈壁、荒灘為主,耕地少。全市總面積1.61萬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積有0.97萬平方公里,約占總面積的65%;戈壁、荒漠面積0.28萬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18.7%;綠洲面積0.23萬平方公里,占15.6%。境內土壤有機含量低,質地較粘重,結構性差,缺磷,少氮,鉀較豐富,以灌淤土為主,潮土,棕色荒漠土,鹽土,水積土也占有較大面積,全市共有耕地面積26萬多畝。境內植被稀少,覆蓋率較低,植被以農作物及牧草,人工林為主。自然森林較少。全市森林面積40.72萬畝,草場面積1487萬畝,天然森林和草場多分布在北部中高山區。境內天然水資源7.376億立方米,其中地下水3.148億立方米,地表水4.228億立方米;年引水量3.64億立方米,其中引用地表水3.22億立方米,引用地下水0.42億立方米。博古孜河和恰克瑪克河是市境兩大主要水系。
阿圖什市礦產資源和野生的植物資源豐富。礦產資源中,已探明的金屬礦有鐵、鈦、鋇、銅 、金、鉛、鋅等十多種,礦產資源有湖鹽、煤、磷、碳石、大理石、雲母、水晶石、螢蟲等;野生動物分布區廣,種類繁多,共有60餘種,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範圍的有棕熊、仙鶴、猞猁、雪豹、長尾雉、天鵝、盤羊、狼獾、掃雪等十多種;藥用植物有黨參、車前、青蘭、獨活、阿魏、紫草、麻黃、野紅花、黃連等。
=旅遊資源
旅遊資源有三仙洞、莫爾佛塔 、喀喇汗王朝王庭遺址、蘇里唐麻扎等一批文物古蹟,不僅具有很高的歷史考證價值,而且也是遊人必至之地。巴格蘇蓋提古林,生長着千年古樹,盤根錯節,好似群龍飛舞;蘇蓋特阿塔木泉,長流不息,水質甘甜可口,當地人稱之為" 聖水",泉旁獨柳,根深葉茂,更增添神秘色彩;硝爾庫勒鹽湖,一望無際。這些奇特的自然景觀,令遊客嘆為觀止。夏秋季節的農家庭院和成片果園,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 [3]
阿圖什市十大旅遊景點
奧依塔克風景區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奧依塔克風景區位於克州首府阿圖什市一百二十七公里、阿克陶縣奧依塔克鎮西南方向22公里處,海拔2820米,這裡奇特的自然景觀令人耳目一新,「奧依塔克」柯爾克孜語意為「山澗窪地」,森林的景觀與公格爾九別峰相映襯,尤其是每年夏季松濤滾滾,芳草萋萋,山花爛漫,聽着山雀、百靈的歌唱,迎着輕輕吹來的涼風好不泌人心脾。
地址:阿克陶縣奧依塔克鎮奧依塔克村
阿圖什天門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阿圖什天門位於阿圖什市上阿圖什鄉西天山南脈,AAA級景區,距阿圖什市75公里。最近被美國《探險》雜誌確定為全球25條最線探險線路之一。據史料記載:1932年美國記者夏合拉格歐在當地維吾爾嚮導烏斯曼阿洪的陪同下曾到過此地。1947年英國探險家希普頓曾遊獵於此。
「天門」呈「∩」字型,寬約100米,高約500餘米,鬼斧神工,天造地設,無法丈量的厚度讓人驚奇,是遊人和探險者夢寐以求的樂園。這裡不僅雄奇、險峻,更有它的幽深、寧靜和神秘。天門右壁上有石穴,像蜂巢,講話、敲擊石塊都有回音。天門石壁表面似一張千奇百怪的壁畫,但因距離較高,看不清是人工雕鑿還是大自然的傑作,有待探索者進一步考證。
站在石門口抬頭而望,碧藍的天空飄動着朵朵白雲,透過白雲蒼狗、瞬息萬變的雲霧,人們似乎看到了雲霧縹緲之中的天上宮闕。涼風習習,吹動着衣角,閉目暇想,似乎是已經站在雲端了,只要一抬腳,一揮袖,便可乘風駕雲,飛上天宮。透過門洞,極目遠望,眼前群山、一排排、一行行,層巒疊障,似乎都在腳下了,古老的喀什噶爾綠洲,似乎是一片綠色的茫茫海洋。
天門豎立在天山與崑崙山的交界之處,背靠崑崙山,面向天山而開,這就是說,跨過這道天門的門檻,就從天山跨入崑崙山了,也可以說是登上天了,因為崑崙山是最高的離天最近的。想來,遠古時期三山五嶽之門徒大概就是跨過這座天門,登上崑崙山朝覲上天的使者黃帝,因為黃帝之宮就在崑崙山,登上了崑崙山上,就是登上天了,古來如此,因為天尊的玉虛宮(或稱玉虛洞)就在崑崙山上。
怪柳林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怪柳林位於阿圖什市哈拉峻鄉西北方,距阿圖什市120公里,是一片近千年的古柳林,已成為遠近馳名的旅遊勝地,AAA級旅遊景區。
怪柳林占地120畝,柳樹形狀千奇百怪,有的傲然矗立,像威風凜凜的勇士;有的婀娜多姿,像仙女起舞;有的倒伏於地,像雄獅蓄勢待發;有的如蛟龍入海掀波推浪;有的如鱷魚當道,守護山林;有的如身披鎧甲的武士,待命出擊。樹齡最長的是一棵四人合抱的巨柳,樹齡近千年,樹身已經乾枯,惟樹冠依然罩着一頭翠綠。經科學測定,這片柳樹林距今至少有800年的歷史。清澈的泉水從柳樹根部溢出,淙淙流向遠方,水質甘甜,飲後沁人心脾,令人回味無窮。炎熱的夏季這裡清爽宜人,是消夏避暑的好地方。
阿圖什市陽光綠洲生態園景區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阿圖什陽光綠洲生態園位於阿圖什市阿扎克鄉,距離阿圖什市區7公里,AAA級旅遊景區,四星級農家樂。
陽光綠洲生態園占地面積15公頃。2013—2015年阿圖什市對木納格葡萄科技示範園進行了開發建設,現在的木納格葡萄科技示範園是集休閒、觀光、渡假、採摘品嘗、歌舞表演、餐飲為一體的旅遊目的地。1994年阿圖什木納格葡萄被評為中國農學會葡萄分會成立大會暨全國首屆葡萄學術會上評為「優質鮮食葡萄」;1995年中國農業博覽會上獲評「葡萄類國家金質獎」;2000年新疆農業名牌產品認定委員會頒發「新疆農業名牌產品獎」;2006年新疆特色農產品上海交易會獲「最佳暢銷產品獎」。 阿圖什市是目前全國單一鮮食葡萄品種木納格葡萄栽培面積最大的縣市。
阿圖什大峽谷
峽谷內的景物很多都與沙土克的傳說有關。美麗神奇的大峽谷長約6公里,谷深2.5公里,寬3—5米不等,系天然形成,呈南北走向。大峽谷依山傍水,有大山的原始純真,有泉水的清澈如銀。這裡山深谷幽、怪石突兀、天藍水碧、泉水清澈、空氣清新。涓涓細流,積為一個個水潭,潭中魚群漫遊,潭畔灰鶴翱翔。遊人身臨其境便會感受到艷陽山間照,清泉石上流,雪魚淺底游,奇山水中映的奇妙美景。峽谷之中,山澗小溪九彎十八轉,礦泉資源極為豐富,含有多種有利於人體健康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是山區牧民良好的飲水資源。景區內還有百餘年的大柳樹、桑樹等,柳樹枝杆龐大,上可臥人,還有專門為愛好活水垂釣者提供的休閒場所和避暑、修身養性之地。
進入大峽谷,在西北的一片平坦的土地上,綠蔭掩映之中,有兩間低矮的小土屋,破舊的土屋究竟作何而用,說法不一,有種種神秘的傳說,實難確認。屋前有三棵古老的柳樹,盤根錯節,互相盤繞着橫臥於地,據說此樹已有千年之久。樹旁有一清泉,細細的清流,淙淙流向遠方。泉水之北,有一合抱的參天古桑,桑樹下一塊橢圓形的石頭,似切去一半的西瓜,且平面上略帶紅色,恰似瓜瓤。這柳、這桑、這石瓜,都有一個個美麗動人的傳說。
再沿着小溪逆流向前而行,在西面山坡的背陰處,又有一肯泉水從崖壁流出,泉眼的直徑約5—6厘米,清澈的泉水一年四季從不乾枯。在這一泉水的對面,有一凹進山崖的水坑,方圓約一米左右,泉水從坑底汩汩溢出,當地人稱「庫斯勒哈那」,意為沐浴的地方,也有人在這兒脫鞋洗腳,光腳向峽谷深處而行。
再往前行,山谷越來越窄,有些地方僅能一人側身而過,過了這個谷口,眼前豁然開朗,一塊不規則的巨石臥在溝底,細細清流從巨石上流過,將巨石沖刷得明淨而光亮。越過大石,稍往前行,抬頭仰望,群峰林立,山勢陡峭,如斧劈刀削,天空又變成一條細縫,太陽撒下了一絲絲細細的微光。就在地面的亂石堆中,有一巨大的槽形條石,恰似人工鑿刻的石槽,旁邊立着一塊一米多高的石柱,似一個栓馬樁。
繞過石槽,匍匐而行,在西邊山崖下有一洞穴,方圓3米有餘,成半圓形,高約3米。洞頂有三股泉水緩緩滴下,如同三條細細的雨絲,中間略大,兩邊略小。一人站在洞中,中間的泉水剛好滴在頭上,兩邊泉水正好滴在肩頭上,這又是一個天然的沐浴的淋浴地。
爬過幾個巨石,地勢漸漸升高,兩旁是寸草不生的峭立的石壁,山溝變得更加窄小,有些地方是僅容一人爬過去的夾縫,然而鑽過孔道,眼前奇蹟般地出現了一大片開闊地,且開闊地的亂石之中,點綴着棵棵野山楊樹和叢叢綠草,真是山-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裡似乎是點閱千軍萬馬的大校場和點將台,似乎又隱藏着一座神秘的宮殿。這個藏龍臥虎的秘境,既有大自然千變萬化的奧秘,又有人類歷史的動人傳奇,等待着人們去解讀,去揭秘。
博古孜河
博古孜河發源於天山南脈海拔4525米的散達勒山南麓。由河源到山口河長102千米,全長流向,穿越阿圖什市北部群山,進入吐古買提地,經阿湖寬谷,一支向東南注入托克拉克水庫後再從七盤水磨山口瀉出,流入博孜塔格山前平原。一支繼續南流,出博孜塔格山口,向東南轉向進入博孜塔格山前平原,注入托喀依水庫。每年平均流量3.23立方米/秒,歷年實測最大流量472立方米/秒,最小流量1.00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徑流量1.043億立方米。縱坡18.2‰。主要水源為地下水補給,補給量達50%,流量較穩定。主要灌區為阿湖谷地、博孜塔格山前平原及供應阿圖什市城鎮用水。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正是博古孜河原頭雪山上的不盡活水,孕育了博古孜河兩岸的片片草地和綠洲。
博古孜河水流比較平緩,但在狂怒之時也有驚人駭世之舉,1944年6月12日夜,河水猛漲,當時的阿圖什縣城頃刻之間成為一片汪洋,縣政府的房屋在洪水中傾倒,就連縣府的大印也被洪水沖走。
共和國成立之後,先後在博古孜河上修建了3座中型水庫和一條防洪大堤,這幾大水利工程不僅是造福阿圖什綠洲的生命工程,而且成為阿圖什旅遊的最佳人工景點,特別是博古孜河防洪大堤,綿延近10公里的鋼混結構的河堤和高高壘起的鐵絲網堤防,似一條巨龍,甚是壯觀。河堤內一片片茂密的柳樹林中綠枝婆娑,飄然舞動,林蔭郁蔽,流水清清,是消暑度夏的好去處。
喀拉鐵克山
阿圖什境內有大小山峰134座,遍布全境,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22座。其中最著名的為喀拉鐵克山。
喀拉鐵克山為南天山一線的分支,呈東北—西南走向,西與邁丹塔格相連,東伸入烏什、柯坪縣境內,東北橫貫阿圖什北部,是與阿合奇交界的界山。
喀拉鐵克山是阿圖什北部的天然屏障,這道綿延百餘公里,結結實實的天然屏障,首先擋住的是來自北方的呼嘯寒風,使阿圖什免遭冰雪風寒的襲擊,得以有風和日麗、四季分明的氣候環境,從而能夠為享譽天山南北的瓜果之鄉,得以有豐饒的五穀、甜蜜的瓜果和迷人的花香。這是喀拉鐵克山造福阿圖什人的第一功勞,真稱得上布澤千秋了。喀拉鐵克山橫貫東西,抵住了北方刮來的寒風,營造了山南山北獨特的氣候環境,形成了永遠難以改變的生態環境,也形成了草原文化與綠洲文化不同的文化傳統,以及遊牧文化與農耕文化不同的生產生活習慣。
喀拉鐵克山不僅是景色壯觀的旅遊勝地,其山間海貝化石帶也具重要的地質考察研究的價值,而埋藏于山中的豐富的礦產資源,更是投資開發者的最佳選擇,其鉛鋅礦、銅礦已開採多年,仍有豐富的儲量,天然氣也已開採並供應自治州和喀什市場。
喀拉鐵克山,群峰林立,怪石滿山,是南天山的旅遊勝地。需自備車輛,任意驅駛,方可獲其大山深處遨遊之真切感受。或身背行囊,漫步峽谷,攀山涉水,方可游出樂趣,游出滋味。
硝爾庫勒鹽湖
硝爾庫勒鹽湖位於阿圖什市哈拉峻鄉昂額孜村,距昂額村32公里,鹽湖水面面積50平方公里,分上下鹽湖:上鹽湖多為芒硝,在湖中偶爾可見一小塊一小塊的綠色植物,湖邊生長着稀落的胡楊,有一棵神奇的柳樹,其根部流出一股泉水,水質甘甜;下鹽湖占地面積較大,湖面一望無際,平均水深1.2米。置身其中,仿佛進入「冰天雪地」的感覺,令人無限感嘆大自然的神奇。
硝爾庫勒鹽湖長13公里、寬2—6公里,鹽湖面積約45平方公里。鹽礦層厚度為0.2—1.25米,中粒鹽結構的結晶體粒度為0.2mm×0.55mm;味咸質純,鹽晶體為灰白色,含氯化鈉95%,含鉀0.078%,氧化硼0.17—0.33%,伴生有銀、鋰、鎵、鈰,含量較低,天然含碘;含氧化鋰在0.05—4%,最高達5.94%。總儲量為3640萬噸。
吐孜蘇蓋特鹽湖長約18公里,寬約2—4公里,面積約為50平方公里。鹽層厚度為0.5—0.8米;晶體粒度在5mm×8mm及2mm×4mm之間。鹽粒呈灰綠色,含氯化鈉94%,鈣0.39%,鎂0.01%,碳酸根1.02%,水下溶物2.96%,水份1.1%。鹽儲量為1320萬噸,芒硝含量為120萬噸。
硝爾庫勒鹽湖和吐孜蘇蓋特鹽湖不僅是美景如畫,光怪陸離的旅遊勝地,更是投資開發的理想項目。
新疆三仙洞
當地人稱為脫庫孜吾吉拉佛窟。位於阿圖什市西20多公里的阿圖什鄉塔庫提村恰克瑪克河岸邊的懸崖峭壁上,三洞並排,離地面大約有20多米高。每個洞穿高2米多,寬1米多,洞口均呈長方形,宛如門框。洞內均分前、後兩室,前室長寬約4米,高約2.5米,後室較小,約為前室的一半。中間洞窟,因清代重修,壁畫未能保存下來,僅後室正中尚存一石胎坐佛,惜已殘毀;西側的石窟,石質外露,壁上鑿痕縱橫,空無一物;唯東側的石窟保存有珍貴壁畫和藻井,沿壁四周畫滿大小不同的佛像約70多尊,洞窟頂部藻井為一蓮花,中間的蓮子歷歷可數,藻井四周各繪有高50厘米的坐佛。內一坐佛,身披方格形圖案組成的袈裟,由寶藍和赭石色相間繪成,背後繪有菩提樹葉,這種服飾,僅在壁畫中可見。後室繪有一立佛畫像,造型十分優美。佛像上身袒露,石手托物置於腰際,左手自然下垂。其服飾與眾不同,下半身為綠、藍、紅三色相間的橫紋,這在佛教畫像中頗為罕見,很有研究價值。據初步考證,此洞窟很可能是自漢代佛教傳入我國後,我國最西部保留下來的最早一個個佛教洞窟藝術遺蹟,距今至少有1800年左右的歷史,這對於研究石窟藝術和我國佛教東傳的歷史,具有十分重的價值。
蘇丹.沙圖克麻扎
新疆克孜勒蘇蘇丹.沙圖克麻扎位於阿圖什市西南郊兩公里松塔克鄉買謝提村,是公元10--13世紀我國西域一個地方政權------「桃花石喀拉汗王朝」的古墓群。墓前的清真寺便是蘇丹.沙圖克.波格拉汗接受伊斯蘭教洗禮的地方,該建築物早於喀什艾提尕清真寺880多年,也比喀什香妃墓早680多年。蘇丹.沙圖克麻扎前的清真寺,是奧古爾恰克為納斯爾王子修建的,也是薩圖克皈依伊斯蘭教和發動教民向奧古爾恰克王宮進攻的地方,禮拜寺幾經倒塌和修葺,仍保留了當年的特色。禮拜寺為一平項式建築,由一排排整齊的雕花木柱,支撐着白色的密肋木頂棚,雖無漆梁畫棟,飛檐交錯,迥廊曲徑,但那白色的八棱木柱上,精雕細刻的維吾爾民族圖案和平屋檐上那米黃色的磚面上鐫刻着一排排對稱的花紋圖案以及雪白的磚墩,卻給人以莊嚴、肅穆、壯麗、樸實的感覺。寬敞的長方形大廳,潔淨明亮,光線充足,低矮的磚墩木欄圍牆,文靜大方,礴墩上的圖案清晰、美觀、協調,引人人勝。這座新疆最古老的清真寺,千年不衰,每逢伊斯蘭宗教節日,前來禮拜的穆斯林絡繹不絕。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