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吐別克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阿克吐別克鄉位於鞏留縣最西部,是鞏留縣的"西大門",成立於1984年,南依伊什格力克山,北傍伊犁河,與伊寧縣、查布查爾縣、特克斯縣接壤,距鞏留縣城31公里,距伊犁州首府伊寧市66公里,阿克吐別克鄉所在地位於S220線和S316線的交匯處,交通極為便利,素有"金三角"之美譽。[1]
中文名稱: 阿克吐別克鄉
行政區類別: 鄉
所屬地區: 新疆伊犁州鞏留縣
下轄地區: 6個行政村
電話區號: 0999
面 積: 92萬畝
人 口: 10960人
氣候條件: 溫帶大陸性氣候
車牌代碼: 新F
目錄
基本概況
阿克吐別克鄉全鄉總面積92萬畝,其中耕地面積2.6萬畝,南岸大渠建成後,可開發土地利用面積為10萬畝。全鄉總人口為10960人,主要有哈、維、漢、回等八個民族組成,其中哈族人口7124人,占65%,維吾爾族2127人,占19.4%,漢族1041人,約占9.5%,回族375人,約占3.4%,其他民族293人,占2.7%。全鄉轄6個行政村,其中4個農業村,2個牧業村,有22個村民小組,現有村組幹部32人。
自然條件
阿克吐別克鄉屬大陸北溫帶乾旱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2731.72小時,年平均氣溫8.3℃,年平均降水量為488.9毫米,無霜期為150天左右,水土光熱,礦產資源極為豐富,地形特徵為東南高、西北低,自東南向西北傾斜,依次分為山地、丘陵、平原三大地貌單元。
海拔962-3200米左右,丘陵地帶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尤其以煤、頁岩、粘土、石灰石儲量巨大,是高品質的工業原料。
2004年,通過加大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擴大特色農作物的種植規模,全鄉小麥種植面積8000畝,玉米2500畝,優質西瓜1500畝,玉米制種1500畝,亞麻4000畝,大豆4300畝,為發展特色產業,進一步擴大優質西瓜、亞麻、玉米制種等作物的種植規模,2005年力爭優質西瓜突破2000畝,亞麻突破5000畝,保證玉米制種1500-2000畝的規模。
截止目前,全鄉牲畜存欄55614頭(只),其中牛4360頭,細毛羊20325隻,絨山羊29620隻,馬1219匹,駱駝90峰。
全鄉現有森林總面積18400畝,其中防護林、用材林12833畝,經濟林1955畝,人均占有林地1.6畝,樹種多為楊樹、蘋果樹。
農業科技
在農業科技方面,有農業科技推廣人員50名,各村都建有電教播放室,利用電教播放科技教材每年培訓農牧民達3000餘人次,利用率極低。全鄉擁有電話裝機380部,普及率達17%。
加大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全鄉現有防滲渠25公里。2004年總投資80餘萬元,新修防滲渠8公里;有自來水管網20公里,遠遠不能滿足人畜飲水。有初級中學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6所小學,全鄉有教職工175名,其中代課教師29名,在校學生1708人,校舍面積5401平方米。
各學校基本情況
鄉中學
分哈、維、漢三種語言教學班,教職工66名,其中代課教師8名,中學教學班17個,學生506名,小學部教學班18個,學生358名,學校占地面積85畝。校舍面積2389平方米,共45間。
高爾基村小學
維語教學班6個,教職工10名。其中代課教師3名、學生121名。學校占地面積24畝,校舍面積549平方米,13間。
曙光村小學
哈語教學班6個,教職工11名,其中代課教師2名、學生151名。學校占地面積21畝,校舍面積356平方米10間。
哈雷小學
漢語教學班6個,教職工10名,其中代課教師1名,學生116名,學校占地面積12.8畝,校舍面積466畝平方米,10間。
紅光村小學
哈語教學班6個,維語教學班6個,教職工18名,其中代課教師3名,學生130名,學校占地面積21畝,校舍面積360平方米,12間。
齊那爾村小學
哈語教學班6個,教職工15名,其中代課教師5名,學生129名,學校占地面積21畝,校舍面積382平方米,13間。
阿克加孜村小學
哈語教學班13個,教職工21名,其中代課教師7名,學生197名,學校占地面積24畝,校舍面積512平方米,13間。
通過上級黨委、政府及教育部門的大力支持,阿克吐別克鄉教育基礎設有所改善,教育教學水平也不斷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全鄉教育仍缺房2000餘平方米,教學條件如教學設備、校園場地建設仍然普遍缺乏。
鄉政府有圖書室一座,設備缺乏簡陋,各類文化科技讀物奇缺,根本不能滿足農牧民文化娛樂和生產科技的需要。雖然全鄉農牧民2000餘戶擁有電視機,但是沒有電視接收設備,收視效果極差;一個村享受了"星星工程",開通了有線電視,已有35戶安裝了有線電視。
阿克吐別克鄉草場水草豐美,牧區有雪嶺雲杉松,古老美麗神話般阿吾列力古岩洞,洞內有壁畫級石刻,極具藝術價值與觀賞價值,北部有著名的伊犁河和雅瑪圖風景旅遊區亟待開發。
現有衛生院一所,門診6所,分別位於每個村,共有床位16張,醫護人員15名,因居住分散,少數民族牧民又地處偏遠山區,缺醫少藥的現象尤為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