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金華,古稱婺州,浙江省地級市,自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建縣,因其「地處金星與婺女兩星爭華之處」得名金華,簡稱金,古稱婺州;地理位於浙江省中部,坐標東經119°14′-120°46′30」,北緯28°32′-29°41′,境轄設婺城區、金東區2個市轄區,蘭谿市、義烏市、東陽市、永康市4縣級市以及武義縣、浦江縣、磐安縣3縣,總面積10941.42平方千米。[1]

2011年金華-義烏都市區被確定為浙江省的第四個大都市區,規劃2020年成為200萬人以上特大城市。金華文化屬吳越文化,金華人屬江浙民系,使用吳語。在福布斯公布的2012年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行榜中,金華位居全國第33位,並且入圍大陸創新能力最強25個城市之一。2013年1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住建部列金華市為第一批智慧城市試點。同時,金華還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十佳宜居城市之一、G60科創走廊中心城市。 2017年,金華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848.62億元。

2019年8月,中國海關總署主辦的《中國海關》雜誌公布了2018年「中國外貿百強城市」排名,金華排名第22。

目錄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金華市位於浙江省境中部界於東經119゜14′-120゜46′30″,北緯28゜32′-29゜41′。東鄰台州,南毗麗水,西連衢州,北接紹興、杭州。南北跨度129公里,東西跨度151公里,土地面積10942平方公里。市區位於東陽江、武義江和金華江交匯處,面積2044.7平方千米,2010年建城區面積66.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金華地處金衢盆地東段,為浙中丘陵盆地地區,地勢南北高、中部低。「三面環山夾一川,盆地錯落涵三江」是金華地貌的基本特徵。市境的東、東北有大盤山、會稽山,南屬仙霞嶺,北、西北接龍門山及千里崗山脈。山地內側散布起伏相對和緩的丘陵,以江山——紹興斷裂帶為界又分為北部丘陵和中部丘陵,市境的中部,以金衢盆地東段為主體,四周鑲嵌着武義盆地、永康盆地等山間小盆地,整個大盆地大致呈東北——西南走向,西面開口,由盆周向盆地中心呈現出中山、低山、丘陵崗地、河谷平原階梯式層狀分布的特點。盆地底部是寬闊不一的沖積平原,地勢低平。將軍岩海拔22米,為金華市最低點。

金華市境內干米以上的山峰有208座。位於武義與遂昌交界處的牛頭山主峰,海拔1560.2米,為金華市最高峰。境內山地以500-1000米低山為主,分布在南北兩側。

地質

金華市境的東、東北有大盤山、會稽山,南屬仙霞嶺,北、西北接龍門山及干里崗山脈。仙霞嶺山脈從閩、贛交界的武夷山延伸入境,至武義縣、婺城區南部和永康市境,向東北延續為大盤山和天台山脈,山體多由火山岩和花崗岩構成。大盤山是錢塘江、曹娥江、椒江和甌江部分支流的源地和分水嶺。

會稽山為天台山支脈,主體朝東北方向伸展,西南段延伸至東陽北部和義烏,山體主要由火山熔岩、碎屑岩構成。主峰東白山位於東陽、諸暨、嵊州交界處。龍門山界於富春江與浦陽江之間,分布在浦江、婺城區和金東區北部、蘭溪及義烏西緣,山體主要由中生代火山熔岩和碎屑岩構成,局部為花崗岩和石灰岩,其餘脈金華山呈塊狀山地,北隔墩頭盆地與龍門山脈相連。

千里崗山脈由贛東北懷玉山脈延伸入境,余脈至蘭溪與建德市交界處,山體由沉積碎屑岩組成,中心部分為干里崗砂岩。延伸入境的山系受華夏構造控制,山脈大多呈東北一西南走向,同時受東北一西南和東西向斷裂帶的切割,延伸出來的眾多支脈縱橫交織,山形破碎、峰嶺交錯。

氣候

金華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總的特點是四季分明,年溫適中,熱量豐富,雨量豐富,乾濕兩季明顯。春季氣溫回升快,但氣溫變化不定,春末夏初雨水集中,時有冰雹大風;夏季長而炎熱,且雨熱同步上升,常有乾旱;秋季涼爽,空氣濕潤,時間短;冬季晴冷乾燥,大氣層結穩定。年度總的光熱水條件優越,但時空分布不均勻。盆地小氣候多樣,有一定垂直差異。由於季風氣候的不穩定性,乾旱、洪澇等災害性天氣頻繁。

金華市年平均氣溫(1953-2005年)呈「~」型曲線變化,尤其是80年代後期起年平均氣溫呈明顯上升趨勢,如金華年平均氣溫53平均值為17.5℃,1984年為16.6℃,2005年為18.2℃。2012年平均氣溫為16.7℃(浦江)~18.2℃(永康),金華、東陽、永康地區偏高0.1~0.3℃,其他地區偏低0.1℃~0.4℃。

降水

金華年降雨量較為充沛,但雨量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地域差異都很大。季節降雨量分布呈單峰型,為春雨多、梅雨量大,夏秋冬雨量少。金華年總降雨量平均為1424mm,多數年份降水量均在正負20%距平範圍內振盪,降雨量最多年份出現1918年為1918mm,降雨量最少年份出現1978年為963mm。

2012年降水量1839.9mm(永康)~2052.3mm(浦江),全年總雨日170天(蘭溪)~192天(武義),偏多18.1(蘭溪)~27.2天(永康),其中金華市區年總降水量1952.5mm。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金華市境內發現的礦產有56餘種,可供開發利用的有32種。礦產以非金屬居多,其中以螢石儲量最為豐富,是國內主要產地之一,分布成群成帶,探明儲量及有地質根據計算的總儲量在3000萬噸以上。主要分布在武義、永康、義烏、東陽、金東等縣(市、區),共有大型螢石礦床(礦石儲量在200萬噸以上)3處,武義後樹居首位,中型礦床(礦石儲量大於50萬噸)30處,小型礦床60處及礦點礦化點292處。其次為石灰岩,主要分布於金華--蘭溪之間的金華山南坡,儲量約為2億噸 。金華九龍--山口岩礦儲量0.8億噸。沸石資源主要分布於金華湯溪、永康中山、東陽馬宅一帶。

金華市探明或基本探明儲量的礦有螢石、石灰石、凝灰岩和粘土礦、金、銀、銅、鉛、鋅、煤、石煤、鈾、磷、石墨、珍珠岩、方解石等15種。其中主要已經開發利用的礦產有螢石、水泥用灰岩、磚瓦用粘土、建築石料、建築用砂、飾面用花崗石、粘土岩、蒙脫石粘土岩、珍珠岩、沸石、鉀長石、高嶺土、陶瓷土、金銀礦、煤、礦泉水、地熱水等18種,其中螢石、水泥用灰岩、飾面用花崗石、建築石料、鉀長石、礦泉水、地熱水等為該市優勢礦產。

植物資源

金華市在植被分區中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地帶。植物資源有1500餘種,其中森林樹種440種,草本植物約300餘種,農作物品種資源800餘種。屬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樹種有銀杏、金銀松、鵝掌楸、凹葉厚朴、香果樹、青檀、浙江楠、半楓荷、花櫚木、天竺桂和短穗竹11種。森林活立木蓄積量1279.8萬立方米,占全省的11.6%。具有較高經濟價值的野生纖維、淀科糖類、油料、鞣料、芳香油植物及木本藥材等幾百種。糧食作物有水稻、麥類、豆類、薯類以及高粱、小米等400餘種。

金華市境內經濟作物主要有棉花、油料、甘蔗、瓜類、蔬菜、茶葉、水果、蠶桑、藥材、花卉及苧麻、席草、蓮子、板栗、香榧等共70多類400餘種,其中義烏的糖蔗、青棗,武義的西湖蜜梨、宣蓮、米仁,蘭溪的烏桕、大青豆,浦江的桃形李,金華的佛手、舉岩茶,東陽的東白茶、席草,東陽、磐安的藥材「浙八味」中的白朮、白芍、元胡、元參,永康的五指姜、黃花菜等是地方優質品種。另有引進藤稔葡萄、果桑、草莓、臍橙、超豐早1號水稻、泗棉3號棉花、彩色棉、春秋54白菜、姬松茸食用菌等優良品種。

動物資源

動物

金華市野生動物約有鳥綱12目23科100餘種,哺乳綱8目13科30多種,爬行綱2目6科20餘種。

金華市屬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有穿山甲、大靈貓、金錢豹、雲豹、鬣羚,屬二類保護動物有天鵝、獼猴、鴛鴦、大鯢(娃娃魚)等。

金華市主要畜禽種類有豬、牛、羊、兔、雞、鴨、鵝及蜂等,金華兩頭烏和蘭溪花豬、永康灰鵝等為地方優質品種。其中主要經濟魚類有青魚、草魚、鰱魚、鱅魚、鯉魚、鯽魚以及長春鯿、三角魴、團頭魴、鯝魚、鱖魚、鰉魚、泥鰍、黃鱔、鲶魚等30多種。此外還有甲魚、河蟹、河蚌、螺等水生動物。並有引進加州鱸魚、杜洛克豬、伊沙雞、非洲駝鳥等優良品種。

水資源

金華市域內江河分屬錢塘江、甌江、曹娥江、椒江4大水系,流域面積分別為9332.73平方公里、949.71平方公里、341.6平方公里和293.96平方公里,分別占金華市總面積的85.49%、8.69%、3.13%和2.69%。集水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江溪有40多條。

人口民族

人口

2017年,金華市出生人口72293人,出生率14.96‰;死亡人口36755人,死亡率7.60‰;人口自然增長率7.35‰。年末總人口485.52萬人,其中市區97.91萬人;城鎮人口203.14萬人,其中市區39.49萬人。平均每戶家庭人口2.55人。

民族

金華市境內除俄羅斯族、裕固族、塔塔爾族和珞巴族4個少數民族無常住人口外,其他少數民族都有常住人口。其中萬人以上少數民族共有5個,按人數多少排列分別為苗族、布依族和土家族、侗族和畲族,總人數為13.18萬人,占少數民族人口數的72.2%,占金華常住人口的2.5%。少數民族主要集中在義烏市、永康市、浦江縣和婺城區等地。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