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仙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千年古剎——金仙寺,它創建於南朝梁代,距今已有千年歷史,幾經毀葺,風貌依然。寺院山門正對着白洋湖,門前的一對石獅子痴痴地望着歷經千年而依舊盈盈清碧的湖水。每當夕照西來,殘陽如血,四野一片寂靜,渾厚的鐘聲悠悠地傳過來,帶着千年銅銹,充塞着每一個角落。倦飛的鳥兒穿過湖面,穿過鐘聲,各歸其巢。
歷史沿革
金仙寺,舊址位於浙江省景寧縣城,鶴溪鎮金仙路中段。建於唐貞觀年間(627—649),初名回向寺,旋改崇仙寺。宋咸平元年(998)重建,治平二年(1065)改稱金仙寺。1314年建 浮圖塔於左寺,塔身七層,中空,每層鋪木板,樓梯旋轉而上,頂置萬斤鐵頂。明、清間屢加修建。清同治十一年(1872)浮圖塔焚於火,鐵頂墜地,只剩塔身,光緒後殿宇傾圮,現無存。據清光緒 《慈谿縣》載∶寺始建於南朝梁大同年間(五三五年至五四五年)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歷史,初名「 靜進庵」。 唐干元年間(七五八年至七五九年) 福林度智禪師住此,改名「福林」。 宋治平二年(一○六五年),因白洋湖曾名「金仙湖」,朝廷賜額「金仙禪寺」,成為當時浙東一名剎。清康熙三十八年(一六九九年)、五十九年(一七二○年)兩度擴建;道光十五年(一八三五年)毀於火,不久重建;同治元年(一八六二年)再毀於兵燹;同治十二年(一八七三年)復建。 一九八九年,慈谿籍旅港信眾 姚雲龍夫歸鑑於金仙寺地處白洋湖風景區,乃發心捐資重修寺院,並於當年十一月經寧波市政府批准開。此後將近十年,修復佛殿、 天王殿、望湖樓、 白湖講舍及兩廡客房;並新建玉佛閣、萬佛樓等建築。現已有各種殿堂房舍一百七十二間,占地四十二畝。殿宇恢宏,佛像莊嚴,成為浙東地區一處較具規模之 十方叢林。[1]
相關視頻
厲害了!我的大蓬溪,金仙寺大殿成功入選「國保」單位
參考文獻
{{Ref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