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水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鄰水縣隸屬四川省廣安市,東、南分別與重慶市墊江縣、長壽區、渝北區接壤,西、北分別與華鎣市、前鋒區、達州市大竹縣相連,是川陝渝鄂重要公路交通要道,也是四川省距離重慶主城區及兩江新區最近城市。
鄰水縣古稱鄰州,始建於梁大同三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1998年8月1日至今屬於四川省廣安市。
鄰水縣幅員面積1919平方公里,轄18個鎮,27個鄉,525個村(居委會),擁有華鎣山、大洪湖、御臨河小山峽、佛教聖地華鎣山寺廟等景點,先後成功創建為省級衛生縣城、全國商品糧基地、省級文明縣城」和全省環境優美示範縣城等稱號。
2018年10月,鄰水縣入選「2018中國西部百強縣市」第80名。
基本簡介
南朝粱置鄰水縣,一作潾水縣。縣有潾水,又有潾山。劉煦曰:「潾山以重疊潾比為名,潾水所出也。」故有鄰水縣之由來。 在鄰水,民間流傳着這樣一種說法:「鄰水無水,大竹無竹,開江無江,平昌不平」。難道鄰水真的與水無緣嗎?其實並非如此,就我們的縣名來講就與水有密不可分的聯繫。在全縣境內有兩條幹流,一條是東槽的大洪河,一條是西槽的御臨河。據史書記載,這兩條河流在歷史的變遷中名稱發生了數次變更。據《四川通志》記載,大洪河在古時候稱為東溪,御臨河稱為西溪,鄰水舊縣誌分別稱他們為東河和西河,而在《輿地紀勝》里則稱他們為大鄰水和小鄰水。
鄰水縣建制較早,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早在一千四百六十年前的南朝梁大同三年(公元537年),宕渠地區開始設置鄰山縣和鄰水縣,並歸同時新設置的鄰州、鄰山郡管轄。但那時候的鄰水縣。據唐朝《元和郡縣誌》記載,鄰山,在鄰山縣城以西四十里。因此山重巒疊嶂,附近的山相比不及而得名。《四川通志》考證則說,西山。在大竹縣城以西四十五里。鄰水就是從這裡流出,也就是古鄰山。《元和郡縣誌》又稱:鄰水在鄰水縣,從縣城東面的鄰山流出,所以以出於鄰山為名。清朝李元在《蜀水經》中對大小鄰水的記載則更為明晰:鄰水有兩條河流,都出自大竹縣的西面的鄰山……大鄰水謂之東溪,小鄰水叫做西溪。之所以稱為「鄰」,是因為相鄰的重山與之相比都不及。《太平寰宇記》稱:鄰水縣因水得名。唐朝時曾把鄰水改成清潾水。「鄰」水從山,「潾」水從水。清朝雍正年間,鄰水舉人陳嘉儒在《鄰水河經源流考》中寫道:鄰州的鄰水、鄰山兩縣,均在南朝粱代設置。一州兩縣都以鄰為名,那麼山和水肯定是一脈相承的。水從鄰山流出,所以山水同名。鄰山在大竹縣境內,而鄰水也發源於大竹。清朝先後編的《鄰水縣誌》都說鄰水以水為名。其實,現代鄰水縣的地域,比南朝梁代設置的鄰水縣的地域大很多,是那時鄰水縣的一部分、鄰山縣的一部分和鄰州郡的一部分地域之和。[1]
由此看來,鄰水縣是由境內大鄰水、小鄰水而得名,而且這個名稱歷經隋唐五代、宋明元清,也同樣與東西兩河的古老文明源遠流傳於世。
歷史沿革
鄰水民間流傳着一句口頭語:「鄰水無水,大竹無竹,開江無江,平昌不平。」鄰水縣境內有兩條幹流,一條是東槽的大洪河,一條是西槽的御臨河。據《四川通志》記載,大洪河在古時候稱為鄰水,御臨河稱為小鄰水。鄰水舊縣誌稱為東河和西河。《輿地紀勝》稱為大鄰水、小鄰水。
新老之分
在鄰水,有「新民」「老民」之說。那麼,什麼是「老民」,什麼是「新民」呢?這得從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兩次大規模的「湖廣填四川」的故事說起。
在中國歷史上,蒙古(元)同南宋王朝經過了長達48年的戰爭,而四川地區則是雙方鬥爭的焦點。頻繁的戰鬥,使四川的社會經濟受到了嚴重的破壞,人口銳減。到元至順元年(公元1330年),四川人口銳減到只有98542戶、615772人,而鄰水在元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6年)則少到只有幾百戶人家。元末,湖北隨州(今湖北隨縣)農民起義軍出兵攻巴蜀,並在重慶建立「大夏」國。為加強統治,擴充實力,湖北隨洲農民起義軍將原籍鄉民大量遷蜀,特別是在川東一帶開墾防務。
明末清初,清軍對四川境內張獻忠、李自成農民起義軍的鎮壓和對叛將吳三桂的平定,前後有40餘年,加之瘟疫流行,四川人口再次銳減。鄰水地處川東要衝,飽受戰亂之苦,以致於境內出現「十里無人,百里無煙」,「群虎白旦出遊」的現象。鄰水甚至從明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到清順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17年間無知縣,縣署名存實亡。清朝從順治到乾隆幾代皇帝都非常重視四川的安定問題,提出一系列「安民」、「寬民」政策。順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四川巡撫奏請「聚兩湖、兩廣、閩、黔之民以實東、西川,耕於野」。從此,從湖南、湖北、廣東、廣西、江西、福建、浙江等省向四川大量移民。在康熙年間,多半移民都是官府強迫入川的,也就是民間流傳「被官府捆綁雙手一隊一隊趕來的」,四川人上廁所名叫改手,也源於此事。在兩次大規模的「移民填川」中。對第一次即元末明初長達半個世紀的從湖廣來的移民被稱為「老民」,也就是老移民;對第二次,即從清代近一百年的移民被稱為「新民」,也就是新移民。
第一次移民中先後有甘、王、馮、陳、周,吳、劉等40多個姓氏遷入鄰水,主要生活在九龍、豐禾、復盛、八耳、石永、觀音、牟家、合流及縣城四郊的平壩、淺丘等土地肥沃之地。老民至今已傳30代左右。第二次移民中先後有譚、袁、何、余、雷、呂、張、夏等56個姓氏4萬餘人遷入鄰水。他們大多數在入川過程中,均靠近同姓落戶創業的深丘、山地、土質瘦薄的地方。新民至今已傳15代左右。
遙想當年,先祖們移居鄰水世代艱苦創業,才有了我們今天的鄰水。我們要珍惜這段凝重的歷史,發揮我們的創造精神,努力建設新鄰水。
南朝時期
梁武帝大同三年(537),析宕渠縣(秦置宕渠縣,縣域包括今達州、巴中、廣安、營山等地,治今渠縣土溪鎮)始置鄰山縣、鄰水縣,屬同時新置的鄰州(省級)、鄰山郡(市級)所轄(由於當時的建制比較混亂,二縣城及州治、郡治均設在金城,今大竹縣四合鄉)。
鄰水縣寄理於州城(今大竹縣四合鄉兩條大河匯合處)。隋朝時從州城遷至岳池溪(昆樓鎮,今興仁鎮),宋朝時縣城遷徙至今天的鼎屏鎮.元朝時縣省,明朝復置,清屬四川順慶府,民國初屬四川嘉陵道。
唐《元和郡縣誌》載:鄰山,「在鄰山縣西四十里,此山重疊,鄰比相次」,故稱鄰山。《四川通志》考證曰:「今有西山,在大竹縣西四十五里,鄰水出焉,蓋即古鄰山也。」《元和郡縣誌》又稱:鄰水「在鄰水縣,其源出縣鄰山」,此水以源於鄰山(今銅鑼山)為名。清李元著《蜀水經》對大小鄰水記載甚詳:「鄰水有二源,俱出大竹縣西鄰山……,大鄰水為東溪,小鄰水為西溪。謂之鄰者,重山鄰此而相次也」。《太平寰宇記》稱:鄰水縣「因彼州水以名之」。唐代改鄰水為潾水。「鄰」水從山,「潾」水從水。清雍正己酉(1729)鄰水舉人陳嘉儒在《鄰水河經源流考》中道:「鄰州為鄰水、鄰山二縣,均梁置」。「一州兩縣,俱以鄰得名,則山與水必同一脈。水源自山,故山水同名也」。「鄰山在大竹境內,而鄰水亦發源於大竹。竊意 鄰山綿亘甚長,至龍鼻岩而結穴,故上刻『鄰山』二字。而其來龍在大竹者,當時俱號鄰山;其水之發源處,當時亦號鄰水。故鄰山、鄰州,俱以山得名;而鄰水,則從繞至州治者而名之耳。」清代先後成書的《鄰水縣誌》均載「以水為名」。
由此可見,鄰水縣的得名,不僅以其境內的大鄰水、小鄰水的古老名稱而命名,而縣歷經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也同樣與東西兩河的古老文明源遠流長於世。
鄰水縣古稱鄰州,始建於梁大同三年,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歷史。
經濟概況
綜述簡介
據初步統計,2019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32.5億元,比上年增長7.4%(簡稱增長,下同)。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44.9億元,增長3.1%;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69.8億元,增長8.3%;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17.8億元,增長8.6%。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8.3%、40.8%和50.8%,依次拉動經濟增長0.62個百分點、3.01個百分點和3.75個百分點。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2945元,增長7.5%。三次產業結構為19.3:30:50.7。
第一產業
縣城境內山區、丘陵和平壩交錯分布,華鎣山、銅鑼山、明月山從北向南平等展布,形成了獨特的「三山兩槽」地形地貌和不同的自然氣候帶和植被分布帶,山地林茂草豐,平壩五穀豐足,丘谷果樹環繞,為發展立體農業提供了條件。已建成全國商品糧基地、全國瘦肉型商品豬基地和全省的柑桔基地。現代,瞄準重慶市場,發展近郊農業,為重慶服務的蔬菜、西瓜、優質玉米、水果、水禽基地正在形成。全縣農副產品量大質優。「鄰水臍橙」在1995年中國農業博覽會上獲三個金獎、兩個銀獎,被1999年中國國際博覽會認定為「國際名牌」,遠銷北京、瀋陽、上海、廣東等省市,出口俄羅斯等國,產品供不應求,享譽國內外。
2019年,全縣實現糧食總產量45.45萬噸,增長0.1%;油菜籽產量1.8萬噸,增長2.6%;花生產量1.0萬噸,增長3.58%;園林水果產量7.67萬噸,增長3.6%;蔬菜產量56.99萬噸,增長4.14%。 全年出欄肉豬53.78萬頭,下降31.4%。全年肉類總產量5.34萬噸,下降24.36%。其中,豬肉產量3.82萬噸,下降33.91%;禽肉產量 1.25萬噸,增長21.62%。禽蛋產量1.44萬噸,增長11.3%;牛奶產量685噸,增長3.81%。
第二產業
鄰水縣工業生產門類齊全。全縣工業已初步形成以冶金、煤炭、機械、化工、建材、電力為支柱的工業體系。建成工業企業1520家,其中中型企業4家。鄉鎮企業突飛猛進,私營企業發展強勁。已形成150萬噸原煤、30萬噸焦炭、3萬噸生鐵、1萬噸鋼材、1萬噸造紙、10萬噸碳銨、1200萬平方米彩釉牆地磚、30萬噸水泥、35萬千瓦交流電機、2.5萬千瓦發電、2000噸PVC藥品包裝生產能力。99年全縣實現工業產值21億元,產品銷售收入達1800萬元。鄰水工業正逐步形成着眼大市場、着力高起點、建立骨幹企業,發展名、優、特、新、高(科技)產品,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新的經濟格局。
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51.4億元,增長9.0%,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4.3%,拉動經濟增長2.53個百分點,工業化率達到22.1%。 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20戶,其中新增企業16戶。實現總產值311.9億元,增長11.3%,增加值增長9.4%。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產值66.9億元,增長6.7%,重工業產值245.0億元,增長12.6%。支柱產業實現產值295.4億元,增長11.1%,其中煤炭行業0.7億元,下降12%,機電產業210.3億元,增長11.6%,建材行業49.4億元,增長16.7%,農副產品加工10.8億元,增長1.9%,紡織服裝業24.3億元,增長2.6%。120戶企業全年主營業務收入289.9億元,增長7.3%,產品銷售率為99.27%,利潤總額為6.6億元,下降22.8%。 2019年全社會建築業實現增加值18.4億元,增長5.8%。全縣資質等級以內建築企業30個,實現總產值62.21億元,增長8.8%,房屋建築施工面積304.66萬平方米,增長4.6%。
鄉鎮企業
鄰水縣鄉鎮企業初步形成了以電力工業、煤焦工業、機械工業、建築建材工業、食品加工及製造工業、紡織縫紉及皮革工業、化工工業、造紙工業等8個行業的鄉鎮企業工業體系。其主要產品有:原煤、精煤、焦炭、電機風罩系列、砂輪、油石、系列顏料、洗滌劑、洗髮香波系列,水嘴、閥門系列、酒類、陶瓷、肉食品加工、糖果、小五金、木地板磚、高級皮箱、皮衣、童鞋、踏花暖被系列、礦山器材、防盜門窗等。即待開發利用的礦藏資源有鉀土礦、白雲石、菱鐵礦、石英砂、石膏礦、九洞礦泉水等。
近幾年,先後有油石、砂輪、白酒、柑橘、榨菜、手工掛麵、低壓水嘴等20多個產品獲獎,一批企業分別榮獲部、省、市的表彰。柑橘、榨菜、手工掛麵、香腸、皮衣、童鞋、麻條、地磚、油石、砂輪、原煤、精煤、焦炭、顏料等產品品質頗佳,暢銷省內外、有的已出口東南亞和東歐等國家和地區。
第三產業
固定資產投資
2019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1%。其中:民間投資增長38.4%,技改投資增長29.1%。從三次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增長64.9%,第二產業投資增長20.5%,第三產業投資增長2.3%。
2019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32.7%。商品房施工面積166.1萬平方米,增長38.4%。商品房銷售面積63.9萬平方米,增長11.4%。
市場貿易和服務業
2019年,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1.2億元,增長11.3%。其中,城鎮消費品市場實現零售額84.3億元,增長10.8%,鄉村消費品市場實現零售額37億元,增長12.6%。從行業看,批發業10.5億元,增長11.3%,零售業90.1億元,增長11.4%,住宿業1.2億元,增長11.1%,餐飲業19.4億元,增長11.2%。
2019年全縣規上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55486.9萬元,增長28.05%,其中,其他營利性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3717.8萬元,增長51.22%。
財政與金融
2019年實現地方公共財政收入12.2億元,增長4.4%,其中稅收收入7.3億元,增長3.9%,非稅收入4.9億元,增長5.2%。地方公共財政支出55.5億元,增長4.5%。
2019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309.9億元,比年初增加20.3億元,增長7.0%。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260億元,增長10.0%。其中,定期儲蓄存款餘額81.6億元,下降49.3%,活期儲蓄存款餘額178.5億元,增長137.0%。各項貸款餘額135.1億元,比年初增加19.3億元,增長16.7%。其中,短期貸款餘額15.0億元,比年初減少0.4億元,下降2.7%;中長期貸款餘額116.3億元,比年初增加16.6億元,增長16.7%。[2]
相關視頻
古稱鄰州 今叫鄰水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