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遂溪醒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遂溪醒獅

遂溪醒獅表演始於明清時期,是一種地道的廣東省民間舞蹈,是廣東舞苑中的一寶。傳統民俗認為舞獅可以驅邪辟鬼。故此每逢喜慶節日,例如新張慶典、迎春賽會等,都喜歡敲鑼打鼓,舞獅助慶。200多年來,凡逢年過節、喜紅慶典,都用醒獅助興,祈求平安吉祥,醒獅表演成為當地乃至湛江市群眾喜聞樂見的一項活動。近年來,遂溪縣因勢利導,加強組織、積極扶持,全縣民間醒獅表演活動空前活躍。

基本內容

中文名:遂溪醒獅

地區:廣東省

始於:明清時期

性質:傳統民間舞蹈

歷史起源

該縣先後6次舉行規模大、檔次高的歌舞醒獅表演活動,並多次組織醒獅團參加市、省以至國際性的民間醒獅表演賽。中央電視台攝製組曾先後兩次到該縣拍攝民間醒獅活動並作專題播出。

獅舞發展

到目前為止,該縣民間醒獅團有360個,其中高樁獅38個,地獅258個,隊員13885人,其中尤以黃略龍灣、文車、許屋的醒獅隊水平最高。這支隊伍,活躍在我市城鄉乃至廣西海南等全國各省、市和國際舞台, 苦練功躍向世界。

近年來,該縣各醒獅團為了提高表演技藝,苦練「獅」功,在高難度技巧上不斷突破,向高樁表演發展,特別是該縣的文車、許屋、龍灣、台嶺等高樁獅,其表演驚險無比,扣人心弦。

表演形式

作為一種傳統民俗文化,遂溪民間醒獅的表演形式,一般分為傳統獅和高樁獅。傳統獅以地上裝設的凳、桌、梯和配以盆、桶、籮等物品表演為主。高樁獅則在傳統套路上,加以發揮提升,在製作一條長達巧米、高近3米的高低錯落的樁柱上表演,更顯驚險高難。

傳統獅套路程式:醒獅、眨眼、抹眼、搔首、舔毛、洗面、飲水、戲水、過橋、上山、采青、吞青、下山、回橋、收式。高樁獅套路程式:醒獅、出洞、起步、環步、探樁、上樁、過樁、越樁、采青、吞青、碎青、吐青、回樁、一飛樁、下樁、拜謝、回洞、收式。樁陣的高低裝置,是根據套路、動作、編排、舞獅者的體能、功底技巧而設計。一般來講,套路程式都有其主題名稱,如傳統獅:「橋底尋寶」、「步步高升」、「驅邪納福」、「五穀豐登」、「金玉滿堂」、「前程錦繡」等。高樁獅則多稱謂:「迎風博浪展英姿」、「無限風光在險峰」、「攀崖飛澗競風流」、「追星趕月采靈芝」、「紅土醒獅顯雄風」等。遂溪民間傳統獅表演的項目一般分慶賀、競技、聯誼、驅邪、陣式和演藝等六類。慶賀:由1--2隻獅口含金條、金錢、金磚、元寶、玉器等道具,拼砌成主家姓氏或福、祿、壽、喜等吉徉語句和圖案,以示恭賀。競技:由兩個或多個獅班同台獻藝,好勝爭強,各顯高難靈巧之獅藝,以求名揚鄉里,稱霸獅壇。聯誼:兩班或多個獅班同台表演,結友聯誼。點香交拜,群獅起舞,同慶共樂。驅邪:醒獅以蠍子、娛蛤、毒蛇、蜘蛛、青蟹等邪毒物類,對照生辰八字相剋或對人對事降咒設局給予撕咬、肢解、吞食,以求達其驅邪鎮惡之目的。陣式:由主家的獅班為應邀前癱的各個獅班設下陣式,各獅班又按獅壇規矩以不同招式套路技藝破陣,表演時配鼓樂、族旗、吶喊,場面氣氛熱烈。陣式有梅花陣、七星陣、八卦陣、蟠龍陣等討演藝:表演醒獅的各類采青套路,如采橋青、盤凳青、雲梯青、三山青、樓台青、高杆青、八卦青、椰子青、靈芝青、撈月青等一百二十多種。亦有主家故意設置障礙與陣式,考驗獅班的采青技藝。

遂溪的民間舞獅,特別注重獅的形神、步法和動作。

神態包括:喜、怒、醉、醒、睡、靜、動、驚、見、疑、尋、盼、探、望、戲、餓、狂等。

動態包括:翻、滾、臥、爬、扒、閃、騰、撲、躍、起、伏、坐、咬、撞、點、舔、抓等。形態包括:睡醒、抹眼、抹嘴、擦腳、擺尾、搔癢、洗面、挖耳、眨眼、喘氣、伸腰、探水、飲水、刷牙、弄須、追鳥、撲蝶、望月、驚天、咬虱、撕蠍、吞蛇等。

獅形步法:馬步、弓步、虛步、碎步、趨步、跪步、立步、跳步、躍步、搶步、踏步、點步、探步、回步、鉸剪步、倒插步、蟠龍步、麒麟步、七星步、梅花步等。

舞獅藝人在教授獅藝時,對每個動作都有民間的口語稱謂,如:天狗追日(凌空推進)、犀牛望月(轉體180度回身上腿)、蜻蜓點水(鉗腰環旋)、金龍騰雲(連環飛躍)、搭背跟斗(翻滾落地)、風火輪(高樁側空翻)、懸崖尋寶(雙足鉗單樁)、盪鞦韆(180度凌空轉體接占位)、採摘靈芝皿足掛樁接上腿)、金雞獨立(單足上腿)、一柱擎天(雙足站肩)、童了一拜觀音(彎足坐頭)、坐一字馬(鋼索上劈)、橋底取寶(橋上倒掛采青)、轉圓圈(首尾交換)等。

榮譽記錄

廣東遂溪醒獅

黃略文車醒獅團參加廣東省首屆民間醒獅表演獲金獎,還獲得國際醒獅邀請賽銀獎和最佳創新獎;黃略鎮龍灣女子醒獅團參加廣東省民間醒獅藝術表演賽,獲銀獎和最佳巾幗風采獎;許屋的醒獅團高樁表演難度更大、技巧更高。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與以色列國海法市簽定合同,委派許屋醒獅團到該國參加大型文藝交流活動,雖因「非典」影響未能成行,但許屋醒獅團已揚名海外。本月底,許屋醒獅團將赴上海參加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和10月份的上海旅遊節演出。過去在街頭巷尾、走村串戶表演的醒獅團已經走出家門,登上國際舞台。

湛江遂溪醒獅應邀參加2008年北京奧運會閉幕式的表演。

未來優勢

醒獅活動具有極大的吸引力,過去遊手好閒的青年紛紛投身其中。在遂溪,能參加醒獅團已經成為一種榮耀,加入的年輕人必須接受軍事化訓練和武德藝德教育,使得當地的社會風氣也變得文明。

現在,文車、許屋等醒獅團經常應邀到海軍部隊、吳川、雷州、徐聞等地傳藝,成了該「行當」的師傅。同時,醒獅團也經常被我市乃至廣西、海南等地一些村莊、企業、黨政機關邀請參加慶典活動,有很好的經濟回報。據悉,某村醒獅團僅春節期間,收入就有約40萬元。有了效益,很多醒獅團無償回饋社會,自覺舉行義演活動及捐資辦公益事業。文車、梅坡嶺醒獅團就分別捐資12萬元和3萬元修建鄉村道路,龍灣醒獅團不但捐資慰問村中五保戶和殘疾人,還資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

獅子被譽為「百獸之王」,我國許多地方在各種節日和慶典時都舞獅助興。我國的舞獅分為北派和南派。南派中難度最高的是梅花樁舞獅,樁長14.8米,高2.9米,表演情節分為起式、探樁、上樁、飛樁、采青、回樁、收式等,在表演過程中,將獅子憨態可掬、喜怒驚疑、跳躍翻騰等動作惟妙惟肖地表現出來,融舞蹈、雜技、武術等於一體,被譽為「中華一絕」。[1]

參考文獻

  1. 遂溪醒獅炎黃風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