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伯承臨岐重踟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送李伯承臨岐重踟躕》歐大任,字楨柏。順德(今屬廣東)人。明世宗嘉靖十九年(1540),讀書金陵,次年,至吳門謁見文徵明。嘉靖四十一年,薦入京為貢生。嘉靖四十五年,授官江都訓導。在任,與陸弼、茅溱、郭第等結竹西社。穆宗隆慶四年(1570),赴河南光州學正。次年,以母病辭官歸粵。神宗萬曆二年(1574),任國子監助教,歷大理寺評事,升南京工部虞衡司郎中。曾結清溪社,與馮惟敏、李言恭、顧大典、臧晉叔、王穉登、金鑾、梅鼎祚等為詩酒會[1]。萬曆十二年,致仕,回嶺南。萬曆二十三年,卒,年八十。
“ |
臨岐重踟躕,四顧驚飆來。 偃蹇寄薄游,鬱結何由開。 河梁一分手,鳴騶已相催。 落日照古堤,行子心悠哉。 北瞻金馬門,東倚秋風台。 驂騑懷往路,太息仍徘徊。 絳灌本不怒,誰遣賈誼哀。 五陵紈綺間,焉知楊馬才。 君其慎自愛,千秋重玫瑰。 |
” |
— [明代]歐大任 |
作者概述
嘉靖中,王世貞、李攀龍倡五子之社,嶺南則梁有譽參與。後來,王世貞將歐大任列為廣五子,黎民表列為後五子。歐與梁、黎皆是嶺南較為優秀的詩人。他才筆縱橫,並長諸體。他的不少贈送友人的古體詩[2],能融抒情、敘述、議論為一體,突出表現友人的特點,如《劉子修歸湖上居贈以長句》表觀一位「丹青傅色出董源,晚于山色師荊關。猶恨壯觀未極意,跨蹇從我游西山」的畫家就是如此。其他象《送吳約卿西巡因訊張廣平助甫》、《夜聽譚七吹笛因憶金陵張六》、《金陵遇誠意伯劉君飲酒歌》都具有這樣的特點。他的詠古的古體詩,能較為充分地月旦歷史,寫得較有氣勢。他的近體詩注意選詞鍊句,寫得較為精工宏麗,如《哭李於鱗》:「梁園歸去老莬裘,聞道先生不下樓。太白星沉滄海夜,岱宗雲散大荒秋。歌風東國泱泱後,作賦西京楚楚流。千古巫陽招莫返,青山何處掛吳鈎?」陳田《明詩紀事》說:「哭於鱗詩作者多矣,惟此篇蘊藉動人。」當然,其律詩的缺點則是有時用字太密、征典太多,雖饒鏤金錯采之觀,卻少彈丸之妙,讀來不夠順暢。著有《虞部集》22卷。
視頻
送李伯承臨岐重踟躕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歐大任的詩詞全集、作品集(共100首),古詩詞名句網
- ↑ 什麼是古體詩 什麼是近體詩,初三網,20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