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康太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送康太守》 | |
---|---|
唐代大詩人王維的作品 |
《送康太守》是唐朝王維創作的作品。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
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送康太守[1]
創作年代;唐朝
作者;王維
作品體裁;五律
作品原文
《送康太守》
城下滄江水,江邊黃鶴樓。
朱闌將粉堞,江水映悠悠。
鐃吹髮夏口,使君居上頭。
郭門隱楓岸,侯吏趨蘆洲。
何異臨川郡,還勞康樂侯。
注釋譯文
①鐃náo,古代軍中用以止鼓退軍的樂器。青銅製,體短而闊,盛行於商代。也指一種打擊樂器。形制與鈸相似,唯中間隆起部分較小,其徑約當全徑的五分之一。以兩片為一副,相擊發聲。大小相當的鐃與鈸,鐃所發的音低於鈸而餘音較長。鐃吹:即鐃歌。軍中樂歌。為鼓吹樂的一部。所用樂器有笛、觱篥、簫、笳、鐃、鼓等。
②使君:尊稱州郡長官。
③郭門:外城的門。唐?韓愈《過南陽》詩:"南陽郭門外,桑下麥青青。"
④臨川:今屬江西。
⑤康樂侯:指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宋書·謝靈運傳》:"(靈運)襲封康樂公,性奢豪,車服鮮麗,衣裳器物,多改舊制,世共宗之,咸稱謝康樂也。"
作者簡介
王維(701-761),字摩詰,號摩詰居士,世稱「王右丞」,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因篤信佛教,又被稱為「詩佛」。][2]
公元701年,生於蒲州(今運城永濟市)。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因伶人舞黃獅子受累,貶為濟州司倉參軍。開元二十三年,張九齡執政,擢為右拾遺,次年遷監察御史,後奉命出塞,為涼州河西節度幕判官。此後半官半隱居。安史之亂被捕後被迫出任偽職,戰亂平息後下獄。因被俘時曾作《凝碧池》抒發亡國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又因其弟王縉平反有功請求削籍為兄贖罪,得寬宥,降為太子中允,後兼遷中書舍人,終尚書右丞。
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維是人才」之說,後人亦稱王維為詩佛,此稱謂不僅是言王維詩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維的宗教傾向,更表達了後人對王維在唐朝詩壇崇高地位的肯定。王維不僅是公認的詩佛,也是文人畫的南山之宗(錢鍾書稱他為「盛唐畫壇第一把交椅」),並且精通音律,善書法,篆的一手好刻印,是少有的全才。[3]
王維詩在其生前以及後世,都享有盛名。史稱其「名盛於開元、天寶間,豪英貴人虛左以迎,寧、薛諸王待若師友」(《新唐書》本傳)。唐代宗曾譽之為「天下文宗」(《答王縉進王維集表詔》)。杜甫也稱他「最傳秀句寰區滿」(《解悶》十二首之八)。唐末司空圖則贊其「趣味澄復,若清沈之貫達」(《與王駕評詩書》)。昔人曾譽王維為「詩佛」,並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並提。
視頻